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12365867 上传时间:2023-05-3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 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 兴趣和意识,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 了解 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 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鉴别信息、传输信 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 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 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安全地、健 康地使用信息技术; 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 把信息技术作为 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 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 工作 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新一轮课改将我国基础教育的总目标落实到 “学生发展核心 素养”,具体到各个学科

2、,又细化为学科核心素养。信息技术的 学科核心素养包括了“信息意识” 、“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 和“信息责任”四个方面。从个性和共性的角度出发,具体的课 堂教学目标分析应以学科核心素养为主, 又兼顾总的学生发展核 心素养,只有这样, 才能使学生具备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 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1)信息意识。信息意识是指个体对信息的敏感度和对信 息价值的判断力。具备信息意识的学生能够根据解决问题的需 要,自觉、主动地寻求恰当方式获取信息与处理信息;能敏锐感 觉到信息的变化, 获取相关信息, 采用有效策略对信息来源的可 靠性、内容的准确性、指向的目的性做出合理判断,对信息可能 产生的影响

3、进行预期分析, 为解决问题提供参考; 在合作解决问 题的过程中,能与团队成员共享信息,实现信息的最大价值。(2)计算思维。运用计算机科学领域的思想方法形成解决 问题方案的过程中, 所包含的一系列思维活动即计算思维。 具备 计算思维的学生在信息活动中能够采用计算机可以处理的方式 界定问题,抽象问题特征,建立结构模型,合理组织数据;通过 判断、分析与综合各种信息资源, 运用算法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 总结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 并将其迁移到与其相关 的其他问题解决之中。(3)数字化学习。数字化学习是指个体通过评估和选择常 见的数字化资源与工具、 有效管理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而完成学 习任务的

4、能力。 具备数字化学习能力的学生能够认识到数字化学 习环境的优势和局限, 适应数字化学习环境, 养成数字化学习的 习惯;掌握相关的数字化学习系统、 学习资源与学习工具的功能 和使用方法,并运用其从事自主学习、协同工作、知识分享与创 新创造。(4)信息社会责任。信息社会责任是指在信息社会中,个 体在文化修养、 道德规范和行为自律等方面的综合表现。 具备信 息社会责任的学生具有信息安全意识,能够遵守信息法律法规, 信守信息社会的道德与伦理准则, 在现实空间和虚拟空间中尊重 公共规范, 既有效维护信息活动中的个体合法权益, 也积极维护 他人合法权益和公共信息安全; 关注信息技术革命所带来的环境 问题与人文问题,对于信息技术创新所产生的新观念和新事物, 具备积极的学习态度、理性的价值判断能力和负责的行动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