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动作协调能力的内涵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12362946 上传时间:2023-03-30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0.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儿童动作协调能力的内涵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儿童动作协调能力的内涵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儿童动作协调能力的内涵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儿童动作协调能力的内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儿童动作协调能力的内涵(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儿童动作协调能力的内涵、影响因素及其培养策略 摘 要 儿童动作协调能力的发展对儿童的身心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儿童的遗传素质和成熟水平是儿童动作 协调能力发展的基础,后天培养方式对儿童动作协调能力的发展也会产生重要的影响。为促进儿童动作协 调能力的健康顺利发展,教师要根据运动规律和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采取多种运动形式对儿童动作协调 能力进行训练。关键词 运动能力;动作协调能力;运动素质一、问题提出 儿童动作协调能力的发展贯穿儿童运动能力发展的始终,它不仅受儿童神经发育成熟的限制,同时也对儿 童神经发育和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1儿童的动作协调能力是儿童运动能力发展的基础,其健康、顺 利发展为

2、儿童运动能力的发展提供了条件。作为所有体能类运动项目的重要素质,儿童动作协调能力并不 是单一的运动素质,而是将人体运动能力资源予以整合之后表现出来的综合运动素质,它与儿童其他各项 能力,尤其是与神经发育具有密切关系的能力具有高度的相关。儿童动作协调能力的发展能有力地推动儿 童神经发育成熟,并进而促进儿童的语言、智力、情感等能力的发展。因此,探究儿童动作协调能力的内 涵、影响因素及其培养策略对儿童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二、动作协调能力的涵义与发展价值(一)动作协调能力的涵义 儿童动作协调能力指儿童的身体或身体不同部位在时间、空间、肌肉做功与技术节奏等方面,具有把握时 空与节奏特征、用力强度,

3、同时或依次准确配合以便适当地完成动作的能力。2它主要包含大脑皮层神经 系统兴奋与抑制转换的灵活性、力量素质、柔韧素质和节奏感。其中力量素质指在儿童平常的运动中表现 出来的其肌肉的发力。柔韧素质指儿童在平常的集体舞、团体操中,随着其肌肉关节活动范围的增大,能 自然而然地协调各关节部位的能力。儿童动作协调能力的外部表现形式指儿童完成动作时的和谐、流畅、 高效率和轻松自如。如果儿童在完成一套动作时能给观赏者一种技术上的美感,那就说明该名儿童的运作 协调能力比较强。3(二)动作协调能力的提高对儿童身心发展的意义 少儿时期,儿童身体各部位的肌肉、韧带较松驰,灵活性好,是发展身体素质的大好时机。同时,少儿

4、大 脑神经系统兴奋与抑制转换特别快,因此协调能力进步也特别快,这一年龄段是他们发展基本协调能力的 最佳时期。此外,儿童的各项素质如力量、速度、耐力、柔韧、弹跳等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可以相互 转化。良好的协调素质是促进这些能力发挥综合作用的催化剂,也是儿童运动综合能力发展的基础。4具 体而言,儿童动作协调素质的发展能够促进儿童供能系统、内分泌系统与神经、肌肉系统的协同发展;促 进感知觉系统与运动系统协同工作与发展;促进神经系统与肌肉系统协同工作与发展;不同肢体、不同肌 群(肉)协同工作与发展。除此之外,儿童动作协调能力的发展也有利于培养儿童正确的身体姿态,促进儿 童身体各部位的正常发育,提高儿

5、童健康水平,为将来儿童的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生理基础。三、影响儿童动作协调能力发展的因素(一)遗传素质与成熟水平对儿童动作协调能力的影响由于神经系统的灵活性对儿童的动作协调能力起支配调控作用,而神经系统的灵活性又主要由先天遗传决 定,不易受后天的影响,因此遗传素质对个体协调素质具有极大的影响力。在某种程度上,儿童的动作协 调能力主要是其遗传特性的表现。作为对运动素质的一种组合或“粘合”本领,儿童的动作协调能力是不断随儿童神经肌肉的逐渐成熟、体 格和力量的增强以及动作技能的全面发展而逐步发展起来的。心理学研究成果也表明,儿童的动作协调能 力是随着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而逐步发展的。知觉不仅是儿童认识能

6、力的重要方面,而且是一种动作信息 摄取的过程,它随着学习和经验的变化而变化。换句话说,儿童动作协调能力是儿童本人对有价值动作经 验的选择和记忆,是儿童的先天遗传潜能在逐步成熟的基础上与后天习得的经验之间建立起来的复杂的相 互作用关系。5伴随着儿童身心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发育,儿童成熟水平逐渐提高,其动作协调能力也将随 之日趋完善。(二)后天培养方式对儿童动作协调能力的影响 儿童动作协调能力的发展不仅受遗传素质的影响,后天的培养方式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儿童协调能力的 发展。因此,在儿童后天运动能力的培养过程中,必须注意儿童运动协调能力方面的发展。具体而言,以 下几方面都会对儿童动作协调能力的发展产生

7、影响。首先是教师对幼儿动作协调能力发展的重视程度。教师如果将儿童运动协调能力的训练简单等同于幼儿运 动技能和身体素质的训练,儿童动作协调能力的发展就会受到严重影响。儿童运动专家多项研究证明,儿 童动作协调能力的发展与儿童身体素质的发展并不存在必然的关联,儿童动作协调能力的发展必须经由专 门的训练与培养才能实现。其次,教师对儿童运动协调能力发展的认识也将影响儿童动作协调能力的发展。一方面,儿童动作协调能 力的确在很大程度上受先天素质的影响,但这并不意味着后天的训练无能为力或没有影响。儿童协调能力 的发展并不是自然形成的,也不完全由遗传素质决定,后天的训练和培养能在某种程度上促进儿童运动协 调能力

8、的发展;另一方面,儿童运动协调能力在不同年龄阶段具有发展敏感期,在此敏感期对幼儿某项协 调能力进行专门训练往往能收到很好的效果。第三,幼儿动作协调能力的专项训练时间和幼儿运动锻炼的时间也会对儿童运动协调能力的发展产生重要 影响。当前国内由于比较重视儿童文化课程的学习,而在教学中严重忽略了幼儿体育运动课程的作用,在 课程设置和教师配备上都对幼儿体育运动不够重视,致使幼儿运动时间难以得到保证。这都会对幼儿身体 和动作协调能力的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四、培养儿童动作协调能力的策略(一)根据运动规律和儿童身心发展特点进行训练首先,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和成熟水平是儿童动作协调能力发展的基础。运动生理学家研究发

9、现,210岁 是孩子基础运动能力发育、发展最重要的时期,而且儿童每种运动能力的发育都有一个“关键时刻”。只 有抓住儿童的关键期进行训练,儿童运动协调能力的发展才能获得较快的发展,否则不仅难以取得效果, 甚至可能对儿童的健康成长造成伤害。其次,对儿童运动协调能力的训练要选择儿童精神与体力正处于饱 满状态的时候进行,一般可以安排在训练课的前半部分,而且训练内容不宜过多,时间不宜过长,尽量避 免在疲劳状态下进行发展协调素质的练习。第三,由于儿童的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占主导地位,因此在训练 内容的安排上要充分考虑到他们的这一特点,采取不同训练手段交叉进行,不断变换训练内容、次数和动 作难度。6(二)采取多

10、种运动形式促进儿童动作协调能力的发展 儿童的体育运动项目与成人的项目不同,其竞争性、激烈性都不很强,因此可以选择多种运动项目进行训 练,进而为孩子运动机能的全面发展提供机会。如可以利用徒手操、团体操、集体舞等发展儿童的协调配合能力。其中,徒手操运动有助于培养孩子的 跳、跑、滑动、转动等能力,同时促进儿童手、眼、脑、四肢、肌肉、神经和心理平衡发展;需在垫子上 开展的运动项目则有助于促进儿童身体的柔韧性、肌肉弹性、腰腹肌与小肌肉群的发展。田径运动中各种跑跳的基本技术练习也有助于发展儿童的动作协调能力。正常的儿童应该具备一组最基础 的运动机能,主要包括跳、跑、踢、抛、接、滑动、转动等。这些简单的动作是孩子今后运动能力进一步 正常发展的重要基础。田径运动的开展能够有效促进儿童运动协调能力在这些方面的发展,因此在儿童运 动协调能力发展的敏感期应选择田径方面的活动训练,运动形式可以采取叉步跑、倒着跑跳、多级跳等。 此外,节奏鲜明的韵律操和舞蹈也能有效促进儿童动作协调能力的发展。儿童感知节奏的运动能力是儿童 动作协调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节奏鲜明的运动项目有利于发展儿童的节奏感、肌肉的协调配合能力与放 松能力,自然也就是培养儿童运动协调能力的重要运动项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