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宁一中2016届高三化学二轮复习专题40化工生产过程中的基本问题精选练习含解析鲁教版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12361792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49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济宁一中2016届高三化学二轮复习专题40化工生产过程中的基本问题精选练习含解析鲁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山东省济宁一中2016届高三化学二轮复习专题40化工生产过程中的基本问题精选练习含解析鲁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山东省济宁一中2016届高三化学二轮复习专题40化工生产过程中的基本问题精选练习含解析鲁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山东省济宁一中2016届高三化学二轮复习专题40化工生产过程中的基本问题精选练习含解析鲁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山东省济宁一中2016届高三化学二轮复习专题40化工生产过程中的基本问题精选练习含解析鲁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省济宁一中2016届高三化学二轮复习专题40化工生产过程中的基本问题精选练习含解析鲁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济宁一中2016届高三化学二轮复习专题40化工生产过程中的基本问题精选练习含解析鲁教版(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40 化工生产过程中的基本问题1、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22.4LNO和11.2L O2的混合气体中所含分子数为NAB室温下,21.0g乙烯和丁烯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碳原子数为1.5NAC1mol氯气与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时转移的电子数为2NAD常温常压下,20克H218O所含中子数为12NA【答案】B 2、查处酒后驾驶所采用的“便携式乙醇测量仪”以燃料电池为工作原理;在酸性环境中,理论上乙醇可以被完全氧化为CO2,但实际上乙醇被氧化为X,其中一个电极的反应式为:CH3CH2OH2e X+2H+。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另一电极反应式为:O2+4

2、e +2H2O = 4OH B检测时,溶液中的H+向负极移动C乙醇在正极发生反应,电子经过外电路流向负极D电池总反应为:2CH3CH2OH+O2 2CH3CHO+2H2O【答案】D 3、醋酸可以通过分子间氢键双聚。一定温度下,将一定质量的冰醋酸加水稀释过程中,溶液的导电能力变化如下图所示,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a、b、c三点溶液的pH:abc B用湿润的pH试纸测量c处溶液的pH值,比实际pH值偏小Ca、b、c三点溶液用1mol/L氢氧化钠溶液中和,消耗氢氧化钠溶液体积:abcD若在“O”点醋酸双聚成八元环分子,则其结构为:【答案】D 4、一定温度下,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2A(g

3、)B(g) 3C(g),若反应开始时充入2mol A和2mol B,达平衡后A的体积分数为a%。其他条件不变时,若按下列四种配比作为起始物质,平衡后A的体积分数大于a%的是( )A2mol C B2mol A、3mol B和1mol He(He不参加反应)C1mol B和1mol C D2mol A、1mol B和3mol C【答案】A 5、“可燃冰”又称“天然气水合物”,它是在海底的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外观象冰。1体积“可燃冰”可贮载100200体积的天然气。下面关于“可燃冰”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可燃冰”有可能成为人类未来的重要能源 B“可燃冰”是一种比较洁净的能源C“可燃冰”提

4、供了水可能变成油 D“可燃冰”的主要可燃成份是甲烷【答案】C 6、在Na2SO4、NaCl、NaOH的混合溶液中,含有Na+、SO42-、OH-的个数比812,则溶液中Na2SO4、NaCl、NaOH物质的量之比为()A111 B142 C124 D132【答案】B7、标准状况下,1L水能溶解VL氨气,若所得溶液的密度为dg/cm3,则所得氨水的物质的量浓度为()(溶质以NH3为标准)A B C D【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标准状况下VL氨气的物质的量是,质量是。溶剂水的质量是1000g,所以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则根据可知,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答案选D。考点:考查氨气溶于水中物质的量浓度的计

5、算点评:该题是中等难度的试题,试题综合性强,计算量比较大。在理解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基础上,还需要认真,细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规范答题能力和应试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8、在25的条件下,将体积都为10 mL,pH都等于3的醋酸和盐酸,加水稀释到a mL和b mL,测得稀释后溶液的pH均为5,则稀释时加入水的体积()Aab10 mL Bab10 mLCab【答案】D【解析】在溶液中,HCl电离是不可逆的,而CH3COOH的电离是可逆的,存在电离平衡,在加水稀释的过程中,HCl溶液里c(H)的主要变化只有一个,即减小;CH3COOH溶液里c(H)的主要变化有两个,即减小和增

6、大。若ab,稀释后的CH3COOH溶液pHb。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23克Na变为Na+时失去的电子数目为10NAB18克水所含有的电子数为NAC8克氦气所含有的分子数为NAD16克O3和16克O2含有原子数均为NA【答案】C【解析】原子数比较,可以用质量直接除以相对原子质量。10、将pH1的稀硫酸慢慢加入一定量的BaCl2的溶液中,恰好使Ba2+沉淀完全,此时溶液的体积为100mL(混合时溶液体积的变化忽略不计),且混合溶液的pH2,则原BaCl2溶液中Cl的浓度为()A0.011 molL-1B0.22 molL-1 C0.022 molL-1 D0.11 molL-1【答案】A11、

7、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1mol C2H6分子中共含7NA个共价键 B25时,1mL纯水中含水10-10NA个OH-离子C当NO2溶于水产生1molNO时,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2NA。D标准状况下,224L三氧化硫所含的氧原子数等于3NA【答案】D12、现有烧杯、漏斗、分液漏斗、酒精灯、玻璃棒、量筒、蒸发皿、圆底烧瓶、铁架台(带铁圈)、三脚架、石棉网、火柴。所需试剂均提供,在以下实验中:沉淀的过滤;含泥沙的碘中提纯碘;溴的萃取;蒸馏;硫酸铜溶液的蒸发浓缩。因缺乏某种实验用品而不能完成的是()A B和 C和 D和【答案】D【解析】完成实验需要滤纸,题设中没有提供;完成需要

8、冷凝管和蒸馏烧瓶等,题设中没有提供。13、下列有关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取用液溴时,应戴上橡皮手套B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Cl溶液时,NaCl应在烧杯中溶解C加热乙酸、乙醇、浓硫酸的混合物制备乙酸乙酯时,应加入23块碎瓷片D无色溶液中滴加硝酸酸化的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则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答案】D【解析】A、液溴有很强的腐蚀性,故取用的时候要带橡胶手套,故A正确;B、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固体的溶解要在烧杯里进行,故B正确;C、碎瓷片能能起到防止暴沸的作用,故C正确;D、白色沉淀可能为AgCl,且硝酸酸化可能将亚硫酸根离子氧化为硫酸根离子,应先加盐酸,再加BaC

9、l2溶液检验SO42-,故D错误14、下图所示是验证氯气性质的微型实验,a、b、d、e是浸有相关溶液的滤纸。向KMnO4晶体滴加一滴浓盐酸后,立即用另一培养皿扣在上面。已知:2KMnO4+16HCl2KCl+5Cl2+2MnCl2+8H2O、对实验现象的“解释或结论”正确的是()选项 实验现象 解释或结论 A a处变蓝,b处变红棕色 氧化性:Cl2Br2I2 B c处先变红,后褪色 氯气与水生成了酸性物质 C d处立即褪色 氯气与水生成了漂白性物质 D e处变红色 还原性:Fe2+Cl-【答案】D【解析】氯气具有氧化性,能氧化碘化钾和溴化钠分别生成单质碘和单质溴,所以现象是正确的,但结论不正确

10、,A不正确;次氯酸具有氧化性,所以现象B中结论不正确,B不正确;氯气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次氯酸钠,C不正确;所以正确的答案选D。15、用酸性氢氧燃料电池电解苦卤水(含Cl、Br、Na、Mg2)的装置如图所示(a、b为石墨电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电池工作时,正极反应式为:O2 +2 H2O + 4e=4 OH B电解时,a 极周围首先放电的是Br而不是Cl,说明前者的还原性强于后者C电解时,电子流动路径是:负极外电路阴极溶液阳极正极D忽略能量损耗,当电池中消耗0.02g H2 时,b 极周围会产生0.02g H2【答案】D16、甲、乙两位同学各设计了一个实验,结果各自都认为自己的试样

11、中含有SO42。(1)甲的实验为:乙认为甲的实验不严谨,因为试样A中若含有_(仅填一种离子)也会有此现象。(2)乙的实验为:若乙方案合理,回答:其中试剂是_,现象是_;试剂是_,现象是_。【答案】(1)Ag(2)足量稀盐酸无明显现象BaCl2溶液白色沉淀【解析】根据题中所给的信息,结合已经学习过的知识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从草木灰中提取钾盐的实验。17、用18 molL-1 浓硫酸配制100 mL 3.0 molL-1 稀硫酸的实验步骤如下:计算所用浓硫酸的体积量取一定体积的浓硫酸溶解转移、洗涤定容、摇匀完成下列问题:(1)所需浓硫酸的体积是_,量取浓硫酸所用的量筒的规格是_(从下列中选用A.10

12、 mLB.25 mLC.50 mLD.100 mL)。(2)第步实验的操作是_。(3)第步实验的操作是_。(4)下列情况对所配制的稀硫酸浓度有何影响?(用“偏大”“偏小”“无影响”填写)A.所用的浓硫酸长时间放置在密封不好的容器中_B.容量瓶用蒸馏洗涤后残留有少量的水_C.所用过的烧杯、玻璃棒未洗涤_D.定容时俯视刻度线_【答案】(1)16.7 mLB(2)先向烧杯加入30 mL蒸馏水,然后将浓硫酸沿烧杯内壁缓慢倒入烧杯中,并用玻璃棒搅拌(3)继续向容量瓶注入蒸馏水至离刻度线12 cm处,改用胶头滴管向容量瓶滴加至液凹面与刻度线相切为止;塞紧瓶塞,倒转摇匀(4)A.偏小B.无影响C.偏小D.偏

13、大【解析】根据稀释定律可知需要硫酸的体积为16.7 mL,所以需要选用20 mL的量筒;由于浓硫酸稀释过程中会放出热量,所以通常将浓硫酸滴加到水中;A中硫酸的物质的量偏小,浓度偏低;B中无影响;C中硫酸的物质的量偏小,浓度偏低;D中溶液的体积偏小,浓度偏大。18、有A、B、C、D、E、F、G7瓶不同物质的溶液,它们各是KCl、MgCl2、Na2SO4、Na2CO3、AgNO3 Ca(NO3)2、Ba(OH)2溶液中的一种。为了鉴别,各取少量溶液进行两两混合,实验结果如表所示。表中“”表示生成沉淀或微溶化合物,“一”表示观察不到明显变化。试回答下面问题:(1)A的化学式是 ,G的化学式是 。判断理由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