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12359897 上传时间:2023-11-1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9.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感染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感染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感染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感染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感染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感染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感染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感染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感染科医院感染管理组织建设及责任制度一、本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成员:院感组长:科主任,副组长:护士长,监控医师:张雪雷主治医师,监控护士:黄丽护师组成,在科主任领导下开展工作。二、本科室感染管理小组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职责1、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总体计划,结合本科室医院感染的特点,制定各项管理制度,并负责组织实施。2、持续开展医院感染病例的监测,填写医院感染病例调查表。及时监控各类感染环节,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本科室医院感染发病率。3、发现医院感染病例及时送验病原学检查,查找感染源、感染途径,以控制感染的蔓延,做好感染病例的登记工作,并于24小时内填写“医院感染病例网报卡”上

2、报医院感染管理科;发现有医院感染流行趋势时,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积极协助调查,并妥善诊治患者。4、负责监督本科室医师合理用药和合理作用抗菌药物,严格掌握使用指征,适应症明确;分线分级使用抗菌药物,使用率力争控制在50%以下。护士应根据各种抗菌药物的药理作用、配伍禁忌和配置要求,准确执行医嘱,观察病人用药后的反应,必要时向经治医师报告。5、负责监督本科室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落实消毒隔离和标准预防各项措施。6、按规定进行消毒灭菌效果和环境卫生监测,符合有关标准要求。7、组织本科室人员积极参加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8、保持病房整洁,做好病人、陪客、探视人员的管理。三、本科室医务人员

3、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职责1、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消毒隔离和标准预防等各项规章制度。2、按照卫生部相关规定,做到正确、合理使用抗菌药物。3、掌握医院感染诊断标准,持续进行住院病人医院感染监测,若发现医院感染病例应及时送检病原学及药敏实验,积极救治患者并如实填报。4、发现有医院感染流行趋势时立即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并协助调查;发现法定传染病,按的规定上报;并做好相应的消毒隔离工作。5、正确进行各项技术操作,掌握自我防护知识,遵循手卫生管理规范。6、正确执行医疗废物的无害化处理和管理工作。7、做好病人及陪护人员的卫生宣教工作。感染科医院感染管理培训制度全体医护人员应接受医院感染相关法律法规、医院

4、感染管理相关工作规范和标准、专业技术知识的培训:1、科主任、护士长接受医院感染相关知识培训不少于9学时,每年至少接受一次省级以上专业知识培训。2、监控人员每人每年接受1次省级以上专业知识培训,接受培训时间不少于15学时。3、医务人员参加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相关知识的继续教育课程、学术活动等每年不少于6学时。4、工勤人员每年不少于3学时。5、新上岗人员、进修生、实习生必须进行岗前培训,时间不少于3学时,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6、对确定为医院感染的兼职管理人员,必须接受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和专业知识培训,系统掌握有关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7、每年参加1次全院性医院感染知识讲座;对管理和医务、工勤人员进行不定

5、期的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知识的常规培训;对新分配的医务人员、进修、实习生进行医院感染管理相关知识的岗前教育。8、每季度学习,学习上级批示和有关会议内容,交流工作经验。感染科疾病门诊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1、设置要相对独立,科室布局、分区合理,清洁、污染物品分开放置。2、做好门诊日志、住院登记和传染病疫情登记管理工作,及时、准确报告传染病,并规范记录内容。3、保持室内清洁卫生,加强诊室通风,常规每天2次对空气、医用物品、物体表面等进行清洁或消毒,遇污染时消毒,并做好清洁、消毒工作记录。4、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传染病人应根据病原体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5、工作人员采取标准预防措施,医院应配备必

6、要的防护物品,同时应为就诊的呼吸道发热病人提供口罩。6、配备非手触式流动水洗设施和速干型手消毒液,每诊疗、护理一个病人和接触污染物用品后,应严格按照手卫生规范及时进行手的清洗和消毒,必要时戴手套。7、夏季肠道门诊诊室,每日进行两次消毒,随时污染随时消毒,室内陈设物及门窗、四壁,应每日用1000mg/L含氯消毒液喷雾或浸泡抹布进行擦拭消毒。不准在室内陈放杂物、食物和就餐。8、门诊室的污染废物、纱布、棉球等,必须分类分装,专人收集,焚烧处理。9、厕所必须保持洁净,每天由卫生员进行两次消毒,厕所地面及便池内外,不准带有污染痕迹,如有病人排泄物等立即清除和消毒。感染科病房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1、设置要

7、相对独立,病人在指定区域活动,不得互串病房或外出。严格三区两通道,界线清楚,有明显标识。2、保持室内清洁卫生,加强病室通风,常规每天两次对空气、医用物品、物体表面等进行清洁或消毒,遇污染时及时消毒,并做好有关清洁、消毒工作记录。3、严格执行隔离技术规范,不同传染病人应分开安置,同类病人每间病室不超过4人,床间距不少于1.1米;疑似病人、具有高度传染性或毒力强的菌株所致的感染病人应单独安置。4、隔离病室门口挂隔离标识,入口应设缓冲间,病室内应有流动水洗手设施,设独立卫生间,并根据病原体传播途径不同,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5、工作人员采取标准预防措施,为呼吸道发热病人提供口罩。配备非手触式洗手设施和

8、速干型手消毒液,医护人员每诊疗、护理一个病人和接触污染物品后,应严格按照“六步洗手法”及时进行手的清洗和消毒,必要时戴手套。6、开展预防医院感染的各项监测,按要求对住院病人实施监控,监控率100,医院感染楼漏报率10。7、发现医院感染病例及时填写“医院感染病例报卡”,并于24小时内送感染管理科,遇有“医院感染流行爆发”立即报告感染管理科,对监测发现的各种感染因素及时采取有效控制措施。8、认真学习,严格掌握使用指征,适应症明确,分级使用,抗菌药物使用率60。9、病人被服应保持清洁,每周更换不少于一次,污染后及时更换;被褥、枕芯、床垫定期清洗、消毒,污染后及时更换消毒;禁止在病房、走廊清点污染被服

9、。10、病床湿式清扫,每天一次,一床一套,床头柜等物体表面每天湿抹一次,一桌一抹布,用后消毒,遇有污染的物体表面及时消毒。11、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凡侵入性诊疗用物(器械、敷料等),均做到一人一用一灭菌;与病人皮肤直接接触物品(体温表、弯盘、治疗碗、药杯等)应用一人一用一消毒,干燥保存;餐具、便器、痰缸等一人一用一消毒,不得交叉使用。12、每一病室设专用体温计、听诊器、抹布等,病人用过的医疗器械、用品等均应立即清洗消毒,出院、转院、死亡后应进行终末消毒。病人的排泄物、分泌物及病房污水必须经消毒处理后方可排放;病区产生的生活垃圾 均视为医疗垃圾,置双层黄色塑料袋中,进行有效封口后由专人密闭

10、运送,做好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密闭转运、无害化处理和交接登记等工作。13、无菌物品与有菌物品分开存放。14、使用中消毒液保持有效浓度,根据其性能75酒精、0.5碘伏每季度进行监测,其细含量100cfu/ml,含氯消毒剂每日监测。15、注射、治疗时铺无菌盘,抽出的药液、开启的无菌溶液需在2小时内使用,启封抽吸的各种溶媒不得超过24小时,并注明开启时间。16、治疗室、办公室、病室、厕所等应分别设置专用拖把、抹布,标记明确,分开清洗,悬挂晾干,使用后消毒,不得交叉使用。17、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在消毒灭菌有效期内使用,不得重复使用,使用后应分类放置。感染科感染病例监测、诊断、报告与控制制度。1、采取前

11、瞻性监测方法对住院病人开展医院感染监测,监测率达100%。2、按月统计医院感染发病率、部位感染率、高危因素、病原体特点及耐药性等,为医院感染控制提供科学依据。3、认真学习,明确医院感染的定义,掌握各系统、各部位医院感染诊断方法和要点,正确区分医院感染和非医院感染,及时做好医院感染病例的诊断、治疗和上报工作。4、当科室出现医院感染散发病例时,经治医师应及时向本科室医院感染监控小组负责人报告,并于24小时内填表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5、科室监控小组负责人应在医院感染管理科的指导下,及时组织经治医师护士查找感染原因,采取有效控制措施。感染暴发及医院感染突发事件的监测、上报与控制制度1、出现医院感染流行

12、趋势时,本科室应立即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并上报分管院长和医务、护理等部门,并在感染管理科指导下查找感染源各引起感染的因素,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处理,参与制定并落实有效的控制措施,包括对病人作适当的治疗,进行正确的消毒处理必要时隔离病人甚至暂停接收新病人等;2、发生2例以上医院感染,由于医院感染暴发直接导致患者死亡的或人身损害后果的,并立即上报医院管理科;3、发生特殊病原体或者新发病原体的医院感染,可能造成重大公共影响或者严重后果的医院感染,按照和的规定进行报告和处理。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管理制度1、实行科主任、护士长负责制,与监控医生与监控护士组成监控小组,对本科室抗菌药物的使用进行全面监控;2、制定

13、本科室抗菌药物应用原则以及分级表,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重视病原微生物检测工作,根据细菌药物试验结果做出正确使用。对无法取出培养标本的患者,应根据感染部位、临床特点做出初步判断,可先行经验治疗,等药敏试验报告后再做进一步调整;3、加强对卫生部分布的以及的学习,强化医师的自我管理意识;4、加强对医务人员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知识培训,转变观念,杜绝抗菌药物的滥用现象;5、建立本科室抗菌药物使用自查记录本,每月进行一次综合评比,实行量化考核评分,并与资金分配挂钩,对滥用抗菌药物的个人提出批评并进行适当的处罚;6、发现抗菌药物不良反应者,及时处理并通知科主任及护士长,并上报药剂科及院内感染科,对严重的不良反应

14、组织专题讨论;7、临床医师按职称职务分级、分线使用抗菌药物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可使用一线、二线药物;三线药物由科主任以及副主任医师以上医师开方有效,或经全科医师会诊同意应用。环境卫生学及消毒灭菌效果监测与质量改进制度环境卫生学监测:包括对空气、物体表面和医护人员手的监测每月对治疗室以及重症病房等重点地方进行环境卫生监测,及时发现环节问题及时改进。(二)消毒灭菌效果监测1对消毒、灭菌效果定期监测,灭菌合格率必须达到100%,不合格物品不得进入临床使用。2使用中的消毒剂、灭菌剂应进行生物学监测和化学监测。生物监测:消毒剂每季度一次,其细菌含量必须100cfu/ml,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灭菌剂每月监

15、测一次,不得检出任何微生物。化学监测:应根据消毒、灭菌剂的性能定期监测,如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等应每日监测;使用中的戊二醛应加强监测,常规监测每周不少于一次。对消毒、灭菌物品应同时进行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消毒物品不得检出致病微生物,灭菌物品不得检出任何微生物。3紫外线消毒应进行日常监测、紫外线灯管照射强度监测和生物监测日常监测:包括灯管应用时间、累计照射时间和使用人签名。对新的和使用中的紫外线灯管应进行强度监测,每半年一次。新灯管的照射强度不得低于100uW/cm2,使用中灯管不得低于70uW/cm2。生物监测必要时进行,经消毒后的物品或空气中的自然菌应减少90%以上,人工染菌杀灭率应达到99.99%。 消毒与隔离制度1、医务人员必须遵守消毒灭菌原则,进入人体组织或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必须灭菌;接触皮肤粘膜的器具和用品必须消毒。2、用过的医疗器材和物品,应先去污染,彻底清洗干净,再消毒或灭菌;其中感染性病人用过的医疗器材物品,必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