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长度单位教案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12356941 上传时间:2023-08-10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单元----长度单位教案(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单元 长度单位教案第一学时 统一长度单位教学目的:1、 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懂得长度单位的作用。2、 让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用不同的物品作计量单位去测量同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3、培养学生良好的探究意识,以及互相学习的重要性。教学重难点: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用不同的物品作计量单位去测量同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激发爱好让学生观看动画:房子有多长,怎么办?人的身高是多少怎么办?(学生各抒己见。)谈话:教师想要懂得这本数学书的宽是多少吗?你们能协助教师想想可以用什么措施?(也许这种对学生提问,学生不懂得如何回答,可

2、以提示:你能否用XX物品比划一下,课本有多宽吗?)学生发挥想象,各抒己见。二、组织活动,体验数学(一)组织学生用不同的物品作原则量同一长度。、教师先明确活动的措施。()作为原则的物品要一种接一种地摆放,要放平摆直。()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每人从四件物品中(圆形、正方形、曲别针、三角形)选用一件不同的物品去量。(3)量好后四人小组交流报告自己量的成果,并思考:为什么都是量数学书的宽,而量出的成果却不同样呢?2、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引。3、全班交流报告。得出:由于选用的是不同的物品作为原则测量,因此量的成果不同。4、让学生选用同一物品进行测量的学生展示她们测量的成果。由此得出:要想得到相似的成果

3、,应选用同样的物品作原则进行测量。(二)组织学生用不同的物品作原则量不同的长度。、让学生选用不同的物品(如橡皮、铅笔、曲别针或用手等)去量桌子、铅笔盒等物体的长度。2、交流展示学生测量的成果,启发学生提出问题。如:为什么数学书的宽是5个曲别针的长,铅笔盒是5块橡皮的长,但它们并不同样长?为什么桌子比铅笔盒长,但桌子才4根铅笔长而铅笔盒却有5块橡皮长呢?引导小学生体会到:由于选用不同的原则去量,它们的长度不同,因此测量的成果也许会与事实不符。3、让学生用同一物品(正方形)作计量单位去量不同长度的物品当作果如何,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三、练习巩固,实践应用1、做一做第1题,学生看图直观地判断每

4、种蔬菜大概有几种方格那么长。学生先独立完毕,再交流。如果学生看不清最上面的几种蔬菜的右端对准哪个方格,可以用尺子对准方格的竖线比一比。、做一做第题,让学生用铅笔去量桌子的长、高,量凳子的高。明确量的措施与前面有所不同,不再把作原则的物品,一种接一种地摆放来量,而是让学生用一种物品,一次接一次地进行测量,看所来年感长度有几种这样的物品长。、做一做第题,学生直观看图,先估计所测物品大概有几种立方体长,再用上一题的措施在脑子里测量。如果学生看图测量有困难,也可以让学生用立方体实物进行测量。用实物测量时都要提示学生注意量的措施:实物的左端应与所量物体的左端对齐,这样量出的成果才比较精确。四、课堂总结今

5、天的数学课,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你想说什么?反思:第二学时 结识厘米用厘米量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初步结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措施(限整厘米数).3.培养学生观测及动手操作能力教学重点掌握1厘米的实际长度及初步学会用尺子量物体的措施. 教学难点 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过程复习导入1.让学生们用课前准备好的铅笔、小纸条、钉子等物体和自己的课桌比一比,然后,以各自不同的测量工具为原则报告每个人课桌的长度(答案五花八门:有4拃那么长,8根小纸条那么长) 2教师谈话:同窗们说得都对,但为什么成果却都不同样呢?(由于我们测量课桌所用的东西是不同样的) 3

6、导入:要想获得一致的成果,我们需要有统一的测量工具,有谁懂得测量长度的工具是什么?(尺子)刚刚有同窗用尺子来量课桌的长,但也不懂得用什么单位,课桌究竟有多长.今天我们就要学习在量比较短的东西时,所使用的单位和测量的措施.(板书课题:结识厘米、用厘米量)4师:当我们要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时,一般用“厘米”做单位进行测量(扩展简介:厘米在国际上,都用字母来表达.板书:cm) 二、新授 1.结识长度单位“厘米” 师:请同窗们拿出尺子,找到刻度“0”,从刻度到1,这中间的长度就是1厘米 师:好好看看,1厘米有多长呀? 师:闭上眼睛想想,厘米有多长. 问:找找看,人们带来的物体中,尚有你的周边,什么物

7、体的长度最接近1厘米.(扣子的直径、指甲盖的宽度、牙齿的宽度、橡皮的厚度)在尺子上找一找,从哪儿到哪儿是2厘米长?(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答案,如:从刻度0到刻度2是2厘米;从刻度1到刻度3是厘米;从刻度5到刻度是厘米) 在尺子上找一找,从哪儿到哪儿是3厘米长?从哪儿到哪儿是5厘米长?(报告) 问:通过在尺子上找这几种不同的长度,你们有什么发现?(1.从刻度到刻度几就是几厘米;2.用背面大的刻度数减去前面小的刻度数,得几就是几厘米;3.是几厘米,这几厘米里就有几种1厘米.) 2.学习用厘米量 尝试测量同一种学具(一根8厘米长的小棒) 师:每个同窗均有一根小棒,请你用尺子试着量一量这个小棒有多长?

8、问:测量的成果是多少?说说你是怎么量的? 对的的量法与错误的量法对比(运用实物投影演示两种量法),使学生鉴别出对的的量法. 小结:量一种物体时,要把尺子“0”刻度对准物体的一端,再看这个物体的另一端对着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学生活动:先从自己带来的学具中任选一件,举给同窗们看一看,大概估计一下它的长度有几厘米然后实际测量所选物体的长度,看与否与估计的数值相等. 师:通过学习,你们都懂得了些什么? 三、巩固练习.基本练习 每人拿出一根细绳,分别量出3厘米,5厘米,和相邻的同窗比一比,看有什么发现?2发展性练习问:如果一种小朋友的尺子被磨的前几种刻度不清晰了,(出示图片“磨损的尺子”),你

9、们有什么措施能就用这把磨损的尺子测量出物体的精确长度吗?四、归纳质疑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人们有什么收获,尚有什么问题吗?五、布置作业 .回家后,以厘米位为单位,量一量某些你喜欢的物体的长度. 课后调查,找找看,生活中究竟有哪些物体的长度是以厘米做单位的 板书设计结识厘米用厘米量 cm 当我们要测量比较短物体的长度时,一般用“厘米”做单位进行测量. 量法:把尺子“”刻度对准物体的一端,这个物体的另一端端对着刻度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反思:第三学时 结识米 用米量 教学目的1使学生初步结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 2.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懂得“1米00厘米”. 3.通过合

10、伙,学生能用米尺度量整米长度的物体,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米的实际长度. 教学难点用米尺较精确地量较长物体的长度. 教学过程复习导入问: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都学会了什么知识?(1.上节课我们结识了长度单位厘米.厘米是个长度单位,它可以用来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3我们还学会了以厘米做单位画线段的措施)2.师:请人们用手比一比,1厘米大概有多长? 新授 1.结识米 导入谈话:看来,人们厘米的知识掌握的都不错,教师这有一道小难题.谁乐意到黑板前面来解决这个问题? 抛出问题(教师事先给学生准备好一把量程为12厘米的刻度尺) A请你用教师提供的尺子来测量黑板的长度。并把测量成果告诉

11、人们。B.在测量时,你有什么问题,或有什么想不通的地方,提出来,人们共同解决。 (3)学生提问题.(如A:这把尺子也太短了,量这样长的黑板太费力:有无比厘米长某些的单位.)(4) 师:谁能回答这个同窗提出的问题?(5) 师: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者距离,如操场的两边相距多远,一般用米作单位(板书课题)今天我们学习结识米、用米量.补充:米可以用字母“”来表达. (6)出示米尺,观测米尺有什么特点.(米尺的刻度都是以10厘米为单位的) (7)让学生拿着自己带来的1米长的卷尺到讲台前来和教师的1米直尺比一比,体验不同的尺子上1米的长度是相似的(在这里误差可以忽视不计). 2.用米量 ()实际体验.请同窗们

12、互相用自己带来的卷尺量一量,把两臂伸开,看一看到什么地方是1米; (2)再次体验.两人再互相量一量身高,从地面到身体的什么部位是1米,看看你的身高比1米高出多少? (3)以小组为单位,量出1米,2米给人们看 3.教学厘米和米之间的关系()初步质疑.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厘米的结识,同窗们用两个手指比一下,1厘米有多长呢?教师在黑板上米长的线段的上面画出1厘米. 师:1米有多长呢?同窗们可以用两手比一下. 师:那么米和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2)教师出示一把木制米尺,这是一把米尺,它的长度正好是1米我们一起来数一数,这把尺上有多少厘米10厘米、20厘米、3厘米、10厘米(3)请同窗们看看自己的

13、卷尺,1米里面是不是也有10厘米呢? (4)教师在黑板1米长的线段上,以0厘米为单位,提成1份,再次问:谁来说说,1 米等于多少厘米?(板书:1米00厘米) (5)教师出示卷尺.说:量比较长的距离,一般用卷尺用卷尺量物体的长度时,一定要从物体的一头开始,尺子要拉直,再看另一端在尺子的什么刻度上,这样才干量出精确的长度巩固练习1选择合适的单位. 我们的教室长(),黑板长2() 小明身高124( ),课桌高90().操作性练习 (1)两人互相量身高,是_米_厘米. (2)分小组合伙测量,4个人用1米长的卷尺,合伙量教室里感爱好的较长物体的长度,测量后进行报告,交流(如:教室前后黑板的长;教室地面的

14、长、宽,四周墙壁的长等) 四、归纳质疑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人们均有些什么收获?板书设计结识米用米量 厘米长的线段 1米长的线段 1米=00厘米反思:第四学时结识线段教学目的1、使学生经历操作活动和观测线段的过程,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特性,会数线段的条数并会画线段。2、使学生在观测、操作中逐渐培养思考、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乐于学习,能积极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感受生活里的数学事实。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结识线段的特性,能用刻度尺画和量出指定线段的长度。教学难点:线段表象的建立,会辨别线段。学习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1、师:请小朋友每人拿出课前准备的细线,同桌互相比比两根线的长短。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交流成果。2、师:目前请小朋友来简介简介你们是如何比的?生:我是先把细线的一端对齐,然后把线拉直,再看另一端。教师板书:拉直;一端对齐。师述:我们把这根细线拉直后来,就可以当作是一根线段。设计意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以学生感爱好的“比一比谁的线长”导入新课,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积极性。为学生积极构建新知识,做好了知识、能力与心理上的准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