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知识点总结范本(六篇).doc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12353678 上传时间:2023-11-05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生物知识点总结范本(六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三生物知识点总结范本(六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三生物知识点总结范本(六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三生物知识点总结范本(六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三生物知识点总结范本(六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生物知识点总结范本(六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生物知识点总结范本(六篇).doc(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三生物知识点总结范本名词:1、食物的消化:一般都是结构复杂、不溶于水的大分子有机物,经过消化,变成为结构简单、溶于水的小分子有机物。2、营养物质的吸收:是指包括水分、无机盐等在内的各种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的上皮细胞进入血液和淋巴的过程。3、血糖:血液中的葡萄糖。4、氨基转换作用:氨基酸的氨基转给其他化合物(如:丙酮酸),形成的新的氨基酸(是非必需氨基酸)。5、脱氨基作用:氨基酸通过脱氨基作用被分解成为含氮部分(即氨基)和不含氮部分:氨基可以转变成为尿素而排出体外;不含氮部分可以氧化分解成为二氧化碳和水,也可以合成为糖类、脂肪。6、非必需氨基酸:在人和动物体内能够合成的氨基酸。7、必需氨基酸:不

2、能在人和动物体内能够合成的氨基酸,通过食物获得的氨基酸。它们是甲硫氨酸、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赖氨酸、苏氨酸、色氨酸、苯丙氨酸等_种。8、糖尿病:当血糖含量高于160mg/dL会得糖尿病,胰岛素分泌不足造成的疾病由于糖的利用发生障碍,病人消瘦、虚弱无力,有多尿、多饮、多食的“三多一少”(体重减轻)症状。9、低血糖病:长期饥饿血糖含量降低到50-80mg/dL,会出现头昏、心慌、出冷汗、面色苍白、四肢无力等低血糖早期症状,喝一杯浓糖水;低于45mg/dL时出现惊厥、昏迷等晚期症状,因为脑组织供能不足必须静脉输入葡萄糖溶液。语句:1、糖类代谢、蛋白质代谢、脂类代谢的图解参见课本。2、糖类、脂类

3、和蛋白质之间是可以转化的,并且是有条件的、互相制约着的。三类营养物质之间相互转化的程度不完全相同,一是转化的数量不同,如糖类可大量转化成脂肪,而脂肪却不能大量转化成糖类;二是转化的成分是有限制的,如糖类不能转化成必需氨基酸;脂类不能转变为氨基酸。3、正常人血糖含量一般维持在80-100mg/dL范围内;血糖含量高于160mg/dL,就会产生糖尿;血糖降低(50-60mg/dL),出现低血糖症状,低于45mg/dL,出现低血糖晚期症状;多食少动使摄入的物质(如糖类)过多会导致肥胖。4、消化:淀粉经消化后分解成葡萄糖,脂肪消化成甘油和脂肪酸,蛋白质在消化道内被分解成氨基酸。5、吸收及运输:葡萄糖被

4、小肠上皮细胞吸收(主动运输),经血液循环运输到全身各处。以甘油和脂肪酸和形式被吸收,大部分再度合成为脂肪,随血液循环运输到全身各组织器官中。以氨基酸的形式吸收,随血液循环运输到全身各处。6、糖类没有N元素要转变成氨基酸,进而形成蛋白质,必须获得N元素,就可以通过氨基转换作用形成。蛋白质要转化成糖类、脂类就要去掉N元素,通过脱氨基作用。7、唾液含唾液淀粉酶消化淀粉;胃液含胃蛋白酶消化蛋白质;胰液含胰淀粉酶、胰麦芽糖酶、胰脂肪酶、胃蛋白酶(消化淀粉、麦芽糖、脂肪、蛋白质);肠液含肠淀粉酶、肠麦芽糖、肠脂肪酶(消化淀粉、麦芽糖、脂肪、蛋白质)。8、胃吸收:少量水和无机盐;大肠吸收:少量水和无机盐和部

5、分维生素;小肠吸收:以上所有加上葡萄糖、氨基酸、脂肪酸、甘油;胃和大肠都能吸收的是:水和无机盐;小肠上皮细胞突起形成小肠绒毛,小肠绒毛朝向肠腔一侧的细胞膜有许多小突起称微绒毛微绒毛扩大了吸收面积,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高三生物知识点总结范本(二)_人的成熟红细胞的特殊性:成熟的红细胞中无细胞核;成熟的红细胞中无线粒体、核糖体等细胞器结构;红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为协助扩散;葡萄糖在成熟的红细胞中通过糖酵解获得能量(两条途径:糖直接酵解途径EMP和磷酸己糖旁路途径HMP)。2.蛙的红细胞增殖方式为无丝_。3.乳酸菌是细菌,全称叫乳酸杆菌。4._Y是同源染色体,但其大小不一样(Y染色体短小得多),所

6、携带的基因不完全相同(Y染色体上基因少得多)。5.酵母菌是菌,但为真菌类,属于真核生物。6.一般的生化反应都需要酶的催化,可水的光解不需要酶,只是利用光能进行光解,这就是证明“并不是生物体内所有的反应都需要酶”的例子。_人属于需氧型生物,人的体细胞主要是进行有氧呼吸的,但红细胞却进行无氧呼吸。8.细胞分化一般不可逆,但是植物细胞很容易重新脱分化,然后再分化形成新的植株。9.高度分化的细胞一般不具备全能性,但卵细胞是个特例。10.细胞的_次数一般都很有限,但癌细胞又是一个特例。_人体的酶发挥作用时,一般需要接近中性环境,但胃蛋白酶却需要酸性环境。12.矿质元素一般都是灰分元素,但N例外。13.双

7、子叶植物的种子一般无胚乳,但蓖麻例外;单子叶植物的种子一般有胚乳,但兰科植物例外。14.植物一般都是自养型生物,但菟丝子、大花草、天麻等是典型的异养型植物。15.蜂类、蚁类中的雄性个体是由卵细胞单独发育而来的,只具有母方的遗传物质;雌性个体由受精卵发育而来。16.一般营养物质被消化后,吸收主要是进入血液,但是甘油与脂肪酸则被主要被吸收进入淋巴液中。17.纤维素在人体中是不能消化的,但是它能促进肠的蠕动,有利于防止结肠癌,也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了,所以也称为“第七营养物质”。18.酵母菌的呼吸方式为兼性厌氧型,有氧时进行有氧呼吸,无氧时进行无氧呼吸。19.高等植物无氧呼吸的产物一般是酒精,但是某

8、些高等植物的某些器官的无氧呼吸产物为乳酸,如:马铃薯的块茎、甜菜的块根、玉米的胚等。20.化学元素“砷”是可以使人致癌而不使其他动物致癌的致癌因子。21.体细胞的基因一般是成对存在的,但是,雄蜂和雄蚁就是孤雌生殖,只有卵细胞的染色体!22.体细胞的基因一般是成对存在的,植物中的香蕉是三倍体,进行无性生殖。23.红螺菌的代谢类型为兼性营养厌氧型。24.猪笼草的代谢类型为兼性营养需氧型。25.病毒是DNA或RNA病毒,但是朊病毒没有DNA或RNA,其遗传物质只是蛋白质(“朊”意即是蛋白质)。高三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整理1、将面团包在纱布里搓洗后,留在纱布里的物质是蛋白质,洗出的白浆为淀粉。2、外分泌性

9、蛋白通过生物膜系统运送出细胞外,穿过的生物膜层数为零。3、植物细胞质壁分离时失去的水是液泡中的水。4、有丝_,无丝_,减数_,均是真核细胞_方式。细菌为原核生物,_为二_。5、精原细胞既可以有丝_,也可以减数_。6、线粒体只存在于真核细胞中。7、蓝藻是原核生物。8、根减生长点细胞没有大液泡。9、叶肉细胞高度分化,不再增殖。10、基因重组发生在四分体时期,或减数第一次_后期。11、同原染色体在有丝_全过程中和减数第一次_时存在。12、愈伤组织特点:未分化,高度液泡化的薄壁细胞。13、皮肤生发层细胞代谢旺盛,在间期易癌变。14、根分身区细胞含自由水量大于成熟区细胞。15、叶表皮细胞是无色透明的,不

10、含叶绿体。叶肉细胞为绿色,含叶绿体。保卫细胞含叶绿体。16、植物中,叶绿素的含量是类胡萝卜素的三倍。17、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均有水生成。18、T2噬菌体为双链DNA病毒。19、基因突变与染色体变异均是分子水平上的变异。20、人体NaCl摄入量等于排出量。如何学好高中生物1、学习生物学知识要重在理解、勤于思考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是在大量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和概括出来的,具有严密的逻辑性,课本中各章节内容之间,也具有密切联系,因此,我们在学习这些知识的过程中,不能满足于单纯的记忆,而是要深入理解,融会贯通。生物科学的内容不仅包括大量的科学知识,还包括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因此,我们不仅要重视

11、生物学知识的学习,还要重视学生生物科学研究的过程,并且从中领会生物科学的研究方法。3、要重视观察和实验,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没有观察和实验,生物学也就不可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同样,不重视观察和实验,也不可能真正学好生物课。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注意观察生命现象,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4、要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生物学是一门与生产和生活联系非常紧密的科学。高三生物知识点总结范本(三)基因对性状的控制:1、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2、通过控制蛋白质分子结构来直接影响脱氧核苷酸是构成DNA的基本单位。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DNA分子结构:DNA双螺旋结构碱基不同排列构成了DNA的多样性,

12、也说明了生物体具有多样性和特异性的原因。DNA双螺旋结构和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保证了复制能够精确、准确地进行,保持了遗传的连续性。各种生物都公用同一套遗传密码。中心法则的书写。一个性状可由多个基因控制。生物变异不可遗传:不引起体内遗传物质变化可遗传: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多倍体产生原因,是体细胞在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完成了复制,但受外界影响,使纺锤体形成受破坏,从而染色体加倍。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为生物进化提供了最初的原材料。通过有性生殖过程实现的基因重组,为生物变异提供了极其丰富的来源,是形成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之一。多倍体育种营养物质增加,但发育延迟、结实少。单倍体育种可以

13、在短时间内得到一个稳定的纯系品种,明显缩短了育种年限。高三生物知识点总结范本(四)名词:1、光合作用:发生范围(绿色植物)、场所(叶绿体)、能量来源(光能)、原料(二氧化碳和水)、产物(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和氧气)。语句:1、光合作用的发现:_年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利发现,将点燃的蜡烛与绿色植物一起放在密闭的玻璃罩内,蜡烛不容易熄灭;将小鼠与绿色植物一起放在玻璃罩内,小鼠不容易窒息而死,证明:植物可以更新空气。_年,德国科学家把绿叶放在暗处理的绿色叶片一半暴光,另一半遮光。过一段时间后,用碘蒸气处理叶片,发现遮光的那一半叶片没有发生颜色变化,曝光的那一半叶片则呈深蓝色。证明:绿色叶片在光合作用中产生

14、了淀粉。_年,德国科学家思吉尔曼用水绵进行光合作用的实验。证明: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氧是叶绿体释放出来的。20世纪_年代美国科学家鲁宾卡门采用同位素标记法研究了光合作用。第一组相植物提供H218O和CO2,释放的是18O2;第二组提供H2O和C18O,释放的是O2。光合作用释放的氧全部来自来水。2、叶绿体的色素:分布:基粒片层结构的薄膜上。色素的种类:高等植物叶绿体含有以下四种色素。A、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包括叶绿素a(蓝绿色)和叶绿素b(;B、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包括胡萝卜素和叶素3、叶绿体的酶:分布在叶绿体基粒片层膜上(光反应阶段的酶)和叶绿体的基质中(暗反应

15、阶段的酶)。4、光合作用的过程:光反应阶段a、水的光解:2H2O4H+O2(为暗反应提供氢)b、ATP的形成:ADP+Pi+光能-ATP(为暗反应提供能量)暗反应阶段:a、CO2的固定:CO2+C52C3b、C3化合物的还原:2C3+H+ATP(CH2O)+C55、光反应与暗反应的区别与联系:场所:光反应在叶绿体基粒片层膜上,暗反应在叶绿体的基质中。条件:光反应需要光、叶绿素等色素、酶,暗反应需要许多有关的酶。物质变化:光反应发生水的光解和ATP的形成,暗反应发生CO2的固定和C3化合物的还原。能量变化:光反应中光能ATP中活跃的化学能,在暗反应中ATP中活跃的化学能CH2O中稳定的化学能。联系:光反应产物H是暗反应中CO2的还原剂,ATP为暗反应的进行提供了能量,暗反应产生的ADP和Pi为光反应形成ATP提供了原料。6、光合作用的意义:提供了物质来源和能量来源。维持大气中氧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对生物的进化具有重要作用。总之,光合作用是生物界最基本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7、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