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考政治二轮教材必背一站清:专题10 唯物论和认识论(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Word版含答案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12346370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高考政治二轮教材必背一站清:专题10 唯物论和认识论(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22年高考政治二轮教材必背一站清:专题10 唯物论和认识论(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22年高考政治二轮教材必背一站清:专题10 唯物论和认识论(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22年高考政治二轮教材必背一站清:专题10 唯物论和认识论(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Word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22年高考政治二轮教材必背一站清:专题10 唯物论和认识论(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Word版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高考政治二轮教材必背一站清:专题10 唯物论和认识论(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高考政治二轮教材必背一站清:专题10 唯物论和认识论(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Word版含答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2年高考政治二轮教材必背一站清:专题10唯物论和认识论(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Word版含答案核心知识巧整合核心考点一物质和意识1如何理解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1)自然界的物质性:自然界中的事物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从产生过程看,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从存在的基础看,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等基本要素都是客观的物质的要素,这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客观性。(3)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2如何理解意识的本质?(1)

2、起源角度: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而且是社会发展的产物。(2)生理基础角度: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人脑结构的复杂性和组织的严密性,决定了它具有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3)内容角度: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是客观存在通过生活和实践的环节进入人脑、并在人脑中加工改造的结果。总体结论:上述内容表明,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物质决定意识。3如何理解人类意识活动的特点?(1)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人们在反映客观世界的时候,总是抱有一定的目地,在行动之前还要确定目标、行动方式和行动步骤等。(2)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不仅能反映

3、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不仅能够“复制”当前的对象,而且能够追溯过去和推测未来。(3)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意识反映物质是主动的、有选择的,不同人可以进行不同的反映。4如何理解意识的反作用? (1)原理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人类在意识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即通过实践把意识中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2)方法论:要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真题印证上述知识可用于分

4、析国家方针政策在我国社会发展各个领域的作用,可以用于分析我国进行的思想教育活动的依据,可以用于分析呵护英雄精神的重要性;需要注意的是,要结合材料信息,从多角度进行分析意识反作用的表现。如xx全国卷39(1)、xx全国卷39(2)。5怎样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1)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2)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3)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5、(4)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5)其他:材料中的其他信息,如一分为二地分析现实等。真题印证上述知识可用于分析我国如何根据现实国情作出正确决策和实施决策,如推动供给侧改革等;可以用于分析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的某些行为取得成果的原因,如精准扶贫等。如xx全国卷39(2)。6如何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1)能动地认识世界角度:见本考点的第3个问题。(2)能动地改造世界角度:见本考点的第4个问题。(3)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4)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真题印证上述知识可用于分析认识自然和认识社会的各

6、项活动,如探究太空等;可用于分析正确决策和思想引导对我国各项建设事业的作用,如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等;可用于分析思想观念等对个人自我发展的意义,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可用于分析我国社会发展和个人行为取得成功的原因,如正确思想的指导等。如xx全国卷39(1)、xx全国卷39(2)。7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1)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使主观符合客观。(2)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人不仅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特点),而且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要求我们要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真题印证上述知识可用于我国如何去制定正确方针政策和为

7、何要制定正确方针政策,可用于我国当前不断制定和完善法律法规的原因等;可用于分析国家方针政策在我国社会发展各个领域的作用,如国企改革决策等;可以用于分析我国进行的思想教育活动的依据,如群众路线教育等;可以用于分析英雄人物身上体现出来的精神动力的重要性,如各项纪念活动等;需要注意的是,要结合材料信息,从多角度进行分析意识反作用的表现。如xx全国卷39(1)、xx全国卷40(2)。温馨提示本考点讲义及练习见主本P108核心考点二尊重规律客观性和发挥主观能动性1如何理解运动和物质的关系?(1)运动是物质的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8、脱离物质的运动也是根本不存在的。2如何理解运动与静止的关系?(1)区别绝对运动: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也是普遍的。相对静止: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和暂时的,也是特殊的。(2)联系: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3如何用规律的知识分析问题?(1)原理: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2)方法论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

9、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将革命热情和科学精神结合起来。真题印证上述知识可用于分析人类改造自然和探究自然取得成功的典型事例,如航天事业的发展等;可用于分析我国适时实施的各项改革决策,如经济体制改革等。4如何把握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1)原理规律是客观的,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和前提。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规律、运用规律的条件。(2)要求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在认识和把握规

10、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必须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有机结合起来,将革命热情和科学精神结合起来。其他:结合材料信息,从意识的能动作用等角度分析答案要点。真题印证上述知识可用于分析人类改造自然和探究自然取得成功的典型事例,如经济建设和生态建设结合等;可用于分析我国适时实施的各项改革决策及实施过程,如供给侧改革等。5如何调动唯物论的知识分析问题?(1)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材料 (2)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主动创造性。 材料 (3)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

11、用,正确的意识能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会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要求我们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材料(4)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材料(5)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要求我们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材料 (6)自然界是客观的,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要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材料 (7)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材料真题印证上述知识可用于分析国家关注的重大时政热点问题,可以用于分析公民

12、注意的生活焦点问题;可以有针对性地选用其中的知识点,从为什么、怎么办等角度进行多方面的命题考查。如xx全国卷39(1)、xx全国卷39(2)。温馨提示本考点讲义及练习见主本P111核心考点三实践和真理1实践的特点。(1)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实践的主体、对象和手段等基本要素都是客观的,实践过程及结果受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的制约。(2)实践具有能动性。实践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人类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都是在一定意识指导下进行的。(3)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实践不是单个人的孤立的活动,而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受外在环境的影响社会性;实践受历史发展条件的影响,不同历史阶段上的实践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

13、各不相同历史性。2如何理解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1)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实践不断产生新问题、提出新要求,推动人们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2)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从而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促进人类认识发展。(3)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人类在实践中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通过提高判断和推理能力等推动认识的发展。真题印证上述知识可用于分析我国科技创新成果取得成功的原因,如航天、探海、高铁、电子等方面的科技突破;用于分析人们思想观念变化的原因,网络影响下的认识变化等。如xx全国卷39(1)、xx全国卷39(2)。3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14、;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要求坚持实践第一,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2)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的理论能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推动实践的发展;错误的认识、不科学的理论则会把人们的实践活动引入歧途,阻碍实践的发展。要树立正确的认识,克服错误的认识,发挥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真题印证上述知识可用于分析人类各种认识成果取得的原因,包括实践的推动和正确理论的指导,如对自然的探究和对社会的认识等。如xx全国卷39(1)、xx全国卷39(2)。4如何用实践观或实践的相关知识分析问题?(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决定、依赖)实

15、践是认识的来源。材料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材料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材料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材料(2)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方法论材料(3)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4)实践的特点角度:客观物质性、能动性、社会历史性。真题印证上述知识可用于分析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各种活动,可用于人类推动社会进步的各项改革试点,既可以分析其中蕴含的哲理,又可以分析其成功的原因所在。如xx全国卷39(1)、xx全国卷39(2)。5真理的属性的相关知识。(1)真理的客观性。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真理面前人人平等,谁的认识正确反映事物及规律,谁就掌握真理。由于每个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每个人的知识结构、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不同,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但其中只能有一种正确的认识,即真理只有一个。(2)真理的条件性。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超出范围或条件就会变成谬误。(3)真理的具体性。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