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腊和古罗马两大文明的传承和发展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12346260 上传时间:2024-01-17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1.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希腊和古罗马两大文明的传承和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古希腊和古罗马两大文明的传承和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古希腊和古罗马两大文明的传承和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古希腊和古罗马两大文明的传承和发展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古希腊和古罗马两大文明的传承和发展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希腊和古罗马两大文明的传承和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希腊和古罗马两大文明的传承和发展(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古希腊和古罗马两大文明的传承和发展摘要:古希腊和古罗马这两大文明是西方文化的摇篮,是世界文化史上两座永恒 的丰碑,是西方人所津津乐道的光辉时代。勤劳的古希腊和罗马人民用他们的智 慧给我们创造了一个个令人叹为观止的杰作,留给我们一个无论是文化史上还是 艺术史上的维以超越的高度。其中古希腊文化又是罗马文化的源头,罗马文化在 其基础上不断地发展创新,创造了许许多多独树一帜的文化,艺术构想和杰作。 因此本文主要是讨论了这两个文化的异同,找出“原希腊”的东西,区分罗马的创 新,给西方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一些粗浅的线索和脉络。本文将分成经济,政 治,文化艺术等方面进行探讨。经济发展模式让我们回到地图上,看

2、看希腊和罗马的地理位置。希腊是由本土半岛和一些散落 在爱琴海和地中海的一些小岛组成的。它三面环海,只有北面与陆地相接,且多 丘陵少平原,属于温和的海洋性气候。正是因为这样的地理条件使得它的农业难 以发展,为了生存,希腊人学会了和其它地区进行农产品的交换,并逐渐形成了 地中海地区繁荣的贸易往来。罗马的环境和希腊类似,它地处今意大利半岛,是 一个多丘陵,多沼泽的地区。因此农业也不十分发达。但罗马解决这一问题的方 法并不是像希腊一样通过自由贸易,物物交换。它使用的是一种血腥的方式 侵略和扩张。为了满足罗马帝国日渐庞大的粮食、财富的需求,罗马人选择了不 断地侵略。依靠着强大的军队、武器,罗马从昔日台伯

3、河边上一个卑微的小城一 跃成为统治着200万平方英里的帝国的中心。每天码头,道路都有成百上千 的船只,车辆抵达罗马,源源不断地带来从各地掠夺来的金银珠宝,粮食谷物。 同时随着罗马帝国的不断膨胀,使得对这些物资的消耗急剧增多,反过来这又导 致了罗马帝国的继续扩张,如此一来便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它由始至终都伴随 着罗马帝国。相比而言,为了抵御恶劣多变的海上环境,希腊发展起来的却是一 种互相合作的良性竞争模式。并且,后者己渗入当代西方人的精神领域。除此之 外,希腊的经济发展主要是靠商人进行的海外和地区间的贸易往来和本土的农民 耕种。希腊城邦中的奴隶数量比罗马少得多,罗马经年累月的征战,带来财富的 同

4、时还有大批大批的奴隶,这些奴隶广泛地分布在大部分的产业,比如采矿,冶 金,驾船,铺路和大型建筑的建造。可以这样说,古罗马的伟大和成就很大一部 分是由奴隶创造的。总的来说,希腊和罗马的经济发展走的是截然不同的道路,体现了两种截然不同 的思想,这些思想的以后西方国家的经济发展上有着深远的影响。只要稍了解历 史的人都知道,后世西方各国基本上都经由了这两个阶段,比如欧洲新帝国对非 洲,美洲的海外扩张,奴隶贸易,俨然是罗马形式的另一版本,而同时期广泛存 在于各国之间的贸易往来却又是希腊式的重现。政治与民主一谈到民主,我们就会想到当代西方的“人权”社会,但民主这个字眼最早出现在 古希腊的雅典。希腊的民主政

5、治,一方面给予几百人或几千人以民主,另一方面 又剥夺了数以万计的奴隶与自由民参与政事的权力。当时希腊民主的要义就是: 多数人的统治;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个人生活自由。虽然此时的民主具有很强的 阶级性,只是对于公民的民主,但在几千年前,这种观点己远远超越了它的那个 时代。相比我们这个时代的民主,我认为它们的内涵是一致的。虽然当代西方政 界口口声声说的是“人人平等,维护人权”,可是这种民主真实存在吗?比如美国,它的政治还是掌握在少数有钱有权的大资本家手中,体现在表象上是一个由其资 助的“民主”代言人一一美国总统。处于中,下层的公民在很多时候仍是被政治家 玩弄于“民主”的假象间。从这个意义上说,它的民

6、主和古希腊的民主是完全一致 的。古罗马早期的政治体制是仿照希腊的,后期从奥古斯都凯撒起,“民主”便不存在 了,转为君主专制,直到它的灭亡。罗马人最大的贡献便是立法。在贵族和贫民 之间的激烈的矛盾和斗争过程中,产生了第一部成文法律十二铜表法,虽然 此法律依旧维护的是贵族和上层阶级的利益,在那个时期却又是文明的一大进 步。之后陆续产生的万民法,公民法,民权大法更是奠定了西方法 律体系的雏形。尤其是民权大法中规定的“公民的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成为后世西方法律中永恒的主题。宗教与艺术罗马诗人贺拉斯曾经这样咏唱到:“希腊被擒为俘虏,被俘的希腊又俘虏了野蛮 的胜利者,文学艺术搬进了荒僻之地”。的确,

7、早期罗马的文化几乎是对希腊的 纯粹的继承与模仿,反映在神话与宗教上,譬如,在神话中罗马的神几乎是希腊 神话的翻版。希腊的地母神德米德变成了罗马的谷神塞利斯;万神之王宙斯变成 了朱庇特;天后赫拉变成了朱诺;爱与美的女神阿芙罗狄成了维纳斯,凡此种 种,举不胜举。随着罗马帝国的不断扩张,外来的宗教在各地传播开来,其中影 响最大的就是大约公元40年出现在罗马的基督教,从出现时起,基督教很快在 整个罗马帝国兴起,而此时帝国的皇帝为了统治的需要,迫切需要一种精神舆论 来束缚人民的思想,于是在最后一个皇帝狄奥西多时代,基督教被定为罗马的国 教,从此开辟了欧洲基督教时代,直到今天西方的广大区域都以基督教为精神

8、支 柱团结在一起。在教育方面,罗马人发扬了希腊人的“学园”教育,创造了一系列非常健全的教育 体制。包括初等教育和高等教育。这一体制一直延续到今天,成为各国教育的主 体。值得一提的是,罗马的高等教育一一当时称为“学府”是近代大学的前身,它 强调德育,指出“老师既要有渊博的知识,同时也要在生活处世方面做学生的楷 模”。这种教书育人德才兼备的思想为后世所承继。在艺术领域内,表现在建筑,雕刻等凝固艺术,以及文学上。古希腊和古罗马的 建筑风格上有较大不同。意大利建筑师布鲁诺赛维在他的建筑空间论中指 出:“希腊式=优美的时代,象征热情激荡中的沉思安息;罗马式=武力与豪华的 时代。”如果说,欣赏希腊建筑像聆

9、听着一首安宁唯美的小夜曲,处处启发你最 深沉的思考和想象,那么古罗马建筑更像是否一曲富丽堂皇的交响乐,如果说古 希腊建筑是精致连续的展开,那么古罗马建筑即是宏伟磅礴的汇聚。希腊建筑中 最具代表性的是神庙。一般用大理石建造,各种石柱支撑,简洁典雅,从流传后 世的帕特农神庙和雅典卫城的风格上可窥一斑。古罗马的建筑是从希腊风格上继 承和吸收并逐渐发展起来的,最初罗马人的建筑多采用圆拱圆顶的营造方式,他 们的神庙建筑更多地采用科林斯式的圆柱,如著名的罗马万神殿就是极其庄严, 华美的巨大建筑,它始建于公元前27年的屋大维时代,整个庙身是一个巨大的 鼓形建筑式样,上面有金光闪闪的圆顶,里面则是琳琅满目的浮

10、雕,一样比样富 丽堂皇,气势辉宏。古希腊和古罗马建筑对后世的西方建筑有着深远的影响。特 别是文艺复兴时期,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效仿古典时期的浪潮。此时出现了大 量的仿古风格的建筑,比如:以古罗马凯旋门为样本的曼图亚圣安德烈教堂;采 用古典立柱式的鲁切拉府邸;结合穹顶和立柱式的圣彼得大教堂等。除此之外,在文学、雕塑、自然科学等方面,古希腊和古罗马文明也为后世西方 文学、艺术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和活力。以上只是对古希腊和古罗马给后世影响的一些方面做了简要的探讨,我也只能用 我粗鄙的文字去叩响西方古典时期那厚重的大门。但仅仅从这几个方面我们就足 以看出,古希腊和古罗马对后世西方的影响是多么的巨

11、大,多么地深远。也许从 这种透入骨髓的深刻中我们能学会反思自己的文化,找到其中的精髓,重新合理 地给自己定位,从而更有动力地前进。希腊与希伯来两大文化体系至今对西方文化仍产生着十分深刻的影响。希腊文化 中的自然与理性,希伯来文化中的宗教意识,几千年来渗透到西方社会的各个领 域中,为西方文明的不断进步提供了源源不竭的动力。中华文化曾经有着几千年的光辉历史,然而到了近代,由于文化封闭导致的衰朽 使得中国大大落伍了。中国近代史上,众多仁人志士为探求富国强国之路做出了 巨大的努力,从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开始,中国开始了向西方学习的历程, 然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最终的结果是失败的,于是有识之士试

12、图从根本上变 革政治法律制度,来使中国强盛。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充分借鉴了 西方的法律思想,确立了三权分立、相互制衡和司法独立的政治结构,而临时 约法最终只维持了短短一两年。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之后建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所提倡的“民主立宪”同样也体现了法治的精神,然而对于中国来说,法律制度毕 竟是舶来品,我们到目前为止还不能很好的运作这套制度,嫁接”过来的西方文 化还不能完全适应本土的土壤,法律与文化、法律与社会的脱节越来越明显。其 实,制度的建立和变更并不难,最困难的是如何逐步改变已经渗入到社会的每一 个成员心中的传统文化因子,从而使制度具有更为深广的社会文化根基。西方社会的法治思想是我们

13、一直都在学习借鉴的,尤其是当今我们党提出“依法 治国”和“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我们在不断探讨如何将西方的民主与法治与中 国政治文化传统相结合。因此,若要对西方法治思想有深入的把握,还需要从西 方的法治传统的角度来进行考察,如果对西方文化追根溯源,最终归结到希腊文 化和希伯来文化。在讨论两希文化究竟是如何影响西方法治传统之前,首先有必要明确一下“法治” 的概念。“法治”和“法制”是有区别的。“法制”侧重于制度层面,着眼于法律本身; “法治”则是强调运用法律制度进行治理和统治,强调“治”的过程。“法治”在本质上 与“人治”是相对立的。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认为法治应该包含两层含义:“已成立 的法律

14、秩序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本身是制定的良好的法 律。”亚里士多德的法治观奠定了西方绵延不绝的法治传统。由此而言,法治 包括了两方面的含义:第一,法治的实施要拒绝人治,第二,法治的价值追求至 善。后来西方的很多学者对“法治”的解释也大体围绕这两个方面的问题进行阐 发。“已成立的法律秩序获得普遍的服从”强调的是“守法”,“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 应该本身是制定的良好的法律”强调的是“良法”,“守法”与“良法”构成了西方法治传统的两个重要的主题。研究两希文化对西方法治传统的影响,可以从这两个方 面入手来考虑。总的来说,两希文化对“守法”与“良法”两个方面分别都有所影响。对“守法”而言,

15、 希伯来文化的贡献要更大一些,这是由于犹太民族创立了犹太教并发展成后来的 基督教,而西方人对法律的信仰和遵守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对宗教的信仰。对于“良 法”而言,希腊文化的贡献则更大一些,这是希腊文化崇尚自然与理性,并且哲 学思想比较发达的缘故。首先来看希伯来文化对西方人“守法”传统的影响。一、对法的信仰。在西方,人们对法的普遍信仰主要表现在法的 神圣性和至上性的理念上。信仰作为一种绝对精神,往往不是简单而直接的形成 的。当初法作为人类必要的工具出现时,很大程度上代表的是一种强权,表现为 野蛮和专横,充满着恐惧和罪恶,因此人们对法并没有从内心自然而然的产生一 种信仰;对法的信仰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对宗

16、教的信仰。基督教文化是西方文化的 大背景,自中世纪以来,西方文化的各个方面都或多或少浸染了基督教的气息。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基督教的气息虽然在法律制度里被逐渐清除,然而在民众 的意识中却是根深蒂固的。宗教意识不但不与法律意识形成对抗,相反却形成有 力的支持,在客观上有利人们在心灵深处树立起法律的崇高形象。人们认为法律 反映的是上帝的意志,因此,对上帝的敬畏致使人们对法律敬畏。犹太教对人与 上帝关系的阐释是:敬畏上帝。敬畏上帝,就是要在人生中时刻不忘遵循上帝的 意志和指引进行说话行事,用实际行动将对上帝的爱具体化;畏惧上帝,就是对 上帝无所不能的坚信不移,既然如此,就要严守戒律,不忘时时反省、忏悔、祈 祷和赎罪。法律规定权利和义务不是人定的,而是天赋的、不证自明的。据 此,伯尔曼断言:西方法律至上的理念来自于超现实的宗教信仰,即基督教信仰 的帮助。回过头来看中国,中国人的宗教情结很淡、很稀薄,很难理解诸如 原罪、救赎、末日审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