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翰英:出自平度城的 “后四小名旦”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12341122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许翰英:出自平度城的 “后四小名旦”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许翰英:出自平度城的 “后四小名旦”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许翰英:出自平度城的 “后四小名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许翰英:出自平度城的 “后四小名旦”(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许翰英:出自平度城的 “后四小名旦”吕铭康纵览中国京剧史,发现青岛与京剧是极有缘分,而且还出了不少名家。比如北平纪事报在1947年发起,评选出的“后四小名旦”中,就有两位青岛人陈永玲和许翰英。其中的许翰英就是在平度城土生土长。专心致志学习荀派花旦艺术许翰英1921年出生在现属于青岛市的平度城关桥北村,排行居中。他两岁时,生父许树人因其长兄无子,将其过继给养父许树发。家境清贫。自幼好学嗜读,于琴棋书画之外,还对京剧艺术有极大兴趣。许翰英1934年就学于平度县立中学(今平度一中),是学校剧团的明星和县“同乐会”的活跃分子,同时研习国画技艺。两年后,为家庭生活计,他被附近的莱阳县东南乡的黄金庵小学录

2、用为音乐、美术教师。“七七”事变后,社会名流杜卫堂写信把许翰英引荐给京剧大师梅兰芳。1940年,许翰英来青岛,又得到社会贤达的资助后,便只身赴北平闯天下。许翰英在北平先考上了齐白石美专学习绘画,后又毅然决然地参加了京剧名家李万春的“鸣春社”,这是一个边学戏,边演戏的科班。他就专攻荀慧生的荀派花旦艺术。他一大早要到中南海吊嗓,然后去“鸣春社”上班,晚上还要看他最崇拜的荀慧生的演出。每当荀慧生彩排、教学,他都要千方百计去耳闻目睹,认真学习。同时还不断地向王瑶卿、梅兰芳等前辈大师讨教,故而他在学习荀派艺术上进步很快。高票当选“后四小名旦”从1941年起,他便自己组班,流动演出于胶济线的济南、淄博、潍

3、坊、高密和家乡平度一带。由于他扮相俊美,嗓音清脆圆润,荀派韵味浓烈,受到普遍的欢迎。著名评剧表演艺术家新凤霞就一度在他的戏班里,在她撰写的母亲一文中就提及此事,并称许翰英为“山东名旦”。1943年春,李万春就全力引荐许翰英正式拜荀慧生为师,并进入荀慧生剧团。从此,他就能够直接得到了荀慧生的谆谆教诲。仅两个月,许翰英便名声大振了,“荀慧生得意高足”的字样旋即见诸海报。许翰英于1945年夏,曾率白云生、王多寿等在青岛的中和戏院(即:中山路212号的华乐戏院,已拆)演出了较长的时间。其后,他再度到北平演出,以至于荀慧生的原班配角、鼓师、琴师,乃至检场、化妆师傅都来担任配演。1947年1月5日,名列“

4、四小名旦”榜首的李世芳,因乘飞机由上海返回北平,飞经青岛崂山突遇大雾机毁人亡。广大戏迷在痛定思痛之后,考虑到因李世芳猝然殒身,而另一位“四小名旦”宋德珠又暂息影舞台,北平纪事报则于同年发出倡议,再次评选新的“四小名旦”。就从8月1日至9月14日,经过整整45天的评选,共收到20余万张选票,终于产生了新的“四小名旦”:张君秋(35730票)、毛世来(27256票)、陈永玲(24309票)、许翰英(23578票),为区别以前的“四小名旦”,故又叫做“后四小名旦”。其中就有两位青岛人:陈永玲是在青岛土生土长(住在观象一路19号),许翰英则生长在平度。为了表示谢意,陈永玲、许翰英和另一位著名旦角杨荣环

5、同来青岛,在中山路的福禄寿大戏院(即:红星电影院,已拆)联袂演出了娟娟,陈永玲演娟娟、许翰英演王碧莲、杨荣环演冯伏氏。自此,青岛的戏迷和票友都为“后四小名旦”中有陈永玲和许翰英这两位老乡,而感到格外兴奋。他俩也经常在青岛同台演戏。1948年3月,商河路军火库突然发生爆炸,周围群众受灾严重。于是,许翰英和陈永玲、杨荣环就在李村路青岛影剧院(已拆),举行了七天的赈灾义演。在此期间,许翰英一直在山东、上海、南京等地演出。著名荀派花旦孙毓敏,在回顾自己从小就喜欢荀派的原因时,就对笔者说:“我1948年8岁,随母亲来到青岛,当时学的第一出戏是女起解,给我说戏的就是许翰英的琴师葛绥之。没想到的是,后来我还

6、真拜了荀慧生先生学上荀派了。我还真得感谢许翰英呢。我到现在还记得,许翰英在台上的扮相可漂亮了,尤其是他那眉毛总是画得高高的!”继承荀派已达炉火纯青1949年6月2日青岛解放。许翰英又回青岛,与他合作的有谭元寿(后在沙家浜演郭建光)、沈金波(后在智取威虎山演参谋长,已故)等名家,先后在永安大戏院、华乐戏院演出。他还与在青岛已经息影7年、刚刚重返舞台的著名花旦吴素秋,共同参加义演,联袂演出了玉堂春等戏。不久,许翰英加入当时的青岛市文联京剧团(青岛市京剧团的前身)。他于1952年2月离开青岛,自行成立许翰英剧团在全国巡演,继而又加盟南京市京剧团。1959年,调入徐州市京剧团,先后担任副团长、团长。集

7、编、导、演于一身,颇多建树。他主演在丹青引,能够边演唱边现场绘画,四句唱词唱完了,一幅“大写意”的国画也就完成,每每必引起满场喝彩。他还经常到徐州戏校、江苏省京剧学院讲学授艺。 在近40年的舞台生涯中,许翰英嗓音甜润,功底深厚,艺术造诣极深,继承流派不遗余力,且常博采众长,勇于创新。塑造了众多性格鲜明的妇女形象,他的表演细腻传神,自然洒脱,具有生活化、性格化的特点。他的念白或圆润动听,略显沉实;或口齿伶俐,徐疾有节,具有生活化、个性化的特点,继承了荀派花旦艺术已达炉火纯青的地步。但在 “文革”中,许翰英身心倍受摧残,1971年6月在徐州不幸去世,年仅50周岁,可谓英年早逝。2011-5-19青岛“夹缝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