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作文能力的培养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12341116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2.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小学作文能力的培养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浅谈小学作文能力的培养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浅谈小学作文能力的培养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浅谈小学作文能力的培养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小学作文能力的培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小学作文能力的培养(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浅谈小学作文能力的培养 榆中县一悟小学 刘香芸 一提到作文,大多数学生就会皱眉头,感到作文难,觉得无话可说,怕写作文。究其原因,主要是“无从下手,言之无物”。为了彻底改变这一现状,我认为作文训练中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是获取一切知识的门户,也是学生直接运用感官在实际生活中获取的第一手材料,独立进行写作的基础。俗话说:“不会观察,就不会作文。”好的观察能力可以发现生活中的多姿多彩,发现美与丑。小学生好奇心强,喜爱观察,但却缺乏观察能力,不会观察。因此, 从一年级开始,对学生就要进行有计划的观察能力训练,可以充分利用丰富多彩的课文插图,也可以以学

2、生熟悉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为观察对象,或者带学生到美丽的大自然中去,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有顺序地细致观察。在学生了解全貌的基础上,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观察,边观察边想象,让联想的翅膀自由飞翔,探究事物的因果联系,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另外,留心处处皆学问,要培养学生留心生活,逐步养成勤于观察的习惯,在观察中拓宽视野、发展思维,解决习作的“源头”,从而形成敏锐的观察力,缩短说写的距离,逐步达到“我要写、我能写”的境界。 二、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口语是写作的前提和基础。要想使学生写好作文,首先就要培养学生敢想敢说的口头表达能力。从学生一入学开始,就要鼓励学生大胆地自我介绍,并引导学生用完整的语

3、句回答问题。在此基础上,再慢慢地引导学生从看图说简单的事,到说一段意思完整连贯的话,或复述指定的课文,讲说生活中的所见所闻等,循序渐进、由浅入深,不断地强化训练,为学生写好作文打下扎实的基本功。叶圣陶先生说过:“写文章就是说话,也就是想心思”。“内心是怎样想怎样感,笔下便怎样写”。既然“作文就是用笔说话”,那么教师就要十分重视口头作文的训练,体现由说到写,从述到作,以说促写,以写来提炼说的内容,巩固说的技巧。作文前,教师应指导学生先列提纲,然后粗线条地打好腹稿想好次序、言之有序、言之有物、言之有情,从而做到水到渠成,学生便不难写出作文来。 三、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无论观察和表达,都离不开积极的

4、思维活动。为了克服学生思路闭塞的毛病,就必须在作文教学中采取各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全面的思维训练。低年级在引导学生观察画面,进行口头说话时,要充分发挥儿童形象思维的优势,启发他们的联想和想象,鼓励孩子们用自己的语言对画面予以比拟。在引导中、高年级学生观察人、事、物、景,进行组句成段、布局谋篇的作文训练中,要注意对学生进行多项思维训练,这也是挖掘学生潜力,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好方式。达芬奇的老师佛罗基奥说:“即使是同一个鸡蛋,只要变换一个角度去看,这个蛋的椭圆型轮廓也会有差异。”作文也一样,一个题目,一个材料,即使是同一个人,也可以从不同角度去审视它,分析它,理解它,从每一个角度都可以讲出一

5、番道理。事实上,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大有潜力可挖的,只要引导得当,就能充分调动他们思维的灵活性。一次作文,我出示一则材料:一根葫芦藤攀附在一棵老树上,生长得很茂盛。一场暴雨和一阵狂风过后,老树倒了,于是,茂盛的葫芦也就枯死了。要求学生以由葫芦的死所想到的为题,写篇短文。我提示学生:注意葫芦和老树的比喻意义和引申意义,选准和两者有联系的事物来写并举例说明。有的学生顺着原材料的主旨去分析,写葫芦依靠老树活着经不起风吹浪打,引申出人应自立自强,批评那些依赖性强、娇生惯养、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生活的“小皇帝”;有的学生从老树着笔,引申出做父母的应该让儿女去闯去拼搏,培养他们的自立能力;还有学生认为葫

6、芦之所以随老树倒下而枯死,原因是葫芦看不准对象,所以,人们每做每一件事都要看准对象,“择其善者而从之”,才能立于不败之地。这些立意都体现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四、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书是人类“智慧”的载体。课外阅读不仅可以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培养良好的自学能力和阅读能力,还可以进一步巩固学生在课内学到的各种知识,对于提高学生的认读水平和作文能力乃至于整个学科学习都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广泛的课外阅读是学生搜集和汲取知识的一条重要途径。因此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对小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及其重要。 写作离不开阅读。苏霍姆林斯基认为:阅读是丰富精神世界的源泉,阅读的意义不仅仅归结为掌握阅读能力,而应

7、使之成为借助书本来观察、认识世界和自我的一种手段。杜甫有诗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要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就要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他们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语文教材每一册中的每篇课文都是内容丰富、语言典范、结构严谨的文章。读这样的文章,仿佛直接进入了作者的精神世界,可从中汲取知识,开拓视野,丰富情感,陶冶情操。因此,要让学生多读、熟读、达到背诵,并从中学习文章布局谋篇,遣词造句的方法。从而丰富学生的语言储备,扩大表达方式的积累,增加运用语言文字形式表达思想内容的借鉴,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尽快形成。另外,不仅要阅读教材,力求做到泛读中又有精读,从中领会文章的妙处,更要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指

8、导,让学生在书籍的海洋里接识更多的“良师益友”,感悟语言,积累大量素材,为写作开辟希望的田野。 五、培养学生的生活感受能力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作文言之无物,没有时代感,没有生活气息,根本原因就在于离开了写作的活水源头生活。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投入生活,感受生活,做生活的主人。让他们全身心地去关注、思考、体验和感受,直面人生的真善美、假恶丑,关注热点,留心身边新闻,介入家庭琐事,体察人际关系,并提倡他们写“放胆文”、“自由文”。这样有米可炊,既丰富了写作内容,又激发了学生认识社会的兴趣,还提高了学生对生活的感受能力,因而才会有自己的独特认识,才能写出充实、鲜活率真而又有个性鲜明的佳作。此时,你会惊喜地发现,写作文并不难,生活处处皆文章。 总之,在小学作文训练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思维能力、阅读能力、生活感受能力,这样才能有效地扎牢写作根基,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