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雷顿森林体系与特里芬难题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12336036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2.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布雷顿森林体系与特里芬难题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布雷顿森林体系与特里芬难题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布雷顿森林体系与特里芬难题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布雷顿森林体系与特里芬难题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布雷顿森林体系与特里芬难题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布雷顿森林体系与特里芬难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布雷顿森林体系与特里芬难题(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布雷顿森林体系与“特里芬难题李世安原载世界历史2009年第6期一、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前的国际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是在古典金本位体系衰落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是国际货币体系长期发展的 结果。在古代,各国大都先后使用过贝壳做货币。至忡世纪,世界上许多国家使用了金币和银 币,而且金币与银币已经在国际贸易中流通。金、银货币的使用,为国际货币体系的诞生奠定 了基础。虽然金币和银币同时在市场上流通,但是近代以前各国的货币本位,是银本位,而不是金 本位。所谓银本位,就是以白银作为货币的标准。16世纪后,西方国家开始实行金、银复本位 制,即同时使用银本位和金本位。到18世纪末,各国货币开始向金本位过渡。所谓金本

2、位制,就是以黄金为货币标准的一种制度。金本位的英文是Gold Standard,英 文Standard的意思是标准,中文翻译为本位。通常,金本位制只指金币本位制(Gold Sp ecie Standard),就是以金币作为本位货币,推行以金币流通为主的一种货币制度。其特点是:金币可以自由铸造和融化,银行券可自由兑换金币或黄金;黄金在国际上可以自由输入或 输出。金本位制是一种相对稳定的货币制度。这种相对的稳定性,在国内表现为流通中通货的 币值不发生贬值现象;在国外则表现为外汇行市的相对稳定。但广义的金本位制,除金币本位 制外,还包括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1816年,英国制定了金本位制度法案,

3、推行金本位。接着德国、丹麦、瑞典、挪威、 荷兰、美国、法国、沙皇俄国和日本等国,也都先后效法英国,推行金本位制。当世界主要资 本主义国家都实行金本位制后,各国货币之间的关系,就建立在金本位制度的基础上,形成了 一种金本位国际货币体系。这种体系,就被称为古典金本位体系。古典金本位体系的特征是,金币可以自由铸造、自由兑换,黄金可以自由进出口。从理论 上说,金币的数量就可以自发满足流通中的需要,从而起到保持币值的稳定和汇率的稳定,使 国际金本位制有自动调节国际收支,从而使国际货币机制稳定下来的作用。这样就能在一定程 度上控制国际金融危机的发生。但是,古典金本位体系在实践中存在两大问题。第一,黄金并不

4、能有效解决国际支付问题。在历史上,调节全球国际收支的不是黄金,而 是与黄金挂钩的最强大国家的货币。金币往往为强大国家的关键通货所替代。例如,在19世 纪下半叶,英国是世界最强大的国家,英镑是最硬的通货,在贸易中,英镑基本替代了黄金。 当时90%的国际支付以英镑进行。在古典金本位体系时期,金币的黄金含量很高,币值稳定,而且黄金可以自由兑换和自由 流动,使用非常方便。但是当世界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后,社会生产力极其发达,商品生产 力迅速提高。这样,黄金的需求量就增大。然而。黄金的产量赶不上世界财富的增长,黄金就 出现了短缺现象。黄金的短缺,又使黄金与其他货币的自由兑换与自由流动发生了障碍。第二,古

5、典金本位体系的存在,是以英国经济力量的强大和英镑的稳定为前提的。当20 世纪初英国经济衰落,英镑贬值时,古典金本位体系的存在就失去了基础。20世纪初,世界已 经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规律日益明显。随着美国的崛起,德 国等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对英国的金融霸主地位也构成了威胁。这样,以 英镑为中心的古典金本位体系陷入困境。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加剧了英国的衰落,给古典金本位体系以致命的打击。从1914 年开始。国际货币体系开始分裂,各国货币竞相贬值,动荡不定,古典金本位制出现深刻的危 机,导致了所谓的货币战争。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最终迫使英美等

6、国家先后放弃了古典金本位制度,而采取自 由贸易政策和保护关税政策。因此,1933年标志着古典金本位体系的彻底崩溃。世界进入了 前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19341944年)。二、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经济实力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英法两国的经济 遭到巨大破坏,经济力量空前衰落。而美国却在战争期间大发横财,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债权 国,不仅在经济方面,而且在政治和军事上。取得占压倒的优势。这为美元的霸权地位创造了 必要的条件。然而,要建立以美元为中心的新的国际货币体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英国虽然正在衰 落,但是仍然具有相对强大的实力。美国的对外贸易虽然已占世界贸易总值

7、的36, 2%;但英 国及英联邦的对外贸易仍占据世界贸易的40%。英镑区的经济活动在世界经济中占有重要地 位,英镑仍然是资本主义世界的一种主要国际储备货币,伦敦仍是国际金融的一个重要中心。 英国希望保持英镑区,并建立一个有利于自己的新国际货币体系。为此,1941年9月英国财政 部顾问、著名经济学家约翰凯恩斯,提出了著名的国际清算同盟计划,即“凯恩斯方案。凯恩斯主张建立一个类似于国际中央银行这样的战后国际货币机构。在这个国际清算联盟 中, 以国际银行货币为基础,我们称其为班柯(Bancor),按黄金定值(但并不是不可改变 的)作为黄金的等价物,为联盟成员国所接受,以清算和平衡国际收支。凯恩斯设想

8、,黄金可 以兑换班柯,而班柯不可以兑换黄金。清算同盟的成员国,不必向同盟缴纳基金:而班 柯的份额,按照第二次世界大战前3年成员国进出口贸易的平均值分配。至于各国的债权、 债务,则通过它的存款账户转账进行清算。同盟应向国际收支逆差提供透支,成员国以班柯 在同盟中开设账户:逆差国可按份额向同盟借款,顺差国则应将顺差款存入账户,或购买逆 差国的商品。凯恩斯声称:这种方法可以促使国际贸易的扩大,防止因外汇储备不足而影响贸 易的发展。英国通过这个清算同盟,在战后就可以不花一文钱而得到急需的进口商品。凯恩斯还建议,每个成员国承担义务,应把任何其他成员在国际收支的最后结算中亏欠它 们的班柯,作为黄金的替代物

9、,转入清算同盟账册里它们的贷方,而且不加任何限制。根据这 种规定,清算同盟就等于被授予了无限的放贷能力。 凯恩斯方案不利于美国建立以美元为中 心的世界货币体系,遭到了美国的反击。1942年3月,美国财政部助理国务卿哈里怀特草拟 了联合国家稳定基金与联合国家及联盟国家复兴银行计划草案。此方案中关于稳定基金的部 分,于1943年4月7 Et由美国政府公布,定名为联合国家外汇稳定基金方案,即“怀特方 左:案。怀特方案与凯恩斯方案完全不同。该方案主张在战后建立一种国际货币稳定基金,资本 总额为50亿美元,由各会员国以黄金、本国货币和政府证券认缴,认缴份额取决于各会员国 的黄金储备、国民收入和国际收支差

10、额等因素。怀特方案拟建立一种与美元发生联系,并有固定含金量的国际货币单位,称为尤尼它(U nita)。1尤尼它等于10美元。它可以与黄金相互兑换,在成员国之间自由转移,并可用来向 基金购买外汇。以弥补国际收支逆差;会员国应固定其货币的汇价,非经基金同意,不得 任意改变:若会员国出现临时性国际收支逆差,可用本国货币向基金申请所需要的外汇,但 其数额最多不得超过该国认缴的基金份额。怀特方案规定:债权国可以自行处理国际收支的顺差,债务国则应对国际收支逆差,进 行单方面的调节: 基金应有监督和干预会员国国内经济事务的主动权:对一切重大问题的表 决,需经过4/5多数票通过,基金总部设在认缴份额最多的国家

11、。怀特方案强调黄金的作用,主张取消外汇管制和各国对国际资金转移的限制。而实际上 这是强调美国的作用,因为美国黄金储备雄厚,加强基金的作用,即是加强美国的作用。怀特方案是一个与凯恩斯方案针锋相对的计划,英国也不能接受。为了协调双方的立 场,在1943年9月15日至10月9日英美两国在华盛顿,召开了讨论建立战后国际货币体 系的会议。会议充满矛盾与斗争。会议一开始,怀特就断然否定了凯恩斯的清算同盟计划。 怀特从3个方面反对凯恩斯计划。第一,计划是以透支为原则。这样做,要么会迫使美国将其对外贷款扩大到几乎无限制 的程度,要么美国就得担负起调节国际收支的主要责任。美国如果接受了英国计划,其他成员 国便会

12、利用从同盟取得透支的特权,来支付战后重建所需要的进口商品。而当时只有美国才 有输出巨额商品的能力和必要,结果美国就将在同盟中有巨大的,但不能兑换成黄金或现钞 的存款。虽然凯恩斯提出顺差国可用这笔存款购买其他国家的商品或用作对外投资,但在经济遭 受严重破坏的情况下,战后绝大多数国家根本无力出口大量商品,也没有有利的投资环境。因 此这一计划,就是等于要美国用自己的外贸顺差,向其他国家提供无利可图的信贷。这就大大 损害了美国利益,美国坚决不接受这种方案。第二,计划要求在国际收支不平衡时,要由债权国承担调节本国经济、以纠正国际收支 不平衡的任务。这更是美国所不能接受的。因为战后许多国家无力扩大对美国的

13、出口,而美国 的生产力又超出了国内需求,美国必将出现巨额贸易顺差。要美国单方面在国内采取措施加以 调节。就意味着要它压缩出口,而这是美国保持高水平就业和经济繁荣所不允许的。第三,建立英镑区不符合美国的利益,战后要消灭英镑区。美国绝不允许战后再长期存在 一个支付同盟式的英镑区,而要实现经济自由化。在听了怀特的反对意见后,凯恩斯不得不放弃自己的计划,从妥协中寻求一种保卫英国利 益的最佳方案。首先,凯恩斯要求基金不能主动干预其成员国的内部经济事务,而只能在成员国要求下, 被动地涉足成员国的内部经济问题。他主张限制基金的权力,扩大会员国的行动自由。接 着,凯恩斯对怀特方案的一些重要条款提出了异议,主要

14、有以下几点:第一,怀特方案中关于基金有权控制会员国货币汇价的规定,不符合战后情况,要求允 许会员国对调整货币汇价拥有相当大的自主权。第二,反对方案中债务国要完全担负起自身国际收支逆差的主张,要求必须有某种方式, 迫使顺差国自身采取调节措施,并且逆差国有权歧视稀缺货币国的商品。这里所说的稀缺货 币,就是美元:而有权歧视稀缺货币国家的商品,就是有权歧视美国商品。这样,就可以迫 使美国采取行动,进行自我调节。第三,基金无权主动监督干涉会员国内部经济生活,坚决主张限制“基金的权力。经过谈判,双方达成了妥协。第一,战后5年内有一个过渡期,成员国在这个期间内,有权根据自己的国情。控制资金 交易或实行外汇管

15、制。成员国有权在10%的限度内改变其货币汇价。这实际上是变固定汇率为 固定的、但可以调整的汇率。第二,美国同意会员国有权暂时限制对稀缺货币”的自由兑换,并有权歧视稀缺货币国” 的出口商品。顺差国与逆差国同样有责任采取调节措施,纠正国际收支不平衡的状态。第三,基金对会员国的监督和干涉责任。只具有被动性,即不能主动干预会员国的内 部经济事务。,华盛顿会议结束后,美英双方签订了一份试行协议。这个协议,就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的 基础。此后,美英两国成立了联合专家组,于1944年4月拟订了专家关于建立国际货币基金 的联合申明,供各国政府考虑。1944年7月122 日,44个国家的代表730人,在美国的新罕布什尔州布雷顿森林举 行国际货币基金会议,讨论建立战后国际货币体系问题。会议主要是研究具体落实华盛顿会议 内容的措施。会议结束时,通过了联合国家货币金融会议最后决议书以及两个附件,即国 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总称布雷顿森林协定。1945年12 月27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成立。总部都设在华盛顿。至此,布雷顿森 林体系宣告形成。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了一个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其主要内容包括两点:第一, 美元与黄金挂钩;第二,其他国家货币与美元挂钩,即同美元保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