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修学概要19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12330821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6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佛法修学概要19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佛法修学概要19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佛法修学概要19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佛法修学概要19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佛法修学概要19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佛法修学概要19》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佛法修学概要19(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佛法修学概要(十九)净界法师主讲己四、缘觉乘五乘修学法门的第四科。缘觉的意思,缘就是因缘。觉就是觉悟。这个法门主要是从因缘的生灭当中,觉悟了我空的真理,所以叫做缘觉乘。谓依因缘法、悟无生理。证辟支佛果者。此有二种,一者缘觉,出有佛世,禀十二因缘法悟道者;二者独觉,出无佛世,以宿世善根力故,观飞花落叶之因缘悟道者。缘觉乘,主要是观察在生命的种种的现象当中,他从生命现象的差别当中,知道有一个因缘法则。什么叫因缘法则?就是因缘和合,虚妄有生,因缘别离,虚妄泯灭。就是说生命的果报,不是上帝创造的,它也不是自然生起的,是因缘和合就虚妄的生起。假设因缘别离的时候,它就消失了。根据这样的因缘法则,悟道了无生

2、的道理。这个无生的道理就是我空的真理,证得辟支佛果。此有二种,一者缘觉,出有佛世,禀十二因缘法悟道者。缘觉乘,第一个是缘觉,他出生在有佛、或者是有佛法住世的地方。譬如我们现在就是有佛法住世。他根据佛所说的十二因缘的法则去观察,而觉悟无生的道理,这个叫做缘觉。二者独觉,出无佛世,以宿世善根力故,观飞花落叶之因缘悟道者。这个独觉,他出生的时候,佛陀已经灭度了,乃至于佛法已经不在这个世间流转。这个世间上已经没有人能够明白佛法。他一个人在山中打坐,因为他过去生,智慧的善根力非常强。他过去生曾经听闻过佛法,虽然今生没有遇到佛法的住世,但是他内心当中有很强大的智慧善根。他在禅定当中,观察到飞花落叶。所谓的

3、春观百花开,秋睹黄业落。春天温暖的风吹起的时候,从这个温暖的因缘,百花盛开。到了秋天,秋风肃杀之气的风一吹,花叶就凋落。秋睹黄业落。他从这种现象界的变化当中,觉悟到生命的现象,基本上是无常的,生灭变异,虚为无主。就是这种生命老病死的变化,这中间没有一个常一主宰的我,我们完全不能作主的,完全是我们各式各样因缘的业力和合,出现因缘的别离就消失。从缘生缘灭当中,就知道我空的真理,这个时候就解脱生死。这个因缘的观察有两个方式,一个是你遇到佛法的住世,那你占了便宜。你根据佛法的开示,从佛陀的法语当中,去观察因缘观。第二个是你生长在没有佛出世的地方,没有佛法流通的地方。那么你只好从生命的一个现象,你自己去

4、观察。从一种现实环境去观察这种因缘的变化,从这当中去找出它的一个轨则,它的真理出来。一个是根据佛陀的言教,一个是实际的去观察现实的环境,所觉悟的道理都是一样,都是我空的真理。这个叫做缘觉乘。这以下就介绍,根据佛所开示的十二因缘法则。这个十二因缘是在解释生命生起的因缘,跟它相续的因缘。楞严经上说,有一个阿罗汉叫富罗那尊者。他问佛陀:佛陀,你前面讲何期自性本自清净。说我们每一个众生的本来面目,我们一念的心性,都是清净本然周遍法界。云何入生山河大地?怎么会有生死的相续呢?这个生死是怎么来的呢?这个时候,佛就解释因缘。因为有无明的因缘,所以有行。因为行的因缘,所以产生识。识的因缘产生名色,名色产生六入

5、,触、受、爱、取、有,然后有就产生了生,因为你有受生,所以你就会老病死。换句话说,十二因缘它就是在介绍整个生命的生起。这个意思是说,我们这生死流转是不正常的。是不正常的。我们这一念清净心本来没有生死,怎么会有生死呢?那是颠倒。第一个在生命当中,最微细的生起的因缘是无明。无明无明为过去烦恼之总称,体即是痴,迷闇为性。由此无明妄动,众生轮转世间,故为生死之本。一个错误的思想。烦恼的相貌是烦躁恼动,叫烦恼。烦躁恼动,恼害身心,故名烦恼。这个地方的烦恼,指的是我执。我执的烦恼,是很微细的烦恼。就是在我们寂灭的心性当中,这一念寂而常照,照而常寂的这一念明了心中,我们认为这当中有一个常一主宰的我。我依止这

6、个我来造善业、造恶业,来造业。谁能够拜佛呢?我去拜佛。依止这个我来造业,也依止我来受果报。谁去流转生死,这生死轮回是谁去受这个快乐的果报,痛苦的果报呢?是我去受果报。我们认为在因果的相续当中有一个我,这个就是无明。这是一个生死的根源。体即是痴,它的自体是愚痴。因为这个我是我们捏造出来的,所以我们没有明白生命的真相,那叫做愚痴。迷闇为性,佛陀是用一个譬喻,就好像我们在黑暗当中,没有光明的地方,我们就没有看到真相。怎么办呢?我们不知道该怎么走,只好凭着自己的直觉去前进。向左向右,完全是凭着直觉,这个就是迷闇,没有光明的引导。由此无明妄动,众生轮转世间,故为生死之本。无明,有一个我以后,我们就会有一

7、种对立的情况,我跟我所,生命的生死就从这个地方发动出来。藕益大师说:无量劫来生死本,痴人认作本来人。说我们心中的一个常一主宰的我执,是一个生死的根本。无量劫来生死本。但是我们凡夫认为这个我是本来面目,说我内心深处,本来就有一个我。我去造业,我去受果报。我们这样的错误认知,使令我们不能解脱生死。乃至于外道的禅定,在他高深的禅定当中,那一念寂静的心中,他又没有修我空观,他的我执都还在,之所以在这个高深的禅定当中,无量无边的烦恼,无量无边的生死业力,都不能够消灭,就在这个地方。这是生死的根本,这叫惑。由无明的时候,它会引生下一个行。十二因缘是前前引生后后。行行是造作义。即依过去之无明烦恼,发动身语意

8、三业,而造成罪福,不动诸业,名之曰行。我们认为有一个我以后,这个我没办法静止不动,它不能安住在真空本性当中,它就要动。它一动以后,就是一个行。就是一个造作。当然可能造善业,也可能造恶业,也可能造不动业。就是他依止过去的无明烦恼,发动身语意三业,或者造罪业、福业,或者是禅定的不动业,这叫行。凡夫这个造业都是依止我,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保持正念修我空观。我们稍微注意一下,这个业力背后那个念头,都是依止自我。依这个自我来造业。所以那个文殊师利菩萨有一次为很多居士说法,说大乘不二法门。很多人听到以后,发菩提心,有些人甚至证到初地、二地、三地、乃至于四地。这时菩萨就赞叹他,说:文殊菩萨,你真是功德很大,

9、让那么多人栽培善根,成就圣道。文殊师利菩萨说:我没有说法,这个功德不是我作的。那些菩萨说:不是你作的,刚刚是谁说法呢?是什么力量能够说法呢?文殊师利菩萨说:因缘力故。那是一种因缘力。就是说,菩萨过去有慈悲心,有悲心的愿力,这是一个因。众生的根基成熟,这是一个缘。根基的成熟,去招感菩萨的愿力,说法。在整个说法的过程当中,文殊师利菩萨并没有执着有一个我,在去造作这个业,他没有这样的分别。所以他这个不能说是行,他不造作这个行业,所以没有流转的业力。所以说这个行是依止无明所发动的,这个时候就是一种业力。一种生死业力。这是过去的业力。有行以后,就会产生识。识识为初入胎识。即由过去惑业动力,使感异熟报体之

10、赖耶识,遇缘托胎,以完成现实之生命体。识是一种了别的功能。它有明了分别的一种功能叫做识。心识。他这个时候能够进入母胎里面去投生。你过去烦恼跟业力的推动,就变成一个阿赖耶识。我们的心识有两种,一种是粗的,前六识。一种是微细的阿赖耶识。阿赖耶翻成中文叫藏,或者叫藏识。因为它能够含藏无量无边善恶业力的种子,所以叫做藏。遇缘托胎,以完成现实之生命体。阿赖耶识是我们的业力的熏习而产生的,我们现在的每一个生命体都有一个阿赖耶。阿赖耶识在唯识学,它说阿赖耶识就像一个大海一样,藏识海,海里面的水,就是无量无边的种子,在那个地方涌动。如果这个人阿赖耶识善业强,他这个阿赖耶识比较寂静。如果说这个人的阿赖耶识恶业力

11、强,那个大海的扰动就比较厉害,它会比较扰动。所以说阿赖耶识就像一个大海,含藏很多很多的海水。识会产生名色。名色名色为胎相之完成。名是精神,色是物质,即组织有情之要素,胎相初成六处未圆,故称名色。前面的识呢,它只是一个心法,这个时候还没有正式投胎。它只是形成一个心识,有感情的一个心识,有各式各样的感情,各式各样的业力,都被这个心识给摄藏住了。这个时候的心识,在临命终的时候,在虚空里面飘动,他会遇到他过去有因缘的父母,就投胎了,胎相的完成。他依止父精母血的和合,然后心识就跟色法就投胎。名是精神,色是物质。名就是前面的阿赖耶识。他那个心识摄藏无量无边的业力。色指的父精母血和合的硬块。这个时候色心和合

12、,构成有情的要素。胎相初成六处未圆。六处就是六根。这个胞胎还没有六根,换句话说,他还不能够去领纳外界的境界。这种情况,解释一下。一个人刚刚在母亲投胎的时候,他的受用跟外界是完全隔离,因为他没有六根,他没办法去接收外在的讯息。在瑜伽师地论上说,名色的这个众生如果是福报大,善业强。他会发现他住在一个宫殿里面,到处是宫女,他的饮食非常的美妙。如果说这个人的福报很低,善业很薄弱,罪业很重。这名色的众生,他会发现他生长在一个像贫民窟一样的地方,吃一个很臭秽的饮食。这是名色。他这时六根没有生起,完全不能受用外在的境界。他只能依止他过去的善业、恶业,发现他的一种果报。这叫名色。名色会慢慢增长,就会延生六入,

13、到六入位。六入六入为六根完具位,亦名发毛爪齿位。谓于胎中由名色渐次增广,因此诸根具足,故名六入。六入位的时候,这时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就生起来。看这个胞胎的样子,就像一个人的样子,有眼睛、有鼻子、有耳朵,人相已经现出来。又叫发毛爪齿位。这时头发有一点出来,牙齿、指甲,都慢慢的生起。在胎中由名色,慢慢吸收母亲的滋养,慢慢增次广大,六根具足,叫六入。六入位的众生,开始去跟外在的境界接触。这个时候的接触是间接的,也就是说,他不能直接跟外在接触。他要假借母亲的六根,所以我们讲六入的众生,跟母亲是同一个鼻孔出气。他的呼吸要仰仗母亲的鼻孔,这时候他跟母亲的关系因缘非常的深,母子连心。如果这个小孩子很聪明,

14、这个母亲就变得很聪明。如果这个小孩子很愚痴,母亲怀了胎以后,这个时候也会变得很愚痴。把他生出来以后,才恢复原状。你看这个舍利弗尊者,他的母亲本来智慧很平常,舍利弗母亲的弟弟很有智慧,叫摩呵俱絺罗。舍利弗的母亲一怀孕以后,变得很有智慧,因为这个时候舍利弗的智慧,跟他母亲的智慧合起来。因为六入位的胎儿跟母亲是同一个鼻孔,母子连心。他的弟弟跟他姐姐,舍利弗的母亲,辩论的时候就辩输了。摩呵俱絺罗说,哎呀! 我姐姐的这个儿子,以后一定不得了。他赶快趁他外甥还没出世之前,就到北印度去学四吠陀。他说,我身为舅舅的,以后跟我外甥辩论,辩输了是很没有面子的。学了十六年,十六年当中,因为精进修学,没有时间剪指甲,

15、指甲非常长,叫长爪梵志。十六年后回来,饱学整个印度的学问,要找他外甥辩论。问他姐姐:你儿子呢?你儿子应该十六岁了。她说:我儿子随佛陀出家了。他说跟佛陀出家了,找佛陀去。遇到佛陀以后,就希望佛陀把舍利弗还给他。佛陀说:你立个宗旨,我们两个来辩论,如果你辩得过我,我就把舍利弗还给你。他立了一个宗旨,说:我一切法不受。以这个为宗旨。佛陀就问他说:你一切法不受,你这个法,你的内心受不受?如果你不受,你这个宗旨就不能成立,你自己的宗旨,你都不受。你受,就跟你的宗旨违背,你说一切法不受,你这个法还是受。所以摩呵俱絺罗就失败了,就随佛出家。出家以后,就是问答第一。他成就阿罗汉以后,因为他过去学过四吠陀的学问,特别有辩才。所以说在六入位的时候,这个小孩子对外境的接触,是跟母亲合在一起的。所以我们现在所说的胎教,就是这个意思。母亲怀胎以后,到这个小孩子六根生起,差不多是四十九天左右。六入位。这时候的母亲,要经常听一些比较祥和的音乐,小孩子生出来以后,脾气会比较好一点。如果说这个母亲,经常听到吵架的声音,小孩子出生以后,个性很暴躁。为什么呢?因为他这个时候,已经在接受外在的境界,而他的思想跟母亲有关系,受母亲的情绪。如果这个母亲经常生气,这个小孩子以后脾气会暴躁。六入位,他的六根跟母亲的六根紧密的合在一起。触触是觉触,为认识之开始。谓出胎后与境相触生起认识,然因未能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