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地质学石油地质学试卷(石油地质学)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12330726 上传时间:2023-07-05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8.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石油地质学石油地质学试卷(石油地质学)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石油地质学石油地质学试卷(石油地质学)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石油地质学石油地质学试卷(石油地质学)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石油地质学石油地质学试卷(石油地质学)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石油地质学石油地质学试卷(石油地质学)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石油地质学石油地质学试卷(石油地质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石油地质学石油地质学试卷(石油地质学)(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石油地质学石油地质学试卷(石油地质学)石油地质学石油地质学试卷(石油地质学)姓名: 年级: 学号:题型 选择题 填空题 解答题 判断题 计算题 附加题 总分 得分 评卷人 得分1、石油地质学2、石油沥青类3、可燃有机矿产或可燃有机岩4、石油5、气藏气6、气顶气7、凝析气8、固态气体水合物9、 油田水 10、底水 11、边水 12、重质油油气显示 油苗 气苗 干酪根(Ke rogen) 门限温度 生物成因气 油型气 煤型气 天然气分步捕获原理 低熟油(immature, oil,亦译为未熟油) 二次生烃 烃源岩 生油层与生油层系 储集层 盖层 绝对孔隙度 有效孔隙度 绝对渗透率13、141516

2、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有效渗透率或相渗透率 孔隙结构 初次运移 二次运移 地层压力 圈闭 溢出点 闭合度 闭合面积 油气藏高度 油气柱高度42、43444546474849505152535455565758596061626364656667686970、含油边界和含油面积 构造圈闭(油气藏) 背斜圈闭(油气藏) 断层圈闭(油气藏) 刺穿圈闭(油气藏) 岩性圈闭(油气藏) 不整合圈闭(油气藏 水动力圈闭和油气藏 复合圈闭 地温梯度 地层压力 地层压力梯度 异常地层压力 压力系数 流体压力封存箱 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

3、 深盆气藏 油气田 一级构造 隆起 坳陷 斜坡 三级构造 油气聚集带 含油气区 沉积盆地 含油气盆地 含油气系统 盆地的盖层71、前陆盆地72、裂谷盆地73、克拉通盆地74、组成可燃有机岩的主要元素是( )和( ),还含少量 的( )、( )、( )等杂质元素。各种可燃有机矿产的主要元素组 成相似,表明其原始物质具有共同的来源,多来自动物、植物有 机残体。近十年来,对石油成因的研究,发现同煤类有着一定的 关系,尤其在光学特征上具有某些规律性的联系。75、石油与煤类在元素组成上的区别:煤类所含( )比石 油中的多,而()比石油中的少,氧在石油中也较少;C/H比值 以石油和沥青最小,煤类最大,并且

4、随碳化作用的加剧而增加。76、各种可燃矿产从物理状态的角度可分为( )的、( ) 的和( )的三类77、组成石油的化学元素主要是( )、( )、( )、( )、( )。 碳含量为:84-87%,平均 84.5%;其中碳、氢两元素在石油中一 般占9599%,平均为97.5%。剩下的元素总含量一般只有1 4%。78、含硫量小于 1%的为低硫原油,含硫量大于 1%的为( )。常以 0.25%作为贫氮和高氮石油的界线。l 83 、石油相对密度与颜色有一定关系,一般( )的密度小,( ) 的密度大。但是,归根到底,石油的密度决定于其化学组成:( )、( ) 的含量,石油组分的分子量,以及溶解气的数量。一

5、般说来,密度小而颜色浅的石油常为石蜡性质的,含油质 多,加工后能获得较多汽油和润滑油;密度大而颜色深的石油则 富含高分子量的沥青质84、石油及其大部分产品,除轻汽油和石蜡外,无论其本身 或溶于有机溶剂中,在紫外线照射下,均可发光,称为( )。85、 石油的发光现象取决于其( )。 石油中的( )和( )引起发光,而饱和烃则完全不发光86、引起石油旋光性的原因,在于其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中 具有( )87、 由于烃类难溶于水,因此,石油在水中的溶解度很低。 若以碳数相同的分子进行比较,( )溶解度最小,( )最大, ( )居中88、石油的( )和( )没有固定的数值。在( )和( )之间可以出现中

6、间状态89、烃类气体中依据其甲烷所占的比例(即干燥系数,C1/YC1-5),将天然气分为()、()两种类型,其干燥系数的 分界线为 0.95。90、天然气按相态分为( )、( )、( )、( )按母质类型分 为煤型气、油型气、( );按演化阶段分为生物气、热解气、裂解 气91、油田水由于来源及形成过程各种物理、化学作用的差异 性,其( )和( )组成有相当大的差别。( )一般随埋深增加 而增加92、油田水的水化学类型以( )为主,( )为次,硫酸钠型 和氯化镁型较为罕见.93、常规原油与重质油在元素组成上有区别,常规原油的( ) ( )和( )等元素含量低,而( )则含量高。94、石油中含氮化

7、合物可分为( )和( )两大类。 碱性含氮化合物主要是吡咯、吲哚、咔唑的同系物及酰胺等。原油中含有具有重要意义的( ),它是石油有机成因的重要 生物标志物。95、石油中含氧化合物主要有( )和( )两大类。酸性( )中有环烷酸、脂肪酸及酚,总称石油酸;中性含氧 化合物有醛、酮等,其含量较少。酸性含氧化合物中环烷酸最多,占酸性物质90%以上,易与 碱金属作用生成环烷酸盐,极易溶于水,因此,油田水中环烷酸 盐可作为一种含油气性直接指示标志96、油气显示的出现可说明所在地区在过去某个时期内曾有 油气生成过,亦即具有( )。可是,另一方面油气显示的出现又 说明( )可能已经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97、

8、天然油气显示按其物态可分为( )、( )和( )三个主 要类别。98、含油岩石是指被液态原油浸染的岩石,通常多为( )。 砂岩按其被浸染的程度可分为( )、( )、油浸、油斑、( )、荧 光99、石油有机说的核心就是( )100、沉积有机质包括( ),不溶于有机溶剂的( )。101、沉积岩中的有机质要向石油转化必须经历一个碳、氢 不断增加而氧不断减少的过程,即为一个( )、( )、的过程102、天然气按成因可分为( )、( )、( )和( )四种类 型103、储集层之所以能够储集油气,是由于具备了两个基本 特性( )和( )。( )的好坏直接决定岩层储存油气的数量, ( )的好坏则控制了储集层

9、内所含油气的产能。104、按岩石孔隙大小,孔隙分为( )、( )和( )三类。105、油气运移的基本方式是( )和( )。106、一般认为油的初次运移相态以( )为主,( )为辅。理由是油在水中的( )过低,水不能大量溶解原油107、油气初次运移的主要途径有( )、( )和( )。在未 熟低熟阶段,运移的途径主要是( )和( );但在成熟过成 熟阶段油气运移途径主要是( )。108、目前普遍认为油气的二次运移相态主要为( ),( )可呈水 溶相。这是因为油气进入储层后的物理、化学环境的变化(孔隙增 大、压力变小、孔隙水多)109、油气二次运移的主要通道为储层的( )、( )、( )和 ()11

10、0、大规模的二次运移时期应该是在主要生油期之后或同时发 生的第一次( )。因为这次( )使原始地层发生倾斜,甚至发生褶皱和断裂, 破坏了油气原有力的平衡。111、适合于油气聚集、形成油气藏的场所叫( ),由三部 分组成:即( )、( )及( )、造成油气聚集的遮挡物112、油气藏是地壳上( )的基本单元,是油气在单一圈闭 中的聚集,具有统一的( )和( )113、任一圈闭的基本要素是( )和( )。其中以储集层上 方和上倾方向的非渗透性封闭最为重要,在形成圈闭的诸因素中 起主导作用,是决定圈闭性质和类型的主要因素。114、按张厚福的观点,圈闭分为:( )、( )、( )、( )和( ) 五大类

11、。各大类可根据储集层上倾方向的具体封闭因素,结合储层特 征,进一步划分出若干亚类。115、圈闭的大小,主要是由圈闭的( )确定的。它表示能 容纳油气的( ),是评价圈闭的重要参数之一。一个圈闭的( ), 取决于闭合面积、闭合高、储集层的有效厚度和有效孔隙度等参 数。116、油-气、油-水界面并不是一个截然的界面,而是一个 ( )。117、油气成藏要素包括( )、( )、( )、运移、圈闭、保 存六大要素,油气藏的形成和分布,是它们的综合作用结果118、生油气源岩是油气藏形成的物质基础。好的烃源岩取 决于其( )、( )、( )、成熟度及排烃效率。这要结合盆地沉积 史、沉降埋藏史、地热史、古气候

12、综合分析评价119、由( )可知,在离源岩区最近,溢出点最低的圈闭中, 在油气源充足的前提下,形成纯气藏;稍远处,溢出点较高的圈 闭中,可能形成油气藏或纯油藏;在溢出点更高,距油源区更远 的圈闭中可能只含水120、由差异聚集原理可知,一个充满了石油的圈闭,仍然 可以做为有效的( );反过来,一个充满天然气的圈闭,则不再 是一个( )。121、由( )可知,若油气按密度分异比较完善,则离供油 区较近,溢出点较低的圈闭中,聚集的油和气密度应小于距油源 区较远、溢出点较高的圈闭中的油和气。122、目前关于圈闭中油气聚集机理主要存在四种观点:即 ( )、( )、渗滤作用和排替作用共同作用、油气充注作用

13、。123、根据岩性油气藏的形成机理可将岩性油气藏分为两种 类型:储集层的岩性变化是在沉积过程中形成的称为( ),它包 括( )和( )。若是储集层岩性变化是在成岩后生过程中形成 的,则称为成岩圈闭,它包括储集层部分变为非渗透遮挡和非储 集层部分变为渗透性储集体而形成的圈闭124、根据不整合圈闭形成条件及储层特征可将不整合圈闭 和油气藏分成:( )和( )、( )和油气藏、古潜山圈闭和油气 藏、基岩油气藏125、根据盆地构造单元特征及油气聚集的区域性规模,一 般把地壳上的油气聚集单元划分为五级(从小到大):即( )、 ( )、( )、( )、( )。126、在含油气盆地的构造划分上,有些大型的分

14、割性较强 的盆地,在每个坳陷内还有凸起、凹陷,其规模大于二级构造而 小于一级构造,实际上是从一级构造分化出来的,一般称之为亚 一级构造,每个坳陷有独立的油气生成、( )、( )127、一个含油气系统可包含多个子系统,其中最重要的两 个子系统为:( )、( )。128、含油气盆地的结构包括三个部分:( )、( )和( )。129、盆地的基底通常有两种:( )和( )。130、裂谷盆地的发展一般可划分为三个阶段:( )、( )和 ()131、油气在地域上的分布,主要是受大地构造条件的控制, 油气集中分布在现代地壳中相对活动的,长期以( )的地区132、世界上最终可采储量大于或等于5X109BOE的

15、盆地有25 个盆地(占盆地数的4.2%),主要集中在 4大油气盆地带:( )、 ( )、( )、( )。133、从时间上看,世界上煤储量以二叠纪( )中最为丰 富,其次为侏罗纪白垩纪地层,第三纪居其后134、何谓圈闭找油理论?135、何谓沉积盆地找油理论?136、简述源控理论的基本思想。137、油气地质勘探应向哪几个方面发展?138 、如何进行油气显示的评价?油气显示的评价也就是指 油气显示与油气藏的相关性。下面从质和量两方面谈。139、简述石油有机成因的主要证据。140、根据元素分析干酪根分为几种类型?每种类型有何特点?141、试述油气生成的地质环境及物理化学条件。142、试述油气生成的阶段性及特征。143、简述大中型气田地质地球化学特征144、简述形成大中型气田的主控因素。145、何谓低熟油?其含义包含哪几个方面?146、试述低熟油组成的基本特征。147、试述低熟油的 5 种生烃机理。148、何谓油源对比?有何意义?149、请回答图中参数代表的含义,其大小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