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本研修方案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12323646 上传时间:2023-11-1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园本研修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园本研修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园本研修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园本研修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园本研修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园本研修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园本研修方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幼儿园园本研修方案 长安区东大街道中心幼儿园 刘瑶一、指导思想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以办家长满意的教育为准绳,以课改新课程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实际需要为出发点,加强课程管理,园本研修,以教科研项目研究为载体,聚焦幼儿园内涵发展,注重教育教学实践中的行动研究,提高教师的师德修养,开展课程改革,实施新教材的能力、教科研能力等,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二、总体思路1、成立园本研修领导小组带领全体教师根据本园研究重点,结合长安区教育局工作设定的五大领域,及教师实施新课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等制定切合本园实际的研修框架、研修项目、目标、内容、形式和评价方式等。2、坚持

2、教、研、训融为一体的原则,将园本研修作为提升本园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教科研能力,提高幼儿园整体水平的一个重要有效的途径和手段,并以此推进我园师资队伍建设和园本教研质量的提高。三、课程设置将校本教研活动,作为幼儿园基础性学习实践课程的一个重要的考核指标,将教师参加幼儿园校本教研的学习实践情况,作为五大领域中各科目学习内容的考察依据,从教师每学期参加校本教研活动的出勤情况、学习态度、提问、讨论发言的积极性,参与实践交流的主动性以及失效性等方面定出相应的学分标准,进行评价。同时根据我园的三年发展规划,初步确立我们幼儿园教师基础性实践课程培训的内容。结合师训工作现定为:德育能力领域幼儿园主题学习活动中德

3、育的渗透与实施(全体教师)教学能力领域个别化学习活动的实践与研究(全体教师)教育科研能力领域以“分享式备课”为载体提高教师设计组织教学活动能力的实践研究(全体教师)(一)德育能力领域幼儿园主题学习活动中德育的渗透与实施课程目标:在全面实施推进课改的背景下,根据纲要、指南和两纲的要求,结合德育培养工作的特点,努力提升园本教师设计、组织实施相关主题德育活动的专业实践能力。研修对象:全体幼儿园教师课程内容与课程时间:1、学习纲要、指南中有关德育教育的要求和方法,熟悉各年龄阶段的德育要求。2、设计、组织与实施在学习主题活动活动背景下的各种形式的幼儿园德育活动。3、幼儿园有效利用家长和社区资源的方法和策

4、略。活动形态:1、 以自学为主,级组学习相结合的形式进行有关文件的学习。2、以班级和级组共同商讨为基础,在每个主题活动设计与实施的过程中设计1-2个有特色的德育活动。3、活动力求以亲子活动、走进社区活动等形式进行。4、以实景观摩的形式开展级组间的展示与交流活动。研修过程:1、第一阶段:1)组织教师结合全员培训活动,对纲要、指南中的德育要求进行自学和级组学习。2)全体教师了解、熟悉幼儿园教师组织实施德育活动的学分认定方案和评价标准进行讨论。2、第二阶段:1)将德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落实在主题活动的过程中,要求每个班级在主题活动过程中设计1-2个德育活动。2)骨干教师带头展示交流,通过观摩和讨论为老

5、师积累相关的有益经验。3)组织“有效德育活动”的标准讨论,修订完善评价标准试行稿。3、第三阶段:1)全园各班组织实施在主题活动背景下的德育活动,把其纳入小教研组讨论主题活动实施方案的过程中。2)积累利用家长资源与社区资源的经验与课例。3)每班轮流进行实践活动的展示交流,以小教研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完善。4)积累相关的资料,如:案例、反思、教案等。4、第四阶段:1)各班展示交流一个德育学习活动的课例。2)以级组为单位,进行经验总结与交流。学习结果呈现方式:1、 每位教师组织策划一次主题活动背景下的德育活动。2、积累根据幼儿年龄特点设计主题活动背景下的德育活动的经验与策略。3、 以级组为单位,每个教

6、师分工合作,进行经验总结与交流。评价要点:采用自评、互评和考评相结合的方式,对教师实施德育活动加以评价确立学分。1、专业精神教师在组织策划活动时所体现的一种乐于思考、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积极态度和职业风范。2、专业能力教师组织策划和落实活动的失效性、分析能力以及社区家长资源充分利用的能力。3、专业创新教师围绕主题活动的内容,在视野、内容的选择、组织形式内的创新。(二) 教学能力领域个别化学习活动的实践研究课程目标:能主动贯彻落实幼儿园纲要、指南的精神,积极尝试运用新课程理念指导教育行为,开展以新课程学习活动操作材料包为载体的个别化学习活动的实践研究,提高教师创设活动环境、材料投放、观察指导与有

7、效回应的能力。研修对象:全体幼儿园教师课程内容与课程时间:1、主题活动中,个别化学习活动的价值取向和理论学习。2、个别化学习活动中的材料投放及环境创设的策略。3、个别化学习活动中的观察指导与有效回应能力的提高。活动形态:1、 开展在专业引领下的专家指导、同伴互助的合作学。2、以教研活动为载体,根据教师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和困难,体现专业成长的轨迹。3、通过学习研讨、现场观摩、案例分析、反思调整等提高教师实施个别化学习活动的能力。4、在过程中积累案例和材料,做好整理和归类,记录过程性的研究工作,为以后的实践提供可以分享和借鉴的资料。研修过程:1、第一阶段:1)通过问卷形式了解现阶段教师在个别化学习活

8、动实践工作中的困惑。2)以级组为单位进行有针对性的理论学习和交流。3)对于个别化学习活动的价值取向进行进一步的探讨,对主题活动中的个别化学习活动的内容进行再次梳理和丰富。4)借助外出观摩和级组交流等活动,开拓教师的眼界和思路,剖析个别化活动的内涵。2、第二阶段:1)开展以三个不同年级组为单位的三阶段两反思的实践活动,在过程中探讨,根据各年龄阶段个别化学习活动中的环境创设与材料投放的实践情况进行合理的调整。2)以大教研组的实践与研讨活动为主,增强教师在个别化学习活动中环境创设与材料投放的有效性。3)根据实践研究的情况,及时发现老师在实践活动中的困惑,进行进一步的理论学习和专家引领。4)全体教师撰

9、写相关的专题,每人积累1个主题活动中个别化学习活动环境创设与材料投放的资料和案例,在过程中积累相关的有益经验。3、第三阶段:1)开展以三个不同年级组为单位的三阶段两反思的实践活动,在过程中针对各年龄阶段个别化学习活动中教师观察指导与有效回应的情况进行合理讨论。2)以大教研组的实践与研讨活动为主,增强教师在个别化学习活动中观察指导与有效回应的能力。3)根据教师在实践活动中的不足,进行有针对性的外出观摩和专家引领。4)在学期末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实践活动的展示,将研究过程在中收获和经验进行综合地展示交流。学习结果呈现方式:1、 个别化学习活动的实践交流:每个教师都要在过程中承担12次的实践研讨活动,在

10、实践中积累经验,提高水平。2、 个别化学习活动的质量:实践活动中幼儿与环境、幼儿与教师的互动情况,幼儿在探索能力、学习习惯、表达表现等方面的发展情况。3、 资料积累:及时将个主题活动中的个别化学习活动的环境创设和材料投放以照片或主题活动册的形式进行记录,以便以后交流和分享。4、案例反思:每学习每个教师都要有12篇有质量的案例、经验交流等,将自己在研究过程中的经验和策略进行及时的归纳和梳理。评价要点:1、专业精神教师在设计和准备活动时所体现出来的对方法、策略的精益求精、反复尝试的执着态度。2、专业能力个别化学习活动的效果(目标达成度、教师在材料投放、环境创设、观察指导的有效性体现,对每个孩子能力

11、发展的作用体现)活动后的反思能力(看反思是否抓住关键问题,有理论支撑、分析问题是否透彻、反思是否有价值)3、专业智慧教师的教育机智,在观察指导与回应孩子的过程中的有效性和灵活、随即性。(三)教育科研能力领域以“分享式备课”为载体提高教师设计组织教学活动能力的实践研究。课程目标:1、建立和完善相应的机制,引领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或是潜在优势,学习同伴长处,建立良好和谐的教研组氛围,在分享个体和同伴的优质教育资源中发挥每一位教师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最大的教育效益,从而促进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2、研究幼儿的学习方式,关注和支持幼儿的学习,促进幼儿的个性发展。研修对象:全体幼儿园教师

12、课程内容与课程时间:1、课题前期准备工作(收集相关信息、设计问卷)2、对教师开展问卷调查,了解教师在二期课改背景下设计组织教学活动中的困惑与需求。3、根据教师的困惑与需求设计分享式备课活动的内容,探索分享式备课的形式。4、 在园内全面开展分享式备课的实践研究。5、分享式备课实践研究的案例整理、经验总结,撰写结题报告,邀请专家认证。活动形态:1、围绕幼儿园的园本教研研究的内容,开展实践研究。2、以校本教研为载体,在分享、互助的过程中解决教师在集体教学活动中的实际问题和困难。3、 边学习、边实践、边研究,指导全体教师熟悉课题研究的整个过程。4、全面提高全体教师设计、组织集体教学活动的能力。5、在过

13、程中积累相关的课例和资料,为以后的实践提供可以分享和借鉴的内容。研修过程:1、第一阶段:1)设计问卷。2)在原有基础上收集个方面资料,拓展思路,开拓眼界。2、第二阶段:1)对教师开展问卷调查。2)了解教师在二期课改背景下设计组织教学活动中的困惑与需求。3、第三阶段:1)根据教师的困惑与需求设计分享式备课活动的内容,探索分享式备课的形式。2)在大、小教研组的实践与研讨中,对教师预设集体学习活动的目标、内容、形式、提问等方面进行讨论。3)同过三阶段两反思的过程,积累相关的经验和策略。4)开展形式多样的大、小教研活动,寻找几种受老师欢迎、效果又好的教研活动的形式,提高教师分享与被分享的效果。4、第四

14、阶段:1)以各班级轮流的形式,开展实践课例的研究。2)通过大教研组活动,对活动进行实践观摩、现场研讨,对教师在组织实施集体学习活动中目标定位、提问方式、环境创设、回应互动等方面进行详细的剖析。3)注重全体教师的积极参与,提高教师组织实施教学活动的能力。5、第五阶段:1)为不同层次的教师提供展示的平台,做到每个老师都有展示的机会。2)每位老师对分享式备课实践研究进行案例整理、经验总结。3)撰写结题报告,邀请专家认证。学习结果呈现方式:1、课题总报告:以“分享式备课”为载体提高教师设计组织教学活动能力的实践研究2、 分享式备课案例及教师在分享式备课中的反思录。3、在分享式备课中讨论成熟的活动设计方案集及相应的教师实践活动录象或光盘。评价要点:1、专业精神教师在设计和准备活动时所体现出来的对方法、策略的精益求精、反复尝试的执着态度。2、专业能力活动设计与组织的效果(目标的定位与达成度、教师在环境创设、提问设计、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等方面的有效性。)活动后的反思能力(看反思是否抓住关键问题,有理论支撑、分析问题是否透彻、反思是否有价值)3、专业智慧教师的教育机智,在组织实施活动的过程中是否都及时捕捉有价值的内容进行提升和迁移,并有效的通过幼儿自主探索的方式来提高孩子思维能力、学习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的能力。2016年12月20日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