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力损失的计算方法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12320635 上传时间:2023-11-1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6.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阻力损失的计算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阻力损失的计算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阻力损失的计算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阻力损失的计算方法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阻力损失的计算方法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阻力损失的计算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阻力损失的计算方法(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5阻力损失1.5.1两种阻力损失直管阻力和局部阻力 化工管路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种是直管,另一种是弯头、三通、阀门等各种管件。直管造成的机械能损失称为直管阻力损失(或称沿程阻力损失)管件造成的机械能损失称为局部阻力注意 将直管阻力损失与固体表面间的摩擦损失相区别阻力损失表现为流体势能的降低 由机械能衡算式(1-42)可知: (1-71)层流时直管阻力损失 流体在直管中作层流流动时,因阻力损失造成的势能差可直接由式(1-68)求出: (1-72)此式称为泊稷叶(Poiseuille)方程。层流阻力损失遂为: (1-73)1.5.2湍流时直管阻力损失的实验研究方法实验研究的基本步骤如下:(1)

2、析因实验寻找影响过程的主要因素对所研究的过程作初步的实验和经验的归纳,尽可能的列出影响过程的主要因素。对湍流时直管阻力损失,经分析和初步实验获知诸影响因素为:流体性质:密度、粘度;流动的几何尺寸:管径d、管长l、管壁粗糙度(管内壁表面高低不平):流动条件:流速u。于是待求的关系式为: (1-74)(2)规划实验减少实验工作量因次分析法的基础是:任何物理方程的等式两边或方程中的每一项均具有相同的因次,此称为因次和谐或因次的一致性。以层流时的阻力损失计算式为例,式(1-73)可写成如下形式 (1-75)式中每一项都为无因次项,称为无因次数群。换言之,未作无因次处理前,层流时阻力的函数形式为: (1

3、-76)作无因次处理后,可写成 (1-77)湍流时的式(1-74)也可写成如下的无因次形式 (1-78)(3)数据处理实验结果的正确表达获得无因次数群之后,各无因次数群之间的函数关系仍需由实验并经分析确定。方法之一是将各无因次数群(1、2、3)之间的函数关系近似的用幂函数的形式表达, (1-79)此函数可线性化为 (1-80)对式(1-78)而言,根据经验,阻力损失与管长l成正比,该式可改写为 (1-81)1.5.3直管阻力损失的计算式统一的表达方式对于直管阻力损失,无论是层流或湍流,均可将式(1-81)改写成如下的 (1-82)形式(范宁公式),以便于工程计算。式(182)中摩擦系数为Re数

4、和相对粗糙度的函数,即 (1-83)摩擦系数对Re2000的层流直管流动,根据理论推导,将式(1-73)改写成(1-82)的形式后可得: (1-84)研究表明,湍流时的摩擦系数可用下式计算 (1-85)使用简单的迭代程序不难按已知数Re和相对粗糙度/d求出值,工程上为避免试差迭代,也为了使与Re、/d的关系形象化,将式(1-84)、式(1-85)制成图线。见图1-34 该图为双对数坐标。Re4000,流动进入湍流区,摩擦系数随雷诺系数Re的增大而减小。此时式(1-85)右方括号中第二项可以略去,即 (1-86)粗糙度对的影响实际管的当量粗糙度非圆形管的当量直径实验证明,对于非圆形管内的湍流流动,如采用下面定义的当量直径代替圆管直径,其阻力损失仍可按式(1-82)和图1-34进行计算。 (1-87)1.5.4局部阻力损失突然扩大与突然缩小 突然扩大时产生阻力损失的原因在于边界层脱体。流道突然扩大,下游压强上升,流体在逆压强梯度下流动,极易发生边界层分离而产生旋涡,如图1-35a。流道突然缩小时,见图1-35b。局部阻力损失的计算局部阻力系数与当量长度通常采用以下近似方法。()近似地认为局部阻力损失服从平方定律 (1-88)() 近似地认为局部阻力损失可以相当于某个长度的直管,即 (1-8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