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现代大学书院制的建设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12320386 上传时间:2023-01-0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8.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现代大学书院制的建设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论现代大学书院制的建设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论现代大学书院制的建设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论现代大学书院制的建设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论现代大学书院制的建设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现代大学书院制的建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现代大学书院制的建设(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现代大学书院制的建设一、书院制“贵”在是现代大学办学模式的一种有益补充中国当 代的大学在上世纪末的“扩招运动”中迅猛发展,万人大学已是一 种普遍现象。正如前加州大学校长克尔(Clark Kerr )在他的著作 大学之功能中赋予当代的大学新的名称一一综集大学(multiversity ),那是一个庞大复杂的多元化、五光十色的“城 市”。同时,大学在工业革命的冲击下,高等教育早已走向学科专门 化,教育的目标亦变得实用和功利,课程专业化和专门化的后果是 高等教育本身失去了整体性,学生视野亦趋向偏狭短浅,弊病丛 生。然而,现代大学的使命不应如此,“大学在研究与教学之外,尚 应有创造性的生活”。“实际

2、上,第一流的大学,特别是历史悠 久的大学,无不有意无意的都在培育一种文化生活。” 4这种“文化生活”对塑造学生完整的人格和德性具有重要的作用,对每所 大学风格的形成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前中大校长金耀基认为“文化 生活常决定大学的风格,常影响学生的气质品性” 5。但是,这 种文化生活却难以在当今庞大的大学中形成。“在一个几万乃至超 过十万人的大学,的确更能有网罗师资、发展研究的能力,但想 要出现一个有整体性的有机性质文化生活是不可能的。求大求新己 是今日大学有力的趋势,这对教学,对师生之关系所造成的坏影响 是不能忽视的。” 6芝加哥大学校长赫钦士( R.Hutchins )也认 为今日大学之为一

3、科层组织殆不能免,但如何保有其“大”的好 处,一方面能维持一个“小”的范围而使师生多相接触则为上策。 哈佛大学前校长洛厄 尔(A Howell ,1856-1943年)认为,一个 年轻人的大学教育,不应仅仅局限在课堂中进行,而且也应在日常 生活中进行,大学为年轻人创造一个优良环境至关重要。洛厄尔疾 呼:“大学的目标是同社会交互作用,而不是复制当代文明的缺 陷。” “性格 不仅仅取决于所接受的教育,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取决 于他们所生活的良好同伴的氛围。”他认为:“不同班级、不同类 型和不同协会的本科生和导师们在同一个社区里生活,在同一个餐 厅里就餐,全新的接触、惬意的交谈、深厚的友谊就会建立起来。

4、” 7 ?教育管理?论现代大学书院制的建设因此,创造或寻找 一种“有机性质文化”的大学生活是现代大学迫切的任务。而所谓文化”是:“具有而无在的特点,是一种有,是一种 真实的 存在,随时随地都存在于我们的周围;但同时文化又是一种无形 的有,是一种弥散性的有,看不见,摸不着。文化从内容 上看,具有抽象性和普遍性;从功能上讲,具有迁移 性和隐匿性; 从影响力而言,对个体行为具有极强的导向性和制约性。”8借 鉴书院制的办学特色则可能成为现代大学创造或寻找“有机性质文 化”大学生活的一种可行的办学模式。中大的书院制是仿效英国牛 津和剑桥大学实行的书院联邦制,即住宿书院制。其源于英国的牛 津、剑桥大学,其

5、后为美国哈佛、耶鲁大学效仿。在现代大学中实 施这种住宿书院制,它主要是以学生宿舍为管理的空间和平台,以 学生公寓为活动社区,旨在对学生实施通识教育,并承担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与行为养成等方面的教育任务。本质上是一种学生社区生活管理模式。住宿书院制对形成大学的文化生活大有裨益。“大 学的文化生活之形成,靠多种不同的力量,但老少学者居息一堂, 朝夕切磋,显然是有力的因 素之一。” 9在师生经常接触的基础 上,提供较多的机会,使不同专长的教师间有对话,使师生间有对 话,使不同学科的学生间有对话,这种对话是经常的,是较不拘形 式的,也因此自然会 形成一种知识性、社群性和文化性的沟通,这 不但有更多的可能

6、性使书院成为一个有机的学人社会,且有更多的 可能性帮助学生发展其“德育” 一一品性的养成。书院的理念,诚如 邱白勒(E.Truelood )所说,是为年轻人“提供一个可以获得整个生 命的最大可能的快速成长的情境” 10。哈佛大学的学舍使“学 生们从相互间学到的东西比从教师那里学到的东西还要多作为 一个群体,给每个成员的成长提供了无与伦比的机会” 11 。由 此看来,创造出一种“大”学难以产生的“有机性质文化”的 大学 生活是书院制的优势所在,其价值已经在当代大学教育中得到应有 的彰显。很多剑桥的学子都反映,学舍为每个成员的成长提供了无 与伦比的机会。英国著名的生物化学家、科学史家李约 瑟就曾说

7、 过:“当一名剑桥学子之所以优越,最主要的是那里实行按楼梯安 排学生宿舍的制度。”一位哈佛住校生说:“宿舍楼生活是很美妙 的,我们是一个小型的、多样化的社区,在这里人们真心实意地相互关照,在这里舍监和导师们不知疲倦地创造思想 知识和文化机会,鼓励我们接管。” 12 一位哈佛舍监说:“在我看来,宿舍楼最重要的角色是在一所伟大的大学里担当了教化 媒介 物,任何时候它的首要功能应该是与过去和未来达成妥协,并把它的 发现传递给下一代。关于大学的这个理念,我觉得落实的理想途径 在古代遗产和所有伟大的文明中业已存在,那就是师徒授受关 系一一尽可能地以广泛互动的方式交流传播知识。实际上,最有效 的功课往往在

8、最漫不经心的时刻获得一一在喝茶、做杂务、甚至是在晚上狂欢作乐的时候。不幸的是,现代生活方式 使得 这种教学越来越不现实了,我无法想出比住宿制更好的方法 矫正这 种失衡。” 13二、书院制“特”在构建不同书院各自的文化特色和内核“剑桥 三十个书院,规模大小不一,大者(如三一书院、皇家书院)院士逾 百,学生近千;小者(如鲁茜、开温第士)院士不达三打,学生不过 百余。且书院之贫富、学风、传统以及外貌亦各有异。30个书院,有 30种风格,30种情调。从伦敦去剑桥,你心目中只有一个剑桥大 学,但到了剑桥,则你只看到一个个的书院。诚然,书院是剑桥的 灵魂。” 14剑桥大学之所以出现“ 30个书院有30种风

9、格,30 种情调”的现象,绝非仅仅是各书院的规模、建筑外貌等相异,更 重要的应是各个书院在长期办学过程中形成自己风格迥异的书院文 化。所以,与其说“书院是剑桥的灵魂”,不如说“特色文化是书 院的命脉”。我国古代书院也因地、因师确立本书院的办学方针,慢慢形成了诸多风格不同的书 院,每个书院都有其自身的特色和优势。可以说一个书院就是一个学术中心,一个书院就代表了一个学派,一个书院就代表一种 文化。比如,朱熹主持的书院是讲理学的;陆九渊的象山书院着力宣扬心学思想;清初颜元主教的漳南书院旨在兼容并包,以讲求实学为主;东林书院则致力于裁量人物、讽议朝政,积极参与 政治 活动。中大书院制经过几十年的洗礼,

10、已经形成作为一所世界名校的办 学特色。这得益于中大书院制不但秉持创造“有机性质文 化”的共同 理念和实践,更鲜明地体现在中大九大书院各自具备 特色的文化内 核。如果说中大书院制创造“有机性质文化”是中大在学校层面打造 的共同的“文化生活”,那么各书院各自创造 的“文化内核”则是每 个书院的文化特色。中大的每所书院都是独树一帜的,有各自的办学理念和文化特色。先前建立的四所书院 各自具有不同的特点,文化传统非常鲜明。如新亚书院比较注 重中国 文化,其院训为“诚明”,强调“求学不单是追求知识,也讲求处世 的修养”。坚守“求学与做人,贵齐头并进”的创校 理念,培育学德 俱备、认识国家历史文化、勇于承担

11、的学生。崇 基学院崇尚基督教, 其院训为“止于至善”,着重博雅教育,强调全人发展是崇基学院的 特色,旨在培养学生自尊、自信、自强的精神。联合书院意在传播世 界文化,其院训为“明德新民”,致力于培养良好品格、广博学识、 独立思考和对社会有承担的学生。开设的通识教育课程着重拓展学生 的知识面及好奇心,提高学生服务社会的意识,重视学生的治学能 力及作为国际公民的素 养以配合急速转变的社会需要。逸夫书院则 注重通识教育和高科技素质的培养。新增设的五间新书院,也既有独 特的性格,同时与大学整体的教育理念相呼应,致力创造亲切融洽 的书院生活和学习环境,让中大师生互动交流,并提供关顾辅导、全 人教育与通识教

12、育,辅以各类正式和非形式教育活动,扩阔学生的 视野。晨兴书院以培育学生为香港、全国以至全世界社会服务为书 院的使命。即使是新成立不久的善衡书院(2006年成立)也在极力 打造自身特色,着重培育学生的诚信及对个人责任的承担,立下基 础以贡献社会、造福社群,其院训为“文行忠信”。敬文书院和伍宜 孙书院则注重培育学生的诚信及对个人责任的承担,发挥自助助人 精神,立下基础以回馈社会,为国储材,令学生有丰盛 人生。而和声 书院除注重培育学生的诚信及对个人责任的承担夕卜,更深切盼望能协 助学生扩阔对香港、国家及世界的了解和联系,以利他们日后能成 功建立个人事业,并鼓励他们积极回馈母校及社会。15这种各 具

13、特色的办学理念和文化是通过不同的通识教育课程和非形式教育表 现出来的。而大陆大学在践行书院制 时显然还没有打造出不同书院 各自独特的“文化内核”,这或许 是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原因。不同 书院是否具有自身的文化内核和 办学理念是现代大学书院制的生命力 所在,是对现代大学办学模式缺陷的实质补充,是大学培养多样化 人才的有效途径,是满足众多学生成才多样化的不同需要,也是形成大学特色的重要载体。三、书院制重在对中国古代书院精神的借鉴与弘扬百余 年 前,我们完全抛弃了在我国延续上千年的古代书院制的办学模式,借 鉴甚至移植了西方大学的做法,办起了中国的现代大学。在长达百余 年的办学实践中,却始终没有解决好现

14、代与传统的关系问题,割裂 传统直接导致现代大学精神的缺失。正如梅贻琦先生所言:“今日 中国之大学教育,溯其源流,实自西洋移植而来,顾制度为一事, 而精神又为一事。”16胡适认为:“书院之废,实在是吾中国 一大不幸事。一千年来学者自动的研究精神,将不 复现于今日 了。” 17百年过后,我们又开始间接借鉴和移植西方现代大学 “住宿书院制”的办学模式。这次,我们不应重蹈覆 辙,而理应深入研究中国古代书院制度,汲取书院精神。虽然西方大学“住宿书院 制”与我国传统书院产生的历史背景、运作模式等不完全一致,但 是在办学理念上却有相似之处。正如李丹所言:“书院和住宿学院(又称住宿书院)一样都有着很浓厚的文化

15、倾向,在管理上师生同住 的特征也很明显,师生接触频繁,私交甚笃。” 18因而在探索现 代大学实行书院制的过程中,借鉴中国传统书院的精神既是有益 的,又是可行的。钱穆在对近世教育的反思中指出:“我们的大 学教育是有其历史传统的,不能随便抄袭别人家的制度。中国的传 统教育制度最好的莫过于书院制度。私人讲学,培养通才,这是我们 传统中最值得保存的先例。” 19陈平原在其大学何为中指 出:“谈论本世纪书院精神之不绝如缕,并非完全否定现代大学制 度。面向二十一世纪,毫无疑问,现代大学仍是主流。问题在于, 传统的书院教育,是否能为我们提供某种思想资源?我的答案是肯定 的。” 20所以,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在

16、现代大学实行书院制的实质在于借鉴和弘扬中国传统书院精神。湖南大学岳麓书院院长、 书院制研究专家朱汉民总结出我国古代书院在长达千年的发展历程中 孕育了宝贵的书院精神:价值关怀的人文精神;知识追求的学术精 神;价值关怀与知识追求统一的精神。21首先,书院学者将儒家的“道”作为追求目标,认为儒家对“道”的追求首先是个体自 我的道德完善,并且在个体自我道德完善的基础上,实现全社会的 完善。因此,书院学者们往往将这种自我道德完善的人文追求与经 邦济世的社会关切结合在一起。为实现治国、平天下的理想,大多 数书院都将“德业”与“举业”统一起来。但是,“德业”是目 的,“举业,只是手段。为避免忽视“德业”目的而片面追求“举 业”的教育趋向,书院学者对片面的应试教育进行了严厉批评。朱熹 手订的白鹿洞书院学规,就明确指出了理学教育的基本主张为“义理之学,修养之道”,对道德行为加以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