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初中生的亲情教育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12316631 上传时间:2022-11-0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议初中生的亲情教育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浅议初中生的亲情教育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浅议初中生的亲情教育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浅议初中生的亲情教育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浅议初中生的亲情教育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议初中生的亲情教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议初中生的亲情教育(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议初中生的亲情教育一部讲述亲情的情感大戏我的丑娘。剧中母亲丑娘的伟大形象,又激发了许多人对亲情的感悟。“子不嫌母丑”、“报得三春晖”又成为大众广议话题。作为一名教导主任,平时与太多的学生和家长打交道,遇到了很多缺失亲情,甚至亵渎父母恩情的实例。有的学生当众顶嘴,对父母出言不逊;有的学生对父母不理不睬,对父母的批评嗤之以鼻,讲重些就以“出走”相逼;有的学生在校挥霍无度,丝毫不体恤父母的养育之辛。据中新网对部分家长的调查,约有七成的中学生家长觉得与子女存在“距离”,六成感觉亲情淡化;对学生的调查则发现六成学生不知道父母的生日,四成多学生不知道父母的年龄。现在,越来越多的家长与我们沟通时反映“孩子

2、变了”,变得连父母都不认识了。我们的孩子们到底怎么了?孩子对亲情出现的冷漠原因有很多中,不同个例原因也不同,但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社会分工改变了以家为本的传统模式,亲情淡化是伴随社会和市场经济的发展而发展的。 随着经济的发展,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独生子女家庭的日益增多,家庭只注意向他们提供优越的物质条件,却忽视了用良好的家庭环境去熏陶他们美好的心灵,塑造他们的家庭观念。另外,独生子女现象也使亲情中很重要的“兄弟之情、手足之情”被“哥儿们义气”所替代,在这种交往中,往往缺少真正的“爱”的体验和关怀。二是在经济基础多元化的今天,道德的价值取向出现了多元化的局面,亲情淡化在这一背景下出

3、现了。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一些凶杀游戏、暴力影视对孩子造成的不良影响不可低估,孩子外面的空间越来越大,心灵的空间却越来越小,一些孩子就会慢慢养成淡漠、冷酷甚至是残忍的病态心理。三是当今社会婚姻自由度越来越高,离婚率的不断增长,出现了太多的再婚家庭、单亲家庭、夫妻分居家庭、隔代抚养家庭,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缺少了正常的家庭氛围,得不到足够的亲情关怀,可想而知,在这样家庭成长的子女,怎么保证他们有强烈的亲情观念呢? 四是现代社会上上下下,普遍出现“重智轻德”的思想。只关注学生的成绩,淡化了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学生有了很大的个性发挥空间,但这往往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亲情常常是家长对孩子们的单向作为,得

4、不到孩子们的回报。学校德育失衡,从某种角度上看,也暴露了当今教育制度的缺陷。作为教师,应该反思在当前的社会形势和教育方式,产生这样的问题一个最主要的原因是亲情教育的失位。我们要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新型人才,就要求学生以全面发展作为价值取向。亲情教育是把亲情、友情融合为一体的品德教育和情操教育,是培养人的亲和力的教育。因此,我们教育工作者不仅要努力使每一个学生品学兼优,还要情感丰富。一、对学生进行亲情的熏陶亲情缺失严重的学生,主要有这样三种类型:一类是后进生,一类是留守学生,一类是单亲家庭孩子。对于后进生,应该以心育情,加强对后进生的帮扶工作。要走进他们的内心深处,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帮助他们树立信

5、心,并及时与家长沟通教育方式方法,让他们感受到集体和家庭的温暖;对于留守学生,班主任要做有心人,开通“亲情热线”,让学生在自由的状态下,尽情享受亲情的温暖,抒发思念之苦,向父母汇报近期的学习情况。父母也可借机指导子女的生活,表达对子女的疼爱。通过这样的交流,是留守学生感受到缺失的亲情,同时又陶冶了自己的情操;对单亲家庭,教师要充分了解其家庭背景,以爱育情,平时要注意把教师的职业定为适当偏向父母,多从生活、行为养成、心理沟通上关心他们,还要尽量避免触及他们心中的痛,培养乐观向上的精神。二、结合传统节日,加强学生的传统亲情意识学校或班级可以利用特定的传统节日,开发其中蕴涵的亲情教育资源,赋予亲情教

6、育主题,组织和指导学生自主活动,切身体验家庭亲情,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疼爱和父母的养育之恩,学会关心和了解父母,聆听父母的劝导,体贴帮助父母长辈,主动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进而完善自己的人格。例如,通过过春节,启发引导学生在自觉参与“春节”活动的过程中体验喜庆的气氛,了解“春节”的来历及风俗,培养学生“勤俭、孝亲”的精神。利用“清明节”扫墓的传统习俗,让学生在插柳挂纸、燃香祭拜的过程中缅怀去世亲人,了解家族的历史,传承优良传统。通过“中秋节”,利用中国历代丰富的有关中秋的诗词,让学生在搜集、诵读的过程中感悟和家团圆的幸福。利用“重阳节”登山活动进行有效的亲情教育,懂得尊老爱老是我国的优良传统。激

7、发学生尊老爱老的热情。三、开展各种主题教育活动,创设一个充满亲情的校园 学校每学期可适当组织唱亲情歌曲、看亲情电影、讲亲情故事、读亲情文章、吟亲情诗歌等一系列活动,并通过主题班会、演讲比赛、征文、黑板报、 “课外作业”等活动,使同学们感受亲情、懂得亲情、珍惜亲情,在此基础上,大力开展感恩活动,掀起“回报父母、回报恩师、回报社会”的高潮。四、进行各种亲情的体验在子女的成长中,父母的一言一行都饱含着浓浓的亲情。只不过我让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认真发现父母对子女的爱,如:每天早晨的催床,自己生病时的呵护,自己失败时的鼓励等无不体现父母的爱。父母饱经风霜的脸,日益增多的白发,渐变粗糙的双手,不再挺拔的身

8、躯,无不是为子女付出的见证。让学生仔细观察这些,并记下他们所感受到的人间的温暖,激发他们的情感。 父母与子女产生代沟,很大程度上是两者缺少沟通,教师应有目的地让学生主动与父母沟通,了解父母的生日,父母的童年,父母的爱好等,了解自己成长的历程,体会父母对子女的良苦用心。每天跟父母说说学校发生的事,也听听父母工作的事,在沟通中积累情感,缩小代沟。 子女不理解父母,是因为孩子根本不了解父母到底为子女付出了多少,学校要让学生抽机会和父母互换角色,在假日开展“今天我当家”活动,让学生代替父母考虑一天的油盐柴米问题和家务安排,使学生体会父母持家不易,体会父母之恩深似海。在父母生日时送上自己自制的贺卡,给父

9、母一份惊喜;在父亲节或母亲节用自己的零花钱在电视台为父母点首歌,或写一封感谢父母的信;为父母做一件他们早已忽略的事;每天在家给自己设立一个劳动岗位,分担家务劳动。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提高自己的家庭观念,加深对亲情的感悟。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父母的爱,孩子是永远报答不了的,我们要让每一个学生明白,取得优异成绩固然是给父母最好的回报,但关爱父母更要体现在平时的一言一行中。积累亲情不在于轰轰烈烈,应该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我们要从亲情教育入手构建和谐的家庭,从亲情教育入手构建和谐的教育,从亲情教育入手构建和谐的校园,从亲情教育入手构建和谐的社会。亲情教育的成败,对个人经历、社会公德、国家安定,都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