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5模块综合测试卷【解析版】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12316477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5模块综合测试卷【解析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5模块综合测试卷【解析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5模块综合测试卷【解析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5模块综合测试卷【解析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5模块综合测试卷【解析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5模块综合测试卷【解析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5模块综合测试卷【解析版】(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档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高中物理选修3-5综合测试卷第卷(选择题,共4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1衰变成,之后衰变成,Pa处于高能级,它向低能级跃迁时辐射一个粒子在这个过程中,前两次衰变放出的粒子和最后辐射的粒子依次是A粒子、粒子、光子 B粒子、光子、粒子C粒子、光子、中子 D光子、电子、粒子2“朝核危机”引起全球瞩目,其焦点就是朝鲜核电站采用轻水堆还是重水堆重水堆核电站在发电的同时还可以生产出可供研制核武器的钚23

2、9(),这种钚239可由铀239()经过n次衰变而产生,则n为A2 B239 C145 D923如图所示,物块A、B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且,现用大小相等的两个力F和F/分别作用在A和B上,使A、B沿一条直线相向运动,然后又先后撤去这两个力,使这两个力对物体做的功相同,接着两物体碰撞并合为一体后,它们A可能停止运动 B一定向右运动C可能向左运动 D仍运动,但运动方向不能确定4当两个中子和两个质子结合成一个粒子时,放出2830MeV的能量,当三个粒子结合成一个碳核时,放出726MeV的能量,则当6个中子和6个质子结合成一个碳核时,释放的能量为A2104MeV B3556MeV C9216MeV D

3、7764MeV5一只小球沿光滑水平面运动,垂直撞到竖直墙上小球撞墙前后的动量变化量为,动能变化量为,下列关于和说法中正确的是A若最大,则也最大; B若最大,则一定最小; C若最小,则也最小; D若最小,则一定最大6月球上特有的能源材料,总共大约有100万吨,这是由于太阳风里带有大量中子打入月表面的X粒子中,形成,月球表面稀薄气体里,每立方厘米中有数个分子,收集这些可以在月球上建立发电站,其中X粒子应该为A B C D7关于放射性同位素应用的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放射线改变了布料的性质使其不再因摩擦而生电,因此达到了消除有害静电的目的B利用射线的贯穿性可以为金属探伤,也能进行人体的透视C用放射线照

4、射作物种子能使其DNA发生变异,其结果一定是成为更优秀的品种D用射线治疗肿瘤时一定要严格控制剂量,以免对人体正常组织造成太大的伤害8地球的年龄到底有多大,科学家利用天然放射性元素的衰变规律,通过对目前发现最古老的岩石中铀和铅含量来推算。测得该岩石中现含有的铀是岩石形成初期时(岩石形成初期时不含铅)的一半,铀238衰变后形成铅206,铀238的相对含量随时间变化规律如图所示,图中N为铀238的原子数,N0为铀和 铅的总原子数由此可以判断出cA铀238的半衰期为90亿年B地球的年龄大致为45亿年C被测定的岩石样品在90亿年时铀、铅原子数之比约为14D被测定的岩石样品在90亿年时铀、铅原子数之比约为

5、139太赫兹辐射(1THz=1012Hz)是指频率从0.3THz到10THz、波长介于无线电波中的毫米波与红外线之间的电磁辐射区域,所产生的T射线在物体成像、医疗诊断、环境检测、通讯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最近,科学家终于研制出以红外线激光器为基础的首台可产生4.4THz的T射线激光器,从而使T射线的有效利用成为现实。已知普朗克常数h=6.631034Js,关于4.4THz的T射线,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它在真空中的速度为3.0108m/s B它是某种原子核衰变时产生的C它的波长比可见光短 D它的光子的能量约为2.91021J10如图,K-介子衰变的方程为,其中K-介子和-介子带负的基元电荷,0

6、介子不带电。一个K-介子沿垂直于磁场的方向射入匀强磁场中,其轨迹为圆弧AP,衰变后产生的-介子的轨迹为圆弧PB,两轨迹在P点相切,它们的半径RK-与R之比为21。0介子的轨迹未画出。由此可知-介子的动量大小与0介子的动量大小之比为 A.11 B.12 C.13 D.16第卷(非选择题,共110分)二、本题共2小题,共2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相应的横线上或按题目要求作答11(8分)正电子(PET)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它的基本原理是:将放射性同位素15O注入人体,参与人体的代谢过程15O在人体内衰变放出正电子,与人体内负电子相遇而湮灭转化为一对光子,被探测器探测到,经计算机处理后产生清晰的图象根据P

7、ET原理,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15O的衰变和正负电子湮灭的方程式(2)将放射性同位素15O注入人体,15O的主要用途( )A利用它的射线 B作为示踪原子 C参与人体的代谢过程 D有氧呼吸(3)设电子质量为m,电量为q,光速为c,普朗克常数为h,则探测到的正负电子湮灭后生成的光子的波长= (4)PET中所选的放射性同位素的半衰期应 (填“长”或“短”或“长短均可”)12(12分)某同学利用打点计时器和气垫导轨做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气垫导轨装置如图(a)所示,所用的气垫导轨装置由导轨、滑块、弹射架等组成在空腔导轨的两个工作面上均匀分布着一定数量的小孔,向导轨空腔内不断通入压缩空气会从小孔中喷

8、出,使滑块稳定地漂浮在导轨上,如图 (b)所示,这样就大大减小了因滑块和导轨之间的摩擦而引起的误差(1)下面是实验的主要步骤:安装好气垫导轨,调节气垫导轨的调节旋钮,使导轨水平;向气垫导轨通入压缩空气;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紧靠气垫导轨左端弹射架的外侧,将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这弹射架并固定在滑块1的左端,调节打点计时器的高度,直至滑块拖着纸带移动时,纸带始终在水平方向;使滑块1挤压导轨左端弹射架上的橡皮绳;把滑块2放在气垫导轨的中间;先_,然后_,让滑块带动纸带一起运动;取下纸带,重复步骤,选出理想的纸带如图(b)所示;测得滑块1(包括撞针)的质量310g,滑块2(包括橡皮泥)的质量为205g试完善

9、实验步骤的内容(2)已知打点计时器每隔002s打一个点,计算可知两滑块相互作用以前系统的总动量为_kgm/s;两滑块相互作用以后系统的总动量为_kgm/s(保留三位有效数字)(3)试说明(2)中两结果不完全相等的主要原因是_三、本题共6小题,共90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13(13分)太太阳内部进行着多种核聚变反应过程,反应过程可简化为:四个质子聚变为一个氦核,同时放出24.7MeV的能量这个核反应释放出的能量就是太阳不断向外辐射能量的来源(1)请写出这个核聚变的反应方程,并计算每次核聚变中的质量亏损

10、(2)已知地球的半径R=6400km,地球到太阳的距离r=1.51011m,太阳能照射到地球上时,有约30%在穿过大气层的过程中被云层或较大的粒子等反射,有约20%被大气层吸收现测得在地球表面垂直太阳光方向每平方米面积上接收到太阳能的平均功率为P0=6.8102W,求太阳辐射能量的总功率;(3)若太阳辐射的能量完全来源于上述第(1)问中的核反应,假设原始太阳的质量为2.01030kg,并且只有其10%的质量可供核反应中“亏损”来提供能量,质子的质量mH=1.6710-27kg,1年=3107秒,试估算太阳的寿命(保留1位有效数字)14(13分)2005年7月4日13时52分,美国宇航局“深度撞

11、击”号探测器释放的撞击器“击中”目标坦普尔号彗星,这次撞击只能使该彗星自身的运行速度出现每秒00001mm的改变。探测器上所携带的总质量达370kg的彗星“撞击器”将以每小时38000km的速度径直撞向彗星的彗核部分,撞击彗星后“撞击器”融化消失。问:根据以上数据,估算一下彗星的质量是多少?(结果保留一位有效数字)15(14分)人们常说“水滴石穿”,请你根据下面提供的信息,估算出水对石头的冲击力的大小一瀑布落差为h=20m,水流量为Q=010m3/s,水的密度kg/m3,水在最高点和落至石头上后的速度都认为是零(落在石头上的水立即流走,在讨论石头对水的作用时可以不考虑水的重力,g取10m/s2

12、)16(16分)如图所示,在边长为a的等边三角形bcd所围区域内有磁感应强度为B、方向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某一时刻静止于b点处的原子核X发生衰变,粒子沿bc方向射入磁场,经磁场偏转后恰好由d射出且与cd边相切已知粒子质量为m,电荷量为2e,剩余核的质量为M,衰变过程中释放的核能全部转化为动能,求原子核X的质量17(16分)如图,在倾角为=37的足够长的固定斜面上,物体A和小车B正沿着斜面上滑,A的质量为mA=050kg,B的质量为mB=025kg,A始终受到沿斜面向上的恒力F的作用当A追上B时,A的速度为vA=18m/s,方向沿斜面向上,B的速度恰好为零,A、B相碰,相互作用时间极短,相互

13、作用力很大,碰撞后的瞬间,A的速度变为v1=06m/s,方向沿斜面向上再经T=06s,A的速度大小变为v2=18m/s,在这一段时间内A、B没有再次相碰已知A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015,B与斜面间的摩擦力不计,已知:sin37=06,重力加速度g=10m/s2,求:(1)A、B第一次碰撞后B的速度;(2)恒力F的大小18(18分)如图,质量为M的平板车P高h,质量为m的小物块Q的大小不计,位于平板车的左端,系统原来静止在光滑水平面地面上一不可伸长的轻质细绳长为R,一端悬于Q正上方高为R处,另一端系一质量也为m的小球(大小不计)今将小球拉至悬线与竖直位置成60角,由静止释放,小球到达最低点时与

14、Q的碰撞时间极短,且无能量损失,已知Q离开平板车时速度大小是平板车速度的两倍,Q与P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M:m=4:1,重力加速度为g求:(1)小物块Q离开平板车时速度为多大?(2)平板车P的长度为多少?(3)小物块Q落地时距小球的水平距离为多少?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5模块综合测试卷参考答案1【答案】A 根据核反应方程中质量数和电荷数守恒可得2【答案】A 由衰变规律,质量数不变,质子数增加1,比质子增加2,所以发生2次衰变3【答案】B 由动能定理知功相同,结合前动能相同,因此,碰撞过程动量守恒,故碰后速度v一定与PA相同,向右4【答案】C 根据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知,=9216MeV5【答案】B、D小球与墙壁碰撞后,如果无能量损失,则小球应以相同的速率返回,这种情况动量变化量最大等于2mv,动能变化量最小为零,所以B正确;如果小球与墙壁碰后粘在墙上,动量变化量最小等于mv,动能变化量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