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方法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12316435 上传时间:2023-11-1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4.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咨询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心理咨询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心理咨询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心理咨询方法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心理咨询方法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心理咨询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咨询方法(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合理情绪疗法一学习目标 掌握合理情绪疗法的基本原理与操作方法。 二工作程序(一) 心理诊断阶段在这一阶段,咨询师的主要任务是根据 ABC 理论对求助者的问题进行初步分 析和诊断,通过与求助者交谈,找出他情绪困扰和行为不适的具体表现(C),以 及与这些反应相对应的诱发性事件(A),并对两者之间的不合理信念(B)进行初 步分析。这实际上就是一个寻找求助者问题的ABC的过程。在进行这一步工作时, 咨询师应注意求助者次级症状的存在,即求助者的问题可能不是简单地表现为一 个ABC。有些求助者的问题可能很多,一个问题套着其他几个问题。例如有一位 大学生,在一次考试不及格(A 1)后变得很沮丧(C1),其不

2、合理信念可能是“我应 该是个出色的好学生,这次不及格真是太糟糕了” (B1)。但是他的不良情绪(C1) 很可能会成为新的诱发事件(A2),引起他另一种不合理信念“我必须是个永远 快乐的人,而绝不应该象现在这样忧心忡忡” (B2),从而导致他更为不良的情绪 反应(C2)。因此,咨询师要分清主次,找出求助者最希望解决的问题。在上面工 作的基础上,咨询师还要和求助者一起协商,共同制定咨询目标。这种目标一般 包括了情绪和行为两方面的内容,通常是要通过治疗使情绪困扰和行为障碍得以 减轻或消除(陈仲庚, 1990)。最后,咨询师还应向求助者解说合理情绪疗法关于情绪的ABC理论,使求助 者能够接受这种理论及

3、其对自己问题的解释。咨询师要使求助者认识到A、B、C 之间的关系,并使他能结合自己的问题予以初步分析。虽然这一工作并不一定要 涉及到求助者具体的不合理信念,但它却是以后几个咨询阶段的基础。如果求助 者不相信自己问题的根源在于他对事物的看法和信念,那么以后的咨询都将难以 进行。在这一阶段的工作中,咨询师应注意把咨询重心放于求助者目前的问题, 如果过于关注求助者的过去经历,那就可能阻碍合理情绪疗法的进行。(二) 领悟阶段咨询师的任务和前一阶段没有严格区别,只是在寻找和确认求助者不合理信 念上更加深入;而且通过对理论的进一步解说和证明,使求助者在更深的层次上 领悟到他的情绪问题不是由于早年生活经历的

4、影响,而是由于他现在所持有的不 合理信念造成的,因此他应该对自己的问题负责。这一阶段的工作可分为以下两 个方面:首先对于咨询师来说,要进一步明确求助者的不合理信念。这并不是一项简 单的工作,因为不合理信念并不是独立存在的,它们常常和合理的信念混在一起 而不易被察觉。例如被人嘲笑或指责是一件不愉快的事情,谁也不希望它发生, 这是一种合理的想法,由此产生的不愉快情绪也是适当的。但同时另外一些信念 如“每个人都应该喜欢我,同意我所做的一切,否则我就受不了”也可能混于其 中,这是不合理的观念,它会导致不适应的负性情绪反应。因此咨询师要对求助 者合理与不合理的信念加以区分。默兹比(Maultsby, 1

5、975)提出了以下5条区分 合理与不合理信念的标准:合理的信念大都是基于一些已知的客观事实;而不 合理的信念则包含更多的主观臆测成分;合理的信念能使人们保护自己,努力 使自己愉快地生活,不合理的信念则会产生情绪困扰;合理的信念使人更快地 达到自己的目标;不合理的信念则使人困难于达到现实的目标而苦恼;合理的 信念可使人不介入他人的麻烦;不合理的信念则难于做到这一点;合理的信念 使人阻止或很快消除情绪冲突;不合理的信念则会使情绪困扰持续相当长的时间 而造成不适当的反应。此外,在确认不合理信念时,应注意把它同求助者对问题的表面看法区分开 来。例如有一位母亲,常因儿子不爱学习、调皮等行为而生气。有人可

6、能认为“儿 子不听我的话,”是她导致生气、愤怒等情绪的信念。但实际上,这只是停留于 表面的想法。真正的不合理观念可能是“儿子就应该好好学习,必须听我的话” 等一类绝对化的要求。因此,在寻找求助者的不合理信念时,一定要抓住各种不 合理信念的典型特征,即绝对化的要求、以偏概全和糟糕至极,并把它们与求助 者不适应的情绪和行为反应联系起来。这一阶段另一方面的工作是使求助者对自己的问题及其与自身的不合理信 念的关系达到进一步的领悟。一般来说,咨询师需要帮助求助者达到三种领悟: 使他们认识到是他们的信念引起了情绪及行为后果,而不是诱发事件本身; 他们因此对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反应应负有责任;只有改变了不合理信

7、念,才能 减轻或消除他们目前存在的各种症状(陈仲庚, 1990)。要使求助者领悟到以上三 点,仅凭空洞的理论性解说是难以做到的。咨询师应结合具体实例,从具体到一 般,从感性到理性,反复向求助者分析说明,使其真正地领悟。在进行这一步工 作时,咨询师不应急于求成。有时求助者表面上接受了 ABC理论,对自己的问题 也好象达到了一种领悟。但这很可能是一种假象。因为求助者可能希望自己的问 题得到即时的解决,他们都或多或少地存有讨好咨询师的心理,希望从咨询师那 里尽快得到一付“灵丹妙药”。这表明他们仍没有认识到自己应对问题负责任, 仍希望依靠外部的力量来解决问题。要检验求助者是否真正达到领悟,咨询师可 以

8、引导求助者分析他自己的问题,让他举一些例子来说明自己问题的根源。 上面所说的求助者对自己的问题难以领悟的情况,实际上是合理情绪疗法中经常 会遇到的阻力。这种阻力还可能表现在其他方面,使咨询师感到治疗停滞不前, 陷于僵化的局面。造成这一类阻力的原因可能来自咨询师和求助者两个方面。首 先,对于咨询师来说,如果他对求助者的问题假定得太多,没有抓住核心问题; 或者自己讲得太多,使求助者陷于被动。这都会造成治疗中的阻力。另一方面, 求助者过分关注自己的情绪或诱发事件,没有意识到他现在能做些什么或觉得自 己没有能力改变现状,这也是使治疗受阻的主要原因。因此咨询师特别应注意这 些阻碍治疗进程的因素,对其自身

9、的问题努力加以克服;对求助者的问题应加以 引导,使其从情绪困扰和过去经历的体验中摆脱出来,正视造成这些问题的不合 理信念。(三)修通阶段这一阶段的工作是合理情绪疗法中最主要的部分。咨询师的主要任务是运用 多种技术,使求助者修正或放弃原有的非理性观念,并代之以合理的信念,从而 使症状得以减轻或消除。所谓修通,也就是指工作透入的过程。这一术语与精神分析治疗中的名称相 同,但却有不同的含义。在合理情绪疗法中,修通并不是通过情绪渲泄、对梦和 驱体症状所做的工作等精神分析治疗的常用技术来实现的。合理情绪疗法不鼓励 情绪渲泄,认为这会强化求助者的问题,使其陷入自己的情绪困扰中而不能正视 自己的问题。而且合

10、理情绪疗法也把和求助者过去经验的联系限制在一定范围, 不去追究这些经验对他目前影响。 如果说前两个阶段的工作是解说性和分析性的,那么这一阶段的工作则就是技术 性和方法性的了。咨询师要应用各种方法与技术,以修正、改变求助者不合理信 念为中心进行工作。这是整个合理情绪疗法的核心工作。下面介绍一下常用的方 法技术。(1)与不合理信念辩论 这是合理情绪疗法最常用最具特色的方法,它来源于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的辩 证法,即所谓“产婆术”的辩论技术。苏格拉底的方法是让你说出你的观点,然 后依照你的观点进一步推理,最后引出谬误,从而使你认识到自己先前思想中不 合理的地方,并主动加以矫正。这种辩论的方法是指从科

11、学、理性的角度对求助 者持有的关于他们自己、他人及周围世界的不合理信念和假设进行挑战和质疑, 以动摇他们的这些信念(Ellis, 1970)。这种辩论的方法主要是通过咨询师积极主动的提问来进行的,咨询师的提问 具有明显的挑战性和质疑性的特点,其内容紧紧围绕着求助者信念的非理性特 征。例如,针对求助者持有的绝对化要求的一类不合理信念,咨询师可以直接提 出以下问题:“有什么证据表明你必须获得成功(或别人的赞赏)?”“别人有什 么理由必须友好地对待你?”“事情为什么必须按照你的意志来发展?如果不是 这样,那又会怎样?”等等;对于求助者的以偏概全的不合理信念,相应的提问 可以是:“你怎么才能证明你(或

12、别人)是个一无是处的人?”“毫无价值的含义 到底是什么?”“如果你在这一件事情上失败了,就认为自己是个毫无价值的人, 那么你以前许多成功的经历表明你是个什么人?”“你能否保证每个人在每件事 情上都不出差错?如果他们做不到这一点,那么又有什么理由表明他们就不可救 药了?”等等;针对糟糕至极的不合理信念,相应的问题可以是:“这件事到底 糟糕到什么程度?你能否拿出一个客观数量来说明?”“如果这件可怕的事发生 了,世界会因此而灭亡吗?你会因此而死去吗?”“如果你认为这件事是糟糕至 极的话,我可以举出比这还要糟糕十倍的事,你若遇到这些事情,你又会怎样?” “你怎么证明你真的受不了啦?”等问题。在上述辩论

13、过程中,当涉及到求助者对周围的人或环境方面的一些不合理信 念时,咨询师可运用“黄金规则” (Golden Rule)来驳斥求助者对别人和周围环 境的绝对化要求。所谓黄金规则,就是指“象你希望别人如何对待你那样去对待 别人”这样一种理性观念。某些求助者常常错误地运用了这一定律,他们的观念 可能是“我对别人怎样,别人必须对我怎样”或“别人必须喜欢我,接受我”等 一些不合理的、绝对化的要求,而他们自己却做不到“必须喜欢别人”。因为当 “别人必须喜欢我”这类绝对化的要求难以实现时,他常常会对别人产生忿怒和 敌意等情绪这实际上已经违背了黄金规则,而构成了“反黄金规则” (Verse Golden Rul

14、e)。因此,一旦求助者接受了黄金规则,他们很快就会发现自己对别 人或环境的绝对化要求是不合理的。一般来讲,求助者并不会简单地放弃自己的信念,他们会寻找各种理由为它 们辩解。这就需要咨询师时刻保持清醒、客观、理智的头脑,根据求助者的回答 一环扣一环,紧紧抓住、求助者回答中的非理性的内容,通过不断重复的辩论, 使对方感到为自己信念的辩护变得理屈词穷。但是,咨询师还不能满足于此。因 为他的角色不仅是个辩论者,也是一个权威的信息提供者和合理生活的指导者。 这就是说,通过辩论,咨询师不仅要使求助者认识到他的信念是不合理的,也要 使他分清什么是合理的信念,什么是不合理的信念,并帮助他学会以合理的信念 代替

15、那些不合理的信念。当求助者对这些信念有了一定认识后,咨询师要及时给 予肯定和鼓励,使他认识到即使某些不希望发生的事真的发生了,他们也能以合 理的信念来面对这些现实。应当注意的是,各种阻力也会在辩论中产生,使辩论显得难以进展或没有效 果。出现阻力的原因也在于咨询师和求助者两个方面。首先,如果咨询师在辩论 时没有结合对方的具体问题,或没有抓住问题的核心,甚至咨询师为博得求助者 的好感而不直接提出他的非理性之处,或提的问题过于婉转和含蓄,那么他就会 使辩论停留于表面形式。因此,咨询师对要辩论的问题一定要有明确的目标,并 做到有的放矢;同时,他一定要保持绝对客观化的地位,对求助者的不合理信念 应针锋相

16、对,不留情面,而不要因害怕遭到对方拒绝而对他的问题姑息迁就。阻力产生的另一方面的原因在求助者本身。主要表现为他对咨询师的辩论和 质疑会存有“如果我改变了那么多,那么我就不是我了”或“如果我改变了那些 必须、应该的要求,我就会变得平庸,也就没有了前进的动力了。”针对这种情 况,咨询师应向求助者指出:改变他的不合理观念并不是消除他的动机。每个人 都有获得成功的愿望,但如果要求自己必须或应该成功,这就是一个不容易实现 的目标,而合理的想法则会使目标更易实现。与不合理信念辩论是一种主动性和指导性很强的认知改变技术,它不仅要求 咨询师对求助者所持有的不合理信念进行主动发问和质疑,也要求咨询师指导或 引导求助者对这些观念进行积极主动的思考,促使他们对自己的问题深有感触, 这样做会使得辩论比求助者只是被动地接受咨询师的说教更有成效。(2) 合理情绪想象技术求助者的情绪困扰,有时就是他自己向自己头脑传播的烦恼,他经常给自 己传播不合理信念,在头脑中夸张地想象各种失败的情境,从而产生不适当的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