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素周期律》教学设计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12316336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元素周期律》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元素周期律》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元素周期律》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元素周期律》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元素周期律》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元素周期律》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元素周期律》教学设计(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必修2第一章元素周期律化学键第二节 元素周期律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元素周期律的内容和实质,知道同周期元素结构、性质的递变规律,能够从结构的角度解释元素性质的变化规律。通过让学生设计实验、亲手实验、观察、记录、分析现象得出结论,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2过程与方法帮助学生学会利用科学的分类方法寻找规律、从数据中提炼规律,并从原子结构进行分析,形成结构决定性质的科学认识。帮助学生形成自主探究、归纳概括的方法来学习理论内容。初步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归纳及演绎推理。3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体验自主发现元素周期律的喜悦,初步形成世界是有规律的且规律可知的认识;结合元素周期律的

2、学习,体会“结构决定性质、量变引起质变”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二、教学重点难点分析教学重点:元素周期律的含义和实质,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教学难点: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三、教学方法讲解、自学、讨论、实验探究三、教学设计思路教材分析内容安排在第一节元素周期表之后,在第一节的学习中学生已学习了同族元素化学性质的递变,初步认识到原子结构决定化学性质的内在关系,为元素周期律作出了一定的铺垫。在初中的教材中,已包含金属活动性顺序内容。教学思路复习同主族元素性质递变规律 “结构决定性质”研究同周期元素学生探究(原子半径递变得失电子能力金属性非金属性递变,最外层电子数主要化合价递变规律),自主发现规

3、律通过训练巩固掌握规律四、教学过程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思想热身【引入】我们先玩一个猜数字小游戏。给大家提供一组数字,你能否猜出下一个数字应该是什么? 2 3 4 6 6 9 8 12 10 _【提示】234669【提问】发现规律需要什么样的能力?【过渡】本节课继续寻找元素间的规律元素周期律。15。观察能力、比较分析能力、归纳能力,可能还要敢于假设猜想。使学生迅速集中注意力,引发学生找规律的兴趣,对学生进行能力培养的引导。并导入主题。复习引入【提问】以下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A、B、C均为主族元素。A、B在化学性质(金属性、非金属性、化合价等)有何联系及区别?为什么?ACB【归纳】结构决定性

4、质,性质反映结构。【追问】A、C呢?(引出任务)本节课探究同周期元素规律:原子半径、思考、回答。同族最外层电子数相同主要化合价相同;B电子层多B原子半径大B失电子能力强,得电子能力弱B金属性强、非金属性弱先复习同族元素性质递变,引导学生分析结构决定性质。再引领学生用同样的科学思路探究同周期元素。一:原子半径规律(学案探究一)【提问】提供第三周期除P以外的主族元素原子半径, P的原子半径情况?Na Mg Al Si P S Cl 0.186 0.160 0.143 0.117 _ 0.102 0.099(nm)三个选择:0.150、0.130、0.110【追问】为什么?【提问】为什么存在这样的规

5、律?【展示】第二、三周期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变化曲线。独立思考,同桌交流,回答。回答:0.110。存在数值递减的规律, P的原子半径在0.117和0.102之间。回答:同周期元素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相同、核电荷数递增、最外层电子数递增,但核电荷数递增导致半径减小的影响超过最外层电子数递增导致半径增大的影响。把寻找规律的任务包含在驱动性的问题中,引导学生自觉寻找规律。引导挖掘知识的本源。给学生直观的周期律感受。探究二:金属性非金属性规律【提问】请思考第三周期这七种元素得失电子的能力如何变化?具体说,Na、Mg、Al失电子能力强弱,以及Si、P、S、Cl得电子能力强弱?【追问】为什么【引导】这只是理论推

6、导、纸上谈兵,事实究竟是否是这样,还需要用事实说话。请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探究。【学生实验探究】先设计实验方案,再通过实验证实第三周期金属、非金属性。【学生汇报】学生汇报实验现象和结论。Na、Mg、Al失电子能力逐渐减弱,Si、P、S、Cl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原子半径越小,核电荷数增大,最外层电子数增多,失电子越难,得电子越易。设计实验方案。根据提供的仪器药品,实验:(1)镁、铝与水是否反应(2)镁、铝与盐酸的反应比较分组实验。结合学生既有认知基础,引导其从结构分析化学性质。通过实验验证学生推导,获得直观感受。探究三:化合价规律【过渡】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强弱体现了得失电子的能力,而得失电子的

7、数量又反映了什么化学性质?化合价。化合价又是否存在什么规律,我们一起研究。【提问】给出第三周期P以外主族元素的最高正价和最低负低,推断P的两种相应价态。 Na Mg Al Si P S Cl最高正价 +1 +2 +3 +4 _ +6 +7最低负价 4_ 2 1 提供第四周期主族元素最高正价及最低负价。【提问】存在什么规律?【提问】为什么存在这样的规律?【提问】第二周期主族元素最高正价及最低负价是否也完全符合规律?【讲解】从哲学的高度,没有绝对的规律,共性和个性。【展示】用动画的形式展现第二、三周期主族元素最高正价、最低负价随原子序数变化的规律。回答。最高正价从1到7价,非金属元素最低负价从4到

8、1价思考,回答。最外层电子数等于族序数,失去(或共用偏离)最外层所有电子就得到最高价。而得电子(或共用偏向)成8电子稳定结构即显最低负价。O没有6价,F没有7价,其它均符合规律。观看。把寻找化合价规律的任务包含在驱动性的问题中,引导学生自觉寻找规律。帮助学生提高规律的认识层次,把握其本质。引导学生从哲学高度学习化学知识。通过视觉感官给学生周期律的动态刺激。元素周期律【分析】原子结构的周期性变化与元素周期律的内存逻辑关系。【归纳】和学生一起归纳元素周期律的内容。听讲,思考。和教师一起整合所学内容。在学生自主探究规律的基础上进行概括提炼。并这分析规律存在的根源让学生“知其所以然”小结【小结】简要回

9、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过去我们常常感觉化学比较琐碎、缺少规律,不好把握,通过对周期表和周期律的学习,我们发现其实元素间充满了规律,元素世界是有机而和谐的整体。这些规律对我们进一步的学习极富指导价值,这些价值在不远的将来会逐渐体现出来。课后请大家用所学内容完成探究四。听讲。总括前面所学内容,画龙点睛。通过习题进行巩固训练,同时提升解题能力。五、板书设计二、元素周期律一、探究规律原子半径从左到逐渐减小金属性、非金属性从左到右,金属性增强,非金属性减弱化合价最高正价17,最低负价41二、元素周期律六、教学反思1、成功之处(1)教学设计环节清晰、层次清楚,符合学生认知逻辑;(2)基本完成教学目标,基本能注意学生主体作用,注重学生科学思维和动手及合作能力培养;(3)媒体手段、学案使用合理,提高了教学效率;(4)教学中注意通过变式刺激学生掌握规律并初步应用规律,同时也注意引导学生挖掘知识本源。2、有待改进之处(1)由于授课对象不是自己所教学生,对学生既有认识了解不够,导致有些内容用时较多,显得拖沓。与学生的交流不够流畅,引导不够充分;(2)教学内容处理有点前松后紧;(3)教学设计上有些拘泥教材,创新度有等有待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