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工程学试卷5(优选)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12315544 上传时间:2023-11-0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09.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交通工程学试卷5(优选)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交通工程学试卷5(优选)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交通工程学试卷5(优选)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交通工程学试卷5(优选)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交通工程学试卷5(优选)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交通工程学试卷5(优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交通工程学试卷5(优选)(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新文件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文本 方便更改交通工程学期末考试试题一、判断题(正确的在后面括号内写“T”,错误的在后面括号内写“F”,每小题1分,共 10 分)1交通量是一个随机数,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交通量都是变化的。()2. 当车辆的到达服从泊松分布时,车头时距则服从负指数分布;反之结论也成立。()3车流密度随车流量的增加而减少。 ()4道路交通污染主要包括生态环境、大气环境、声环境以及社会环境几个方面。()5随着行车速度增大,驾驶员的注视点随之远移。()6车流比较拥挤、自由行驶机会不多的车流,在一定时间间隔内到达的车辆数服从泊松分 布。( )7由于外界因素干扰导致交通流周期性的中断,形成

2、间断流。()8跟驰理论描述了跟驰车辆的加速度与两车速度差的函数关系。()9行使速度不高于行程速度。()10路网中的某一路段,当交通量达到道路的通行能力时,车速接近于零。(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5分)1 设M/M/1系统中,顾客平均到达率为入,平均服务率为p,则利用系数卩为()A. p=A/pB. p=A-pC. p=ApD. p=A+p2. 交通工程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工程技术科学诞生于( )A. 1930 年 B. 1921 年 C.1980 年D. 1981 年3. 道路交通标志中采用白底、红圈、红杠、黑图案的通常是( )。A. 警告标志 B. 禁令标志 C. 指示标志 D. 辅

3、助标志4. 某路段长度为450米,有5辆小汽车(平均车长4m), 9辆大汽车(平均车长10m),计算道路的空间占有率Rs是()。A34.4%B.24.5% C. 24.4% D.24%5. 交通密度(K )和交通速度(V )的直线关系模型适用的交通条件是()。A 限塞流B.车流密度大C.自由流 D.车流密度适中6. 道路处于理想条件下,标准车辆以最小的车头间距连续行驶通过的车辆数称为道路的()通行能力。A. 设计通行能力 B. 理想通行能力 C. 一般通行能力 D. 实际通行能力7. 由各种交通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干扰而引起的延误称为 ()A 停车延误 B.运行延误C.固定延误D.干扰延误在固定

4、周期信号控制下,8. 在交通管理上用做路段的最高限制车速是 ()A . 15%位车速B. 85%位车速C.第30位小时车速D. 50%位车速9. 设道路上有三辆车,分别以 20、40、60km/h 的速度通过路程长度为 10km 的路段,计算 时间平均车速是( ) km/h。A. 60B. 45C. 40D. 3010. 通常根据()把交叉口的交通服务水平分为A、B、C、D、E、F六个等级。A. 平均速度B. 事故发生率 C. 交叉口延误D. 饱和度11. 一年内观察的交通体总数和除以一年的总天数称为年平均日交通量,其表达符号是 ( )。A. AADT B. ADT C. MADT D.WAD

5、T12. 交通规划常把第( )小时交通量作为设计交通量。A. 30 B. 50 C. 95D.1513. 以高峰小时内的高峰时段(通常为为5分钟或15分钟)的交通量推算得到的小时流速 称为( )。A .高峰小时交通量B.高峰小时系数 C.高峰小时流速D.晚高峰14. 在某一特定瞬间,行驶于道路某一特定长度内的全部车辆的车速分布的平均值叫做 ( )。A 时间平均车速B临界速度C.区间平均车速D.设计车速15. ( )由交通控制装置所引起的延误,是与道路交通量多少及其他车辆干扰无关的延 误。主要发生在交叉口、交通信号、停车标志、让路标志和铁道口等处。A 行程延误B运行延误C.基本延误D引导延误三、

6、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 分)1. 通行能力和交通量有何区别?2. 写出用于交通密度调查的出入量法的计算公式并表明各符号的意义。3. 何谓车头间距?何谓车头时距?其表示符号和单位各是什么?4. 驾驶员的生理、心理特性主要包括哪些方面?5. 简述停车设施布置原则。四、计算题(第1题11分,第2题6分,第3题13,共30分)。1 某交通量观测站测得的连续各 5min 时段的交通量统计如下表,求 5min、15min 的高峰 小时流率和高峰小时系数。(11 分)某路段高峰小时以5min为时段交通量统计表统计时间8:00-8:058:05-8:108:10-8:158:15-8:208:20-8:2

7、58:25-8:305分钟交通量118114112111114120统计时间8:30-8:358:35-8:408:40-8:458:45-8:508:50-8:558:55-9:005分钟交通量1151061041181101072. 一条双车道(双向)道路,在某一时刻,在500m长的路段内,每条车道中有4辆车,此 路段的平均车速为60km/h,分别计算单车道和双车道上的交通密度以及各自的交通量。(6 分)3修建一个服务能力为120辆/h的停车场,布置一条进入停车场的引道,经调查车辆到达 率为72辆/h,进入停车场的引道长度能够容纳5辆车,是否合适o(13分)五、综合题(15 分)下图是交通

8、量Q与密度K的曲线图,试述从A经B经C再经D到E的过程中,交通量 Q、密度K、速度V的变化情况;(9分)已知C点时,道路上车辆的平均车头间距是15m/ 辆,平均车头时距是1.5s/辆,求道路上的饱和交通量(4分)和此时对应的车辆密度(2 分)。答案一、判断题(正确的在后面括号内写T”,错误的在后面括号内写F” ,每小题1分,共10 分)1. T2.T 3.F 4.T5.T6.F 7.T8.T9.F10.F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 分,共15 分)1.A 2.A 3.B 4.C 5.D 6.B 7.B 8.B 9.C 10.D 11.A 12.A 13.C 14.C 15.C三、简答题(每小题6

9、 分,共30分)1. 通行能力和交通量有何区别?答:通行能力和交通量的区别:(1)通行能力是道路规划、设计及交通组织管理等方面的重要参数,它描述了道路交通设 施的主要功能,是度量道路在单位时间内可能通过的车辆(或行人)的能力;(2 分)(2)交通量是指道路在单位时间内实际通过的或期望(预测)通过的车辆(或行人)数, 而通行能力是指道路在一定条件下单位时间内所能通过的车辆的极限数,是道路所具有的 一种“能力”; (2 分)交通量一般总是小于通行能力的,当道路上的交通量接近或等于通行能力时,就会出 现交通拥挤或阻塞停滞现象。(2 分)2. 写出用于交通密度调查的出入量法的计算公式并表明各符号的意义

10、。答:E(t)=E(to) + QA(t) -QB(t) =Q A(t) + E(to)-QB(t)(1 分)t时刻AB路段内的交通密度为K(t)= E(t)/LAB( 1分)E( t): t 时刻 AB 路段内存在的现有车辆数;( 0.5分)QA( t ):从观测开始(t=tO )到t时刻内从A处驶入的累计车辆数(1分)QB( t):从观测开始(t=tO )到t时刻内从B处驶出的累计车辆数;(1分)E ( 10):从观测开始(t=tO )时,AB路段存在的初始车辆数;(1分)3. 何谓车头间距?何谓车头时距?其表示符号和单位各是什么?答:车头间距是指同一车道、同一方向连续行驶前后相邻的两辆车

11、的车头之间的距离。表示符号:hs,单位:m/辆。(3分)车头时距是指同一车道、同一方向连续行驶前后相邻的两辆车的车头通过某一点的时 间间隔。表示符号:ht,单位:s/辆。(3分)4. 驾驶员的生理、心里特性主要包括哪些方面?答:( 1)视觉特性包括视力、视野、色感。 (2 分)( 2 )反应特性:是驾驶员从视觉产生认识后,将信息传到大脑知觉中枢,经判断,再由运 动中枢给手脚发出命令,开始动作。 (2 分)( 3)驾驶员的心理特点和个性特点:包括动机、素养、注意力、 智力、情绪、成熟性、 知识性、条件反射。 (2 分)5. 简述停车设施布置原则。答:( 1)尽可能与设施的停车需求相适应。( 1.

12、5分)( 2)停车步行距离要适当。 ( 1.5 分)( 3)大城市的停车场分散布置比集中布置好。( 1.5 分)( 4)路外停车设施容量应占及大比重。( 1.5分)四、计算题。(第1题11分,第2题6分,第3题13,共30分)1. 解:该小时的流量为 118114112111114120115106104118110107 二 1349 (辆/h)(3 分)8 : 25 8 : 30为流量最高的5min ,故对应的高峰小时流率为120x 12二1440 (辆/h ) /高峰 小时系数 PHF =1349/1440=0.94 ( 4 分)58 : 208 : 35为流量最高的15min,故对应的

13、高峰小时流率为(114+120+115)x4二1396 (辆/h ),高峰小时系数 PHF =1349/1396=0.97 ( 4 分)152. 一条双车道(双向)道路,在某一时刻,在500m长的路段内,每条车道中有4辆车,此 路段的平均车速为60km/h,分别计算单车道和双车道上的交通密度以及各自的交通量。(6分)解:由K=N/L知(1分)K 单车道=4/(500/1000)=8(辆/km) ( 1 分)K 双车道=( 4+4 ) /(500/1000)=16(辆/km) ( 1 分)由 Q = vK 知:0单二 60 X 8 二 480(辆 /h) Q双 = 60 X16 二 960(辆

14、/ h)( 3 分)3.解:入=72(辆/h), p=120 (辆/h)(2 分)p=A/p=0.6 5),如果P( 5)很小,则得到“合适”的结论正确。由:( 5 分)验证结果表明:系统中平均车辆数超过5辆车的概率P(5)不足5%,概率很小,进入停车 场的引道长度是合适的。( 1 分)五、综合题(15 分)答:速度的变化:A点速度最大Vf,随着车辆的增加,速度越来越小,到达E点时,车辆 交通量的变化:A点交通量很小,随着车辆的增加,到达C点时交通量最大,随后随着车 辆的增加,交通量越来越小,到达 E 点时,车辆堵塞,交通量为零( 3 分);交通密度的变化: A 点交通密度很小,随着车辆的增加,交通密度一直在增加,到达 E 点 时,车辆堵塞,交通密度到达最大(3 分)。车辆到达C点时,交通量最大(2分),由Q=3600/h t=3600/1.5=2400辆/h(2分)K=1000/hs=1000/15=67 辆/km(2 分)最新文件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文本 方便更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