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教学改革初探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12314417 上传时间:2023-01-09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8.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职《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教学改革初探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职《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教学改革初探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职《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教学改革初探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职《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教学改革初探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职《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教学改革初探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职《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教学改革初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职《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教学改革初探(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职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教学改革初探 摘要:本文论述了对微生物学和免疫学两门课程进行的改革和创新,内容包含改革教学模式和考评措施,更新教育观念,改善教学方法,确立以模块教学为中心,确立以提升学生学习能力水平为目标的课程指导思想,明确高职人才培养目标不是培养理论知识“大而全”的研究型人才而是以“必须、够用”标准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并说明了将微生物学和免疫学两门课程改革为微生物学和免疫学一门课程的思绪。关键词:高职;微生物学;免疫学;教学;改革在中国,伴随高等医学教育的快速发展和招生规模的快速扩大,医学高职高专教育作为高等医学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已开始进入规模发展阶段。不过长久以来,因为医学高职

2、高专教育介于中等和本科医学教育之间,使医学高职高专教育较难找到正确的定位,大多数医学高职院校对其培养目标、教学模式、课程体系设置、教学内容取舍等很多方面难以定夺,以致医学高职高专教育不能表现出自己的特点。教育部有关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指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的基础特征是,以培养新的高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根本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医学高职高专教育培养目标应以医学应用及能力培养为中心,瞄准广大乡村和小区医疗岗位或岗位群,培养具有医学综合职业能力和素质,适应医疗、预防、保健、小区卫生服务等“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

3、”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微生物学和免疫学在本科教学中分属于两门课程,两门课程共占140课时左右,高职院校的学生在校学习时间为2年,根本没有足够的时间去学习理论知识,因此微生物学和免疫学这两门基础课所占的课时不能太多。结合医学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特征,明确学习不是以研究高深的理论知识为目标,而是以“必须、够用”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为目标。我院将这门名课程精简为微生物学和免疫学一门课程,占用36个课时。针对课时少的特点,为了让学生在相对短的时间学到相对多的知识,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以模块教学为中心的课程指导思想现在,全国绝大多数中医药院校医药学相关专业均开设了微生物学和免疫学这两门基础

4、课,不过大多数还是停留在以基础理论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而且这两门课程是新生刚入校就开设的课程,这时学生对大学生活还不能适应,学习方法依然停留在中学水平,以死记硬背为主,总期望老师能像中学老师那样手把手地教,一个题一个题地练。本院结合这些特点,提出以教学模块为中心进行教学。比如,微生物学的教学内容分为细菌、病毒及真菌三个模块,三个模块的教学从平时生活中常见的微生物入题,引发学生的爱好;免疫学的教学内容分为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两个模块进行教学,可从学生最熟悉的计划免疫着手,一步一步引入教学。以提升学生学习能力水平为目标的教学方法改善传统教学方法的改革 改革后的微生物学和免疫学和以往的微生物学和免疫学的

5、不一样在于更新了教育观念,改善了教学方法,即尽可能采取现实生活中的实例进行诱导式教学,诱导学生思索,提升学生学习爱好。传统的教学方法通常以老师、教材、课堂为中心,以文字、模型及图表形式叙述医学现象,这种教学模式信息容量传输通道少、速度慢、效果差,学生极难掌握,因此利用直观教学方法,利用模型、挂图、标本等和电教、角色饰演等多个形式的教学方法,组合进行教学,使教学愈加形象、逼真,利于学生进入情境教学境地,便于接收了解。免疫学内容中理论知识较多,诸如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觉难以了解和掌握。而多媒体可使老师和学生之间以文字、声音、图像及形象动画等进行交流,将黑板、语言难以描述的、微观

6、的教学内容以视频和声频的形式表现出来,利用图形处理技术能够把抽象问题详细化,静态问题动态化,微观问题宏观化,从而降低学习难度,使教学难点顺利突破,使学生了解透彻、掌握正确,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爱好。比如,在讲到抗体的产生时,插入疫苗种植全过程的录像,立刻使学生精神为之一振,加深了印象,促进了了解。在这里,要提出的是,假如一味地强调课件的作用,教学手段单一,让学生从头至尾见到的全部是大屏幕上的图像,这就成了经典的电脑“满堂灌”,老师成了机械的电脑操作者,丢掉了主导者的地位,这种单一的教学手段并不见得能产生好的教学效果。正确的方法应该是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教学手段的结合,演示和讲解相结合。媒体演示是为

7、主或是为辅,是先演示后讲解,还是先讲解后演示,或是边讲解边演示,老师要心中有数。不要将教学的内容全打进课件里面,这么学生根本就没有任何爱好,甚至有可能把老师的课件拷回宿舍学习,不来课堂学习。合理安排教学进度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是对医药高职高专一年级新生开设的一门课程,学生这时还沉醉在考入大学的幸福之中。假如一开始进度很快,很多学生还局限于中学的学习方法,在课堂上跟不上老师讲课的思绪,就会被这突如其来的快节奏打懵,从而自信心受挫,对以后的学习影响很大。因此,课程刚开始时进度一定要慢,使学生有一个适应的过程,然后再逐步加紧速度。主动引导学生进行预习,逐步提升自学能力应安排学生做好课前预习,激励学生课外

8、阅读,培养自学能力,拓宽视野,增加人文知识,发展个性。二十一世纪是信息爆炸、知识爆炸的时代,微生物学和免疫学知识飞速增加,教材也对应更新,课程内容将会不停深化、拓展。要使学生逐步认识到科学发展日新月异,只记住书本上的知识是不够的,一定要养成掌握新知识、新方法的能力,在大学里不但要学好书本上的知识,最主要的一点就是要掌握自学能力,这就需要从低年级就开始进行自学能力的培养。预习是培养自学能力的第一步,经过预习和独立思索,学生在老师讲课前就已经掌握了大部分内容,部分不懂的关键问题在课堂上经老师一点,不但了解,而且记忆深刻,这么逐步地经过自学也能掌握应学会的内容。每节课结束时,老师全部要部署下节课的预

9、习内容,下节课开始时进行提问,逐步培养学生预习和独立思索的好习惯,这么才能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以适应以后知识更新的需要。医学基础课普遍存在内容多、课时少、易懂难记的特点,结合这个特点,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坚持老师为主导,其次要发挥学生主体能动性,老师要导在方向上,导在关键上,导在提升学习能力上,让学生从“学会”转变为“会学”。要培养学生系统归纳和总结的能力归纳总结是大家深化认识的过程和升华知识的主要手段。每学完一个阶段,先把所需掌握的关键难点,列在一张大纸上,然后再逐条归纳提炼,做到一目了然,一看到某多个字,甚至是某多个符号就能够回想起每一节每一段的内容。平时能够常常看看加深记忆,最终复习时就

10、会省时省力,事半功倍。在病毒这个教学模块,老师能够给学生示范一下其中一个病毒知识的学习方法,比如:上查找乙肝病毒相关知识,总结和归纳内容,然后再讲述给学生听。接下来,给学生分配任务,将其他的几个病毒按上查找多个学生讨论归纳总结这个模式让学生练习,既让学生学会了怎样利用上进行学习,也锻炼了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实操能力的培养在试验的过程中,提升学生对显微结构的绘图和细胞病毒的识别能力,显微镜和解剖镜的使用技术、暂时制片等技术和技能,和消毒、防腐、无菌等操作技能。在免疫学教学方面,有抗原抗体检测技能。综合评价成绩 各科的成绩不能仅以期中、期末成绩评定,必需综合评价,结合课堂纪律,平时学习态度,试验课

11、的操作能力、协作能力,考试的考纪考风等综合打分。以上是我院将微生物学和免疫学两门课程改为微生物学和免疫学一门课程时所做的改革,此项改革受到学生的一致欢迎,教学效果得到很大的提升,真正地提升了学生的实操能力,达成了高等职业教育的要求。参考文件:1金路.免疫学和病原生物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21.2胡淑珍.教学技能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3陈晔,陶劲松.多媒体技术在植物学教学中应用的探讨J.九江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3:9495.4张大均.教育心理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5张德良,程荣福.整合课程,强化实训,创立高职人才培养新模式J.高等教育,2021,(8):4243.6王锦倩,祁国明.有关医学高职高专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思索J.高等医学教育,2021,(5):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