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脱盐水处理工艺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12314320 上传时间:2023-02-24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几种脱盐水处理工艺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几种脱盐水处理工艺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几种脱盐水处理工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几种脱盐水处理工艺(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脱盐水处理工艺,又称纯水处理工艺或深度脱盐水,一般系指将水中易于去除的强导电质去除又将水中难以去除的硅酸及二氧化碳等弱电解质去除至一定程度的水。工艺很多,主要有电渗析法、离子交换法、反渗透法、EDI法等目前市场上的石化行业脱盐水处理系统中,已成熟的几种工艺都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缺点,企业如果选择了不利于本地水质或不利于本厂实际情况的处理方案,就会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将传统的离子交换处理方案与先进的膜法处理方案进行经济技术比较,以供大家参考。纯水水处理工艺简单介绍1、离子交换工艺早期人们所熟知的脱盐水处理工艺主要为预处理+阳床+阴床+混床的全离子交换工艺,即传统法处理流程。对于地

2、表水,常规的预处理方法多是多介质过滤+活性炭过滤,用阳床+阴床+混床的全离子交换可确保出水水质稳定达标。长期实践已证明,传统法处理工艺是一种成熟有效的水处理工艺。但传统法因预处理和离子交换工艺的局限,存在着设备占地面积大、系统操作维护频繁复杂、出水水质呈周期性波动的缺陷,并且需要投加絮凝剂和耗费大量的酸碱,不利于环境保护;同时,离子交换器多为直径较大的罐体,体积大、重量大,不便于运输及安装调试,施工周期长。2、膜法工艺膜法工艺是指超滤+反渗透+混床除盐(EDI)的脱盐水处理工艺,该工艺主要采用膜分离技术制取脱盐水。超滤原理是一种膜分离过程原理,超滤是利用一种压力活性膜,在外界推动力(压力)作用

3、下截留水中胶体、颗粒和分子量相对较高的物质,而水和小的溶质颗粒透过膜的分离过程。通过膜表面的微孔筛选可截留分子量为310000110000的物质。当被处理水借助于外界压力的作用以一定的流速通过膜表面时,水分子和分子量小于300500的溶质透过膜,而大于膜孔的微粒、大分子等由于筛分作用被截留,从而使水得到净化。也就是说,当水通过超滤膜后,可将水中含有的大部分胶体硅除去,同时可去除大量的有机物等。超滤对原水的适应性好,浊度在200以下的地表水均可有效处理,对于胶体硅的去除率大大高于传统法的多介质和活性炭过滤。超滤的采用大大提升了预处理的效果,可保证其出水SDI值稳定在3以下,增强了对反渗透系统的产

4、水率,膜的使用寿命更可从传统法保证的3年延长到5年。反渗透装置是用足够的压力使溶液中的溶剂(一般是水)通过反渗透膜而分离出来,这个过程和自然渗透的方向相反,因此称为反渗透。经过反渗透处理,使水中杂质的含量降低,提高水中的纯度,其脱盐率达到99%以上,并能将水中大部分的细菌、胶体及大分子量的有机物去除。反渗透法能适应各类含盐量的原水,尤其是在高含盐量的水处理工程中,这种脱盐水处理工艺能获得很好的技术经济效益。反渗透广泛应用于海水及苦咸水淡化,锅炉给水、工业纯水及电子级超纯水制备,饮用纯净水生产,废水处理及特种分离等过程,在离子交换前使用反渗透可大幅度降低操作费用和废水排放量。如此进行初步除盐后再

5、采用混床进行深度除盐,则混床的工作负担明显降低,运行周期延长,从根本上降低了酸、碱以及酸碱废水的环境污染问题,且出水水质稳定可靠,运行费用低。超滤及反渗透装置均采用模块化设计,可任意拆卸、组装,配置灵活,安装调试方便;且设备结构紧凑,占地少,重量轻,便于运输和安装调试;因超滤和反渗透均为撬装设备,出厂前已进行了调试检验,大大减少了现场的安装调试工作,缩短了施工周期。与传统法处理工艺相比,有着极大的经济、技术和环保优势。经过反渗透的水,其99%以上的离子已被除去,但要想进一步提高水质,制造出超纯水,目前更为先进的用来替代混床的脱盐水处理工艺方法为EDI。3、连续电脱盐水处理工艺整理为word格式EDI即连续电脱盐水处理工艺,是利用混合离子交换树脂吸附水中的阴阳离子,同时这些被吸附的离子又在直流电压的作用下,分别透过阴阳离子交换膜而被去除的过程。这一过程中离子交换树脂是被电连续再生的,因此不需要使用酸和碱对之再生。这一技术可以替代传统的离子交换装置,生产出电阻率高达18Mcm的超纯水。该工艺技术被称为是水处理工业的革命。与传统的离子交换相比,EDI具有以下优点:EDI无需化学再生;EDI再生时不需要停机;提供稳定的水质;能耗低;操作方便,劳动强度小;运行费用低。 友情提示:本资料代表个人观点,如有帮助请下载,谢谢您的浏览! 整理为word格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