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设计课程成果评价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12312127 上传时间:2022-11-0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艺术设计课程成果评价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艺术设计课程成果评价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艺术设计课程成果评价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艺术设计课程成果评价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艺术设计课程成果评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艺术设计课程成果评价(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艺术设计课程成果评价 摘要:设计是一种创造性活动。好的设计是一种有限制条件的创造,而不仅仅局限于设计师纯粹的自我表达。自身特点和艺术规律需要表达在设计教学过程中。以往,设计成果的评价体系没有好的标准和构造。如何构建有规律可循的设计成果评价系统,让评价更合理地与作品匹配,让评价可以有效作用于学生,降低授课老师的主观影响,是我们需要逐步探究的内容。关键词:设计;评价;沟通;创造一、设计成果评价能有效反应过程并形成鼓励长期以来,对设计成果的评价存在低估其作用的判断。对设计成果的评价并不是简单按照授课老师的感觉给予一个分数那样简单。无论是理论学习还是理论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始终要以目的为导向,这样才能实

2、现课程料想的设计目的。如何将最终设计目的拆分成匹配各阶段的小目的,如何为小目的设立阶段学习的方法,这些都是学生和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面对的详细问题。好的设计成果评价不仅是对一件设计作品的评判,还可以帮助学生设立自我实现目的,并且形成良好的设计成果反应,促进学生在设计过程中形成内在动力,从而获得良好的鼓励效果。这种复杂的设计成果评价作用,是由艺术设计专业的独特性和自身特征所决定的。设计在本质上是一种创造性活动,设计专业教学就是为这种创造性提供方法论和工具的培养过程。以学生建立自己的设计思维为最终目的,设计成果评价和以上目的严密连接,并具有区别于非设计专业课程的特点。二、表现图不是设计成果的全部以

3、往,当学生的设计作业提交展示后,图面的效果往往决定了分数。这种评价结果和设计规律是不匹配的,是武断和简单的评价方法。设计表现图是设计过程中经常提到的设计成果之一,它是设计环节中重要的一局部,但绝不是评价的全部。设计在根本上是有限制条件下的创造性解决方案,设计成果包含表现力、感知力、理性考虑和想象力。在艺术设计涵盖的各个专业中,虽然设计技术的着重点不同,但对于规律性的美学应用是一致的,如节奏、平衡、韵律等,在设计目的上也趋于一致,都是在有限制条件下充分分析从而形成恰当的解决方案。从人的角度看,设计成果是设计者对设计对象的理解,可以表达出设计者的历史背景、文化、地理等方面的内容,最终的解决方案凝聚

4、了设计的核心价值。设计的内在核心并不是表达,表达只是让沟通更有效。设计为我们提供一种新的生活可能性,是针对生活方式的创造性解决方案。好的艺术可以触动人,而好的设计可以引导人。这在商业设计中表达得非常明显,并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引导和改变他们的行为。设计让人类获得各种更有价值和品质的生活方式。所以,设计表达是设计过程中的一个环节,是一种有效的沟通手段,但并不是唯一的评价标准。好的设计是通过设计成果的施行,让生活更舒适、更自然、更有效率。如,Kindle的设计是在人们阅读习惯的根底上对人们阅读行为的改变,是开拓性和颠覆性的。设计和绘画有着很大的区别,主要表达在功能和效劳上。设计具有严谨的方法论与逻辑

5、考虑,是根植于科学精神的一种再现,是一种以逻辑学为统筹的有目的性的活动。设计包含观点的表达,而观点是通过有效的调查与分析、合理的流程功能规划逐步孵化并酝酿出来的,这个过程中包含大量的调研、踏勘、实验性MVP、数据比拟和取舍,有设计者在美学方面的追求,也有艺术性和功能性之间的平衡。所以,设计并不像绘画那样是一种纯粹艺术理想的自我实现,而是以人为本的创造活动,最终的用户体验决定了设计的内在价值,这种价值是设计成果评价的目的。设计的以上核心价值,在今天的高等教育设计学授课体系中需要同步匹配,课程的最终教学成果以设计成果作品的形式呈现,整个教学过程就要以工程理论设计创作为内容。如,室内设计专业的人体工

6、程学课程,教学内容由原理讲授、工程理论、虚拟课题三个局部组成,原理讲授通过根底理论和大量案例的展示,提供了根本的人体工程学知识,而工程理论提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室内踏勘发现宿舍不合理的设计;,虚拟课题设立改进寝具舒适度设计;通过对设计过程的分解,设计成果评价和批评体系可以有效建立每个阶段对应的评价、批评和阶段性成果展示,为设计提供了良好的反应和鼓励途径。三、成果的阅读是批评的根底沟通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群体之间思想和感情的传递与反应过程。在设计中,沟通是信息传递与承受的行为,发送者凭借一定的渠道将信息传递给接收者,使对方理解自身的意图。沟通在设计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设计成果评价体系的建立

7、,更需要依靠沟通。设计可以被分解为三个局部:一是充分调研,二是建立同理心考虑,三是设计解决方案。在现阶段的高等教育中,大局部课程设置倾向于设计解决方案阶段,也就是如何有效建立设计工作流程,无视了充分调研和同理心考虑这两个局部。而这两局部提供的数据和良好的沟通环境,正是有效设计不可缺少的重要根底。解读作品,不仅在设计成果的最终阶段,前面的头脑风暴阶段、草图试错阶段、功能分析阶段,都需要使用方和设计方进展沟通。同样,基于这种需要,设计成果分阶段讲评是设计教学环节的一个重要局部,它对应设计过程中的沟通和环境建立。对设计成果的评判需要理解每名学生的根底和特点,跟踪其设计过程,针对不同的设计方向建立不同

8、的培养方案,这对老师的要求非常高。没有完好的理解、阅读、倾听,就不会形成有价值的成果判断。以往,授课老师依靠自己长期的教学经历,形成了一种瞬间判断的体系和感觉,也就是凭借感觉上的一种直觉判断。不可否认,这种判断基于经历和大量的以往设计成果的阅读,有一定的评价根据,但毕竟比拟模糊,而且这种评判大多依赖老师的自我修养,主观色彩非常浓重,难免会有参差不齐和因个人爱好而形成的偏颇。评价一个建立于科学根底上的功能性设计,不应该简单依靠感觉,而是一个对解决方案是否适用的分析过程,是对细节的深化考量和探究的过程。所以,有效的设计成果评价是有阶段、有体系、有规律可循的,不依赖于评价者的主观感受。综上所述,设计

9、的复杂性和规律性决定了教学过程中评价体系也具有复杂性和规律性。设计成果评价不是简单的分数和结果,而是对学生形成有效的反应和鼓励,并对设计过程进展相应的任务和阶段目的分解。有效的评价体系能对设计成果做出公允的评价,能表达教育的公平性与建立性。良好的评价制度可以标准设计评价内容,为老师提供有效的评价根据和工具。标准的评价设计,可以防止依靠主观评判的模糊型结果,可以减小对老师个人修养的依赖。设计创作凝结了学生和老师大量的时间投入与考虑。笔者坚信,对设计成果做出有效而准确的评判,是现代教育精神的一种详细表达。设计教学不仅是一种知识的教授,通过设计创新,将来的设计将影响所有人的生活方式。 叶森 单位:辽宁师范大学课题工程:该文系辽宁省教育评价协会第一届立项课题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成果评价与设计批评方法研究;研究论文,立项编号:PJHYYB15188。参考文献:【1】李彬彬.产品设计心理评价研究.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22.【2】英蒂姆bull;布朗.IDEO,设计改变一切:设计思维如何变革组织和激发创新.侯婷,译.万卷出版公司,202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