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词两首》学案及答案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12311231 上传时间:2024-01-03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辛弃疾词两首》学案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辛弃疾词两首》学案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辛弃疾词两首》学案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辛弃疾词两首》学案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辛弃疾词两首》学案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辛弃疾词两首》学案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辛弃疾词两首》学案及答案(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辛弃疾词两首学案及答案辛弃疾词两首学案 一、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的有关常识及其词作的写作背景,了解辛弃疾词的艺术风格。 2、品味重点语句,理解作者所抒发的英雄失意、功业未成的悲愤之情,激励自己的爱国斗志。 3、理解词中典故运用所取得的艺术效果。 二、知识链接 把栏杆拍遍(节选) 梁衡 中国历史上由行伍出身,以武起事,而最终以文为业,成为大诗词作家的只有一人,这就是辛弃疾。这也注定了他的词及他这个人在文人中的唯一性和在历史上的独特地位。 应该说,辛弃疾的词不是用笔写成,而是用刀和剑刻成的。他是以一个沙场英雄和爱国将军的形像留存在历史上和自己的诗词中。时隔千年,当今天我们重读他的作品时,仍感到一

2、种凛然杀气和磅礴之势。比如这首著名的破阵子: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做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身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我敢大胆说一句,这首词除了武圣岳飞的满江红可与之媲美外,在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人堆里,再难找出第二首这样有金戈之声的力作。哪一个诗人曾有他这样亲身在刀刃剑尖上滚过来的经历?“列舰层楼”、“投鞭飞渡”、“剑指三秦”、“西风塞马”,他的诗词简直是一部军事辞典。他本来是以身许国,准备血洒大漠,马革裹尸的。但是南渡后他被迫脱离战场,再无用武之地。像屈原那样仰问苍天,像共工那样怒撞不周,他临江水,望长安,登危楼,拍

3、栏杆,只能热泪横流。 辛词比其它文人更深一层的不同,是他的词不是用墨来写,而是蘸着血和泪涂抹而成的。我们今天读其词,总是清清楚楚地听到一个爱国臣子,一遍一遍地哭诉,一次一次地表白;总忘不了他那在夕阳中扶栏远眺、望眼欲穿的形像。 辛弃疾南归后为什么这样不为朝廷喜欢呢?他在一首戒酒的戏作中说:“怨无大小,生于所爱;物无美恶,过则成灾”。这首小品正好刻画出他的政治苦闷。他因爱国而生怨,因尽职而招灾。他太爱国家、爱百姓、爱朝廷了。但是朝廷怕他,烦他,忌用他。他作为南宋臣民共生活了40年,倒有近20年的时间被闲置一旁,而在断断续续被使用的20多年间又有37次频繁调动。 我常想,要是为辛弃疾造像,最贴切的

4、题目就是“把栏杆拍遍”。他一生大都是在被抛弃的感叹与无奈中度过的。当权者不使为官,却为他准备了锤炼思想和艺术的反面环境。他被九蒸九晒,水煮油炸,千锤百炼。历史的风云,民族的仇恨,正与邪的搏击,爱与恨的纠缠,知识的积累,感情的浇铸,艺术的升华,文字的锤打,这一切都在他的胸中、他的脑海,翻腾、激荡,如地壳内岩浆的滚动鼓胀,冲击积聚。既然这股能量一不能化作刀枪之力,二不能化作施政之策,便只有一股脑地注入诗词,化作诗词。他并不想当词人,但武途政路不通,历史歪打正着地把他逼向了词人之道。终于他被修炼得连叹一口气,也是一首好词了。说到底,才能和思想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像石缝里的一棵小树,虽然被扭曲、挤压,

5、成不了旗杆,却也可成一条遒劲的龙头拐杖,别是一种价值。但这前提,你必须是一棵树,而不是一棵草。从“沙场秋点兵”到“天凉好个秋”;从决心为国弃疾去病,到最后掰开嚼碎,识得辛字含义,再到自号“稼轩”,同盟鸥鹭,辛弃疾走过了一个爱国志士、爱国诗人的成熟过程。诗,是随便什么人就可以写的吗?诗人,能在历史上留下名的诗人,是随便什么人都可以当的吗?“一将成名万骨枯”,一员武将的故事,还要多少持刀舞剑者的鲜血才能写成。那么,有思想光芒而又有艺术魅力的诗人呢?他的成名,要有时代的运动,像地球大板块的冲撞那样,他时而被夹其间感受折磨,时而又被甩在一旁被迫冷静思考。所以积300年北宋南宋之动荡,才产生了一个辛弃疾

6、。 三、课文阅读1、注音: 玉簪( ) 螺髻( ) 鲈鱼堪脍( ) 揾英雄泪( ) 孙仲谋( ) 舞榭( ) 巷陌( ) 金戈( ) 元嘉( )狼居胥( ) 仓皇( ) 可堪( ) 佛狸祠( ) 拓跋焘( ) 张浚( ) 王玄谟( )2、解释下列词语,掌握在词中的意思:风流寻常草草:北顾:可堪:3、阅读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回答问题。1)“遥岑”三句是写山,采用了什么手法?“愁”“恨”缘何而发?2)“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几句采用了什么抒情方式?应如何理解?3)“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几句,说明作者对张翰辞归持何种态度?4)“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几句,是作者

7、对哪类人提出的批判?5)“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三句,在全词中有何作用?4、阅读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回答问题。1)作者登临怀古,为何在众多的英雄人物中只提孙权和刘裕二人呢? 2) 下阕一开始,作者笔锋一转提到宋文帝刘义隆,这有何用意?3)结尾提到廉颇有何用意?“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有何具体含义? 四、课堂练习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 稼轩(xun) 揾泪(wn) 舞榭(xi) 迄今(q) B、岑寂(cn) 菜羹(gng) 巷陌(m) 屹然(y) C、螺髻(j) 鲈鱼(l) 金戈(g) 敛财(lin) D、堪脍(kui) 汜河(s) 嘉许(ji) 粗犷(gun

8、g)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流年 雄才大略 苍皇 哗众取宠B、愤概 谋取利益 频繁 发号施令C、南渡 神鸦社鼓 祭祀 矫揉造作D、理睬 惊慌失措 合谐 鸦雀无声3、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无误的一项是( )A、楚天千里清秋(古人泛指南方的天空) 遥岑远目(小而高的山)B、断鸿声里,江南游子(受伤的大雁) 把吴钩看了(古代吴地制造的一种宝刀)C、无人会,登临意(理解,明了)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风度,气质)D、赢得仓皇北顾(落得) 舞榭歌台(高楼)4、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A、遥岑远目B、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C、赢得仓皇北顾D、尚能饭否5、下列各句中

9、,没有使用借代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B、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C、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D、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6、辛弃疾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中,表达知音难觅情怀的语句是( )A、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B、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C、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D、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7、旧体诗词要讲究平仄、押韵,有时为了适应格律的要求,或者为了取得特殊的表达效果,句子里常有倒置语序的情况。如“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本应为“无觅英雄孙仲谋处”。把下边的句子颠倒的语序改过来。(1)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2)故

10、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3)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四、拓展阅读1、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1)(2)题。 青玉案 元夕 辛弃疾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娥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1)这首词的上片极力渲染元宵夜赏灯的盛况,其中几处摹写灯火的词语有、和。(2)词的下片末尾在“灯火阑珊处”的那人,有人认为是作者追慕的美人,近代学者梁启超则评这首词是“自怜幽独,伤心人别有怀抱”,请谈谈你对“那人”这一形象的理解。3、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1)(3)题 鹧鸪天 辛弃疾 有客慨

11、然谈功名,因追念少年时事,戏作。 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燕兵夜娖银胡轤,汉箭朝飞金仆姑。 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注:锦襜突骑:穿锦衣的马队。燕兵:作者手下的义军士兵为北方人,泛言为“燕”。娖:整理。银胡轤:银色的箭袋。金仆姑:箭名。(1)这首词主要采用了哪种表现手法?(2)“春风不染白髭须”的意思是什么?(3)“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辛弃疾词两首学案答案三、课文阅读1、zn j kui wn mu xi m g ji x hung kn f to jn m 2、风流:英雄业绩。寻常:平常。草草:草率。北顾

12、:北望。可堪:不忍。3、1)“遥岑”即远山。放眼望去,那层层叠叠的群山,有的很像美人头上插戴的玉簪,有的很像美人头上的螺旋形的发髻,这些都引起词人的忧愁和愤恨。作者采用移情及物的手法,人心中有愁有恨,所见之远山也似乎在“献愁供恨”。“愁恨”从何而来?词义间留下的空白给了读者想象的余地。北望之际,中原收复无日,南望之时,朝廷主和,偏安一隅,志士不得其位,以上种种是词人恨之深、愁之大者。(注意赏析“愁”“恨”,可结合姜夔扬州慢中的“废池乔木,犹厌言兵”中的“厌”,更便于学生理解。)2)采用了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作者不是直接用语言来渲染,而是选用具有典型意义的动作,淋漓尽致地抒发自己报国无路、壮志难

13、酬的悲愤之情。第一个动作是“看”,看似平淡,却平中见奇。擦拭得锋利锃亮的武器,却闲置身旁,而这又何尝不是作者自身虽有沙场立功的雄心壮志,却无用武之地之叹。第二个动作是“拍”,作者用肢体语言表达了某种情感,“栏杆拍遍”是表壳胸中难以言说的抑郁苦闷,只能借拍打栏杆来发泄。这样,就把作者雄心壮志无处施展的急切悲愤的情态显现在读者面前。两个动作描写内涵丰富,耐人寻味。“无人会,登临意”,慨叹自己空有恢复中原的抱负,而南宋统治集团却没人是他的知音。(这几句是全文的重点,应引导学生重点把握“看”“拍”几个动词及“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所传达出的词人的情感和内心世界。) 3)季鹰即晋人张翰,因向往家乡的

14、莼菜鲈鱼,贪图安逸舒适而弃官归乡。从“休说”看,作者反对张翰回归。张翰因见齐王将失败而辞归,辛弃疾却并不因南宋面临着危机而隐退。又是一年西风紧,张翰即使有家也难归,实际这里的张翰应是作者自指,家乡沦陷,有家难归,流露出对金人、对南宋朝廷的激愤。 4)是对许汜这类人提出批判,许汜当天下大乱之时,并无救世之意,只知道求田问舍,贪图个人享乐,陈登瞧不起他,刘备对他更是嗤之以鼻。辛弃疾用这个典故是说,我如果也像许汜那样只顾买房置地,为个人打算,那就羞见刘备那样胸怀雄才大略的英雄了。 5)流年,即时光如流;风雨,指国家在风雨飘摇之中;“树犹如此”用典,据世说新语言语载,东晋大将军桓温率军北伐,经过金城,见自己过去种的树已长到几围粗,便感叹地说:“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意思是树已长得这么高大了,人怎么能不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