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南湖春早》阅读答案及赏析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12310471 上传时间:2022-10-17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7.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白居易《南湖春早》阅读答案及赏析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白居易《南湖春早》阅读答案及赏析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白居易《南湖春早》阅读答案及赏析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白居易《南湖春早》阅读答案及赏析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白居易《南湖春早》阅读答案及赏析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白居易《南湖春早》阅读答案及赏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白居易《南湖春早》阅读答案及赏析(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白居易南湖春早阅读答案及赏析南湖春早,唐代白居易的七律诗歌。南湖,指代整个鄱阳湖。诗歌表现了国家内忧外患,国势日益衰微,而诗人却只能眼睁睁看着,无计可施,对于一个被贬在外的下层小吏来说,即使有贤才良策也徒然无用。南湖春早白居易风回云断雨初晴,返照湖边暖复明。乱点碎红山杏发,平铺新绿7请生。翅低白雁飞仍重,舌涩黄鸥语未成。不道江南春不好,年年衰病减心情。【注】南湖:鄱阳湖分南湖、北湖,自星子县、瓮子口以南称南湖。本诗是作者谪居江州时期的作品。返照:阳光倒影。不道:不是说。(1)请简析诗第二联中平字运用的妙处。(3分)(2)请从情景关系的角度简要分析这首诗表达的感情。(4分)【参考答案】平字运用之

2、妙有三:一是写出了新生水菽的整齐茂盛;二是它与铺字合用,写出了湖面的平展、阔大无垠;其三是突出春天水势涨满湖面,一望无际。这些描写都恰到好处地反映出早春的早和生机勃勃。(写出其中两点妙处得2分,点出效果1分,共3分。)(2)诗人以美景衬哀情,以南湖早春景色的生机勃勃、明媚可爱,反衬自己遭贬谪后的衰病不堪,抒发了面对美景却无心欣赏的消沉郁闷的心情。(答出乐景衬哀情或反衬手法2分,答出心情遭到贬谪后消沉郁闷2分,有分析2分,共6分)3 .诗中是怎么表现春早的?请结合相关诗句分析。(4分)4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4分)参考答案:3 .借景物描写来表现春早:湖水变暖

3、、杏花初开、苹生新绿。4 .对江南春景的喜爱前六句写出江南春景的生机与清新,第七句直接写江南春景之好;对自己衰老多病的无奈伤感最后一句点出。赏析:【赏析】:风回云断雨初晴,返照湖边暖复明。”这两句描写大雨刚过,地面和湖上经过雨水的冲洗,妩媚之中更添清新之感。早春时节,尚有冷气袭人,而阳光返照,不仅景色秀丽,复有温暖明快之感”的美丽图景。这也是作者在江州时留下的作品。前六句描写南湖早春明媚动人的景物,最后两句显示出作者遭到贬谪后消沉郁闷的心情。苏轼评论王维的山水诗,以为诗中有画其实不独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如此,诗中有画”可以说是我国优秀山水作品的一个共同特点。如果就这首诗的前六句而论,我们就可以说是

4、一幅境界清新的画。作品抓住春雨初晴,阳光返照,山杏吐艳,水苹争绿,白雁低飞,黄鹏语涩几个最富早春特征的意象进行了突出的描绘。大雨刚过,地面和湖上经过雨水的冲洗,妩媚之中更添清新之感。早春时节,尚有冷气袭人,而阳光返照,不仅景色秀丽,复有温暖明快之感;山杏发,水苹生,欣欣向荣,红绿相映,色彩对比鲜明,是早春时节最富特征的景色,也是这幅画中不可缺少的点缀。漫山遍野的山杏,碎红点点,毫无秩序可言,显示出大自然的生机勃勃之态,故用舌一字点出;而湖面之水苹,一望无际,犹如整齐地铺在水面上的绿色草坪,故说平铺“。平”字作用有二:一是描述水苹的整齐,其次它与铺”字合用,有平展、阔大无边的意思,令人想见湖面的

5、阔远与水苹的茂盛。四句之中,云、雨、阳光、山杏、水苹几个意象的描写都恰到好处地反映出早春征候。然而若尽乎此,又似乎有些美中不足,原来还缺少最具生命活力的动物。五、六句翅低白雁飞仍重,舌涩黄鹏语未成”正好弥补了这个缺憾。因为身上雨水未干,翅膀变得沉重的白雁不得不低空飞行;同样由于雨水的淋浇,黄鹏的舌头也颇有些生涩不听使唤之感。然而,它们一个不顾身上雨水未干,仍然翩翩起舞,一个虽然舌涩但也禁不住歌唱呜叫,其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这刚刚到来的春天太美妙.,太富有魅力了。它们的飞舞和鸣叫,更增添了早春的妩媚可人之态。前人云刻画早春,有色泽,腹联尤警”整唐宋诗醇卷二十三)正是指出第三联的关键作用。有了这一联,一幅完整的南湖早春图才宣告完成。诗的最后两句表现了作者消沉的心情面对如此美妙的春天,诗人尚且缺乏兴致,无心情可言,则其内心必有巨大的隐痛。忧国忧民、衰病不堪的诗人,怎么会有兴致欣赏美妙的春色呢?同时,春色愈美,国家河山愈可爱,就愈让人担心山河破碎、国破家亡的可怕后果。所以不道江南春不好,年年衰病减心情”正是忧国忧民的诗人,在爽心悦目的早春景色面前,思前瞻后所发出的无可奈何的叹息。写作背景国家内忧外患,国势日益衰微,诗人却只能眼睁睁看着,无计可施,对于一个被贬在外的下层小吏来说,即使有贤才良策也徒然无用。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市场营销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