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业发展情况汇报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12310188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0.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种植业发展情况汇报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种植业发展情况汇报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种植业发展情况汇报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种植业发展情况汇报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种植业发展情况汇报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种植业发展情况汇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种植业发展情况汇报(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县种植业发展情况汇报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市业务主管部门的 精心指导下,县农委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 认真学习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中 心工作,联系我县经济建设发展大局,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人才 队伍和体系网络的优势,努力提高粮食生产水平,全面推进我县 种植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现将我县种植业发展情况汇报如 下。、基本情况全县种植业主要以小麦、水稻、玉米等大宗粮食作物为主, 花生、油菜等油料作物为辅。全县耕地面积约105万亩,常年粮 食种植面积稳定在132万亩以上(统计局口径),其中,小麦 70万亩,水稻49万亩,玉米12万亩,大豆2.

2、5万亩,山芋1.5 万亩。实际种植面积约150万亩左右。其中水稻约50万亩,小 麦79万亩,玉米18万亩。全县粮食总产2007突破10亿斤大关, 达51万吨,2012年突破12亿斤大关,达60.59万吨。粮食单 产水平不断提升,目前,水稻、玉米、小麦单产水平分别达到 600公斤、410公斤和400公斤以上。近年来,除2013年发生重 大旱涝和病虫灾害情况下略有减产外,呈持续增长态势。2014 年全县粮食实现面积、单产、总产超历,分别达到154万亩、479.22公斤和73.8万吨。2007年、2013年被农业部授予全国 粮食生产先进县,2005年被省农林厅授予2004年度全省粮食生 产先进县,2

3、012年被授予江苏省粮食生产先进单位称号。二、主要工作及成效(一)集聚资源要素,加强两大园区建设1. 成功创建省级成子湖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一是加强基础配 套,扩大园区承载力。整合各类涉农资金2860万元,新建水泥 路21.2公里,桥19座、泵站3座、渠涵闸165座,架设电力线 路4千米,栽植绿化苗木1.2万株,基本建成“田成方、林成网、 渠相通、路相连”的优质高效产业园区。二是坚持产业定位,发 展农业特色产业。其中在优质稻米区,建成1.2万亩高标准农田, 并以南粳9108为主推品种,稳步推进优质稻米基地规模化建设。2. 创新建设生态家庭农场集群示范区。一是制定*县家庭 农场集群建设规划。集群内

4、已建成粮食种植类家庭农场16个, 经营面积约7300亩,集群南紧邻北窑沟以南还有3个规模较大 的家庭农场,经营面积约4300亩。二是建设卜湖家庭农场集群 服务中心。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于惠丰家庭农场现有条件基础 上,投资600多万元,开工建设占地约15亩的服务中心,建成 后可为周边15-20个粮食种植家庭农场的粮食烘干及粮食、农资、 农机存放等提供服务,服务面积约1万亩,解决园区内水稻不能及时收割、小麦不能适时播种的矛盾。(二)打造特色产业,做优稻米产业积极发展优质稻米产业,极力打造泗阳优质稻米品牌。围绕 县委县政府提出的打造10万亩优质稻米基地为目标,在卢集、 高渡、裴坪等沿湖乡镇重点试种南

5、粳9108共1.5万亩、在新245 省道沿线乡镇推广宁粳4号和连粳7号6万亩,全县优质稻米种 植面积占水稻种植总面积比例达到85%以上,优良品种种植实现 全覆盖,2014年水稻平均单产达600公斤以上。高渡于家龙家 庭农场试种南粳9108,建设有机稻米生产基地300亩,打造“泗 水明珠”品牌,每亩增收200元,并与连云港米厂签订26万斤 订单。(三)提高综合配套水平,改善农业生产条件1. 落实基本农田保护条例,保证粮食生产面积。从2003年 以来,*县粮食种植面积一直稳定在130万亩以上,占农作物种 植面积的80%以上。2. 整合各类农业项目资金,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先后整 合实施土地增减挂

6、钩、优质稻米基地、国家新增1000亿斤粮食 产能规划田间工程、农业综合开发、部省级粮食高产增效创建等 项目资金,强化农田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3. 加强耕地质量,做好高标准粮田建设。2013年完成高标准粮田建设规模1.6万亩,总投资800万元。2014年底,全县 高标准农田面积达55.93万亩。4.提高综合生产能力,实施千亿斤粮食产能规划田间工程建 设项目。总投资1000万元,新建电站2座,过路涵、桥共6座, 防渗渠27.78千米,景观沟780米,水泥路6.1千米,砂石路 4.5千米,平田整地700亩以及其它配套实施。(四)培育新型生产主体,提高粮食规模经营水平1. 注重家庭

7、农场培育。根据中央及省市要求,我县加大家庭 农场等新型农业主体培育,鼓励扶持当地农民、返乡青年流转土 地,创办家庭农场,从事农业规模经营。到2014年底,全县共 注册各类家庭农场1271个,实质性运作的有903个。其中粮食 种植、园艺种植、畜禽养殖和水产养殖分别为492个、196个、 52 个和 142 个,分别是 54.5%、21.7%、5.8%和 15.7%。2. 搞好家庭农场服务。在城厢、卢集境内设立了生态家庭农 场集群示范区,探索家庭农场培育发展的模式、规模、扶持的方 式、方法,推动全县家庭农场的发展。今年,按照市委市政府要 求,在家庭农场集群示范区建设卜湖家庭农场集群服务中心,添 置

8、12吨仓容烘干机组12台套,建成以粮食烘干和粮食、农资家、 农机存放等服务内容的综合服务中心,目前,已完成烘干机房和 农资、农机库基础建设,预计5月底前建成投入运营。3.加强示范家庭农场培育。2014年,按照“运营管理规范、 家庭劳动为主、经营规模适度、产出效益较高、生产技术先进、 质量安全可控”的标准,培育上报省市示范家庭农场16个,其 中,省级1个,市级15个。(五)推广普及农业技术,提高科技支撑水平1.利用项目为载体,推广农业“三新气一是实施主要粮食 作物高产创建增效项目。实施小麦高产创建万亩片7个,水稻高 产创建万亩片12个,玉米高产创建万亩片1个,平均亩产分别 达到552公斤/亩,6

9、39.1公斤/亩和804公斤/亩,使全县主要 粮食作物产量稳步提高。二是实施测土配方施肥项目。2014年 采样土地样品355个,稻麦完成试验示范28个,发放施肥建议 卡8万份,稻、麦、玉、菜测土配方施肥面积133万亩次,平均 亩增产35公斤,亩增收83.3元,测土配方施肥比常规施肥减少 不合理用肥每亩2公斤,亩节本增效8.2元,累计节本增效 12169.5万元。三是实施商品有机肥补贴及耕地质量综合示范区 (有机无机复混肥)补贴建设项目。2014全年计划补贴有机肥 6000吨,完成5300吨,农户每购1吨有机肥,省财政补贴150 元,已完成补贴79.5万元。四是实施2013-2014年农业科技“

10、三 新”展示基地项目。布置了小麦新品种试验24个、新技术项目5个、新产品展示3个以及1个小麦超高产攻关田和1个百亩高产示范方。引进的多个优质、高产农作物新品种在农业生产上得 到了大面积的推广应用,如小麦品种淮麦20、烟农19、济麦22 等,水稻品种徐稻4号、徐稻5号、连粳7号、II优42、两优 培九等,玉米品种郑单958、苏玉29、江玉501等、大豆品种如 泗豆288。全县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5%以上,推广测土配 方施肥、节水灌溉、病虫害绿色防控等先进技术50多项。2. 建立长效的培训机制,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一是利用农 民职业技能和技术培训、现场观摩、科技大篷车送技术入乡进村。 2014

11、年举办技术培训88场次,培训人员6000多人次。二是通 过12316短信平台、电视网络媒体、培训教材、明白纸等方式发 送农业技术信息。2014年发放培训教材2万多本,技术明白纸9 万多份,通过泗阳电视台发布农情农事信息电视预报17期共160 多次,通过泗阳农业网发布农情农事信息80余条。三是通过稻 麦科技入户对农民进行入户到田指导。县推广中心技术人员根据 对象示范户实际情况分别进行跟踪指导,做到田间考察指导常态 化。2014年技术指导员平均入户时间在150天以上,主推品种 和主推技术到位率达100%。3. 农机农艺相结合,提高机械化水平。一是积极推广先进农 机装备。2014年落实中央及省财政农

12、机购机补贴1848.2万元,全县各类农机具保有量达5万台套,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88.25%。机耕、机播、机电排灌、机植保、机收、机脱粒水平分 别为 98.8%、80.6%、94.2%、74.5%、85.9%、98%。主要农作物 小麦、水稻、玉米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94%。二是大力推进 秸秆机械化还田工作。2014年我县夏季小麦种植总面积75.59 万亩,据第三方核查夏季还田面积为64.12万亩,还田率达 84.83%;秋季水稻种植面积为47.53万亩,实际还田面积达 38.997万亩,还田率达82.05%。三是推进农机化服务体系建设。 截至2014年底全县拥有实体化农机服务组织80家。(六

13、)落实各项惠农政策,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坚决贯彻中央和省关于“三农”工 作的决策部署,认真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有效实施农民种粮 补贴、农资综合补贴和水稻、玉米、棉花、小麦、油菜等农作物 良种补贴等农民种地补贴。2014年通过“一折通”发放到农户 资金达1亿元,惠及全县近20万农户,增加了农民政策性收入, 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种粮积极性。实施小麦“一喷三防”,完成中 央财政“小麦一喷三防”资金304万元,发放补助物资到位,实 施面积79.8万亩,有效地控制了小麦穗期病虫害的发生和早衰, 实现我县有史以来小麦产量最高水平。(七)加大农资监管力度,保障农业生产安全1. 深入开展农业

14、法律法规宣教及服务指导工作。2014年3 月20至3月27日,组织开展了 *县“2014年放心、农资下乡进 村宣传周”活动,出动执法及科技人员共计86人次,举办现场 咨询培训4场,接待咨询群众0.35万人次,发放各类宣传资料 近0.75万份,挂横幅标语、拱门9条,受理群众举报2起,展 销优质种子近1000公斤,货值超万元。2. 精心组织,扎实开展种子“双打”工作。到目前为主,种 子“双打”专项行动累计出动执法人员393人/次,检查种子企 业数13个/次,检查种子经营门店数602个/次,专项整顿种子 市场35个/次,立案查处经营违法违规种子案件11起,结案11 起,受理群众举报案件3起,共查获违

15、法违规种子7247公斤, 货值金额5.466万元,没收种子147公斤,没收违法所得0.68万 元,罚款5.25万元。3. 强化监督抽检,确保种子质量安全。2014年抽查种子样 品41个,常规检测样品(水分、发芽率、净度)32个,对近似 品种名标注TM的水稻、玉米及小麦种子送省质检中心进行品种 真实性鉴定9个,经检测不合格样品3个,全部抽检样品合格率 达 95.12%。4. 深入开展种子生产基地巡查,强化种子田质量检验。一是 加强种子生产规范化管理,及时核对种子生产许可证、生产品种、 生产地块等信息,建立相关信息数据库,核查授权情况、委托制 种合同、亲本(基础种和原种)来源、生产面积、隔离情况等

16、情况。二是加强种子田质量检验,在企业自查的基础上,全面加强 种子田田间质量检查,重点检查生产档案记载、防杂保纯措施、 田间纯度,逐田逐品种进行检查,坚决淘汰不合格种子田。2014 年共检查种子生产经营企业13个/次,检查生产基地面积达5500 亩。5.继续开展企业生产经营资质清查。在去年种子企业生产经 营资质清查专项行动的基础上,继续开展企业生产经营资质清查, 进一步健全企业生产经营资质动态监管机制。重点检查了持证企 业经营资质、企业生产经营档案和发证机关档案文件。通过到省 级发证的江苏省泗棉种业有限公司检查,其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 符合相关规定要求。三、存在问题(一)经济基础薄弱,农业生产水平较低虽然经过多年的建设,但仍有相当部分沟、渠、涵、闸年久 失修,不能发挥灌排作用,旱作田块基本上不能实现自由灌排, 抗御洪涝灾害的能力不强。需要进一步整合资金,实行区域治理, 提高完善农田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提高高标准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