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的多元智能与师德传播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12309168 上传时间:2023-08-13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4.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老师的多元智能与师德传播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老师的多元智能与师德传播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老师的多元智能与师德传播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老师的多元智能与师德传播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老师的多元智能与师德传播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老师的多元智能与师德传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老师的多元智能与师德传播(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范文模板 可修改删除撰写人:_日 期:_老师的多元智能与师德传播作者:周秀慧 康国定 潘林珍 单位: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1教师优质的心理素质促进师德弘扬心理素质主要指人在心理活动过程中具有的一些最基本的东西。若认知能力、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注意能力和个性品质等,与其它技能综合表现为多元智能。教师的心理特征与师德修养密不可分,它不仅表现为一种教育才能,而且作为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人格,是其它教育手段无法代替的。良好的心理素质使教师情绪乐观,精力旺盛,观察事物精细,记忆敏捷,思维灵活而富有创造性;使教师善于捕捉教学最佳时机,巧妙处理突发事件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相反

2、,教师心理素质底下,工作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思维紊乱,反应迟钝对学生出现的各种矛盾不能及时化解,甚至用违反心理学规律的做法对待学生,就不能尽到教书育人的职责,更不能弘扬优秀的师德而为人师表,不但会降低教育教学效率,还会产生人生悲剧。所以,无论教师的认知能力还是气质性格等心理特征与师德有着密切的关系。1.1教师的个性与性格具有学习、管理和教育力量人的个性心理特征是个体身上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典型的心理特点,也是人固有的在生理基础上能动的反映客观事物的活动中形成的稳定的心理结构。它是人的多种心理特点的独特的结合。个性是人进行活动的基本动力,也是其中最积极、活跃的因素,对个人的心理和行为有明显的影

3、响。个性倾向性制约着人的全部心理活动的方向和行为的社会价值。现代研究表明,教师的个性品质与职业道德有密切的关系。首先,教师的个性品质影响学生的个性品质的形成与发展。教师如果缺乏对真善美执着追求的心理品质,缺乏事业心和责任感,那么他的学生必然也会循着教师的个性发展轨迹发展。其次,教师的个性品质影响教育教学的效果。教师的个性品质不同,教学过程以及采用的教学方法不同。教师良好的个性品质,能够创造一种和谐、宽松而有动力的积极气氛,能够有效的发挥学生的潜意识作用,收到最佳教学效果。教师的个性品质是一种心理影响,往往是学生集体的文化核心,构成核心的人格本身具有一种学习、管理和教育的力量。从教学过程、师生关

4、系以及学生身心等多方面构成影响。性格和个性倾向性联系密切,在个性结构中占核心地位。良好的性格特征表现在很多方面,教师的性格集中表现在对学生的态度与行为上。具体而言,教师应该具备这样一些良好的性格特征:热情的情绪特征,成熟、富有同情心,乐于帮助学生;公正的态度特征,接受所有学生并尊重个别差异;民主的意志特征,理解宽容学生并正确对待自己;创造的理智特征,跟上时代步伐,发挥、开拓创造精神。那么,怎样才能具备并提高教师的优良个性性格呢?作为教师应该认识到性格特征对弘扬师德具有重要意义;要经常解剖分析自己的性格特征,正确评价;分析明确影响性格的因素;还要积极开展心理健康咨询与教育工作;更要建立正确的价值

5、体系,加强自我修养等。1.2教师的职业倦怠影响师德弘扬在许多所谓的师德问题的背后隐藏着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问题,师德与教师的心理状况相辅相成,如果解决了教师心理问题师德问题,那么就只剩下来自个别教师道德品质方面的问题了。在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中最集中地体现为教师的职业倦怠。教师的职业倦怠威胁着教师师德建设和弘扬。职业倦怠一种在工作的重压下身心俱疲的状态,是身心能量被工作耗尽的感觉(许燕,2005)。教师在一开始从事教师职业时,充满活力和热情,全身投入以取得成功,获取成就感。然而当热情和努力没有得到预期的回报,便逐渐产生倦怠。从而对工作感到恐惧,感到筋疲力尽,对学生漠不关心,对工作成绩不满意。随着感

6、觉的强化,感到家庭问题不能解决,工作不能胜任,渴望退休等。具体表现诸如:(1)身体的长期疲劳、肌肉和精神紧张而导致许多慢性病;(2)决策机能降低、信息处理能力下降、时间知觉和劳逸控制失调;(3)家庭问题增加、回避社会活动、工作效能下降,抱怨、责备、愤怒与压抑或者刻板偏执、自我贬损等情绪心理变态症状广泛涉及整个人的各个方面。教师产生倦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可以归结为职业因素、工作环境、个人因素与社会因素等四个层面。从职业因素从面上分析,教师是一种多压力的职业,教书育人,责任重大。教师承受着外在期望的压力又面对内在的角色冲突,加上期望与现实的差距以及职业的低创造性,使教师容易产生倦怠心理,此外再叠加

7、上诸如教学秩序、以各种“率”为标准的教师评价制度、群体关系、组织气氛、社会的巨变及支持系统等工作和社会环境的因素以及个人性格能力方面的影响,使教师倦怠心理加剧,严重影响师德持续弘扬。因此,在师范教育和教师职业培训领域,应该正确认识教师职业倦怠问题,通过辨别教师压力的来源与症状;建立对教师角色的合理期望;提高管理能力;努力改善学校组织环境;建立社会支持系统等等措施,积极寻求心理帮助,恰当地缓解压力,及时应对,促进教师心理健康减少教师职业倦怠,更好地弘扬师德精神是百年大计。2教师的人际智能与自省智能让师德添彩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智力是多元的,它是由一组能力而不是一种能力构成的。它包含了语言智

8、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运动智能、音乐智能、自然智能、人际智能和自我认知智能等八大智能成分。按照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在每一个人身上,各种智能相对独立发展,在先天禀赋、生活经历与环境条件的综合作用下,每一种智能所获得的发展条件和机会不同,各种智能的发展就不均衡了,从而造就了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智能组合型(加德纳,沈致隆译.多元智能1999)。而在从事某种活动或职业,解决某个问题时并不是一种智能单独起作用,通常是一两种智能为主,几种智能相辅,多种智能协同作用。从师德建设的视角分析,作为教师至少应该具备人际智能和自省智能。人际智能是一种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表现为个人觉察、体验他人情绪、情感和意图

9、,并据此做出适宜反应的能力。在群体中发挥积极作用。具体表现为:(1)能够辨识他人情感;(2)能从多种不同的视角看问题;(3)能与他人形成、建立和维持各种良好关系;(4)喜欢以小组或小队的方式工作;(5)对别人的观点能够倾听、理解并做出恰当反应;(6)能够影响他人。师生人际关系不是一般的人际关系,双方从年龄、身份到经历有着显著的差异。教师用学生的大脑思考;用学生的眼光看待;用学生的情感体验;用学生的兴趣爱好,这是师德要求教师必须拥有的师生人际智能。没有师生人际智能,就没有师德教育的有效性。第 1 页 共 1 页免责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搜集,版权归原作者所以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上传人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