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doc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12308265 上传时间:2022-09-0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1本单元的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是在学生会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根底上编排的。主要教学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其包含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和进位加法,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和退位减法,两位数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以及两位数加减法估算等内容。重点是进位加和退位减。下面就谈谈自己上本单元后的一些课后感吧!如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是本单元的一个重难点,对于退位减法,在课堂中我也鼓励学生动手理论操作,自己发现退位算理。其实,在课堂中学生的算法多样化,如有学生从问“十位算起”可以吗?通过比较优化,最后选用最根本的算法(从个位算起)。其二

2、,也把方法通过一定的练习加以稳固。但学生的错误还是有。如:(1)倒减。(2)无退位。(3)全部做成退位。面对这样的错误时,我想重要的是将这一错误资整顿。通过学生板演,我和学生一起抓典型的错例,和学生一起分析p 错误的所在,是粗心的错误,还是方法的错误,或还是其他的错误。让学生也在作业中反思自己的错误,以便在今后的作业做更能防止这样的错误。因为计算题的内容毕竟有别于其他内容的学习,他更要学生养成细心做题的习惯。所以,纠正错误,在纠错的道路上让学生更好地养成学习的习惯是非常重要的。还有,上本单元我感受最大的是学生作业的正确定率不高。一次作业下来,做全对的学生不多,究其原因,学生计算的正确率不高。还

3、有做口算的速度不快。我想这也是正常的吧,因为学生刚学会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马上让学生口算,速度和正确率可想而知是没有的。结合本学期要进展口算才能的测试,还是要加强口算的练习,但是如何加强,还是值得我们去讨论。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2一、通过营造贴近实际的气氛,进步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在进展统计的教学准备的过程中,我始终觉得统计的概念对于学生来说,很抽象,不容易理解,并可能导致多数同学对此课失去兴趣。所以我认为应该通过直观的、粗浅的事例,让学生在主动参与的根底上,逐步完成从感性到理性认识统计的过程。因此,我结合元旦将至的时机,营造了学生感兴趣的情境:我们班周末举行一次联欢会,要买什么水果?同学们

4、的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不知不觉走入教学中来了。我还不失时机的提出几种大家常见的水果,确保课题的正常引入,也防止了同学们的思维过散,过杂。在学生们初步理解统计的概念后,我又假设了“给学生发放小奖励卡片,但又不知道每类卡片有多少和帮助小刺猬数数有什么水果,各多少个的情境,让他们参与整理、帮助统计,从而是他们在实际运用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统计的方法。二、通过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增强学生积极发言的自信心本单元我注意到了对学生的评价,实现了方式多样化,既有语言上的鼓励也有肢体语言的支持。虽是一个微缺乏道的动作但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很大的推动作用。这样的评价形式我除了用以关注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也用以

5、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行成的开展。三、通过利用计算机软件的效果,进步教学对学生的吸引力。正因为本单元的内容较为枯燥乏味,不易提起学生们的兴趣的问题,我充分利用了计算机软件制作教学课件。确保课件与授课同步,充分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较为有效地控制了部分学生溜号、开小差的现象发生。但是本节课也反映了一些缺乏之处,由于我想用一个完善的定义来说明统计这个概念,因此,在说明的过程中没有完全考虑到学生的理解才能,表达相对抽象、难懂,同学们有些承受不了。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3角的初步认识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第一课时P3839。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长方形

6、、正方形、三角形、圆等简单的平面图形,并会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或圆拼图的根底上进行教学的。它是后面进一步学习直角、锐角、钝角的根底。学生对角都有一个模糊的认识,通过调研发现100%的学生都认为“顶点”就是角,所以本节课我紧紧抓住这一原认知设计了三次指角的活动让学生充分感知“什么是角?”认识到他们所谓的角只是角的一部分,进而感知角的组成;又通过让学生描一描、画一画、比一比等动手理论活动进一步认识角,初步建立角的表象。本节课要到达的目的是结合生活及理论活动,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会比较角的大小。培养观察、思维和动手才能,感受数学和生活的亲密联络。纵观这节课,比较成

7、功的有以下几点:1、引入新颖,表达了面在体上,角是面的一部分,使学生对图形有一个整体认识本节课通过从生活中引入,出示鞋盒、魔方和积木,用最快的速度抽象出数学中的立体图形,在通过让学生找立体图形中的平面图形,回忆旧知识,体会面在体上。再通过神秘介绍使学生初步感受到角是平面图形的一部分,它也在体上,从而使学生更清楚角与旧知识体、面的关系,初步建立空间观念。2、调动学生的原认知,引导学生充分观察、比较,学习新知识。本课通过对学生的课前调研发现100%的学生都认为角的顶点就是角,所以教师紧紧抓住这一点进展教学。进展了三次让学生指角,教师描角,使学生感受到自己指的角与描的角是不一致的,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

8、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3、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打破教学难点。一节课是否上得成功,主要是看能否到达教学目的,其次是看重难打破了吗?在课堂教学中帮孩子解决难点了吗?因为教学就是为了帮学生解惑。我这节课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学生观察让学生体会自己总结出角大小跟角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缺乏:在遇到课堂教学突发事件时教师的语言跟得不到位,还需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历练自己。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4在二年级下册已经安排了一些简单的统计初步知识,学生学会了运用不同的方法搜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单、复式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图表的数据提出并解答简单的问题。因此,我在下册的

9、这节统计课上,首先以让学生齐动手操作、与教师共同合作完成统计表与统计图为回忆旧知识的主要学习方式,做到与新知识的衔接。随之,引用兔博士的话“还可以用下页条形统计图来表示”导入新知识。在新授知识时我采用的是悬念式,即“你知道条形统计图是什么样子的吗?”来激发起孩子们的好奇心。随即我出示一张未完成的条形统计图的课件,再由大家共同合作,齐心协力完成它,并让学生观察两个统计图,让他们自己发现异同,进一步深化知识。接着做课本的练习,以检测稳固。最后安排立一个课下调查活动,统计我班同学最喜欢吃的蔬菜。考虑孩子们的心理特点,我将教材作了小小的改动,将调查中华小学二(2)班同学最喜欢的颜色改成了调查我班同学最

10、喜欢的颜色。我想进展与他们自身有关的学习活动更能引起他们的兴趣。首先我以课件的形式出示了一张绚丽多彩的彩虹图片来激发起孩子们兴趣,并导入到课题。“彩虹的七种颜色中一定有你们最喜欢的对不对?”“想不想知道咱班到底有多少人和你喜欢同一种颜色?”这样一来孩子们的热情高了。为了让孩子的热情保持住,我又采取了用“贴橡皮泥”的方法来计数,详细做法如下:教师边示范边讲解,“我呢,非常喜欢紫色,我就把紫色的橡皮泥粘在黑板写有紫的地方,非常简单吧!”为了让孩子人人参与,但又为防止课堂纪律乱,我又采取分行的形式。通过孩子们课堂上的表现,发现孩子确实愿意承受又乐于承受。授课的大部分形式是教师与学生共动,共同合作,孩

11、子们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体验到了合作的力量。详细细节:在填统计表和象形统计图的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报数我在电脑前操作。这样做的同时也可以让学生更详细更直接的看到图表的制作过程,使学生在”润物细无声“下将知识内化。但也有学生单独完成的学习活动,如:自己动手完成象形统计图以及课本第52页的练一练,可以让学生感到自己也能行。同时又安排了拓展延伸部分,让学生动脑想一想:用统计都可以调查(最想调查)什么?他们的想法可能很幼稚但仍需鼓励,并鼓励他们将自己的想法在课下施行。我的用意是让他们懂得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最后又通过浸透人文性的知识“多吃蔬菜多安康”让学生在课下搞一个小小的理论调查活动,统计西红柿、黄

12、瓜、土豆、青菜、豆角5种蔬菜中我班同学最喜欢吃什么。并且这项调查又可以解决孩子小不会制作图表的问题,因为学具袋中已为孩子准备好了。在实际教学中有很大的缺乏,如:由于某些原因,没能充分的让孩子说说通过观看这个条形统计图你知道的什么,尤其是对条形统计图的横纵坐标轴分析p 得不够透彻。真诚的希望各位教师、指导多提珍贵意见,帮助我这名新教师沿着准确的教育方向,走进学生走进教育。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5本节课的设计,坚持从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出发,不仅考虑到数学学科的特点,同时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认知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的生活入手,让学生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充分体会到学习数学的意义和价值。采用情境串教学

1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本节课创设了上车下车这一情境,不断提出问题,带着学生合作探究“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和运算”的知识。教学设计环环相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始够富有兴趣地参与到数学学习之中。解决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络。数学来于生活,又效劳于生活。学生通过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发现和总结出了数学规律,同时又将这些规律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本节课选取的这些素材来于学生的生活,使学生感到亲切、自然,从而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兴趣。小组合作,为学生提供学习和展示自己的时机。在探究“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和运算”的运算顺序时,组织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学生在组内积极参与,发表意见。这一环节,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教师仅仅是活动的参与者、指导者,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根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历。第 页 共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