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住乡音 留住文化的根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12307292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守住乡音 留住文化的根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守住乡音 留住文化的根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守住乡音 留住文化的根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守住乡音 留住文化的根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守住乡音 留住文化的根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守住乡音 留住文化的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守住乡音 留住文化的根(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守住乡音 留住文化的根 留住乡音,留住一方璀璨文化校本课程乡音 教学案例与反思 背景分析: 乡土教育的开发和应用是一个学校的特色,也是一个因地制宜的创新设计。它就像教育中的一朵奇葩,绽放在一所所充满活力的校园。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稳步开展,校本课程的研究和开发也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各地各校纷纷挖掘资源,集思广益,立足自身实际,为校本课程的开发及应用添砖加瓦,出谋划策。校本课程乡音就是在这样一种合作的基础上产生的丰硕果实。通过让学生学习、吟唱、背诵闽南童谣来感受闽南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高尚情操,再现闽南腔调,初步了解和感受本地话与普

2、通话在发音、词汇、语法等方面的差异和对应规律,为更好学习普通话、传承民俗文化服务。 乡音课程持续在校园内开展,以丰富鲜活的色彩和排版,符合认知、激发兴趣;以有趣而传统的童谣传承着闽南文化,形象贴切,易念易背;以多种游戏和活动的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多姿多彩、生动活泼。也因为跟它走得更近了,让我们对乡音有了更多的认识,让我们产生更多关于完善和提高课程开发和应用的思考。 问题呈现: 在这里,我想呈现的是继校本课程的开发后,在应用教学中,结合自己的所教所想以及平时遇到的一些难题,提出几点困惑。在平时的教学中,我经常让学生以多种形式朗诵闽南童谣,却发现许多本地的学生连原本该是家喻户晓的闽南童谣(歌

3、诀)都不知道,或者半生不熟。这个现象的背后意味着随着普通话的普及,乡音正逐渐被遗失在某个历史的角落,乡音迫切需要延续和传承。而由于学校本地生源和外地生源的混合,语种显得五花八门,在教学时,更是加大了教学的难度,操作起来更显得易放难收,当然,由于较多学生做不到朗朗上口、熟能生巧,就更需要教学时下功夫带读、领读、引导,也更需要老师费心思、巧安排、激兴趣、勤练习。 下面以乡音第一册讲古一课为例:拿椅仔,去树下,听阿公,来讲古, 先讲一块武松去打虎,佫来一块海龙王卜娶某,阿公的故事真正水,逐个听啊目睭大呣蕊。 以上片段以闽南语的文白呈现文字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可对低年级的孩子来说,阅读与理解是一大难题

4、。文白难懂,生字难懂,预习或自习一个头两个大。可这种朗朗上口的歌诀经过教师的讲解和带读后将变得趣味无穷。只是其中的训练需要花样多,形式新颖,足够吸引孩子们的兴趣和激发开口欲望。对于外来生,跟读发音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在文本中增加了“普通话对对碰”的训练形式,帮助学生理解词意,进而理解歌诀韵味,但教学中还需要花费较多心血和时间。当理解变得差强人意之时,引导孩子做到歌诀朗朗上口,乐于吟诵乡音,形成语感,是非常重要的。 延续传统经典,任重道远。困难不会少,但一路摸索,要相信我们总能做到更上一层楼,越做越好。 解决策略与反思讨论: 一、明确乡音涵义,树立传承意识 民俗风情,自古一直是中国广阔文化中的一朵

5、奇葩。迥异的民俗,代表着一种独特的文化内涵。“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作者对家乡深深的眷念,让我们看到乡音在情感寄托上的重要地位。乡音不仅仅是一种交流工具,更代表着浓浓的乡情。那么,热爱乡音,传承乡土文化的重要性可见一斑。缘于一种热爱,缘于一种执着,我们有必要、有责任让乡音得到延续,并且展现它更璀璨的一面。 继续传承乡土文化成了一种必要。学校教育正是传播这种乡情、延续乡土文化的有效途径之一。因此,乡音课程必然会得到更多社会、家长及学生的拥待及支持,昭示其强大的生命力及感染力。 二、挖掘丰富渠道,增强乡音感染力 如何让乡音更广泛地走进校园走进社区,最终融

6、入社会文化,是值得深思的问题。那么,多方面挖掘丰富渠道,扩大乡音的宣传力度是必不可少的。 首先,学校教育本身就是富有社会影响的宣传方式。在校园内推广乡土文化,让乡情渗透于师生心中,无形之中营造出来的氛围让学生有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熏陶。 其次,充分发挥社区作用。学生的生活空间有多大,课程就有多大。有时一些教育教学活动也需要家长参与,要鼓励孩子多向长辈请教。一些闽南童谣排练道具的准备,歌谣的背诵巩固等需要家长给予支持。生活是学生学习语言的沃土,生活体验是促进学生语言发展的最佳途径。这样乡音就能通过学生、学生家长走出校园,走进社区,进而融入社会文化当中,绽放光彩。而以崭新形式呈现于人们面前,将

7、使乡音变得更加新颖、鲜活,富有情趣。 其次,一些社会组织、媒体的关注和宣传,也可以给乡音提供很多的展示空间,如晋江乡迅、晋江电视台、海峡都市报等媒体,都对此做过专题报告,晋江电视台之侨乡频道还给我们提供展示乡音课程教学实况的机会。这些媒体的关注与宣传为乡音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氛围,让更多热爱乡土文化的热心人士关注和支持这项工作,在社会上产生良好的反响,为乡音的进一步开发及应用提供有力条件。 三、多从细处着眼,透视课堂实施困境 乡音的诞生是令人喜悦的,乡音的推进是令人振奋的,乡音的继续发展更是令人期待的。身为乡音的实施者,我们深感肩上责任之重大。在为乡音的实施及发展深感欣慰的同时,

8、从细处着眼,站在自己的职场角度上看待乡音课程的实施问题,透视课堂困境,无疑是非常重要的,也更切合实际需要,存在困境: (一)文白涩难、自学困难 用闽南话作为书面表达是乡音的一个特色,却也成为了对学生自学的一大挑战。许多本土字眼对学生是一大挑战。在排版上,虽然力尽符合孩子的认知和兴趣,但闽南语文白就是一个难点。在很大程度上,乡音的教学十分依赖教师的引导和示范,以及加强学生方言与普通话的对应训练。 (二)生源混杂,调控困难 根据学校生源的情况来看,一个班级外地学生占了相当一部分,本地生源与外地生源的混杂使校本课程的实施变得更有挑战性。存在两种情况: (1)教学时采用闽南话讲授,本地学生十分感兴趣,

9、甚至觉得很好玩,因此,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尤其是对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参与的积极性虽然很高,却也容易造成“易放难收”的局面,课堂秩序的调控成了一个问题。 (2)对外地的学生来说,由于听不懂闽南话,在某些时候容易造成自己“身在局外”的错觉,表现出了较低的参与热情,甚至由于陌生而不愿意开口学说闽南话或者发音不够准确,记不牢固,因此,缺乏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对乡音的学习有种“鸭子听雷”的感觉。这样,教学的目标远远不能达成,收效也就不大。 (三)巧思善用,寻找方法()结对互助,共同进步 从另一种角度来看,本地生源与外地生源的结合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另一种课堂资源,“凡事有利亦有弊”,就看我们如何利用了。由于

10、外地生源对普通话的熟悉,本地学生对闽南话的了解,充分利用好两者之间的互补优势,抓住课本中“普通话对对碰”这一教学环节多加练习,拓展延伸,采取学生“一帮一”结对子的手法,让土生土长的学生帮助外来生,让闽南话和普通话在碰撞中形成交融,使学生充分感受语言的多样与富有趣味,从而更爱学习闽南话,加深对闽南民俗的了解同时学会入乡随俗,在潜移默化地学习中传承与发扬闽南话。 ()提前背诵,增强语感 仅靠有限的教学实践是难以满足孩子学习闽南语的内容的。需要我么充分利用一些课余时间组织学生朗读、吟诵学习材料,加深印象,增强语感,方便温故而知新。利用“课前三分钟入”活动特点,插入闽南童谣、千字文等内容的穿插吟诵,大大激发孩子徐诶的兴趣,提高教学的效率,更形成了一种活动的特色。 总之,校本课程乡音的开发和实施,为传承乡土文化锦上添花。而我们做好教学工作,开展更多的教学教研,也是为了留住乡音,留住乡情,留住这一方璀璨的文化。相信随着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将更加健全。只要我们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立足于在真实的学校情境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校本课程的开发将更加完善,而乡土文化的传承氛围也将变得更加浓烈。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应用会更加与时俱进,因地制宜,成为教育之路上的一道道独具个性化的靓丽风景线。第 1 页 共 1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