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中化学第二章烃和卤代烃第一节脂肪烃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12307104 上传时间:2022-09-2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0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高中化学第二章烃和卤代烃第一节脂肪烃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20高中化学第二章烃和卤代烃第一节脂肪烃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20高中化学第二章烃和卤代烃第一节脂肪烃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20高中化学第二章烃和卤代烃第一节脂肪烃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20高中化学第二章烃和卤代烃第一节脂肪烃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高中化学第二章烃和卤代烃第一节脂肪烃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高中化学第二章烃和卤代烃第一节脂肪烃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节 脂肪烃1.下列关于烷烃性质的表述错误的是()A.燃烧产物只有CO2和H2OB.与卤素单质发生取代反应C.都溶于水D.通常不与强酸、强碱、强氧化剂反应答案C解析烷烃一般易溶于有机溶剂,难溶于水。2.在1.01105 Pa下,测得某些烷烃的沸点如表所示。据表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物质名称沸点/正丁烷CH3(CH2)2CH30.5正戊烷CH3(CH2)3CH336.1异戊烷CH3CH2CH(CH3)227.8新戊烷C(CH3)49.5正己烷CH3(CH2)4CH369.0A.在标准状况下新戊烷是气体B.在1.01105 Pa、20 时,C5H12都是液体C.随着碳原子数的增加,烷烃的沸点

2、降低D.随着C5H12支链的增加,沸点降低答案D解析由表中数据可知新戊烷的沸点为9.5 ,所以在标准状况下其为液体,在1.01105 Pa、20 时新戊烷为气体,所以A、B错误;随着碳原子数的增加,烷烃的沸点应升高,C错误;由C5H12的沸点可知,随着烷烃支链的增加,沸点降低,D正确。3.下列关于烷烃的说法正确的是()A.丙烷(C3H8)发生取代反应生成的C3H7Cl的结构只有一种B.烷烃中除甲烷外,很多都能使酸性KMnO4溶液的紫色褪去C.分子中含有六个碳原子的烷烃在常温下为液态物质D.烷烃的分子为直链式结构,不可以带支链答案C解析丙烷发生取代反应生成的C3H7Cl有2种结构:CH3CH2C

3、H2Cl、CH3CHClCH3,A错误;烷烃都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B错误;常温下,碳原子数在510之间的烷烃(新戊烷除外)呈液态,C正确;烷烃分子中可以带支链,如CH3CH(CH3)2,D错误。4.下列关于乙烯和乙烷相比较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乙烯属于不饱和链烃,乙烷属于饱和链烃B.乙烯分子中所有原子处于同一平面上,乙烷分子则为立体结构,不是所有原子都在同一平面上C.乙烯分子中的碳碳双键和乙烷分子中的碳碳单键相比较,双键的键能大,键长长D.乙烯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乙烷不能答案C解析乙烯分子中碳碳双键比乙烷分子中的碳碳单键键能大,键长短,C错误。5.下列关于烯烃的化学性质

4、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烯烃能使溴的CCl4溶液褪色,是因为烯烃与溴发生了取代反应B.烯烃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是因为烯烃能被KMnO4氧化C.在一定条件下,烯烃能与H2、H2O、HX(卤化氢)发生加成反应D.在一定条件下,丙烯能够发生加聚反应生成聚丙烯答案A解析烯烃能使溴的CCl4溶液褪色,是因为烯烃中的碳碳双键与溴发生了加成反应,A错误。烯烃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是因为烯烃中的碳碳双键能被KMnO4氧化,B正确。在一定条件下,烯烃中的碳碳双键能与H2、H2O、HX(卤化氢)发生加成反应,C正确。在一定条件下,含有碳碳双键的丙烯能够发生加聚反应生成聚丙烯,D正确。6.关于炔烃的下

5、列描述正确的是 ()A.炔烃分子中所有的碳原子都在同一条直线上B.炔烃既易发生加成反应,也易发生取代反应C.相同物质的量的乙烯和乙炔完全燃烧,乙烯的耗氧量低D.炔烃既可使溴水褪色,又可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答案D解析炔烃分子里的碳原子不一定都在同一条直线上,如炔烃HCCCH2CH3中甲基的碳原子与其他三个碳原子不在同一直线上;炔烃容易发生加成反应,但难于发生取代反应;相同物质的量的乙炔和乙烯完全燃烧,乙炔的耗氧量比乙烯低;炔烃可使溴水和酸性KMnO4溶液褪色。脂肪烃的化学性质(1)发生氧化反应均能燃烧烷烃:CnH2n2O2nCO2(n1)H2O;烯烃:CnH2nO2nCO2nH2O;炔烃:C

6、nH2n2O2nCO2(n1)H2O。注意:甲烷燃烧无黑烟、乙烯燃烧伴有少量黑烟、乙炔燃烧伴有浓烈的黑烟。烯烃、炔烃均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烯烃、炔烃在酸性KMnO4溶液的作用下,分子中的不饱和键完全断裂,生成羧酸、二氧化碳或酮。用酸性KMnO4溶液氧化碳碳双键或碳碳三键可以减短碳链。(2)饱和链烃(烷烃)的取代反应。(3)不饱和链烃(烯烃、炔烃)的加成和加聚反应。7.已知链式炔碳C300经过适当处理可得含多个 (不含)的链状化合物C300H298,则C300H298分子中的个数为()A.70 B.72 C.74 D.76答案D解析烷烃的通式为CnH2n2(n1,且n为整数),炔烃的通式

7、为CnH2n2(n2,且n为整数),即由一个碳碳单键变为一个碳碳三键时,去掉4个氢原子,所以该化合物中C的个数为(30022298)4 76。8.(原创题)某链烃1 mol能与2 mol Cl2加成,加成后产物上的氢原子完全与Cl2发生取代反应时,又需要6 mol的Cl2,对该链烃的说法正确的是()A.该链烃的同分异构体有两种B.该链烃的所有碳原子一定不共直线C.该链烃的所有原子一定不共平面D.该链烃与H2完全加成得到的烷烃分子中不含支链答案D解析由题意可知,该链烃分子中含有一个“”或两个“”,6个氢原子,由CnH2n2求得该链烃分子式为C4H6。其可能的结构有CHCCH2CH3、CH3CCC

8、H3、CH2=CHCH=CH2,A错误;当结构为CH3CCCH3时,四个碳原子共直线,B错误;当结构为所有原子可能共平面,C错误;分析几种同分异构体,无论哪一种,与H2完全加成时都得到一种烷烃,正丁烷(不含支链),D正确。9.下图是实验室用电石和水反应制取乙炔的装置,其中正确的是()答案C解析实验室制取乙炔是用CaC2和水反应,不需要加热,由于CaC2与水反应剧烈,且反应放出大量的热,因此不能用启普发生器,也不能用长颈漏斗,导气管也不能伸入到液面以下,否则气体无法导出。乙炔的实验室制法及注意事项(1)乙炔的实验室制法实验装置反应原理装置中的化学方程式为CaC22H2OCa(OH)2C2H2。装

9、置中CuSO4溶液的作用:除去杂质,如CuSO4H2S=CuSH2SO4。装置中酸性KMnO4溶液褪色。装置中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反应为CHCH2Br2CHBr2CHBr2。装置处现象:有明亮的火焰并有浓烟产生。(2)制取乙炔应注意的问题实验装置在使用前要先检查气密性。盛电石的试剂瓶要及时密封,严防电石吸水而失效。取电石要用镊子夹取,切忌用手拿。制取乙炔时,由于CaC2和水反应剧烈,并产生泡沫,为防止产生的泡沫进入导管,应在导管口附近塞少量棉花。电石与水反应很剧烈,为得到平稳的乙炔气流,可用饱和食盐水代替水,并用分液漏斗控制食盐水流的速度,使食盐水逐滴慢慢地滴入。10.实验室制取的乙炔气体中

10、常混有少量H2S、CO2和水蒸气,为了得到干燥纯净的乙炔气体,下列最简便的实验方案是()A.通过NaOH溶液后,再通过浓硫酸,最后通过石灰水B.通过CuSO4溶液后,再通过石灰水C.通过五氧化二磷后,再通过无水CaCl2D.通过足量的碱石灰答案D解析A、B两项操作均不能得到纯净干燥的乙炔;C项操作不能除去H2S、CO2。11.(原创题)下列关于化石燃料及其利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石油的分馏、裂化的目的都是为了获得轻质燃油,其中分馏是物理过程,裂化是化学过程B.“煤制油”可以获得燃料油,有直接或间接法,两者都是化学过程C.煤的干馏和石油的分馏都是化学过程D.可以用溴的四氯化碳溶液来区分裂化汽

11、油和直馏汽油答案C解析煤的干馏是化学过程(隔绝空气、强热使之分解),石油的分馏是物理过程,C错误。12.(1)相对分子质量为70的烯烃的分子式为_;若该烯烃与足量的H2加成后能生成含3个甲基的烷烃,则该烯烃的可能的结构简式为_。(2)有机物A的结构简式为:若A是单烯烃与氢气加成后的产物,则该单烯烃可能有_种结构。若A是炔烃与氢气加成后的产物,则此炔烃可能有_种结构。若A的一种同分异构体只能由一种烯烃加氢得到,且该烯烃是一个非常对称的分子构型,有顺、反两种结构。a.写出A的该种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b.写出这种烯烃的顺、反异构体的结构简式。答案(1)C5H10、(2)51a.(CH3)3CCH2CH2C(CH3)3b. 解析(1)由Mr(CnH2n)70,14n70,n5,得烯烃的分子式为C5H10;该烯烃加成后所得的产物(烷烃)中含有3个甲基,表明在烯烃分子中只含有一个支链。当主链为4个碳原子时,支链为1个CH3,此时烯烃的碳骨架结构为,其双键可在、三个位置,有三种可能的结构。(2)有机物A的碳骨架结构为其双键可处于、五个位置,而三键只能处于一个位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