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诗的修辞手法与表现手法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12304681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90.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诗的修辞手法与表现手法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现代诗的修辞手法与表现手法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现代诗的修辞手法与表现手法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现代诗的修辞手法与表现手法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现代诗的修辞手法与表现手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诗的修辞手法与表现手法(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现代诗的修辞手法与表现手法文/梦兰品雅一、描写方法:(1)按内容来分,描写有人物描写和景物描写两种。人物描写的方 法主要有六种,即概括描写、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 描写、细节描写;景物描写则包括静态与动态、客观与主观、反衬与 对比三种。(2)按特征分类有:1)白描2)细描3)衬托二、修辞方式常见的修辞方法8种: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 设问、反问。三、表达方式分为叙述、描写、说明、抒情、议论;、关于表现手法:托物言志写景抒情叙事抒情直抒胸臆顺叙倒叙插叙对比衬托卒 章显志象征衬托想象联想照应寓情于景托物言志反衬烘托托物起 兴美景衬哀情渲染虚实结合侧面描写正面描写直接抒情间

2、接抒情等五、叙述方式:顺叙、倒叙、插叙六、写作手法:常见的有:夸张,对比,比喻,拟人,悬念,照应,联想,想象, 抑扬结合、点面结合、动静结合、叙议结合、情景交融、衬托对比、 伏笔照应、托物言志、白描细描、铺垫悬念、正面侧面比喻象征、借 古讽今、卒章显志、承上启下、开门见山,烘托、渲染、动静相衬、 虚实相生,实写与虚写,托物寓意、咏物抒情等。关于现代诗歌的创作,表现手法有很多,其中争议最大,在网络 诗中表现最广,在评比时,借以鉴定其优劣,这种现实与理想的表现 方式成为争议的焦点。我们有些诗人极力维护自已的观点,在此,我 不否认任何个人的思考与习读的方法,这与个人性格和阅历有关。这 里只代表我的个

3、人想法。:几实主义这种创作手法是对现实的一种真实写照,把环境,人物,特性以 及情节描绘的比较清楚。与红袖网的呼噜论坛的唯真表现有一些区别。1,民刊中的现实主义 这种手法的最大特点是朴素,真实,雄浑,阴沉,大气。表现在 乡村以及蒙古,西北方的一种民族个性和粗犷。这种写法旗烈的表现 更有代表性。而在阴沉,厚实,人性上李晓泉的诗表现比较突出,并 带有理想主义的成分。另一种网坛中的现实主义,容易产生记叙文式的,或者是民间快 板小调。若加入了情节,转弯,跳跃,晦涩,便可能成为了这些诗中 的优秀作品。但是,深度还是不够,因为仅仅抒发现实之苦和刻画某 种个人形象而写,作为诗人,拘限在这个范畴是狭小的。这种现

4、实手法产生的负面影响是,带动了一部分作者以现实的名 义,抒发个人的阴晦,揭露现实的黑暗,发泄不良的情绪。甚至提倡下 半生写法,误入岐途,成为下流作品。-TT网2,红袖网中呼噜论坛的现实主义 这种思路是建立在唯真,唯善的基础上,从人性的角度上出发。 我们看到的赖孩儿,末代和尚,悲情文豪等作者的作品就知道,这种 现实是对现实中的无奈,因为真实的表达方式带有太多的沧桑和苦难 ,而从反映百姓之苦的文艺创作来讲,唯真体现了朴素的人文思想,反对那 种非现实的阴晦和完美夸张的虚无表象。于是这些争议引发到与现代 诗歌论坛上,但是,心灵的唯真与文字的表白应该是相结合,因为这 些唯真思想在百姓中仍然有些模糊,他们

5、仍然感受不到这种替他们说 话的关怀,这只是一种心灵的现实主义。3,榕树下的现实主义在榕树下的某些驻站,其诗里的内容符合唯真思想,表现手法也 很朴实,百姓也能懂。这种颂美的方式,其实就是呼噜论坛与现代诗 歌的有效结合。这种率真与平淡在榕树下历历可见。二.理想主义这种以纯幻想带来的作品,把它们归纳为理想主义作品;这种幻 想不是对某个画面的记忆,也不是对往事的记录,而是凭空虚拟的一 种写作手法。另一种极端的理想主义是把世界看的完美,凌驾于生活之上,一切在 虚幻之中。这类作品相当多,包括对死亡的描写,对爱情的浪漫等,作品反 映在对事物,借物来畅发个人的理想和想像,这种夸大的手法带有艺 术色彩,观看这类

6、作品要看本质,不能被表象蒙住。理想主义作品若与现实结合一点就会表现出相当优美和成熟,象 现代诗歌里的刀客,王梦灵,梦兰品雅,海鬼等作者的作品。有些要 具备相当深邃的眼光来审度,去挖掘诗中的内核。理想主义诗中,容易产生负面效果如下:1,理想主义诗作容易引起读者进入作者布下的内心世界而丧失了 自已的主观。有些个性倔强的读者会产生抵触情绪,拒绝思考,拒绝 接受它人的思想。2,完美主义作品,这种作品容易虚拟化,产生的内心思想很脆弱, 而眼中又是现实,完美与非现实的思想一旦被别人否定,留给自已的 是更多的苦。3,断点续传,这类作品容易产生隐晦,跳跃过大,读者跟不上作 者的思想,无法达到这种理解的境界。因此 ,晦涩难懂就成了这类作品 的牺牲品。这种作品的成就是极具思想性,其思想产生的魅力足让读者兴奋 不已,如里克尔的“豹”。我们力争达到这一点,我看见诗友们在努 力地寻找这种结合,与自我的特点在行走 ,当我们看到某种差距而有针 对性地学习时,我相信会出现更优秀的作品。而我们自已就是自已的老 师,无需别人评点,对自已的作品了如指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