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行为理论教案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12303498 上传时间:2023-09-12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3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消费者行为理论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消费者行为理论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消费者行为理论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消费者行为理论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消费者行为理论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消费者行为理论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消费者行为理论教案(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微观经济学课程教案主讲教师: 杨观来 所在部门: 思政部 审核教师: 2011年 4 月教学单元专题三 消费者行为理论教学时数4学时授课地点北教B-201 授课形式理论 实验 实训测验 理实一体 授课班级2010级选修授课时间第7-8周教学目的1、主要掌握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2、需求曲线背后的消费者行为。3、并从对消费者行为的分析中推导出需求曲线。教学难点1、边际效用分析法对消费者均衡的分析; 2、无差异曲线分析法对消费者均衡的分析;3、运用无差异曲线分析法分析替代效应、收入效应和总效应;教学重点1. 掌握效用、基数效用、序数效用的概念; 2. 掌握总效用与边际效用的

2、关系,及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3. 掌握并运用边际效用分析法对消费者均衡的分析; 4. 掌握无差异曲线的概念和特点; 5. 掌握并运用边际替代率的概念及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 6. 掌握预算线的概念及预算线的变动; 7. 掌握并运用无差异曲线分析法对消费者均衡的分析; 8. 掌握并运用无差异曲线分析法分析替代效应、收入效应和总效应; 教学方法教师讲授 学生讨论教 具多媒体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方法及时间分配3.1 效用论3.1.1 效用的概念效用指商品满足人的欲望的能力,或指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时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是消费者对商品满足自己欲望的能力的主观心理评价。例:“最好吃的东西”兔子和猫争论,世界

3、上什么东西最好吃。兔子说:“世界上萝卜最好吃。萝卜又甜又脆又解渴,我一想起萝卜就要流口水。”猫不同意,说:“世界上最好吃的东西是老鼠。老鼠的肉非常嫩,嚼起来又酥又松,味道美极了!”兔子和猫争论不休、相持不下,跑去请猴子评理。猴子听了,不由得大笑起来:“瞧你们这两个傻瓜蛋,连这点儿常识都不懂!世界上最好吃的东西是什么?是桃子!桃子不但美味可口,而且长得漂亮。我每天做梦都梦见吃桃子。”兔子和猫听了,全都直摇头。那么,世界上到底什么东西最好吃?这个小故事说明消费者的需要各不相同,消费者对商品满足自己欲望的能力的主观心理评价也是不相同的。3.1.2基数效用和序数效论在19世纪和20世纪初,西方经济学中

4、普遍使用基数效用概念。基数是指1、2、3,是可以加总求和的。基数效用论认为,效用可以具体衡量并加总求和,具体的效用量之间的比较是有意义的。表示效用大小的计量单位被称作效用单位。例如:对某消费者而言,看一场精彩的电影的效用为10效用单位,吃一顿麦当劳的效用为8效用单位,则这两种消费的效用之和为18效用单位。自20世纪30年代至今,西方经济学中多使用序数效用概念。序数是指第一、第二、第三,序数只表示顺序或等级,是不能加总求和的。例如:成绩列第一和第二,仅表明第一优于第二,至于第一、第二各自的具体数量是没有意义的。序数效用论认为,效用无法具体衡量,效用之间的比较只能通过顺序或等级表示。沿用上面的例子

5、来说明:该消费者要回答的是偏好哪一种消费,即看一场精彩的电影,还是吃一顿麦当劳。并且,就分析消费者行为来说,以序数来度量效用的假定比以基数来度量效用的假定所受到的限制要少,可以减少一些被认为是值得怀疑的心理假设。3.2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3.2.1总效用和边际效用总效用TU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从一定数量的商品的消费中所得到的效用量的总和。假定消费者对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为Q,则总效用函数为:边际效用MU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一单位的商品的消费所得到的效用量的增量。边际效用函数为:当商品的增加量趋于无穷小,则有:例:某商品的效用表QTUMU112122186321342215220620-2如图所

6、示,MU曲线向右下方倾斜,反映了边际效用递减规律;TU曲线是以递减的速率先上升后下降。当边际效用为正值时,总效用曲线呈上升趋势;当边际效用递减为零时,总效用曲线达最高点;当边际效用继续递减为负值时,总效用曲线呈下降趋势。从数学意义上讲,如果效用曲线是连续的,则每一消费量上的边际效用值是总效用曲线上相应的点的斜率。 3.2.2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是:在一定时间内,在其它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成立的原因,可以作如下解释:解释一:从人的生理和心理的角度由于

7、随着相同消费品的连续增加,从人的生理和心理的角度讲,从每一单位消费品中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和对重复刺激的反应程度是递减的。解释二:从商品的多用途的角度由于在一种商品具有几种用途时,消费者总是将第一单位的消费品用在最重要的用途上,第二单位的消费品用在次重要的用途上,等等。这样,消费品的边际效用随消费品的用途重要性的递减而递减。例如:在仅有少量水的情况下(如在沙漠或航海中),人们十分珍惜地饮用,以维持生命,水的边际效用很大。随着水量增加,除满足饮用外,还可以用来洗脸、洗澡和洗衣,水的重要性相对降低,边际效用相应减小。3.2.3 消费者均衡(一) 消费者均衡的概念消费者均衡是研究单个消费者如何把有限的

8、货币收入分配在各种商品的购买中以获得最大的效用。这里的均衡是指消费者实现最大效用时既不想再增加、也不想再减少任何商品购买数量的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二) 消费者均衡的条件假定:消费者用既定收入I购买n种商品,P1、P2、Pn分别为n种商品的既定价格,为不变的货币的边际效用。X1、X2、Xn分别为n种商品的数量,MU1、MU2、MUn分别为n种商品的边际效用,则消费者均衡的条件为: (限制条件) (均衡条件)即消费者应该使自己所购买的各种商品的边际效用与价格之比相等,或者使自己花费在各种商品购买上的最后一元钱所带来的边际效用相等。例:设效用函数为,两种商品价格分别是P14元,P25元,消费者收入

9、为1000元,试求消费者的最优选择。解:先求出边际效用, 消费者均衡条件是 化简为 与限制条件 联立,可得消费者最优选择为X1125,X2100(三)单个消费者的需求曲线的推导基数效用论运用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和消费者均衡的条件,推导单个消费者的需求曲线,解释了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原因。商品的需求价格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对一定量的某种商品所愿意支付的价格。商品的需求价格取决于商品的边际效用。由于边际效用递减,相应需求价格递减。考虑消费者购买一种商品的情况,则消费者均衡的条件为: 上式表示:一方面,消费者对任何一种商品的最优购买量应该是使最后一元钱购买该商品所带来的边际效用和所付出的这一元钱的货币

10、的边际效用相等。另一方面,由于对任何一种商品而言,随着需求量不断增加,边际效用MU是递减的,则在货币的边际效用不变的前提下,商品的需求价格P必然应同比例于边际效用MU的递减而递减,才能实现消费者均衡。这就说明了商品的需求量与商品的价格成反方向变动。3.3序数效用论和无差异曲线分析法3.3.1 关于消费者偏好的假定序数效用论认为,商品的效用是无法具体衡量的,商品的效用只能用顺序或等级来表示。用消费者偏好的概念,取代基数效用论的关于效用的大小可以用“效用单位”表示的说法。消费者对于各种不同的商品组合的偏好(即爱好)程度是有差别的,这种偏好程度的差别决定了不同商品组合的效用的大小顺序。序数效用论对消

11、费者偏好有以下三个基本假定:第一,对于任何两个商品组合A和B,消费者总是可以作出,而且也仅仅只能作出以下三种判断中的一种:对A的偏好大于对B的偏好,对A的偏好小于对B的偏好,对A和B的偏好相同(A和B是无差异的)。第二,对于任何三个商品组合A、B和C,如果某消费者已经作出判断:对A的偏好大于(或小于、或等于)对B的偏好,对B的偏好大于(或小于、或等于)对C的偏好。那么,该消费者必须作出对A的偏好大于(或小于、或等于)对C的偏好的判断。第三,消费者对每一种商品的消费都处于饱和以前的状态。3.3.2无差异曲线及其特点无差异曲线是用来表示消费者偏好相同的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的各种组合。或者说,它是表示

12、能给消费者带来同等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的各种组合。与无差异曲线相对应的效用函数为:其中,X1和X2分别为商品1和商品2的数量;U是常数,表示某个效用水平。这里的U只表示某一个效用水平,而不在乎其具体数值的大小。例: 某消费者的无差异表商品组合苹果(X1)梨(X2)A110B26C34D42.5如图所示,无差异曲线U上的A、B、C和D点所代表的苹果和梨的不同数量的组合给该消费者带来的效用水平都是相等的。 无差异曲线具有以下特点: 有无数条无差异曲线覆盖整个坐标平面图。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代表的效用水平越高。 在同一坐标平面上的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不会相交。 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

13、 3.3.3 商品的边际替代率(一)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的概念商品的边际替代率即在维持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的某种商品的消费时所需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量。以RCS代表商品的边际替代率,、各为商品1和商品2的变化量,则商品1对商品2的边际替代率为:在通常情况下,由于商品1和商品2的变化量成反方向变动,为使商品的边际替代率是正值以便于比较,在公式中加了一个负号。假定商品1的变化量趋于无穷小,即当时,则上式说明无差异曲线上任一点的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等于无差异曲线在该点的斜率的绝对值。(二)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序数效用论在分析消费者行为时提出了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的假定。

14、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即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随着一种商品消费量的连续增加,消费者为得到每一单位的这种商品所需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量是递减的。例如:在上例中,随着消费者对苹果的消费量的连续等量的增加,消费者为得到每一单位的苹果所需放弃的梨的消费量是递减的。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递减的原因可以解释为:当消费者处于商品l的数量较少和商品2的数量较多时,会由于拥有较少商品l而对每一单位的商品l更偏好,由于拥有较多商品2而对每一单位的商品2偏好程度较低,即商品1对商品2的边际替代率较大。随着消费者拥有的商品1的数量越来越多,相应对每一单位商品1的偏爱程度会越来越低;同时,消费者拥有的商品2的数量会越来越少,相应对每一单位商品2的偏爱程度会越来越高。则每一单位的商品1所能替代的商品2的数量越来越少,即商品的边际替代率是递减的。由于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等于无差异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决定了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在一般情况下,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递减,无差异曲线是凸向原点的。但也存在着以下特殊情况:1. 完全互补品相应的无差异曲线呈直角形,与横轴平行的无差异曲线部分的RCS120,与纵轴平行的无差异曲线部分的RCS12。例:总是要按一副眼镜架和两个眼镜片的比例配合在一起,眼镜才能够被使用。只有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