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的设计与仿真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12302674 上传时间:2024-02-2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的设计与仿真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的设计与仿真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的设计与仿真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的设计与仿真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的设计与仿真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的设计与仿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的设计与仿真(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_(密)(封)(线)本科课程设计专用封面设计题目: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的设计与仿真 所修课程名称: 电力电子技术课程设计 修课程时间: 2012 年 06 月 17 日至 6 月 23 日完成设计日期: 2012 年 06 月 23 日评阅成绩: 评阅意见:评阅教师签名: 年 月 日6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的设计与仿真 一设计要求1)完成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的设计与仿真 ;2)设计要求:输入:AC100V,50Hz; 输出:100V,5A二题目分析 (1)电路组成:该电路为三相桥上全控整流电路,由变压器、六个晶闸管、电感以及电阻组成。 (2)电路原理图: n 图1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的原理图 (

2、3)工作原理:将其中阴极连接在一起的3个晶闸管(VT1、VT3、 VT5)称为共阴极组;阳极连接在一起的3个晶闸管(VT4、VT6、VT2)称为共阳极组。此外,习惯上希望晶闸管按从1至6的顺序导通,为此将晶闸管按图示的顺序编号,即共阴极组中与a、b、c三相电源相接的3个晶闸管分别为VT1、VT3、VT5, 共阳极组中与a、b、c三相电源相接的3个晶闸管分别为VT4、VT6、VT2。从后面的分析可知,按此编号,晶闸管的导通顺序为 VT1VT2VT3VT4VT5VT6,且相位依次相差120。整流输出电压Ud一周期脉动六次,每次脉动的波形都一样。电阻负载id波形与Ud波形形状一致。而阻感负载时,当6

3、0o时,阻感负载时的工作情况与电阻负载时不同。电阻负载时,Ud波形不会出现负的部分,而阻感负载时,由于电感L的作用,Ud波形会出现负的部分,若电感L足够大,Ud中正负面积将基本相等,Ud平均值近似为零。这表明,带阻感负载时,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的角移相范围为090。在以上分析中已经说明,整流输出电压Ud的波形在一周期内脉动六次,且每次脉动的波形相同,因此在计算其平均值时,只需对一个脉动进行计算即可。三主电路设计、元器件选型及计算: 已知:U2=100V,Ud=100V,Id=5A,f=50HZ 则有:控制角: Ud=2.34U2(1+cos(p/3+a ),所以=65。(1) 晶闸管的电流平均

4、值和有效值:=1/3Id=5/3=1.67A=1/ Id=5/ =2.89A(3)变压器二次电流有效值I2= Id=0.816*5=4.08A(4)晶闸管选型:晶闸管承受最大正方向电压为: U2=2.45*100=245V 晶闸管额定电压:UN=(23)*245=490735 晶闸管额定电流:IN=(11.5)*2.89/1.57=2.763.68四主电路仿真分析选择相位依次相差120的电源,分别给每个晶闸管加一个触发电源,触发脉冲应保证晶闸管可靠导通,触发脉冲应有足够的幅度,应不超过晶闸管门极的电压、电流和功率定额,且在门极伏安特性的可靠触发区域之内。通过改变晶闸管的类型或电感的值,直到仿真

5、图接近理论图为止。由于在仿真过程中存在各方面的误差,比如晶闸管的选择,使得仿真图与理论图之间存在一定的误差。仿真图如下: 图2 仿真图形 图3输出电压与电流波形 图4 各次谐波分量图3分析:题上所给输出电流Id=5A,从理论来讲,当电感足够大时,输出电流波形接近一条直线,且值为5A,但由于在仿真中存在误差,电流会有一点波动,如图所示。而当a60时,由于电感L的原因电压出现负的部分。图4分析:由仿真图形可得(300/50=6,600/50=12)仅含有6n(n=0,1,2,3.)次谐波,且负载电流谐波幅值的减小更为迅速。仿真分析: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的触发角从30之后开始,由于=65,所以V1的

6、延迟时间为1.667+3.611=5.278ms,又由于各晶闸管的导通相位相差60 ,因此晶闸管的导通时间依次向后推迟3.333ms,所以V1V6的导通延迟时间依次为:5.278ms,8.611ms,11.944ms,15.277ms,18.61ms,1.943ms。又由于在阻感负载中,wLR,所以负载电流的波形可近似为一条水平线。五控制电路设计 经过分析,采用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由同步检测、锯齿波形成、移相控制、脉冲形成、脉冲放大等环节组成,其原理图如下所示。 由V3、VD1、VD2、C1等元件组成同步检测环节,其作用是利用同步电压UT来控制锯齿波产生的时刻及锯齿波的宽度。由V1、V2等

7、元件组成的恒流源电路,当V3截止时,恒流源对C2充电形成锯齿波;当V3导通时,电容C2通过R3、V3放电。调节电位器Rp1可以调节恒流源的电流大小,从而改变锯齿波的斜率。控制电压Uct、偏移电压Ub和锯齿波电压在V5基极综合叠加,从而构成移相控制环节,Rp2、Rp3分别调节控制电压Uct 和偏移电压Ub的大小。V6、V7 构成脉冲波形放大环节,C5为强触发电容改善脉冲的前沿,由脉冲变压器输出触发脉冲。本装置有三路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和和,在电路上完全一样,只是锯齿波触发电路、输出的脉冲相位以此相差120。六设计总结此次课程设计总共有4天时间,虽然时间短暂,但我仍然学到了不少东西。首先,我了解

8、到了ORCAD软件的用法,以前上课的时候没认真听讲,但是在老师和同学的讲解下我学会了怎么用此软件,我相信这对于我以后的工作也可能会有不同程度的帮助。其次,通过对三相全控桥式整流电路的设计与仿真,使我加深了对整流电路的理解,也把上课时没理解到或是忽略的知识点熟记于心,同时也让我对电力电子该课程产生了浓烈的兴趣。最后,虽然此次课程设计圆满成功,但是仿真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问题,如电流值达不到5A,一个个逐步测试,找到问题所在,应把电感L设置小一点,通过不断调节电感L的大小,使仿真结果正确。这次课程设计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同时我也意识到了自己在很多方面的不足,应该好好学习,尤其应扎牢基础知识多与老师交

9、流,努力增强自己的专业技能。最后感谢汤老师对我们耐心细致的指导!参考文献: 1 王兆安编著.电力电子技术.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年5月. 2 徐强主编.专业基础实验教程.四川: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年3月. 3 郝万新编著,电力电子技术.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4 林渭勋编著.电力电子电路.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1986.5 郑忠杰编著.电力电子变流技术.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88年7月.设计计算(30分)仿真验证(50分)控制电路的设计(20分)总成绩教师签名根据课题参数进行分析(10分)电路主电路设计,主开关元器件的选型等(20分)仿真模型的建立(20分)仿真参数的设置(15分)仿真的效果(15分)评分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