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记念刘和珍君》教案(1) 苏教版必修5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12301416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8.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记念刘和珍君》教案(1) 苏教版必修5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中语文《记念刘和珍君》教案(1) 苏教版必修5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中语文《记念刘和珍君》教案(1) 苏教版必修5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中语文《记念刘和珍君》教案(1) 苏教版必修5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中语文《记念刘和珍君》教案(1) 苏教版必修5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记念刘和珍君》教案(1) 苏教版必修5》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记念刘和珍君》教案(1) 苏教版必修5(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记念刘和珍君教学目标: 1、 理清文章思路; 2、在此基础上,深入理解文意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关键词句含义的理解。 教学课时:3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理清文章思路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我国文学史上闪耀着一颗璀璨的巨星鲁迅先生,他领着我们回过故乡,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看了社戏,了解了一件小事。今天,我们再随着他重温“三一八”惨案的历史,一起记念刘和珍君(板书题目)。 二、出示投影,学生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 1926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蓬勃发展,在人民革命浪涛的冲击下,帝国主义扶植的段府摇摇欲坠。3月12日,为了帮助奉系军阀消灭当时倾向于革命的冯玉祥的国民军,日帝的两艘驱逐舰悍

2、然进攻大沽口,炮击国民军,后者忍无可忍,被迫还击。16日,日帝借口国民军违反辛丑条约,向中国提出抗议,并纠集美英等帝国,向段府提出最后通牒,限48小时内既18日午前作出答复。 18日,北京各界人士为了抗议帝国主义侵略我主权,在天安门前集会,会后,游行示威,在段府前请愿,当到达时,早已经戒备森严的府卫队突然向群众开枪射击,并用大刀砍杀,制造了死47人,伤123人的“三一八”惨案。(参考注释一) 惨案发生后,军阀的反动文人极力为其主子开脱罪责,污蔑参加请援的群众是“暴徒”,并把杀人的罪责推到他们所说的“民众领袖”身上,说“民众领袖”“犯了故意引人去死的嫌疑”,制造了种种谣言。 当噩耗传来的时候,鲁

3、迅正在写无化的蔷薇之二,他怀着满腔的悲愤,当天晚上就写下了该文的4-9则,揭露控诉反动派的这一暴行,并指出:“这不是一件事的结束,而是一件事的开头。墨写的谎言,决掩不住血写的事实。血债必须用同物偿还。拖欠得愈久,就要付更大的利息。” 后来,鲁迅又相继写了死地可惨与可笑等文。4月1日,写下了著名的记念刘和珍君。 记念,在这里与纪念同义。君,是对人的尊称。 三、学生听录音 四、分析文章总体思路 1、学生思考:课文7部分中哪几部分写了刘?(3、4、5部分) 2、1、2部分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交代写作缘由) 3、6、7部分又起什么作用?(揭示这次事件的教训和意义) 4、教师总结:全文思路的起点是本文

4、的写作原由,既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然后记述刘的生平事迹和遇难经过;再叙事的基础上再深入一步,议论惨案的教训和意义。三者相互交错,始终统一于“记念”这一中心。这就是本文的总体思路。 五、具体分析三大部分的思路 1、分析第一大部分(1-2)的思路 思考:文中是否有提示性的语句?如何理解这句话?作者为什么一再强调? 明确:提示性的话是“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这句话在 文中出现两次。但是这两个“必要”意思完全相同吗?第一“必要”,说的是悼念遇害者刘,奉献作者最大的哀痛和尊敬,控诉段府的暴行,痛斥走狗文人的阴险论调。第二“必要”,在于唤醒“庸人”,用人们牢记这笔血债。两次强调“必要”,突出了写作动机,旗

5、帜鲜明地表达了作者的爱憎。这部分是按照由爱到憎的逻辑顺序安排思路的。 2、分析第二大部分(3、4、5)的思路 思考:是按照怎样的思路布局的? 明确: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安排思路的。先回忆与刘的最初相识,再详细叙述遇难的经过。叙述遇难又分两步,从事件概况到遇害细节。 3、分析第三大部分(6、7)的思路 思考后明确:这部分先否定了徒手请愿的做法,然后用“然而”将笔锋一转,肯定了这次死难的意义,鼓励“真的猛士”奋然而前行。可见是按照由否定到肯定的逻辑顺序布局思路的。 完成板书设计: 总体思路 局部思路 思路顺序 悼念刘和珍君 爱 控诉反动政府 (逻辑顺序) 写作缘由 痛斥走狗文人 (1、2) 唤醒麻木庸

6、人 恨 追述生平事迹 生前 记念刘和珍君 记念主体 概括惨遭杀害 (时间顺序) (3、4、5) 详写遇难经过 遇害 教训意义 劝戒徒手请愿 否定 (6、7) 激励奋然前行 肯定(逻辑顺序) 六、布置作业 1、反复深情诵读课文 2、根据文中所写,说说刘是怎样的一位青年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理清局部思路,揣摩重点语句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 1、刘是怎样的一位青年? 明确:文章没有详细介绍刘的事迹,只是记叙了几次印象。1、“然而在这样就有她”。“然而”强调了她与众不同,“生活艰难”说明她“预定全年”需要很大的决心。“毅然”则进一步强调她的勇气。生活虽艰,预定莽原向往革命,渴求真理。2、“能够不为

7、反抗”。不屈势力,反抗校长富于斗争精神。3、女师大复校,她“虑及”。虑及前途,黯然泪下有思想,有远见,富有责任感。4、始终微笑,态度温和和蔼善良。5、欣然请愿敢于斗争。是一位热血青年。 2、从全文来看,作者写作这篇文章的意义有哪些? 明确:悼念刘,控诉反动派及其御用文人,严肃地总结教训,激励继续战斗者。 二、理清局部思路 (2、4两段是要求背诵的,故将局部思路的输理放在2、4段上) (一)第2部分 1、教师范读 2、学生集体诵读 3、思考:本部分是如何安排思路的? 明确:第一段共5句话:第一句表明纪念死难者应该采取的态度,这也是生活在黑暗世界的奋斗者的理想人格;第二句紧承首句,是作者的评价和认

8、识;第三、四句是写庸人的态度,将其与“真的猛士”对比。这样“真的猛士”就成了立在庸人前的一面镜子;第五句是作者的感叹。第二段是写我们应该采取的正确做法。所以本部分思路流程应该这样来表述:面对惨案“真的猛士”的态度庸人的态度我们的态度。 4、背诵 (二)第4部分 1、听录音 2、学生齐读 3、思考本部分文字技术刘遇害,围绕惨案,作者以什么顺序又是怎样展开思路的? 明确:以我的活动为线索,其思路是:听到噩耗颇为怀疑尸骸为证听到污蔑呼唤爆发。可见是以时间为顺序的。 4、背诵 三、在分析思路的基础上,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 许广平曾说:“记念刘和珍君这篇文章真是一字一泪,是用血泪写出了心坎里的同声一哭。”

9、下面我们就用心去解读几个句子,用心去感受先生的悲愤之情吧! 1、真的猛士? (1)出示投影 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当。(论睁了眼看) 叛逆的猛士出于人间;他屹立着,洞见一切已改和现有的废墟和荒坟,记得一切深广和久远的痛苦,正视一切重叠淤积的凝血,深知一切已死,方生,将生和未生。(淡淡的血痕中) (2)明确:“着的猛士”指真正勇猛的革命战士。“惨淡的人生”和“淋漓的鲜血”指反动政府制造凶杀的黑暗现实。因此,第一句可以理解成:真正的革命者敢于正视黑暗的现实的。这两句话的含义是:真正的革命者,面对国家和民族的惨淡前途和人民的悲惨命运感到哀痛,他们又为改变黑暗现实、以勇往直前奋斗献身为最

10、大的幸福。 这里,“猛士”性格正是作者对自己提出的要求。作者在这篇文章里,也确实以猛士的姿态“敢于直面”“敢于正视”。 2、惨象流言灭亡 (1)出示投影 假如中国还不至于灭亡,则已往的史实示教过我们,将来的事便要大出屠杀者的意料之外这不是一件事的结束,而是一件事的开头。墨写的谎言,决掩不住血写的事实。血债必须用同物偿还。拖欠得愈久,就要付更大的利息。(无花的蔷薇之二) (2)明确:“惨象”指反动军阀的血腥镇压。“流言”指走狗文人的无耻谰言。这两个词回答了“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沉默啊。沉默呵”这是对反动派罪行的愤怒控诉。这里不是赞许“沉默”,而是对中国反动派的高压政策所造成

11、的这种黑暗的沉默现状表示极大的愤慨。从与后面一句联系来看,第一个“沉默啊”感情深沉,感叹的成分较强;第二个“沉默呵”感情较为激越,愤怒的情绪较突出。为唤醒民众,作者在最后指出“沉默”的两种前途:一种是爆发,一种是灭亡。从句式看是选择复句,表明只存在一种可能。表面上看,作者并不肯定哪一种,似乎只客观地指出衰亡民族的两种不同的发展前途,但是实际上暗示,只有“爆发”才是唯一出路,作者肯定的是后者。作者用这一复句,既是对反动派的警告:杀人者别得意,沉默到了极点就将是爆发的时刻,更是对“后死者”的呼唤、激励、鼓动。全句感情高度激昂。 3、当三个女子抹杀了(见教师用书) 4、人类的徒手 (1)出示投影 A

12、改革自然常不免于流血,但流血非即等于改革。血个应用,正如金钱一般,吝啬固然是不行的,浪费也大大的失算。 B但原这样的请愿,从此停止就好。 C以血的洪流淹死一个敌人,以同胞的实体填满一个缺陷,已经是陈腐的话了,从新的、战术的眼光看起来,这是多么大的损失。 (空谈) (2)明确:这里作者将人类前行的历史比作煤的形成。“大量的木材”比喻代价巨大的流血斗争。“其中”指流血斗争。煤是如何形成的?“需要大量的木材,而形成的只是一小块”。可见,木材变成煤需要付出很大代价,很大吸收。那么,人类前进也需要付出很大代价和牺牲,“但请愿是不在其中的”,这就表明,请愿是不在这种需要付出代价和牺牲之列的。这就是说,在鲁

13、迅看来,向反动派请愿难以换来人类历史的前进,请愿不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斗争方式。因此没有必要为请愿而付出代价和牺牲。很显然,鲁迅是主张采用向反动派请愿这种斗争形式的,在作者看来,应当集中革命力量,以有限的代价去换取更大的胜利,不要作无谓的牺牲。(教师可联系为了忘却的记念中“我于是就逃走了”) 5、苟活者真的猛士前行(见教师用书) 四、布置作业 1、背诵2、4部分 2、找出文中你尚不能理解的文句。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理解关键语句含义 先由学生自由提出疑难语句,教师“答记者问”集中作答,或请学生来回答。一般有以下几个语句需要注意。 1“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

14、,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 明确:“直面”中的“面”是动词,面对的意思;“正视”,正眼看,不回避。“哀痛者”、“幸福者”分别为“以为哀痛”的人和“以为幸福”的人。“哀痛者”和“幸福者”都是指刘和珍等革命青年。她们在黑暗面前不逃避,在屠杀面前不退缩,她们深知社会的黑暗和民族的苦难有多深重,所以她们的“哀痛”超过常人;但她们又坚信黑暗终将过去,并正在为光明的到来而奋斗,所以又是“幸福者”。 2“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明确:根据上文,缘由有两个方面,一是反动派的残酷镇压,一是反动文人的恶毒诬蔑。在这白色恐怖下,人们还怎敢说话呢?但沉默后的结果将会怎样?作者列举不同的前途,即暗示只有“爆发”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