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解剖重点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12300910 上传时间:2024-01-2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体解剖重点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人体解剖重点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人体解剖重点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人体解剖重点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人体解剖重点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体解剖重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体解剖重点(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体解剖人体基本结构概述单位膜:电镜下所观察到的细胞膜的三层结构,即内、外两层亲水极与中间层 疏水极,称之为单位膜。质膜、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膜、线粒体膜和核膜窦为 单位膜。单位膜是生物膜的基本结构。主动运转:把物质从浓度低的一侧运输到浓度高的一侧,需要消耗细胞代谢所产 生的能量。细胞中存在哪些细胞器,各有什么功能?膜状细胞器由有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线粒体、溶酶体,非膜状细胞器有中心 体和核糖体。内质网功能:粗面内质网参与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也是细胞内物质运输的通道。 光面内质网除作为细胞内物质运输的通道外,还参与糖类、脂肪、等的合成与分 解。高尔基复合体功能:参与分泌颗粒的形成。小泡接受粗

2、面内质网转运来的蛋白质, 在扁平囊中进行加工、浓缩,最后进入大泡形成分泌颗粒,移至细胞的顶部,然 后移出胞外。中心体功能:参与细胞的游戏分裂,与细胞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的形成和染色质的 移动有关。核糖体功能:合成蛋白质。物质进入细胞内可以通过哪些方式,各有什么特点?被动转运:物质或离子顺着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通过细胞膜的扩散过程, 不需要细胞供给能量包括单纯扩散,如脂溶性物质;协助扩散(需要载体和通道)如非脂溶性物质。 主动转运:物质逆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跨膜转运的过程,它需要消耗细胞 代谢所产生的能量。这种运输依靠细胞膜上的嵌入蛋白,如Na+K+泵。胞饮和胞吐作用:大分子物质或颗粒状物质通过细胞膜运

3、动将物质吞入细胞内。结缔组织有哪些种类,简述其结构和功能。疏松结缔组织、致密结缔组织、脂肪组织、网状结缔组织、骨、软骨、血液、 肌腱、筋膜。疏松结缔组织:充满与组织、器官间,基质多,纤维疏松,细胞少。有免疫 功能。致密结缔组织:纤维较多,主要为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保护功能。 脂肪组织:由大量脂肪细胞构成。有维持体温、缓冲、支持等作用。运动系统简述人类骨骼的组成和特征。成人骨头共有206块,分为头颅骨、躯干骨、上肢骨、下肢骨四个部分。颅骨:脑颅骨(脑颅发达)面颅骨、听小骨躯干骨:脊柱(4个明显生理性弯曲)胸骨(前后直径略短,左右直径略长) 助骨四肢骨:上肢骨(轻巧、关节灵活)下肢骨(粗大、关节牢

4、固)神经系统反馈:为中暑常见的一种反射协调方式,中枢内某些中间神经元形成换装的突触 联系即为反馈作用的结构基础兴奋:活动组织因刺激而产生的冲动。阈刺激:达到阈强度的临界强度的刺激才是有效刺激,称为阈刺激。突触:一个神经元与另一个神经元相接触的部位叫做突触。总和:细胞接受多个连续阈下刺激,或同时接受多个连续阈下刺激,能引起被刺 激细胞增大对刺激的反应,产生总和效应。如果此效应达到阈刺激水平,细胞则 能够发放冲动产生动作电位。诱发电位:人为地刺激感受器或传入神经,使其产生冲动,传至大脑皮层,能激 发大脑发至某一特定区域产生较为局部的电位变化。举例说明机体生理活动中的反馈调节机制。兴奋通过神经元的环

5、状联系,则由于这些神经元的性质不同,而可能表现 出不同的生理效应。如果环式结构内各个突触的生理性质大体一致,则冲动经过 环式传递后,在时间上加强了作用的持久性,这是一种正反馈作用;如果环式结 构内存在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并同其返回联系的胞体形成抑制性突触,则冲动经 过环式传递后,信号被减弱或停止,这是一种负反馈作用。试述动作电位形成的离子机制。在神经细胞膜上,存在大量的Na+通道和K+通道,细胞膜对离子通透性的 大小主要由这些离子通道开放的程度所决定。我们已经知道,在静息状态下,神 经细胞膜的静息电位在数值上接近于K+的平衡电位,膜的通透性主要表现为K+ 的外流。当细胞受到一个阈刺激或阈刺激以上

6、强度的刺激时,膜上的离子通道将 被激活。由于不用离子通道激活的程度和激活的时间不同,当膜由静息电位转为 动作电位时,膜对不同离子的通透性将产生巨大的变化。反射弧有哪些部分组成?试述其各部的特点。由五部分组成:(1) 感受器:感受内外环境刺激的结构,它可将作用于机体的刺激能量转化为 神经冲动。(2) 传入神经:由传入神经元的突起所构成。这些神经元的胞体位于背根神经 节或脑神经节内,与感受器相连,将感受器的神经冲动传导到中枢神经系统。(3) 神经中枢:为中枢神经系统内调节某一特定生理功能的神经元群。一个简 单的和一个复杂的生理活动所涉及的中枢范围是不同的,需要这些部位的神经元 群共同协调才能完成正

7、常的呼吸调节活动。(4) 传出神经:由中枢传出神经元的轴突构成,如脊髓前角的运动神经元,把 神经冲动由中枢传到效应器。(5) 效应器:发生应答反应的器官,如肌肉和腺体等组织。试述脑神经的分布、主要功能及相应核团的位置。名称核的位置分布及功能嗅神经大脑半球鼻腔上部黏膜,嗅觉视神经间脑视网膜,视觉动眼神经中脑眼的上下、内直肌和下斜肌调节眼球 动;提上睑肌;瞳孔括约肌使瞳孔缩 小以及睫状肌调节晶状凸度滑车神经中脑眼上斜肌使眼球转向下外方三叉神经脑桥咀嚼肌运动;脸部皮肤、上颌黏膜、 牙龈、角膜等的浅感觉、舌前2/3 一 般感觉。外展神经脑桥眼外直肌使眼球外转面神经脑桥面部表情肌运动;舌前2/3黏膜的味

8、 觉;泪腺、颌下腺、舌下腺的分泌位听神经延髓、脑桥内耳蜗管柯蒂氏器的听觉;椭圆囊, 球囊斑及3个半规管壶腹嵴的平衡功 能。舌咽神经延髓咽肌运动;咽部感觉、舌后1/3的味 觉和一般感觉、颈动脉窦的压力感觉 器和颈动脉体的化学器的感觉。迷走神经延髓咽喉肌运动和咽喉部感觉;心脏活 动;支气管平滑肌;横结肠以上的消 化管平滑肌的运动和消化腺体的分 泌副神经延髓胸锁乳突肌使头转向对侧,斜方肌提 肩舌下神经延髓舌肌的运动试述大脑皮质主要的沟回及功能分区大脑主要包括左、右大脑半球,每个大脑半球分3个面,即背外侧面、内侧面和 底面。分布在背外侧面的主要沟裂有中央沟、大脑外侧沟、顶枕裂、矩状裂。这 些沟裂将大脑

9、分为四叶:额叶、顶叶、枕叶和颞叶。视觉中枢,位于距状沟两旁的楔叶和舌回。听觉中枢,位于颞横回。嗅觉中枢,位于海马旁回、钩。说话中枢(运动性语言中枢)位于额下回后部。听话中枢(听觉性语言中枢)位于颞上回后部。书写中枢(视运动性语言中枢)位于额中回后部。阅读中枢(视觉性语言中枢)位于角回。内脏运动中枢,位于边缘系统。该系统与内脏活动由密切关系;并与情绪和记忆 有关。试述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1各类感受器都具有各自的适宜刺激。所谓适宜刺激是指只需要极小强度的某种 刺激即能引起感受器发生兴奋,这种刺激形式称为该感受器的适宜刺激。引起感 受器发生兴奋的最小适宜刺激强度称之为该感受器的感觉阈值。2各类感受器

10、都具有换能作用,即能把作用于它们的各种形式的刺激能量转变为 相应传入神经纤维上动作电位,传入中枢神经系统相应部位。3这就是所谓编码作用。例如用电流刺激病人的视神经,冲动传至枕叶皮层即产 生光亮的感觉。又如临床上遇有肿瘤等病变压迫听神经时,会产生耳鸣的症状。4各类感受器都具有适应现象。女旷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反应嗅觉对 刺激的适应现象。试述自主神经对内脏活动调节的功能特点。(1)内脏的双重神经支配:绝大部分内脏器官既接受交感神经,又接受副交感 神经的支配,形成双重神经支配。仅有少数内脏和组织只受交感神经的支配。正 是由于交感神经系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的不同作用和双重支配,内脏器官的功能

11、才能保持稳定,从而有利于机体整体对环境的适应。(2)自主神经中枢的紧张性:交感、副交感神经及其神经节仅仅是自主神经系 统的外周部分,在正常生理条件下,它们的活动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自主神 经中枢经常有冲动的发放,称为紧张性发放。交感缩血管中枢的紧张性活动则与 中枢神经组织内C02浓度密切有关。(3)交感中枢和副交感中枢的交互抑制: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功能作用不 仅表现在外周,在父感中枢与副父感中枢之间,也存在父互抑制关系,即父感中 枢紧张性增强时,副交感中枢紧张性就减弱,反之亦然。试述大脑皮质支配身体各部的感觉和运动代表区的特点。中央后回的投射具有如下特点:(1) 躯体感觉传入冲动向皮质的

12、投射具有交叉的性质(2) 总的空间投射是倒置的,下肢代表区在中央后的顶部,上肢代表区在中间 部,头部代表区在底部。(3) 投射区域的大小与躯体各部分的面积不成比例,而是与不同体表部位的感 觉灵敏程度以及感受器的密集程度和传导这些感受器冲动的传入纤维数量有关。 大脑皮质运动区对躯体运动的控制具有以下特点:(1) 运动皮质对躯体运动的调节呈交叉支配,即一侧运动区主要调节和控制对 侧躯体运动。(2) 具有精细的功能定位。(3) 功能代表区的大小与运动的复杂、精细程度有关,而不与肌肉的大小想适 应。运动越精细、越复杂的部位,其代表区越大。(4) 以适当强度的电流刺激运动代表区的某一点,只会一起个别肌肉

13、收缩,或 某块肌肉收缩,而不是肌肉群的协同收缩。(5) 运动区的神经细胞与感觉区一样,呈柱状纵向排列,称运动柱。一个运动 柱可以控制同一关节的几块肌肉,而同一块肌肉又可接受几个运动柱的控制。特 点。试述正常脑电波的频率范围和功能意义。波段频率状态时间P脑波14100Hz紧张状态,对周围环境很 敏感,但难于集中注意力, 且容易疲劳。绝大数人清醒时都处于这种 状态。a脑波814Hz轻松状态下,大脑清醒放 松,容易集中注意力学习、 工作、不容易被外界事物 干扰,大脑不易疲劳。一般人须经过长期训练才能 自觉调节到a波状态,否则 很难。e脑波48Hz深度轻松状态,注意力咼 度集中,灵感涌现,创造 力咼涨

14、。一般人经过长期训练才能自 觉调节到e状态,否则很难。6脑波0.54Hz睡眠状态人在深睡状态下会出现。试述大脑两边的不对称性。在发育过程中,人类左、右半球功能发生分化,对大多数以右手劳动者来说,左 侧半球语词活动功能占优势;右侧半球非词语性认识功能占优势。这种优势又是 相对的,因为左半球亦有一定的非词语性认识功能,右半球也有一定简单的词语 功能。大脑两侧的不对称性与其解剖结构的不对称性相互联系。什么是条件反射?列举生活实例,说明几种不同的条件性抑制。条件反射是机体后天获得的,是个体在生活的过程中,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 上建立起来的,它的反射通路不是固定的,因此具有更大的可塑性和灵活性,从 而提高

15、了机体适应环境的能力。消退抑制:是内抑制最基本、最简单的形式。如果条件刺激重复出现而不用 非条件刺激强化,则条件反射会逐渐减弱,乃至对条件刺激完全不发生反映。这 是由于原来引起兴奋性反映的条件刺激,转化成为引起抑制性反应的条件刺激所 致。分化抑制:如果以后只在条件刺激出现时给予强化,而对近似的刺激不予强 化,结果只有得到强化的条件刺激仍保持阳性效应,那些得不到强化的近似刺激 就不在引起反映,这种现象称为条件反射的分化。这样引起的抑制称为分化抑制。 延缓抑制:在条件反射实验中,一般条件刺激出现20s左右以非条件刺激强化。 如果将条件刺激与非条件刺激相结合的时间间隔延长,例如,最后达3min,则 将形成延缓条件反射。是由于此时皮质内发生了抑制过程,称为延缓抑制。血液细胞外液:存在于细胞外的体液。包括血液、组织液、淋巴液、脑髓液。血液对机体稳态的保持具有哪些重要作用?由于血液不断循环及其与各部分体液之间广泛沟通,故对体内水和电解质的 平衡、酸碱度平衡以及体温的恒定等都起决定性的作用。何为ABO血型?试述输血的基本原则(1) 红细胞上只有凝集原A的为A型血,其血清中有抗B凝集素;红细胞 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