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经济学第四版杨河清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12300685 上传时间:2023-10-2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33.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劳动经济学第四版杨河清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劳动经济学第四版杨河清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劳动经济学第四版杨河清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劳动经济学第四版杨河清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劳动经济学第四版杨河清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劳动经济学第四版杨河清》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劳动经济学第四版杨河清(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l 选择题涉与的主题: 劳动需求与供给弹性 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收入效应:收入上升.劳动者感觉富有,不想工作,想休闲多点,那么增加对闲暇时间的需求,减少劳动.替代效应:工资上升,想多赚点钱,赚钱更为划算,放弃工作去增加闲暇,感觉浪费,放弃了工作去闲暇,感觉成本升高了,也就是机会成本上升,所以减少闲暇去增加工作,增加劳动.单位闲暇的成本其实就是单位工资.究竟最后是劳动需求增加还是减少,看两种效益哪种作用大一些.替代效用占优势收入效应占优势 替代效应与规模效应 边际产量 等成本线的斜率:w/r给定资本价格为r和劳力价格为w,等成本曲线表示一个固定的总支出所能得到的各种投入品组合.如果厂商面对的投入品

2、价格是固定的,等成本曲线就是一条直线,其斜率代表相对价格. 无差异曲线的特点:劳动者的闲暇与收入无差异曲线一般满足以下几个特征:1、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代表越高的效用水平;2、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不会相交;3、无差异曲线的斜率为负,并且凸向原点;4、不同的劳动者无差异曲线表现出不同的具体形状,但是大致特征保持一致 劳动力需求的规模与替代效应 此两题的内容最后没有能讲到,所以直接给大家题目 工资差异是指各类人员 C 的差异.A.工资形式B.总收入C.工资水平D.劳动成本 年纪大的人更不愿意投资于人力资本的经济原因是 A.投资的直接成本较大 B.投资后未来收益持续期相对较短 C.投资的机会成本较大

3、 D.投资后的收益增量规模较小 E.老年人记忆力下降概念:1. 边际技术替代率:在同一条等产量曲线上,劳动投入和资本投入可以相互替代而产量不变,劳动投入和资本投入相互替代的比率称为边际技术替代率.在维持产量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个单位的某种要素投入量时所减少的另一种要素的投入量ppt2. 劳动的供给弹性:劳动力供给量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定义为劳动力供给的工资弹性.3. 劳动的需求弹性:工资率变化1%,劳动力需求量变化百分之几4. 内部劳动力市场:是相对于外部市场而言的,是指一个用人机构主要是企业范围内,以特定的规则和习惯来调节劳动力供求的资源配置机制.5. 劳动的边际收益:指增加一单位

4、劳动所增加的收益.6. 纯收入效应:是一条无差异曲线移向更高效用的无差异曲线所引起的,一般情况下,纯收入效应使余暇增加,劳动时间减少.7. 劳动力参与率:反映一定范围内的人口参与市场性劳动的程度的研究就业状态的重要指标.8. 企业雇佣劳动的准固定成本:企业承担的与劳动时间的长度没有直接关系的成本简答:1、替代效应 是指在保持产出不变的情况下,仅由于劳动的相对价格变化而导致的劳动需求的变化.替代效应,是一种工资率上升导致劳动力的相对价格上升,而劳动力相对价格上升导致雇主用资本替代劳动,结果造成劳动力需求量减少的效应.2、规模效应是仅由于工资变化影响企业的生产成本而导致的劳动需求的变化.工资率的变

5、化是通过规模效应和替代效应两个方面的作用对劳动力需求的数量产影响的.假如其他条件不变而仅仅是工资率上升了,就会出现因工资率上升导致生产规模缩小,又因生产规模缩小导致劳动力需求数量下降的规模效应.工资率的变化是通过规模效应和替代效应两个方面的作用对劳动力需求的数量产生影响的.l 劳动需求工资率上升,劳动需求量会发生哪几种效应?它们如何互相作用?p25l 是不是在经济繁荣时期劳动时间就只会增长?p131分情况:短期经济复苏时间会延迟过时间.经济景气的话不仅会影响加班时间,也会影响制度劳动时间,制度劳动时间事实上在经济繁荣的时期也会出现缩短的倾向.长期当劳动需求增加的情况下,留工压力大会使得企业抓住

6、紧缺动力,不得不改善劳动条件.可以提高工资,引入两天休息制,事实上就是缩短了劳动时间.太长而缺乏弹性的劳动工作时间会使得企业工人另择工作.这时候社会上可能会出现更多的兼职机会,更多灵活就业的渠道.例如在发达国家,远程工作,兼职等工作机会就比较多.Hint:所以长期性经济增长的会使企业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为确保劳动力,需要以缩短以制度劳动时间为中心的劳动时间,并且积极发展弹性劳动时间制度.l 工会掌握劳动力,与企业签订合同协议一个高于市场均衡价格的工资,这样做会造成的影响是什么?p163工会在西方国家拥有相当强大的力量,在现代西方经济学中,工会被看成是劳动供给的垄断者即卖方垄断.因而能够控制劳动

7、者供给量和工资量.理论内容:在不完全竞争的劳工市场上,劳资双方通过谈判,用均衡价格论来决定工资.但需要指出的事,事实上工会对工资的决定并没有绝对的垄断权.因为雇主并不会接受工会最初提出的高工资要求,不会想提高生产成本.是一个博弈的过程.雇主和工会都不希望长期的停工.工会最大的武器就是罢工.雇主有压力害怕关厂,所以最终谈判会出现调整 - 海克斯模型.工会提出要求为OP,而雇主只同意OP,随着预期罢工和持续时间的持续.雇主让步曲线为正倾斜,而工会抵制曲线为负倾斜,最后在OP与OP之间达成工资率协议.各方还是要收到经济因素的制约.l 非瓦尔拉均衡原理,为何劳动力市场一般会出现供求未必相等现象.P10

8、11、经济体系的常态是存在一定的失业率或通货膨胀率2、在非瓦尔拉斯均衡的分析中,主要强调数量调节,而非价格调节.交易者和交易行为都受到供求数量的限制.3、信息的不完全和获取信息成本的代价昂贵.l 对个人而言,婚姻的经济意义是什么呢,以此解释为何中国大城市女性会推迟结婚年龄.P148l对个人而言,婚姻的经济意义:首先,分工的收益和规模经济带来的好处.其次,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于过去相比,女性受雇佣的机会大大增加,在计算也不是特别依赖丈夫,伴随着家庭的整个收入上升,可以购买市场上的产品或服务来减少花在家庭的时间家务劳动社会化,例如家政或者电器.结果男女两性工资性的收入的差距和家庭生产率的差距缩小,

9、婚姻所带来的比较优势逐渐减少.;可以认为,女性工资收入的上升,可替代家务劳动的商品包括各种服务使得家庭的劳动产品投入组合更加的丰富.价格的下降等是将过去仅限于夫妻之间的那种分工、规模比较优势的经济性通过市场向社会,向更多的人扩展的结果.这与家庭内外分工的进展,未婚率的上升,参与市场性劳动的女性增多等现象是同时产生的.如果是不结婚就难以生活的时代,即使结婚是高风险的行为,人们也只能硬着头皮去做.在婚姻活动中,存在着掌握的对方信息不完全,或者是判断错误的情况.因此,婚姻并不一定都是成功的.这意味着结婚与参加市场性劳动的状态十分相似.人们用各种方法收集信息,但是、结婚仍然是一种高风险的行为.婚后生活

10、一旦出现问题,就必须在心理上、财产上支付很大的成本.这个成本越大,规避婚姻风险的人越多.但是,如果不结婚也可以生活得很好,那么,在向结婚对象索求的条件增高的同时,推迟这种高风险决策的情绪的蔓延就是不难理解的现象了.l 简述日本劳动时间的特点加班率,妇女劳动参与率现象等p1381、 传统文化的影响,导致员工不轻易拒绝加班.2、 工作时间的长短因企业大小而不同.中小企业工时长些.3、 工作时间参与劳动市场的调节,与经济周期同步变动,呈现周期性.4、 妇女劳动参与率低.原因:多生政策和配偶特别扣除制度使机会成本较高,零工雇佣机会减少.社会设施的贫弱使妇女离不开小孩,日本老人很少介入孙辈抚养,家务劳动

11、繁重和经济减速.5、 加班补贴率低,而且计算补贴工资的基本工资中并不包含准固定成本,所以延长时间所需要的成本低廉.因为延长劳动时间比增加劳动者人数更为低廉.特别是在大企业中,由于企业大而复杂,需要到的准成本高,所以大企业都倾向于延长加班时间.论述:l 劳动需求完全竞争市场的条件下,企业利润最大化,其雇佣劳动力最优原理.P97/p9/pptd2-12原理:𝜋=𝑅𝐶既是增加1单位的劳动力所能带来的收益与增加1劳动所需付出成本相等时,厂商达到利润最大化.当增加一单位劳动所获得的收益大于此时所需付出的成本时,厂商仍然可以通过增加劳动力的投入继续增大自己的

12、利润,反之,厂商可以通过减少劳动力的投入增大自己的利润.(1) 短期:一个最简单的模型利润最大化规则,得到MP=W/P表示厂商的最优雇佣量是的劳动的边际产品与工人的实际工资相等.只要确定了劳动力价格WL,因为P是常数,既可以知道劳动数量L的关系.这就是完全竞争市场上厂商对劳动的需求函数.1、我们假定,在短期内只有劳动要素是可变的,资本和其他生产要素不变.企业被假定是在产品和要素市场上的利润最大化追求者.因此,企业使用劳动要素的原则就是利润最大化,即增加一单位劳动的使用所带来的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必须相等.2、在完全竞争条件下,短期内企业使用劳动的边际成本等于劳动的价格W,而使用劳动的边际收益是边

13、际产品价值VMP.因此,完全竞争企业使用劳动的原则可以表述为:VMP=W或MPP=W.l 两个蜘蛛网模型结合实例p941、劳动力供给弹性小于劳动力需求弹性N1如果工资率低于或高于均衡的工资率,必然引起劳动力供给量和需求量的波动, 进而又会引起下期工资率的波动,如此下去,就形成工资与就业的波动.其变动过程如下:第一阶段:就业量为L1,小于均衡就业量Le;劳动力的需求价格W1,高于均衡工资率We.依据前述假设, L1决定本期的工资率 W1,即, W1=f L1, W1决定下期的的劳动力供给量St+1= L2,即,St+1= fW1.第二阶段:这一阶段就是在第一阶段以W1的工资率决定劳动力供给决策的

14、供给者执行或实现劳动力供给决策的时期.由于劳动力供给远远大于劳动力需求,供给者只能以W2实现就业这么多的劳动力,与需求相交,只能有W2.此时, W2 Le.第三阶段:就业量为L2,劳动力的需求价格为W2, W2 We, L3 Le.如此循环下去.在这样的循环变动中,工资率和就业量的波动逐步趋向均衡点,最终趋于均衡工资率We和均衡就业量Le .在右图中,横轴代表时间,纵轴代表工资率,图中的折线 表示工资率的波动趋向于均衡工资率We.随着工资率的波动减弱,就业量波动也随之减弱.这种趋向于均衡点的波动是在劳动力供给弹性小于劳动力需求弹性,通过供求自发调节实现的,因此,劳动力供给弹性小于劳动力需求弹性

15、被称为蛛网稳定条件.在劳动力供给弹性小于劳动力需求弹性的条件下,工资率与劳动力供给量的波动会越来越小最后能够恢复均衡.其图形称为收敛型蛛网.52、劳动力供给弹性大于劳动力需求弹性对于工资率的变动,供给的变动程度大于需求的变动程度.在这种情况下,工资率的波动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越来越大.因此,当劳动力市场失衡时,劳动力供求和工资率离均衡点越来越远,无法恢复均衡,这种波动成为发散型蛛网我国生猪的生产者很多,分为散户养殖和批量生产的专业户或企业三个层次,以小规模养殖散户、小专业户为主,难以抵御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在我国市场上生猪的效用无多大差别以国内消费为主,生猪深加工、生猪出口还需要一个较长的的过程,不可能在短期内一下子突飞猛进,这使我国生猪供给市场接近于完全竞争市场.在这种市场下,生产者是价格的接受者,而不是价格的提供者,在对利润的追求下只能根据市场价格调整自己的品种和产量.在生产成本不变的前提下,肉价的升高,会刺激生产者提高产量,相反,肉价的降低会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