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老山界集体备课案自学案

新**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35.51KB
约6页
文档ID:512298267
老山界集体备课案自学案_第1页
1/6

苏北中学八年级语文学科交流讨论案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课文中一些字词的含义及运用,背诵精彩片断2、过程与方法: 把握课文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文章结构的特点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继承长征中的革命传统一、 课堂导学与交流讨论流程单问题串设计意图与导学交流方法1自学展示重点展示红军翻越老山界经过的表格的填写情况引导学生自读感知文本内容,掌握划分结构层次、概括段落大意的方法问题串导学流程:一、红军翻越老山界遇到了哪些难事?二、作者在文中细致的描写了翻越老山界的种种艰难,可是在最后一段,作者又说“老山界的困难,比起这些地方来,还是小得很”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三、理清文章层次结构文章按时间顺序,分为三个部分来记叙红军翻越老山界的经过:第一部分(1自然段):概括介绍老山界,点明它的地理位置和山高,摆出困难 第二部分(2自然段到33段):翻越老山界的经过 第一层:(2—11)山脚访瑶家1.在“之”字拐的路上;2.山腰露宿;第二层:(12—33)红军翻越老山界 3.攀登雷公岩4.继续登山,到达山顶; 5.山顶所思 第三部分(34):写作者的感受。

四、课文采取顺叙的好处是什么?好处: 1、使文章脉络清楚. 2、使文中的叙事和描写都合情合理 3、按时间顺序先设置悬念后作解释,产生扣人心弦的效果五、根据语境,推导第一段中“30里高”在文中的准确意思六、课文写红军翻越老山界,却用了不少笔墨写与瑶民大嫂的攀谈,作用是什么?显示了红军是为人民谋福利的军队说明红军不但是战斗队,也是宣传队和播种机从一个侧面丰富了课文的中心意思.六、文章中两处集中的景物描写的作用是什么?1、局部揣摩景物描写:(1)分析第13段描写:①“奇观”是指什么?②你认为哪些字词用得好,请加以揣摩:(2)分析第23节景物描写:①这部分描写了那些景物,从那些角度展开描写的?②这部分哪些词语极富表现力?请找出来并加以分析③这部分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分别起什么作用?④写出了作者怎样的感受? (3)分析第32节景物描写的作用:最后一次描写的景物是下山途中所见,景物的特点是什么?表达作者怎样的心情?借“红军不怕远征难”导入,引出新授,本题意在自读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进一步研读文本,培养学生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讨论最后一段在文中的作用,把握文章的主旨指导学生梳理文章的结构思路。

理解顺序的作用本文两课时,此四个问题串为第一课时内容,重在把握文章内容,梳理结构思路,理解顺序的好处研读第一段,重在学习根据语境推敲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语境义研读第二部分第一层,理解侧面写法的作用指导精读,找出文中景物描写的内容,揣摩表达特色指导学生从词语锤炼、修辞、描写的角度、手法方面入手,揣摩精妙处进一步理解景和情的关系课堂小结:宿北中学 八 年级 语文 学科自学案导 学 内 容订正、反思1、给加点字注音:惊惶( ) 欺侮( ) 酣( )然入梦 蜷( ) 矗立( ) 咀嚼( ) 呜咽( ) 澎湃( )骨碌( ) 缀( )2、多音字组词:嚼:jiáo ( ) jué( )咽:yān( ) yàn ( ) yè( ) 落:là( ) luò( ) lào ( )3、自读课文,请用一句话概括本文内容。

4、本文以什么为顺序安排内容的?(提示:在文章里找出表明时间、地点的词语) 5、了解事情经过填表说明红军翻越老山界的经过段落时间变化地点转移记叙内容文章主旨6、背诵“半夜里……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一段我的疑惑是: 宿北中学 八 年级 语文 学科当 堂 反 馈 案反 馈 题订 正 反 思 栏 第一课时:1.根据拼音写汉字5分)①粥吃起来十分香甜我们也拿碗chéng(  )给瑶民母女吃②快要到山顶,我已经là (  )得很远了③前面又有一段路在qiào(  )壁上,马爬不上去④把毯子juǎn(  )得更紧些,把身子quán(  )起来,还是睡不着⑤像春蚕在jǔ (  )jué (  )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wū(  )yè(  )。

2.下面句子空缺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这真是我生平没见过的(   )A.景观  B.壮观  C.奇观  D.景象3.下面与“树林一直在唱着那首愉快的歌”修辞方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A.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B.这里的人们非常好客,火一般热情C.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D.天气炎热,那张乒乓球桌子也在睡觉4.借助语境,推断下面加点词的意义2分)①我们决定要爬一座30里高的瑶山②专家经过一番考察后,对办好这个厂提出了建议:要加强软环境建设5.根据下列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4分)(1)形容波涛互相撞击 )(2)极陡峭不能攀援的山崖 )(3)罕见的美好景象 )(4)甜美、畅快地入睡 )第 二 课 时当 堂 反 馈 案满天都是星光,火把也亮起来了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这真是我生平没见过的 ① 大家都知道这座山是怎样的陡了,不由浑身紧张,前后呼喊起来,都想努一把力,好快些翻过山去。

不要掉队呀!”“不要落后做乌龟呀!”“我们顶着天啦!”大家听了,哈哈地笑了起来在“之”字拐的路上一步一步地上去向上看,火把在头顶上一点点排到天空;向下看,简直是绝壁,火把照着人的脸,就在脚底下走了半天,忽然前面又走不动了传来的话说,前面又有一段路在峭壁上,马爬不上去又等了一点多钟,传下命令来说,就在这里睡觉,明天一早登山就在这里睡觉?怎么行呢?下去到竹林里睡是不可能的但就在路上睡么?路只有一尺来宽,半夜里一个翻身不就骨碌下去了么?而且路上的石头又非常不平,睡一晚准会疼死人但这是没有办法的,只得裹一条毯子,横着心躺下去因为实在太疲倦,一会儿就酣然入梦了7.选文两次提到了“火把”,说说它们在文中各自的作用是什么?(4分)第一次:第二次:8.在艰难的爬山过程中不断传出红军的喊声笑声,从中可以看出什么?(3分)9.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山陡山高,试举例说明3分)10.选文中人物的心理活动写得很传神,试举例分析心理活动的作用3分)11.对战士们翻山时的喊声、笑声的理解,下边的说法哪一项符合文章的原意(  )(2分)A、表明红军战士虽然浑身紧张,但因为后有敌人追兵,没有退路,故呼喊着壮胆爬山B、表现了红军战士看到星光与火把相接的奇观后的喜悦之情,同时也有了前进的动力。

C、表现了红军战士在困难面前不低头的英雄气概和乐观精神D.表现了红军战士困境中爱开玩笑的心态12.上文中最后一个自然段从多个角度描写“半夜”,从    觉角度突出夜之    ,从    觉角度暗示山之 ,从    觉角度反衬夜之    每处填一字)(3分)。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