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县粮油储备库建设项目环评报告(含风评)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12295833 上传时间:2022-11-03 格式:DOC 页数:37 大小:2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某县粮油储备库建设项目环评报告(含风评)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某县粮油储备库建设项目环评报告(含风评)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某县粮油储备库建设项目环评报告(含风评)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某县粮油储备库建设项目环评报告(含风评)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某县粮油储备库建设项目环评报告(含风评)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某县粮油储备库建设项目环评报告(含风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县粮油储备库建设项目环评报告(含风评)(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建设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县粮食储备库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县粮食购销有限责任公司法人代表李凤联系人通讯地址*县*镇环城路联系电话13703705576传 真邮政编码建设地点*县*镇*村立项审批部门*县发改委批准文号*发改【2009】120建设性质新建行业类别及代码谷物棉花等农产品的仓储F5810占地面积(平方米)16667绿化面积(平方米)2749总投资(万元)2850其中:环保投资(万元)63环保投资占总投资比例2.2%评价经费(万元)预期投产日期主要内容及规模:1、项目背景*县粮食购销有限责任公司属国有独资企业,成立于1999年1月7日,注册资金273万元,公司位于*省*县环城路。现有一个下

2、属公司,9个粮站,11个储粮点,遍布*县14个乡镇,共有在职人员22人,公司目前主要经营粮油购销、加工、销售、县级储备粮管理及公司的物业管理。经过多年的努力,农业生产连年丰收,丰收后农民手中的余粮逐年增多,出现暂时的供过于求,粮食仓储设施明显不足,粮食收购和销售困难等问题,直接影响了农民的利益。而且作为人口大国,为了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增强对粮食的宏观调控能力,国家必须掌握一定数量的粮库。按照国务院关于当前稳定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意见(国发【2009】25号)提出的今明两年建设粮食储备仓容1500万吨、储备油罐175万吨的要求,并结合目前*县还没有建设食用油储备,仅有的粮食仓库皆为70年代末8

3、0年代初修建的房式仓库,现随着城镇的扩容,仓库周边已被居民住房包围,给仓库的防火、防盗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为保障*县粮食安全,推进粮食工作,提升*县的区域综合功能,进一步优良资产、优化资源配置、夯实发展基础,实施*县粮油储备库建设项目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国务院1998年第253号令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以及国家环境保护部第2号令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第15号令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分级审批规定的规定,该项目应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受*县粮食购销有限责任公司的委托,由总装备部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承担了*县粮油储备库项目的环境影响评

4、价任务。我单位在接受委托后,在现场踏勘及收集研究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完成了该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工作,提请审查。2、评价对象本次评价对象为*县粮油储备库建设项目。3、编制依据3.1 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12);(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2.10.28);(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2.9);(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2000.3);(5)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4);(6)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6.10);(7)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5.4);(8)建设项目环

5、境保护管理条例;(9)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02.6) ;(10)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 (2008.9) ;3.2 技术导则(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则(HJ/T2.1-93) ;(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面水环境(HJ/T2.3-93) ;(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HJ/T2.4-1995) ;3.3 规划及技术文件(1)*州环境保护局关于*县粮食储备库项目的环保意见*环函【2009】68号文件;(2)*县粮食仓库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城规2008-131号;(3)*县国土资源局对*县粮食储备库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的规划审查意见*国土资【2009】111号

6、文件;(4)*县人民政府关于*县粮食仓库建设项目用地的批复*府函【2009】72号文件;(5)*县粮食购销有限责任公司关于该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委托书;(6)建设单位提供的相关资料4、项目地理位置项目拟建位置位于*县*镇*村*,占地面积3.33公顷,本期建设占地41.69亩,距县城约1千米,场地高程为1091.77-1111.47米,设计高程为1100千米左右,南邻*里至某部队公路260米,北邻*里火车货站500米,西南邻*250米,东邻*铁路20米,周围200米内为农田荒山,无垃圾场所,无污染源,库址地质情况良好。拟建库址符合*县规矩要求,库址水、电、通讯等配套设施较为完善,场址南面用地可扩展

7、。5、工程内容与规模本项目总投资2850.0万元,其中自筹资金1900.0万元,占项目总投资67%;申请国家资金及补助950.0万元,占项目总投资33%。项目建设规划用地50亩,本期建设项目占地41.69亩,场址南面用地8.31亩作为远期规划用地考虑;粮食储备库仓容2.5万吨,0.5万吨食用油储备油罐。具体建设内容如表1.1。表 1.1 项目主要建设工程内容一览表工程类别项目名称规 格建筑面积(平方米)结构形式耐火等级主体工程平房仓2棟21x60m2520排架二级平房仓3棟21x54m3402排架二级油储备罐5个7m半径770钢构辅助工程药品库50砖混二级器材麻袋库200砖混二级消防水池500

8、立方米钢混凝土加压泵房30砖混二级粮食烘干车间100砖混二级门卫30砖混二级变配电房50砖混二级油罐区值班室15砖混二级油泵房200砖混二级消防砂池50立方米公用工程办公室(含控制室、检化验室)四层600砖混二级库区厕所80砖混二级食堂200砖混二级6、项目能源消耗情况该项目能源消耗情况见表1。表1 项目能源消耗情况一览表序号名称用量备注1水600t/a主要为生活用水2电1万KWh/a7、劳动定员及工作制度项目劳动定员50人,生产日期365天,项目收购季节为4个月,期间为2班工作制,每班8小时工作日,非收购季节1班制,8小时工作日。8、工程主要设备 拟建工程主要设备见表2。 表2 工程主要设备

9、序号名称数量1移动式皮带输送机8台2粮情检测设备1套3通风及熏蒸设备2套4检验设备15套5200吨/日横流组合粮食烘干生产线1条6输油泵4台7集油罐1个8油脂计量仪4套9、相关产业政策根据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发展改革委令2005年第40号 2005.12),第一类 鼓励类 二十五、其他服务业粮食、棉花、食糖、食用油、化肥、石油等重要商品的现代化仓储等物流设施建设,本项目属于国家鼓励的项目。10、相关规划符合性根据*县人民政府、*县国土资源局、*县环境保护局出具的证明,该项目建设用地不属于基本农田保护区,符合*县*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 本项目为新建,不

10、存在原有污染问题。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自然环境简况(地形、地貌、地质、气候、气象、水文、植被、生物多样性等):1、地理位置项目拟建位置位于*县*镇*村*,地理坐标为东经106度58分,北纬26度27分。占地面积3.33公顷(50亩),本期建设占地41.69亩,距县城不足1千米,场地高程为1091.77-1111.47米,设计高程为1100千米左右,南邻*里至某部队公路,北邻*里火车货站0.5公里,西南邻*,东邻*铁路,周围200米内为农田荒山,无垃圾场所,无污染源,库址地质情况良好。2、地形、地貌全县地层以碳酸岩分布最广,占总面积的61.5%岩溶地区的中山峡谷、峰丛、峰林、丘峰等

11、林立,暗河、漏斗、落水洞、溶洞、洼地等到处可见。*县地处*山脉中段,地势从北至南海拔14001700的中山与1400m以下的低山丘陵、河谷坝子相间排列。地势呈波状起伏,总体是西高东低。县城海拔高度为1085m,最高点海拔1775m,最低处是东北边缘两岔河海拔780m,最大切割深995m。平均海拔1200m左右,海拔在1000m以上地区占全县总面积的97.8%,总的是地势高、起伏大、切割深;*县地貌类型多样,全县以山地为主,丘陵、谷底、洼地等呈零星分布。山地604.5km2,占总面积的42.1%,丘陵489.7km2,占总面积的32.2%,盆地仅72.7km2,占总面积的42.1%。全县地貌中部

12、及北部属*中丘原地区,南部属*原中低山峡谷区。3、气候、气象*县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全年平均气温15.3,年平均降雨量1127mm,49月份降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80%,无霜期280天。年平均风速1.9m/s,静风频率32%,主导风向为E风、次主导风向为NE。属于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最高海拔1760米,一般在12801500米之间。春暖风和,夏无酷暑,秋高气爽,冬无严寒,平均气温13.9,最高33.2,最低0.2,年无霜期280天,年降雨量1088mm,年均日照在10601265时。4、水文*县位于*南侧,合流均属*水系。全县共有大小河流259条,总长968km,河网密集,为平均每平方公里有

13、0.392km,主要河流有*河、*河及*河支流,其中较大的有*河区的*河,*镇的*河,羊场区的*河。全县河流上游多处于河源地区,源短流小,耕地分散,引水灌溉有限,宜筑坝、修库蓄水引灌;中游河段,谷宽水缓,耕地集中,是自流引灌的产粮区;下游河道多穿引峡谷,岩溶发育,河谷深切,田高水底,易涝易早。*县雨量充沛,水系发达,全县流域面积大于10km2,可开发利用水能41528千瓦。现有水利设施245处,引水工程70处,挖水工程88处,全县有效灌溉面积23万亩。全县径流总量为8.426亿m3,平均径流系数在0.470.52之间。地下水以岩溶水为主,多汇入河流,形成河川基流,是地表水总径流量的一部分。全县

14、出水量在0.001m3/秒以上的泉井433处,年径流量在0.992亿m3,地下水较稳定,年际变化不大。5、土壤2008年末全县耕地总资源33218公顷,其中水田6622公顷,旱地4238公顷。累计草原地面积51373公顷。用材林466公顷,经济林84公顷,防护林315公顷。6、植物 主要粮食作物有玉米、水稻等,主要经济作为有烤烟、油菜、蔬菜。*市镇城郊蔬菜区,有各种蔬菜种植基地,一年四季蔬菜不断,是*县城和*市场蔬菜的主要供应地。评价区域内无国家重点保护的或稀有的、受危害的或作为资源的野生动、植物。社会环境简况(社会经济结构、教育、文化、文物保护等):1、基本情况*镇地处*县城,总面积约180平方公里,辖16个行政村,117个村民组,3个社区,人口4.26万人,是全县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