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三课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12291955 上传时间:2023-07-1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5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三课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部编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三课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部编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三课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部编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三课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部编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三课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三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三课(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部编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三课第二框遵守规则(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合肥一六八新店花园学校 李洪萍课题名称遵守规则 课时安排2课时内容依据课程标准要求三、 我与国家和社会(一)积极适应社会的发展1.5 理解遵守社会规则和维护社会规则对于社会稳定的重要性青少年法治大纲要求初步了解个人成长和参与社会生活必备的基本法律常识;初步树立法治意识,树立规则意识和尊法守法的行为习惯学科核心素养本课以时政热点”重庆公交车坠江案“事件的发生和事件调查经过为依托,巧妙设置教学环节,以问题为导向,在问题探究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力,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围绕“规则和自由”“遵守规则”把法治意识核心素养渗透在教学中,通过构建

2、认知冲突、解决困惑、获得启示,促进学生认知发展,从而培养了学生的法治思维。内容分析“遵守规则”由“自由与规则不可分”、“自觉遵守规则”和“维护与改进规则三目组成。依据教师教学用书中的课时安排建议和教学的实际需要,本框按照2课时进行教学设计。本教学设计是第一课时,主要探讨“自由与规则不可分”、“自觉遵守规则和维护规则”。“自由与规则不可分”指导学生了解自由和规则的辩证关系,规则既限制“自由”也保护自由,“限制”才能更好的“保护”。“社会规则与自由不可分”重点是帮助学生理解和认同规则的价值,没有价值的认同就不会自觉地遵守规则。“自觉遵守规则和维护规则”指导学生认识到自觉是建立在思想认识上的自主行动

3、,是由责任感产生的一种自我约束力。引导学生认识到仅仅自己遵守规则是不够的,还要提醒、监督、帮助他人遵守规则。学情分析学生正处于由他律向自律转变的发展过程中,他们能够明白社会规则对自我、他人的约束,认同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但在实际生活中又不能完全控制自己,会出现言行不一致现象。学生对社会规则更多的是感受到规则对人行为的约束力,但对如何“保护”人不太了解,进而难以真正理解和认同规则的价值,日常生活中集中表现在对规则的遵守更多的是来自外在的他律,正是基于此种现状,学生的规则意识并未“内化于心”从而难以“外化于行”。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树立正确的自由观,在正确思想认识的基础上,将规则内化于心,外

4、化于行。能力目标正确认识自由与规则、自律与他律的关系,发展辩证思维能力,能自觉遵守规则和维护规则。知识目标理解规则和自由的辩证统一关系,了解形成规则的良好环境,需要自觉遵守规则,坚定维护规则。教学重点理解社会规则和自由的关系、知道自觉遵守和维护规则教学难点理解社会规则和自由的关系重难点确立依据分析教学重点依据:我与国家和社会(一)积极适应社会的发展。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理解遵守社会规则和维护社会规则对于社会稳定的重要性教学难点依据:了解自由与规则的辩证关系是增强遵守规则自觉性的前提。很多学生认为“自由”是绝对的,对规则如何“约束”人感受深刻,对如何“保护”人不太了解,不能准确理解自由和规则的辩

5、证关系,不能理解和认同规则的价值。教学准备 教 师1. 通过访谈,了解本班学生在规则问题上的疑惑点,了解学生对规则的价值和意义的认识现状。2. 学习“自由与规则关系”“慎独”等相关思想和理论3. 吃透教材,梳理教材的设计意图,明确教学目标,进行教学设计。4. 制作课堂活动“案件深度调查”环节,学生记录清单。学 生预习课本 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教学环节教师的活动学生的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板块一:自由与规则不可分展示封面新闻制作的重庆万州公交车坠江案蜡烛默哀图师:我们今天和大家分享的话题,由这一张封面新闻的图片开启。2018年10月28日重庆市万州区发生了一起重大的交通事故,有关注过这起

6、事故的同学吗?师:一辆正常行驶的公交车为什么会坠入长江呢?当整个事件的经过被调查清楚后,所有的国人被震惊,重庆公交车坠江案再次引发大家对“遵守公共规则”的深刻反思。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课题第“遵守规则“活动一:聚焦第一现场师:我们首先跟随摄像机的镜头,通过一组图片聚焦第一现场,回看事故。 师:这就是在此次事件红色小汽车驾驶员邝女士。也是此次事件中唯一的一名幸存者。师使用希沃白板的蒙层功能,展示对这一新闻事件的热搜。师:为什么这名女司机会引起91万网友的关注?你想到的原因有哪些?(过渡)师:当一辆公交车坠入江中,车里的人生死未卜,而这名女司机却安然无恙。我们来看看部分网友对此次事件的评价。活动二

7、:透视新闻热点师呈现部分网友评论截图师呈现部分网友人肉搜索女司机的图片师:你如何评价网友的做法?(过渡)师:那事实的真相真的如部分网友推断的那样吗?5天后随着行车记录仪被打捞出水.师播放17秒行车记录仪短视频,还原事故。师呈现问题1“网络世界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是无限制的绝对自由。你是否认可此种观点?师呈现问题2网络世界的自由是有边界的。网民在行使权利时的边界你认为有哪些?师:大家刚刚所谈到的遵守道德与法律,这就是社会规则。我们在行使权利权要在道德和法律的范围内行使。无论是在网络世界还是现实世界。师呈现小结1:社会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界师:为此我国宪法第五十一条作出明确规定,呈现法律条文。师:我们

8、大家一起齐读,你体会到什么?师:同学们再读读红色字体部分。“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师:除了约束力,你又读出了什么?(过渡)师:谁越过自由的边界,谁就应该对自己的行为承担相应的责任。在这次事故中,女司机无疑是受害者,有网友为自己的不当言论承担责任了吗?如实回答对这一事件的了解和关注程度。聆听、思索、建立初始感官联系。关注老师展示的图片,聆听讲解,聚焦第一现场,初步了解此次事件的现场概况。针对老师提出问题“为什么这名女司机会引起91万网友的关注”说说自己认为的原因有哪些。生1:她是此次事故中唯一的幸存者生2:这次事故很可能是女司机不当驾驶导致生3:.生多角

9、度评价生1:网友的言行是不当的,不文明的生2:网友行为是他人不负责任的行为生3:侵犯隐私权.生观看视频,明确了女司机并不是肇事者。问题1:生表明立场“不认同”问题2:学生结合此案件中网友的做法和女司机的遭遇畅谈认识和感受。生1:语言文明,不带有攻击性,侮辱性生2:要以事实为依据,不侵犯他人隐私.生3:要遵守法律.生齐读宪法第五十一条文,回答社会规则对自由的约束。生再读宪法第五十一条文,回答社会规则对自由的保护作用。以重大新闻图片导入,开门见山,直奔主题。针对这一事件学生关注度的调查,帮助学生调动原有的知识贮备。教师的引语激发了学生的探究事实真相的欲望,直接指明与课题“遵守规则”的相关性,建立初

10、始感官联系。通过组图直观还原案件第一现场,真实的代入感引发学生紧密关注课堂的同时,形成相关情感体验,推进课堂教学。以部分网友对女司机的评论为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中体验,“自由”是有界限的。引导学生认识“自由”的界限来自于道德良知和法律等,即社会规则。社会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界。呈现宪法五十一条款,学生“一读”、“再读”解读法律文本,体会法律的“规范”和“保护”双重作用,从法治角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自由观,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板块一:自由与规则不可分板块一:自由与规则不可分板块二:遵守和维护规则师呈现图片知名军事博主的致歉公开信,并指导学生理解公开信透露出的相关内容。(公开信内容提示:在以后的事件

11、中,官方结果没出来之前,不会胡乱发表观点。这样可能会对当事人造成伤害。)师呈现小结2:社会规则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师呈现图片:规则和自由的关系送出第一个智慧锦囊:(过渡)师:当我们明确了女司机并不是事故的肇事者之后,大家都和我一样想知道,这起事故因谁而起?谁应该为此承担责任。让我们一起探寻“祸之因”、“祸之责”活动三:案件深度调查师:在我们上课前,大家手里都拿到了一个“案件深度调查”的调查清单。我们在观看视频时要记录下此次事故的相关责任人和他们相应的行为。师播放视频(视频内容: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根据打捞出水的行车记录仪作出的事故发生原因的报道)师:我们首先分析“祸之因”,事故因何而起?师:我们

12、大家看完视频后,都非常明确,此次事故,乘客刘某和司机刘某都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你们的判断依据是什么? 师:在此次事故中,你认为是否还有其他相关责任人?师追问:你的判断依据是什么?继续追问:为什么没人劝阻?师:此次坠江事故与乘客的些许冷漠有密切关联师呈现图片在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下,联系所学知识分析公开信内容。得出结论:社会规则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读智慧锦囊守规则,得自由无规则,失自由生观看视频,填写“案件深度调查”清单中“责任人”和“行为”两纵栏。生1:乘客刘某坐过了站点,和司机冉某发生争执,打斗,车辆失控导致坠江.生分享记录单中所填写的责任人行为相关信息生1:乘客刘某要求在无站点的地方,强行停

13、车生2:乘客刘某不依不饶击打司机。生3:司机单手松开方向盘.生1:其他乘客生1:听到尖叫声,啼哭声,但没人劝阻生1:怕惹上麻烦生2:没想到事态如此严重.援引博主致歉信并加以分析,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到规则的“保护”作用,从而突破重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和认同规则的价值,解决学生的疑惑点。以智慧锦囊形式呈现,朗朗上口,富有启迪性,给予学生生活指导,情感价值落地生根“案件深度调查”通过寻找“惑之因”,探究“惑之责”培养学生理性分析问题能力和科学精神。在问题探究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力和法治意识。对事故责任人刘某和冉某的相关行为点评中引导学生认识到规则的遵守需要发自内心的敬畏规则,加强自律,将规则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对其他乘客的集体沉默原因的深入探究,引导学生认识到形成遵守规则的良好环境,需要每个人坚定地维护规则板块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