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动症治疗策略1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12290857 上传时间:2023-09-2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7.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多动症治疗策略1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多动症治疗策略1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多动症治疗策略1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多动症治疗策略1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多动症治疗策略1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多动症治疗策略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多动症治疗策略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多动症介入攻略过动儿的类型与异质性ADHD 儿童的行为问题呈现出许多的异质性。最普遍的分类是以前述三大核心行 为的出现情形,区分为三大类:(1) 注意力缺陷没有过动行为(简称为ADD或ADDnH)。(2) 过动行为没有注意力缺陷或是过动症(简称为 HD)。(3) 注意力缺陷伴有过动行为(简称为ADHD)。其中以ADD与ADHD最为常见。过动儿的成因导致过动儿的原因目前仍不明,一般认为属于多变项的生理因素包括:脑伤、脑 功能失常、生化因素、先天性气质特征等;及后效增强效果,也就是后天环境对前述特征行 为反应的诱发条件。生理因素中以脑部功能的异常是最普遍的观点。诸如:以感觉统合治疗的生理模 式为例

2、,认为过动行为乃是网状活化系统障碍而造成功能缺陷:由于警醒度不足的中枢神经系统,因此产生对本体觉输入之需求增加的之代偿反 应,以激起警醒度不足的中枢神经系统,相关之皮质抑制机转缺陷。在生化因素方面,有的 研究显示在过动儿体内必须脂肪酸的代偿与正常儿童不尽相同。食品药物亦有相当程度的关系。 1973 年范格医师提出,过动儿增加归咎于食物添 加物之大量使用过动幼儿与食物中所含的水杨酸及人工色素与香料有关。但是有关研究显 示,饮食的改善对某部分人有效,但对另一部份人却无效。由是可知,生理因素为原始因素 被多数学者所确认,但是细部的因素,仍无一致的定论。但是对过动儿的药物处遇,或是在 生理因素方面的控

3、制被视为必要的一环。应问题与神经-发展-环境的互动模式 对注意力缺失及过动障碍儿童适应问题的观察,有的学者归纳出神经-发展-环境的 互动模式,意指前述这些基于生理因素所形成原发性的行为与认知特征,经与环境互动后, 遂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呈现出各种适应上的问题困难,也就是促发次级性的心理特性。 过动障碍儿童次级性的心理特性,可归纳如下:(1)情绪特性有的研究指出,过动症儿童与一般的儿童比较,对于外在的刺激,有比较频繁且 强烈的情绪反应;缺乏对故事中人物情绪的辨识及同理的能力;比较多表现伤心生气愧疚。(2) 自我观念、学校适应、人际关系与环境后效增强的效益:对国小过动症学生调 查研究中指出,多数过动

4、症学生具有负向的自我观念与对学业的成就表现的缺乏自信心。常 遭遇的人际关系问题有:表现较多违纪、虚浮、攻击等不适当的社会行为、不适当的课堂行 为、缺乏适当的社会行为及对社交技巧不具信心。与一般的学生比较,他们感受较缺乏来自 同学或朋友的支持、经常受到同侪排斥或老师负面的看法;有的研究指出其在师长或同学眼 中退缩、攻击和不合群等特质,可能是促使其被同侪的排斥或接纳。由此可知,过动儿在学校易成为次等公民。因此,学者呼吁故介入时应先确 认其心理上自我的挫伤及认知特性,提出具体有效的训练,以矫正缺陷。(3) 国外近二、三十年来针对过动儿所做的长期追踪研究,皆显示过动儿之症状并 不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消失,

5、其残余的症状可造成青少年及成人期整体适应功能障碍。若没有 早期诊断或介入治疗,而让症状持续,则长大之后显示有较高的机会合并有行为规范障碍症, 反社会性行为、物质滥用、反社会性人格障碍症,甚至犯罪行为等;即或未呈现严重的适应 问题,与同侪比较,其自我评价、学业或职业的成就表现水平,仍保持较低的倾向。但也有 的学者指出,但个体内在差异来看,过动儿具有延缓、晚熟的认知功能发展特性,他形容他 们是终于赶上的晚熟花朵。过动儿至青少年阶段或20 岁,此认知特性的缺陷才能较为 成熟发展。多数在14 岁上了高中,虽然同侪比较仍然较差。但就个人的发展来看,较明显 的情形是约至20 岁出头,就能发展成熟。从多数的

6、实例数据显示,22岁发展就大致抵定, 少数晚至24 岁,极少数迟至30 岁才充分成熟,所以教师家长应了解并接纳其认知特性的 缺陷,怀着信心,给予适当的训练,然后等待其发展成熟。(4)从管教者的立场来看,注意力缺失及过动障碍儿童,亦形成父母或老师管教上 的问题与重大的心理压力。严重者父母成为施暴者,是家庭暴力的高危险群,对于过动儿教 师实施教养知能及情绪管理的训练,亦是重要的一环。综合前述探讨可知,从过动儿的高出 现率、持续的跨发展阶段适应障碍,与对家庭、学校环境的冲击与不良互动关系又强化其适 应障碍恶性循环等现象,对于过动儿及社会环境的介入及支持,亟值重视。关键词:自闭症 孤独症 家庭教育 过

7、动症 多动症 文章来源:http:/www.99120.org您当前位置:自闭症孤独症|自闭症治疗孤独症治疗|自闭症医院|自闭症康复-99自闭症在线 文库自闭症康复 浏览文章注意力缺陷过动症儿童的介入与训练 二2011-7-28 9:06:16互联网 未知惡【字体:大 中 小】一、药物治疗与饮食控制(一)药物治疗 一般人最普遍的信念是,药物可用来缓和过动儿的行为,专业人员、心理学家以及医学界经常建议:长期地与严重地干扰别人的儿童应该接受医疗。ADHD常用的药物, 如:抗郁剂、锂盐等,在美国90%之ADHD病患服用Methylpheidate,其安全性受到证实 且副作用少。药物使用宜注意的原则是

8、:不同年龄患者使用不同的药,明定治疗目标,知道 药物的副作用等。但是药物治疗的主要问题如下:药物治疗的不良副作用、用药成瘾的问题、 依赖药物的消极心理、用药量的问题等药品及治疗要持续多久等。因此医药治疗的实施;强 调必须请有经验医师或治疗师做个别诊断评估,设计合适矫正计划指出因个别差异,过动儿 的行为、成因、治疗预后等方法均不同治疗细节部份,并且对家长需要介入有关的用药教育。(二)饮食控制疗法 常见包括方式包括:(1)排除食物中人工添加物:最著称的为范格氏饮称或称K-P饮食要求排除各种含 有人工色素与人工香料的食物,或含有自然性的水杨酸盐的食物,如苹果、草莓、蕃茄与猪 肉等。对K-饮食的评价。

9、(2)过敏症处遇法:排除引起过敏症与过动的糖、牛奶、玉蜀黍、 蛋、小麦、巧克力和橘子、柠檬等果汁。在食物过敏和食品添加物方面的控制,仍有争议 其治愈率尚属少见,研究学者持正反两面的意见。二、身心统合取向的介入生理取向的介入系呼应于其生理的成因模式或知觉特性的矫正,在心理治疗,多 所间重两者的整合性介入,取向兹例举国内有关的训练与治疗实例或建议如下:(一) 生物回馈法生物回馈法系教导个体控制其外显行为或内在的生物过程的方法,其方式是把个 体有关的生理状况回馈给当事人,例如,经由训练当事人透过示波器或类似的仪器,监视自 己体内的有关活动,以控制自己的血压或脑波。(二) 感觉统合治疗 感觉统合治疗基

10、于对过动儿成因的设定,过动反应系因对警醒度不足的中枢神经 系统的补偿反应,及相关之皮质抑制机转缺陷。因此,感觉统合治疗的活动提供丰富的前庭、 本体与触觉刺激,以改善过动儿之过动行为。其训练目标如下:1. 前庭感觉:视觉过程、身体感觉的成立与保持身体动作、维持肌肉张力、协调 身体两侧、保持头部的适当位置以及头部位置的改变、引导身体与环境空间相关位置的基础 等。2. 本体感觉:指示运动的方向、稳定姿势、身体位置的认识,可自动调整身体与 手脚的位置,免于跌倒、无需依赖视觉而能引导手脚的活动,能灵巧使用精细肌肉(动作)。国内有关治疗的实例是:曾美惠(1995)对12位过动儿童实施一周五次每次3小时,

11、为期 14周的训练。结果显示:在与课业辅导组的对照组比较,感觉合治疗组的过动儿童在 课业上的进步幅度较低,但是对教师及父母教导上的费心程度有比较明显之改善。(三) 其它治疗 其它学者实施的,或建议训练介入:尚有书法治疗、游戏治疗、艺术治疗静坐训 练。诸如:蔡明富(1994)对 14 名过动儿童实施八周,每周三次书法治疗,结果发现: 在评量结果显示,对于观察情境中的过动、注意力行为,对自己及外界接纳态度等具有立即 辅导效果,但仍未显现长期辅导效果。但从晤谈数据分析显示:对注意力、自我概念的促进 及在冲动、过动等减少情形甚佳。由该项研究结果,反映了书法治疗对过动儿的应有其适用 性与效益,但是仍需要

12、长时期的介入,才能发挥长期的效果。诸如:国内对过动儿实施游戏治疗研究指出:选择适切的游戏材料,及具有大人的 引导,对ADHD儿童社会行为有正面的影响。利用单一个案实验,探讨积木区和沙箱对一个 注意力缺陷及过动儿童和另一位普通儿童在逆流式回归主流安置情境之社会互动行为的影 响。结果发现:(1)在均是大人介入的情境中儿童的适当的引言行为,以沙箱情境多于在积木 情境;(2)特殊儿童的负向行为,在大人介入的情境出现得比大人未介入的少。此研究中显示沙 箱治疗具有理想的社会效度支持,肯定游戏材料对特殊儿童社会行为之影响。陆雅青(1996)建议对重度和极重度过动儿实施艺术治,以提升重度和极重度过动 儿对感觉

13、和身体的自觉度,但宜慎选活动的内容,及感觉刺激的种类、数量和强度,刺激呈 现方式,以避免诱发分心及过动或攻击行为。其实施的原则可归纳如下:1. 活动的规划:(1) 艺术活动却时必须针对个别差异,考虑过动儿个人的能力、症状之外,其兴 趣亦是重点,方能吸引其参与度,并加强其注意力的持续性。(2) 团体辅导形式、有助于过动儿社会互动的形式。但是小组成员互动的时间,则 宜先以五十分钟为基准,再视其互动反应有所增减。2. 适用的媒材:(1)硬质性的媒材易于控制,较适合过动儿。(2)贴画之拼图式特质,要求孩子小心地素材黏贴于有界限的背景上。(3)感觉游戏媒材,包括:触觉(如布料、皮毛、砂纸、壳物和豆类)、

14、嗅觉(如:牙 膏、熟悉的食勿、香皂等)、听觉(电子琴和录音带的不同声音和曲调)。(4)最好每次只呈现一种刺激,避免诱发分心反应。3. 不适用的媒材:(1)流质的媒体。因为过动儿无界限的原始冲动,常有把沉溺于流质半流质性(如 黏土)媒材的需求,呈现在退化阶段游走的现象。(2)利用触觉或强调肢体大动作(如锤、打)活动,易强化过动儿的行动化的倾向, 如:粘土与炭笔画,易其诱发攻击行为。洪俪瑜则建议对冲动儿童实施放松训练如听一段音乐或静坐,使情绪放松。综合来说,身心取向的介入的径路是:藉由不同媒材与活动设计的层次,有的以 调节过动儿的感觉动作能力为主或作为起点,再渐次促进其自我观念与社会互动。因此介入

15、 的效益与层面,短时期虽在局部行为特性上可见其立即效益,但仍需要长时期的介入,才能 对发挥全面适应行为与观念发生影响。另外,媒材、种类的适用性,教学刺激的呈现方式(是 否有其它人的引导刺激、主要刺激的单纯性等,均宜加以考虑。三、行为治疗Barkley指出,行为技术对ADHD儿童的行为辅导甚具效用。行为治疗其基本原 理为操作与安排环境刺激,以引发个案产生预期的行为,也是透过功能性分析,针对个别差 异性对后效增强效果加以监控。(一)功能性分析功能性分析包含以下基本步骤:I.S(stimulus)刺激:亦即前因、问题情境的初步 分析。2.O(organism)有机体:即生物条件,包括:动机分析(诱因

16、条件与嫌恶条件)、发展 分析(生物变化与行为变化对特定问题的影响)。3.R(response)反应:亦即可观察的行为、 C(consequenee)后果。4.K(contingency)后效作用:指根据儿童行为的表现来决定给予积极 或消极的行为后果的技术。藉由功能性分析,可明确地观察行为发生的条件,再进一步运用适切的行为改变 策略技术和后效作用管理,可较有效能地来协助儿童养成适当行为,诸如:专注工作、完成 工作、顺从行为、冲动控制力和良好的社会行为等;而减少儿童的偏差行为,诸如减少过动、 中断工作、和攻击行为等。(二)行为先前刺激的控制Barkley于1992年提出颜色标记的设计,让儿童透过提示,可以了解环境的要 求,然后表现适合的行为。例如:用红色表示保持安静需举手才能发言,绿色表示可以自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