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银成 生理学 执业医师(参考仅供)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12289938 上传时间:2023-03-05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2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贺银成 生理学 执业医师(参考仅供)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贺银成 生理学 执业医师(参考仅供)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贺银成 生理学 执业医师(参考仅供)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贺银成 生理学 执业医师(参考仅供)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贺银成 生理学 执业医师(参考仅供)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贺银成 生理学 执业医师(参考仅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贺银成 生理学 执业医师(参考仅供)(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执业医师生理学生理学第一节 细胞的基本功能一、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1、单纯扩散(屁):脂溶性物质(如O2,CO2,NH3等。)无需代谢能量,扩散方向及速度取决于:该物质在细胞膜两侧的浓度差,膜通透性。 2、易化扩散(借助通道蛋白质和载体蛋白质):(1)经载体扩散:葡萄糖、氨基酸等营养物质。具有高特异性、有饱和现象,竞争性抑制的特点。(2)经通道扩散:Na/K/CL/Ca等离子,特异性不高,无饱和现象。3、主动转运(谁主动谁耗能),消耗 ATP。低-高浓度:葡萄糖进入细胞是易化,进入器官是主动。1)原发性主动转运直接利用ATP,如:Na+移出胞外K+移入胞内。2)继发性主动转运:间接利用ATP,

2、如:葡萄糖,氨基酸。*钠泵*(细胞内K+细胞外30倍,细胞外Na+细胞内10倍)部位普遍存在于哺乳动物的细胞膜上维持浓度差维持膜内外Na-K浓度差,细胞将他所能量20%-30%用于钠泵转运势能储备如H,Ca,葡萄糖和氨基酸的逆浓度梯度转运ATP酶活性钠泵本身具有ATP酶的活性,可分解ATP释放能量每分解以分子ATP,可将3个Na移出胞外,同时将2个K移入胞内特意抑制剂哇巴因 4、出胞入胞:大分子物质(细菌、病毒、异物、脂类物质等),耗能。神经末梢突触囊泡内递质的释放。二、细胞的兴奋性和生物电现象(一)产生机制 1、静息电位:内负外正,主要由 K外流形成,接近 K的电-化学平衡电位; 静息电位是

3、静息是离子跨膜扩散的结果,膜对离子的通透性决定对静息电位的贡献大小静息状态下,K+通透性是Na+通透性10100倍,静息电位总是接近于Ek(-90-100mV) 。2、动作电位:主要由 Na内流形成,特点:“全或无”现象;具有不应期。*不同细胞的静息电位值不同:骨骼肌细胞-90mV,神经细胞-70mV,平滑肌细胞-55mV,红细胞-10Mv。动作电位产生机制:上升支(动 Na-Na内流)、下降支(静 K-K外流)、峰电位(失活不开放)、负后电位(K蓄积膜外)、正后电位(生电性钠泵作用结果)(二)极化(细胞膜电位外正内负的状态)、去极化(细胞膜电位内负值减少的方向变化)、超级化(细胞膜电位向膜内

4、负值加大的方向变法)、(三)兴奋性和阈值兴奋性:可兴奋细胞受刺激后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称。阈电位:是细胞去极化达到产生动作电位的临界膜电位数值,称。阈刺激:刚能引起组织发生兴奋的最小刺激,称 。阈强度:引起组织发生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衡量组织兴奋性高低指标。阈值:引起动作电位的最小刺激强度,衡量细胞和组织兴奋性大小的最好指标。阈值越高兴奋性越小。可兴奋细胞:神经细胞,肌细胞,腺细胞。分期:绝对不应期(细胞兴奋性为零,阈值为无限大)相对不应期(最早下一个兴奋起点)超长期(比正常细胞更敏感的时期)低长期。(四)兴奋在同一细胞上传到特点(两个电线)1、有髓神经纤维动作电位传导特点:跳跃性、节能。2、

5、兴奋传导特点:双向性、绝缘性、安全性、不衰减性、相对不疲劳性、完整性。(五)骨骼肌的收缩功能 1、骨骼肌的神经-肌肉接头:接头前膜、接头间隙和接头后膜(终板膜-乙酰胆碱受体)组成。接头前膜-以量子形式释放 Ach。2、骨骼肌的神经传递:首先 Ca内流(接头前膜),Ach(乙酰胆碱)外流。3、终板2+电位特点:具有局部电位(Na+K+内外流)的所有特征;引起肌肉的收缩; 4、细胞间的传递特点:化学传递、单向传递、时间延搁、易受药物或其他环境因素变化影响。5、阻断 Ach接头传递的:美洲箭毒、-银环蛇 毒。6、胆碱酯酶能-肌肉接头处消除 Ach(化学递质)。结构基础是:三联管;骨骼肌兴奋-收缩藕联

6、:藕联因子- Ca2+; 第二节 血液一、血液的组成与特征 1、内环境(细胞外液):包括组织液、血浆和少量的淋巴液、脑脊液;特点:理化性质、动态平衡。2、血细胞比容:血细胞在血液中所占的容积比。3、血浆蛋白的功能:白蛋白-维持血浆胶压;球蛋白-提高免疫力;纤维蛋白原-参与凝血。血浆 PH:靠缓冲对 NaHCO3/H2CO3的比值4、血浆渗透压晶体渗透压胶体渗透压血浆渗透压正常298.7mOsm(Kg.H2o)1.3 mOsm(Kg.H2o)300.特点构成血浆渗透压主要部分次要部分产生80%来自于Na+,Cl-Pro(75%80%来自白蛋白)作用维持细胞内,外水平衡维持血管内,外水平衡二、血细

7、胞生理红细胞(RBC)白细胞(WBC)血小板(PRL)正常值男(44.5)女(3.55)(410)100300功能运输O2及CO2,缓冲作用免疫功能防御功能生理性止血寿命120天难确定714天调节(生成的因素)原料(VitB12,叶酸,Fe2+)爆式足进激活物BPA,EPO*红细胞生成素(肾脏间质产生),性激素集落刺激因子CSF(淋巴细胞产生)血小板生成素TPO(肝实质细胞产生)2,红细胞的生理特性可塑变形性正常RBC在外力作用下具有变性能力,可通过比自身小的空隙悬浮稳定性血沉试验时,红细胞在第一小时末下沉的距离称红细胞沉降率(ESR),ESR与红细胞叠连有关,而后者取决于血浆成分的变化有关,

8、而与红细胞本身无关ESR加速血浆中胆固醇,球蛋白,纤维蛋白原 荡秋千ESR减速白蛋白,卵磷脂 洁白的鹅卵石渗透脆性指红细胞在低盐溶液中发生膨胀破裂的特征3,造血原料:重要材料(蛋白质和铁)重要辅酶(叶酸和VitB12)骨髓是生成红细胞的唯一场所,组织缺氧是足进EPO分泌的生理性刺激因素,三、血液凝固和抗凝 1,凝血因子14种成分除FIV是Ga+外,其他均为蛋白质存在部位除F(组织因子)存在于组织外,其他均存在于新鲜血浆中合成部位F(内皮C合成),(Ga2+),FV(内皮C和血小板合成)依赖VitKF 的合成需VitK参与最不稳定F (易变因子),F1、凝血分内源性和外源性两条途径:“内外”(1

9、)内源性凝血(血管内):内。由因子活化启动,血友病甲乙丙 因子内源性凝血途径。速度慢(2)外源性凝血(组织细胞):外。由组织因子活化启动,反应步骤少,速度快。*内源性和外源性凝血途径第一个有关系的凝血因子是因子,共同激活因子是因子。*2、血浆中抗凝物质主要是:抗凝血酶和肝素 (通过抗凝血酶作用);肝素是一种强抗凝剂,记忆:能里能外。四、血型 1、血型:是指红细胞膜上特异性抗原的类型,;红细胞凝集的本质是抗原抗体反应。抗原(凝集原)-细胞膜上;抗体(凝集素)-存在于血浆上 。 2、红细胞有 D抗原Rh阳性;红细胞无 D抗原Rh阴性。天然抗体多属IgM,分子量大,不能通过胎盘,免疫性抗体属IgG,

10、分子量小,能通过胎盘。3、输血:记忆:主侧(供血者红细胞与受血者血清),次侧反之。 第三节 血液循环一、心脏泵血功能 1、心动周期:心脏每舒张收缩一次所构成的机械活动周期。2、只要是等溶期.瓣膜都是关的(1)左心室压力最高快速射血期末;(2)左心室容积最小心 房等容舒张期末;(3)左心室容积最大房收缩期末;(4)主动脉压力最高快速射血期末;(5)主动脉压力最低等容收缩期末;(6)主动脉血流量最大快速射血期;(7)室内压升高最快等容收缩期;室内压下降最快等容舒张期( 8)心室充盈主要靠心室舒张所致的低压抽吸作用,房缩射血仅占 25%的血量。记忆:高左心,射血末;小左心,等张末;大左心,房缩末;高

11、主动,射血末;低主动,等收末;大流量,快射血;快室压,等收缩。3.心指数:以单位体积表面积计算的输出量称为心指数=心输出量/体表面积。3.0-3.5, 4,射血分数LVEF=搏出量/心室舒张末期容积,55%65%。二、心肌生物电现象和电生理特性别称部位时间主要机制次要机制0期去极化-80903012Na+内流1期快速复级初起+300mV10K+外流Na+通道关闭2期平台期0100150Ga2+内流少量Na负载3期快速复级末期090mV100150K+外流4期静息期-80-90钠泵,钙泵Na+Ga2+交换1、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特点2期平台期:心室肌细胞的主要特征,是心室肌动作电位复极较长的原因

12、,决定心室肌细胞有效不应期长短。静息电位负值大,达-90mV。4期电位稳定,无自动去极化。2、自律细胞形成机制:快 Na慢 Ca。浦肯野纤维(“野马”)的 4期去极化主要是 Na内流;窦房结细胞 4期去极化由 Ca内流形成。*窦房结p细胞动作电位最大特点4期自动去极化影响心肌自律性最重要的因素-自律性最高别称部位时间主要机制次要机制0期去极化-70+157Ga2+缓慢内流3期复极化+15-70K+外流K+外流 Ga2+内流4期自动去极K+外流渐减Na+,Ca2+内流渐增3、心肌生理特性:自律性、兴奋性、传导性、收缩性。绝对不应期局部反应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电位区间从0期到3期膜电位恢复到-55m

13、V3期复极化时膜电位-55mV60mV3期复极化时膜电位60mV80mV3期复极化时膜电位80mV90mV动作电位无论任何刺激,心肌都不能产生动作电位强刺激可引起局部去极化反应,不能产生动作电位给与阈刺激,心肌不能产生动作电位,给与阈上刺激可能产生动作电位给与阈下刺激,心肌也可能产生动作电位兴奋性0极低低于正常大于正常发生机制Na+通道全部失活Na+通道少量复活部分Na+通道复活,旦未达静息电位水平Na+通道已经复活至静息状态*有效不应期:包括绝对不应期和局部反应期,相当于心肌收缩活动的整个收缩期和舒张早期;意义:保证心肌不发生完全强直收缩从而保证了心脏的收缩和舒张交替进行。4、自律细胞包括:

14、窦房结房室交界希氏束浦肯野(自律性由高到低)5、心肌传导性:浦肯野纤维-最快(4m/s),房室交界-最慢(0.02m/s);窦 房结兴奋性最高,房-室延搁是心内兴奋传导的重要特点,使心脏不发生房室收缩重叠现象,保证了心室血液的充盈及泵血功能的完成。三、血管生理 1、形成血压的基本因素:足够的血液充盈和心脏射血。 2、外周阻力:指小动脉和微动脉对血流的阻力。3、平均动脉压=1/3收缩压+2/3舒张压 4、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1)收缩压的高低反映心脏搏出量的多少。(2)舒张压的高低反映外周阻力的大小(外面找舒服)。(3)主动脉和大动脉的弹性储器作用:老年人脉压大是由于动脉管壁硬化,大动脉弹性储器作用减弱,收缩压明显升高,舒张压明显降低;但老年人小动脉常同时硬化,以致外周阻力增大,使舒张压也常常升高。 5、有效滤过压=(毛细血管血压+组织液胶体渗透压)-(血浆胶体渗透压+组织液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