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实用的小学教学工作计划汇总七篇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12289553 上传时间:2023-06-22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31.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实用的小学教学工作计划汇总七篇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2023年实用的小学教学工作计划汇总七篇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2023年实用的小学教学工作计划汇总七篇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2023年实用的小学教学工作计划汇总七篇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2023年实用的小学教学工作计划汇总七篇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实用的小学教学工作计划汇总七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实用的小学教学工作计划汇总七篇(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3年实用的小学教学工作计划汇总七篇小学教学工作安排 篇1一、教材分析。本册教材详细单元支配为:数一数;比一比;分一分;认位置;相识10以内的数;相识图形(一);分与合;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相识1120各数;20以内的进位加法;期末复习;好玩的拼搭和丰收的果园两个综合实践活动。1.“数与代数”领域支配了6个单元。内容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是认数,支配在教材的第一单元数一数、第五单元相识10以内的数、第七单元分与合,第九单元相识1120各数;其次部分是计算,支配在第八单元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第十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些内容是学生今后计算学习的重要基础,教材编排时不但课时有所增加,而且增

2、设了“思索题”和“你知道吗”的内容,旨在帮助学生夯实基础,拓展相识,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丰富对数的相识,增加探究规律的意识和简洁应用学问的实力。2.“图形与几何”领域支配了3个单元。即其次单元比一比、第四单元认位置、第六单元相识图形(一),一方面利用生活阅历,相识长短、高矮、轻重、远近等,初步建立长度观念和质量观念;另一方面,结合详细情境,帮助学生辨别自己的前后、上下、左右,并初步应用这些方位词描述物体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培育初步的空间观念;再一方面,通过实物、模型分辨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初步感知这些几何体的基本特征,为今后学习几何图形奠定初步的基础,也有利于学生积累学习空间与图形的初步阅

3、历。3.“统计与概率”领域支配了1个单元。即第三单元分一分,要求学生能依据给定的标准或者自己选定的标准对事物进行分类,初步体验简洁的分类活动,学习分类的方法,积累数学活动阅历,为以后学习统计和概率领域的内容打好基础。4.“综合与实践”领域支配了两个实践活动。分别支配在第六、八单元里,结合相识物体支配了好玩的拼搭,结合10以内数的相识和计算支配了丰收的果园。让学生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体验,激发开展数学活动的爱好,并能联系现实情境发觉并提出问题,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获得数学活动阅历。二、教学目标。1学问技能。(1)结合现实场景,经验数数并抽象出数的过程,相识20以内的数,

4、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在详细情境和操作活动中,体会加法和减法的含义,探究10以内的加法、减法以及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相应的加法、减法计算;能应用所学的计算解决简洁的求和与求剩余(或另一部分)的实际问题,能探究一些简洁的物体、图形和数的排列规律。(2)在详细情境中相识长短、高矮;联系生活阅历初步相识上下、前后、左右等方位;通过视察、比较,直观相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3)能依据物体的数量、形态、颜色或其他标准,对熟识的物体进行简洁分类。2数学思索。(1)在认数过程中建立初步的数感,发展初步的思维实力。在数物体个数的活动中,相识数的含义,学会用详细的数描述简洁的事物;在

5、操作学具的活动中感受数的组成,具有初步的“分”与“合”的思想,体会分与合的数学意义,发展初步的抽象、概括实力;在比较两种物体个数、比较两个数大小的活动中体会初步的对应思想,驾驭简洁的比较方法,具有用语言或符号描述数的大小关系的初步实力。(2)在理解加法和减法含义以及探究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运算实力。通过分析实际问题中的简洁数量关系,选用恰当的方法进行计算,初步体会有依据地进行思索;通过对计算方法的探究、沟通,尝试说明自己的思索过程,初步感受思维活动的条理性;通过在多样化算法中选择适合自己的算法,培体会思维过程的敏捷性,发展思维实力。(3)在相识常见几何形体的活动中,感知物体的形

6、态、大小等特征,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4)在把不同物体分类、整理的过程中,初步培育收集、整理信息的意识和视察、比较的实力。(5)在解决简洁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实际情境和问题,初步感受数学抽象和简洁推理的意义。3问题解决。(1)初步学会从事物的数量多少,物体的形态、大小和位置关系等方面发觉和提出简洁的数学问题。(2)初步学会通过简洁的数数、比较大小、加减计算以及视察、操作、分类等方法解决简洁的问题。(3)初步学会用20以内的数描述和沟通生活中熟识的事物,能与同学沟通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方法,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4情感看法。(1)在老师的帮助与激励下,对

7、数数、比较、分类、计算等与数学有关的活动感爱好,具有喜爱数学学习的主动情感。(2)在建立数的概念、相识物体形态、探讨计算方法、表达思索过程等活动中,获得一些胜利的体验,初步培育学好数学的信念,初步具有独立思索并获得数学学问的体验。(3)在用简洁的数表示事物的多少、用加减计算解决简洁实际问题以及用文字、符号表示简洁规律等活动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知道用数学能解决生活中的有关问题。(4)知道在计算以及解决简洁实际问题等数学活动中有可能会出现错误,并能刚好改正自己的错误,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三、教学措施1培育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终身受益。一年级学生要培育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8、和仔细的学习看法。要求他们遵守课堂纪律、仔细倾听、主动发言、精确表达、仔细作业。学生在写作业时,老师既要关注学生的作业质量,更要关注学生的坐姿、握笔的方法,爱护学生的视力。严格要求学生按格式书写、字迹端正不涂改,仔细听题、细心计算、耐性检查,逐步养成书写规范的良好习惯。说到书写规范,不仅要求学生数字写得清晰、美观,还要留意写数字的笔顺,比如:常常有学生把“0”、“8”的笔顺写错。2丰富问题情景,激发学习数学的爱好。(1)创设好玩的情境吸引学生。教材在选择素材时注意创设形象、生动、学生感爱好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绽开想象的翅膀,畅游数学学问的“海洋”,进行好玩的数学活动,从而调动学生学

9、习的主动性和主动性,使他们乐于参加数学学习活动。实际教学时,我们可以依据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点,创设生动好玩的情境,从而引出所要探讨的问题,如“数一数”教学中,选择了儿童乐园的场景,让学生爱好盎然地进行视察、数数、初步感受数的实际意义。再如教学“10以内加法和减法”时,用学生熟识的场景(浇花、植树、游泳、跳高、踢球、乘公交车)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忱,激活学生的生活阅历。(2)编写生动的故事激发学习爱好。依据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征,在教学时,我们可以依据教材内容创设一些童话故事的情境,使学生在自己喜爱的、好玩的童话故事中学习数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如以“森林运动会”为素材,引导学生学习数的大小比

10、较;在教学5以内的加、减法这部分内容时,通过“小挚友浇花”这一学生熟识的生活场景,提出“现在一共有几人”“还剩几个人”的问题,让学生产生数一数、算一算的冲动,主动去探究计算的方法,理解加、减法的含义,并能正确进行计算。在这个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加学习数学的爱好和初步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意识。(3)设计丰富的活动提高计算实力。在上一年级前,学生已经积累了有关10以内数的相识和计算等方面的阅历,所以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基本没有问题。口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稍有难度,这是后续学习非常重要的基础,学生必需学好,并达到娴熟计算的程度,学期末速度要求大约为每分钟8道一步计算式题(干脆写得数),正确率

11、要达到90%95%。由于低年级学生集中留意力的时间比较短,而计算练习又比较枯燥,因此,老师在强调计算的同时,也要讲究训练形式多样化。如:用嬉戏、竞赛等方式训练(数学扑克、登山夺红旗、数学医院、摘苹果、开火车、接力赛等);用卡片、小黑板视算,听算;限时口算,同桌自编计算题交换算等。多种形式的训练,不仅能有效激发学生的计算爱好,提高计算正确率,还能培育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3经验活动过程,发展学生的思维实力。要培育学生的思维实力,必需给学生熬炼数学思维的机会。让学生亲身经验数学活动,引导学生视察、比较、推断、分析,发展初步的推断、推理实力,使学生的数学思维获得发展。(1)尽可能为学生供应探究与合作的

12、空间。在教学中,我们要为学生创设探究的机会,留给学生足够的合作沟通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能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学习数学。真正使数学学习活动成为“一个生动活泼、主动的和富有特性的过程”。如在学习加、减法计算,特殊是20以内进位加法时,激励学生应用已有的学问阅历,探究并沟通算法,实现算法多样化,并引导学生对不同计算方法进行比较,感受每种计算方法的优劣,选择适合自己或自己喜爱的方法进行计算,优化计算方法。(2)要注意突出数学基本思想在学问形成和应用中的作用。一是要重视引导学生经验简洁的数学抽象过程,初步体会数学抽象的意义。例如教学10以内数的相识时,先让学生数出现实场景中人或物的数量,再引导他们用相应

13、颗数的算珠表示“一类等价集合中元素的个数”,最终由相应颗数的算珠抽象出数,并借助直尺和图形使他们初步感受直线上的点与数是一一对应的,明确数的依次和大小。教学1120各数的相识时,侧重引导学生经验“用小棒摆出十几在计数器上拨出十几写数”这样一个逐步抽象的过程,初步感受不同数位上的数可以表示不同的数值,体会十进制计数法的特点。二是要重视引导学生经验简洁的推理过程,初步体会数学思索的条理性和确定性。例如,组织“比一比”的活动时,增加了比“3支笔的长短”、比“3种水果的轻重”、比“3杯水的多少”等问题,引导学生在确定最长最短、最轻最重、最多最少等活动中,经验简洁的推理过程。4注意习题的针对性、层次性和

14、可选择性。一是要适当增加有助于提高学生基本学习实力的练习。例如,为了给学生多供应一些练习写数的机会,在学习“相识1-5”和“相识6-9”这两个部分内容后分别增加了1课时的练习,同时还在练习一和练习二中适当增加了习题的容量。另外,考虑到学生娴熟驾驭8、9的分与合有肯定的难度,须要经验一个适当的过程,把8、9的分与合分开编排,并增加了1课时的练习。二是进一步加强相近、相像或简单混淆的数学学问和方法的比较。例如,教学10以内的加、减计算时,让学生把得数相同的算式连起来,说出指定得数的若干不同算式,启发他们在此过程中自主体会相关加、减式题的联系和区分。教学20以内的进位加法时,通过题组形式,多次引导学

15、生比较“得数相同的不同算式” 和“得数不同的相近算式”,启发他们在比较中进一步把握相关式题的内在关联,提高计算的敏捷性,并形成必要的技能。5适量补充支配思索题和自主阅读材料。本册教科书一共支配了12道思索题,这些题目涉及数和运算的意义、计算的方法和技巧、简洁的实际问题和数学规律、简洁的推断和推理等内容。解答这些思索题,有助于学生进一步拓宽学问视野、增加学习数学的爱好、感受数学自身的价值与魅力、熬炼思维的逻辑性和敏捷性。本册教科书还通过图文结合的形式呈现了两则自主阅读材料,目的主要在于激发学生主动获得数学学问的愿望,启发他们从数学的角度去视察生活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系。我们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适量补充支配相关的思索题和自主阅读材料。如在教科书29页“照下图这样,把8根短绳连在一起,要打( )个结”,可以让学生在动手做一做或者画一画中探究规律,解决问题。进一步延长“把8根短绳连在一起,围成一圈,要打( )个结”,让学生进一步探讨。四、教学进度。本册教材共支配57课时的教学内容,另外有全册内容的整理与复习4课时,全学期大约有20余课时的教学时间留作机动。建议机动时间老师敏捷地、创建性地支配教学,如定期开展读书、读报活动,进行讲故事、口算竞赛等等,也可上与所教内容相关联的思维训练课。各单元的教学课时大致支配如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