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实施指南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12286903 上传时间:2022-10-27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229.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实施指南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实施指南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实施指南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实施指南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实施指南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实施指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实施指南(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实施指南一、适用范围本工作指南适用于本市范围内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二、编制依据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实施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构建双重预防机制的意见(安委办201611号)、省建立完善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的实施意见(安委201710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建立城市安全风险点危险源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实施方案的通知(政办发201790号),以及国家、省和市其他相关法规、标准、政策文件等要求。三、工作流程图 1 企业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工作流程企业可参照图1所示的基本流程,开展本企业双重

2、预防机制建设工作。四、工作内容及要求(一)组织机构企业应建立“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组织领导机构,组织领导机构组成人员应包括企业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及各部门负责人及重要岗位人员,企业主要负责人担任主要领导职务,全面负责企业“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并以企业正式文件形式予以明确机构和相关人员工作职责。(二)人员培训企业应分层次、分阶段组织开展“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的培训,制定培训计划,明确培训学时、培训内容、参加人员、考核方式、相关奖惩等。通过参加专题培训、企业间交流观摩等方式加强对企业专职人员的培训,使专职人员具备双机制建设设所需的相关知识和能力。通过员工三级安全教育和日常班组会议等方式组织对全体员工

3、开展风险意识、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管控措施等内容的培训,使全体员工掌握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的基本方法。(三)制度保障1.制定企业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实施方案企业应制定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实施方案,并以正式文件的形式发布,明确工作目标、组织机构、职责分工、实施步骤、工作任务、进度安排、经费预算、工作要求等。2.制定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制度企业应按照“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工作内容和基本要求,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制定可操作性强、便于实施的风险分级管控制度。3.制定企业隐患排查治理制度企业应按照“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工作内容和基本要求,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制定可操作性强、便于实施的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四)风险点排查

4、与危险源辨识1.风险点排查与确定按照生产(工作)流程顺序,理清各部门、各车间的工作岗位及其作业活动,应涵盖生产经营全过程所有常规和非常规状态的作业活动,编制作业活动清单;按照生产(工作)流程顺序,理清各部门、各车间的设备设施,编制设备设施清单;遵循大小适中、便于分类、功能独立、易于管理、范围清晰的原则划分风险点;按生产(工作)流程的阶段、场所、装置、设施、作业活动或上述几种方式的结合进行风险点排查,确定风险点名称、所在位置、可能导致事故类型等内容的基本信息。2.危险源辨识与分析(1)范围:企业应组织相关部门、班组、岗位人员对所有风险点内存在的设备设施和作业活动进行危险源辨识与分析。针对作业活动

5、清单和设备设施类清单,采用合理的辨识方法进行危险源辨识与分析。(2)方法:对于设备设施类危险源辨识可采用安全检查表分析(SCL)等方法,对于作业活动危险源辨识可采用作业危害分析法(JHA)等方法,对于复杂的工艺可采用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法(HAZOP)或类比法、事故树分析法等方法进行危险源辨识。(3)要求:在辨识过程中,充分考虑分析“三种时态(即过去、现在和将来)”和“三种状态(即正常、异常和紧急)”下的危险有害因素,分析危害出现的条件和可能发生的事故。可采用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 13861)分析生产过程的危险有害因素,包括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和管理因素。可采用企业

6、伤亡事故分类(GB6441)对危险因素可能导致的事故后果进行分类。通过调查和工程分析等方法识别各风险点存在的粉尘、化学物、高温、噪声、电离辐射等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来源、接触方式及接触时间、可能导致的职业病和健康损害等。根据危险源辨识情况,完成企业潜在事故风险类型统计表,列出企业生产经营过程可能发生的所有事故类型(包括职业病等广义事故),以及每种事故可能发生的部位或岗位风险点名称。(五)风险评估与分级1.风险评估企业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用适当的风险评估方法,依据统一标准对本企业各风险点危险源的固有风险和采取现有管控措施后的现有风险进行评估。选择评估方法时,行业有规定的,从其规定,行业无规定的,

7、推荐采用风险矩阵分析法(LS)或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LEC),对所有风险做出定量评估。2.现有风险分级行业有规定的,从其规定,行业无规定的,依据各评估方法的风险可容许要求,结合本行业风险水平和企业自身风险承受能力,自行制定适合本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的风险分级准则,风险等级从高到低依次划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四级,分别采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标示。3.固有风险的评估与分级(1)针对风险点危险源的固有风险,以下情形直接判定为重大风险:发生过死亡、重伤、重大财产损失事故,或三次及以上轻伤、一般财产损失事故,且现在发生事故的条件依然存在的;构成危险化学品一级、二级重大危险源的场所

8、和设施;具有中毒、爆炸、火灾等危险的场所,同一作业单元内现场作业人员在10人及以上的;涉及重点监管化工工艺的主要装置;危险化学品长输管道。(2)针对风险点危险源的固有风险,以下情形直接判定为较大风险:构成危险化学品三级、四级重大危险源的场所和设施;涉及剧毒化学品的场所和设施;化工企业开停车作业或者非正常工况操作;具有中毒、爆炸、火灾等危险的场所,同一作业单元内现场作业人员3人以上的。(3)对于未涉及上述情况的其它固有风险,选用LEC法或LS法进行评估分级,即在去掉所有管控措施(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应急措施、教育措施、个体防护措施)的情况下,综合考虑该风险点发生事故的可能性(L),作业人员暴露于

9、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E)、后果的严重程度C(或S),进行取值,然后计算出D(或R)值,可依据现有风险判定准则给出对应等级。4.风险点级别确定按风险点危险源评价出的最高风险级别作为该风险点的级别。(六)企业安全风险图企业安全风险图包括风险分布图和作业安全风险比较图。1.企业风险分布图包括固有风险分布图和采取了目前管控措施后的现有风险分布图。在企业总平图上采用不同颜色的图标准确标出风险点危险源中心所在位置,标明具体名称。要求至少显示出风险等级最高的风险点危险源,但各级别风险点数量及总数应以图示的形式给出。2.企业作业安全风险比较图包括企业各类岗位或作业活动固有风险比较柱状图和采取了管控措施后的现有

10、风险比较柱状图。要求将风险分值最高的至少10项作业活动以柱状图的形式进行比较。(七)风险分级管控1.管控要求风险分级管控应遵循风险越高管控层级越高的原则,对于操作难度大、技术含量高、风险等级高、可能导致严重后果的作业活动应重点进行管控。上一级负责管控的风险,下一级必须同时负责管控,并逐级落实具体措施。风险管控层级可进行增加或合并,企业应根据风险分级管控的基本原则,结合本单位机构设置情况,合理确定各级风险的管控层级。2.管控措施风险管控措施应包含且不限于以下五类措施:工程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培训教育措施、个体防护措施和应急处置措施。3.风险管控清单企业应在每一轮风险辨识和评估后,编制包括全部风险

11、点各类风险信息的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并按规定及时更新。风险管控清单包括责任清单和措施清单,分开或合并列表展示均可。责任清单:企业应编制风险管控责任清单,根据固有风险分级情况确定风险点的管控层级、责任单位、责任人和责任内容。措施清单:企业应从工程技术、管理、培训教育、个体防护、应急处置五个方面,针对辨识出的危险源,结合企业实际情况编制风险管控措施清单。对于现有风险为较大及以上的风险点,必须补充现有管控措施,以确保风险可控。控制措施需经过企业相关程序评审,具有可操作性并得到有效落实。4.风险告知企业应组织各层级、各岗位进行风险评价结果的告知培训,以岗位安全风险及防控措施、应急处置方法为主。固有风险为

12、较大以上的风险点均要在醒目位置制作安装风险公告栏或岗位安全风险告知卡,内容至少包括风险点名称、固有风险等级、现有风险等级、管控层级、责任单位、管控责任人、岗位责任人、主要危险因素、潜在事故风险类型、警示标识、管控措施、应急措施及报告方式等。(八)隐患排查治理1.编制隐患排查项目清单隐患排查的范围应包括所有与生产经营相关的场所、人员、设备设施和活动,包括承包商和供应商等相关服务范围。企业应依据确定的各类风险的全部控制措施和基础安全管理要求,编制包含全部应该排查的项目清单。隐患排查项目清单包括生产现场类隐患排查清单和基础管理类隐患排查清单。(1)生产现场类隐患排查清单应以各类风险点为基本单元,依据

13、风险分级管控体系中各风险点的控制措施和标准、规程要求,编制该排查单元的排查清单。至少应包括:与风险点对应的设备设施和作业名称、排查内容、排查标准和排查方法。(2)基础管理类隐患排查清单应依据基础管理相关内容要求,逐项编制排查清单。至少应包括:基础管理名称、排查内容、排查标准和排查方法。2.制定隐患排查计划企业应根据生产运行特点,制定隐患排查计划,明确各类型隐患排查的排查周期、排查时间、排查目的、排查要求、排查范围、组织级别及排查人员等。3.隐患排查企业应按照有关规定,结合安全生产的需要和特点,采用综合检查、专业检查、季节性检查、节假日检查、日常检查等不同方式进行隐患排查。对排查出的隐患,按照隐

14、患的等级进行记录,建立隐患信息档案,并按照职责分工实施监控治理。企业组织有关人员对本企业可能存在的重大隐患做出认定,并按照有关规定进行管理,并应将相关方排查出的隐患统一纳入本企业隐患管理。4.隐患治理企业应根据隐患排查的结果,制定隐患治理方案,对隐患及时进行治理。企业应按照责任分工立即或限期组织整改一般隐患。主要负责人应组织制定并实施重大隐患治理方案。治理方案应包括目标和任务、方法和措施、经费和物资、机构和人员、时限和要求、应急预案。企业在隐患治理过程中,应采取相应的监控防范措施。隐患排除前或排除过程中无法保证安全的,应从危险区域内撤出作业人员,疏散可能危及的人员,设置警戒标志,暂时停产停业或

15、停止使用相关设备、设施。5.评估验收隐患治理完成后,企业应按照有关规定对治理情况进行评估、验收。重大隐患治理完成后,企业应组织本企业的安全管理人员和有关技术人员进行验收或委托依法设立的为安全生产提供技术、管理服务的机构进行评估。6.信息记录、通报和报送企业应如实记录隐患排査治理情況,至少每月进行统计分析,及时将隐患排査治理情况向从业人员通报。企业应运用隐患自查、自改、自报信息系统,通过信息系统对隐患排査、报告、治理、销账等过程进行电子化管理和统计分析,并按照市安监局的要求,定期或实时报送隐患排查治理情况。(九)持续改进1.运行评审组织外部技术专家、企业内部技术人员和一线员工,至少每年对企业双重预防机制运行情况进行评审,及时修正发现问题和偏差,确保双重预防机制不断完善,持续保持有效运行。重点评审双重预防机制是否按计划有效开展,是否符合本企业实际情况,是否取得实际效果,体系文件是否健全完善等。2.定期更新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每三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的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工作,以有效管控风险。除此之外,当出现以下情况时,应当重新开展风险评估:(1)法规、标准等增减、修订变化所引起风险程度的改变;(2)企业生产工艺流程和关键设备设施发生变更;(3)企业组织机构发生重大调整;(4)企业发生伤亡事故。企业应适时、及时更新风险信息与风险管控措施,编制、更新风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