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至2013学年下学期语文期中试卷(含答案)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12286469 上传时间:2023-09-0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14.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至2013学年下学期语文期中试卷(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2至2013学年下学期语文期中试卷(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2至2013学年下学期语文期中试卷(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2至2013学年下学期语文期中试卷(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2至2013学年下学期语文期中试卷(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2至2013学年下学期语文期中试卷(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至2013学年下学期语文期中试卷(含答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座位号:2012至2013学年下八年级期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卷卷 (全卷四个大题,共个小题;满分10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题号一二三四总分得分一、语文积累与运用(本大题含17小题,其中16小题每小题各2分,第7小题8分,共20分) 1、选出下列各项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 )A、迸射(bng ) 鞭挞(d) B、禁锢(g) 酷肖(xio) C、稽(j)首 眷(jun)念 D、执拗(ni) 磨蹭(zng)2、下列各组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 落弟 翻来覆去 B、侏儒 相形见拙C、 挑畔 冥思瑕想 D、狼藉 粗制滥造 3、选出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 ( )A、巴金老人是坚

2、定不移地追求光明、追求真理的一生。B、在学习上,老师要求我们独立思考、互相合作、积极探究。C、具有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是一个人事业成败的关键。D、为防止不再发生类似的伤害事故,政教处采取了很多安全措施。4、选出对下列句子所用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 ( )A、它们这些海鸭啊,享受不了生活的战斗的欢乐。(拟人)B、没有了光和热,这人间不是会成为黑暗的寒冷世界吗?(反问)C、冬季的深夜,立在小小的庭院中望见落了霜的地上的月色,觉得自己衣服上也积了很厚的霜似的。(比喻)D、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对偶)5、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胡适先生回顾自己所走过的道路,他觉得母亲教给他怎样

3、做人,而父亲带他出外读书。他深深地感谢父亲和母亲。B、再塑生命选自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作者是海伦凯勒,她是美国女作家,自幼因病成为盲聋哑人,但她自强不息,克服巨大的困难读完大学。本文主要刻画了莎莉文老师,是她引领海伦走向光明。C、雷电颂是一篇慷慨、激昂的抒情独自。其中雷、电都象征着邪恶势力。D、海燕一文是高尔基在1901年3月写的“幻想曲”春天的旋律的开头部分,原题为“海燕之歌”。6、对水调歌头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词上阕写词人对天上宫阙的向往和对人间生活的热爰,下阙写词人在月下对亲人的怀念和祝福,自始至终洋溢着乐观向上、积极奋进的情绪。B.“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这一句,抒

4、发思念亲人的感情,表面看来,好像是对月有怨恨之意,其实是写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C.“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句话从人到月,从古到今,对自然和社会作了高度概括,很有哲理意味。D.全词情景交融,意境豪放阔大,描写虚实结合,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和浪漫的情致,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7、根据提示填空(每空1分,共8分)(1) ,蜡炬成灰泪始干。无题 (2)余立待左右,援疑质理, _。送东阳马生序(3)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表现刘禹锡不为个人沉沦而悲伤,仍然保持乐观精神的两句诗是;_, _。 (4)用王维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两句送别,则略显伤感,不妨用王勃的诗句“ ,

5、 。”来表达一种豪迈的情怀。 (5) 苏轼在水调歌头中表现自己豁达开阔的心胸以及对世人美好祝愿的两句词是:_,_。 二、口语交际与语文综合运用(本大题3小题,每题2分,共6分。)9、从上下连贯的角度看,衔接最紧密的一句是(2分)( ) 学习知识要一点一滴,善于积累,_ ;平凡的努力虽不惊人,却能攀登万仞高峰。A.细小的石子虽不显眼,却能铺出千里路。B.能铺出千里路的是细小的不显眼的石子。C.不显眼的细小石子,却能铺出千里路。D.千里路的铺成,是有了细小的不显眼的石子。9、幽默是一种智慧,看似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幽默是一项语言能力,让人捧腹后品味语言的独特魅力。请在以下短文的横线处为书店老板

6、设计一句幽默答语,让盛气凌人的名作家听后羞愧不已。(2分)一个很有名的作家要来书店参观。书店老板受宠若惊,连忙把所有的书撤下,全部换上作家的书。作家来到书店后,心里非常高兴,问道:“贵店只售本人的书吗?” “当然不是。”书店老板回答后继续: “_ _”10、仿照例句,再写一个句子:(2分) 例句:母爱是一缕阳光,让你的心灵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感到温暖如春。 仿写:母爱是 。三、 阅读(本大题含1123小题,共34分)(一)文言文(12分)与朱元思书(吴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

7、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 从流飘荡( ) 负势竞上 ( ) 猛浪若奔( ) 12、翻译句子(4分)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13、古人写景,往往用不同的写法,表现出相近的意境,有异曲同工之妙。请从课文中找出与下列几组句子意境及内容大致相同的句子。(3分) 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

8、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常有高猿长啸,属收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14、作者说:“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这一段山水到底“奇”在哪里,“异”在哪里?(4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1519题。(11分) 但不知怎地,我总还时时记起他,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有时我常常想: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 他所改正的讲义,我曾经订成三厚本,收藏着的,将作为永久的纪念。不幸

9、七年前迁居的时候,中途毁坏了一口书箱,失去半箱书,恰巧这讲义也遗失在内了。责成运送局去找寻,寂无回信。只有他的照相至今还挂在我北京寓居的东墙上,书桌对面。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15、加点词“良心发现”指的是什么?(2分) 16、第一段中对藤野先生进行高度评价的句子是:(2分) 17、“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就文段来理解,藤野先生的“性格”指的是:(2分) 18、藤野先生的精神可用文中第一段中的六个字概括:(2分) 19

10、、第二段中,作者怀念藤野先生的具体行为有哪些?(3分) (三)阅读下面选文,回答1923题。(11分) 心中的芦苇 记忆中,有一片茂密的芦苇。她像自由的精灵,在远离世俗的淡泊中,独守江畔一方瘠土,筛风弄月,潇洒倜傥。瘦瘦的筋骨把生命的诗意一缕缕地挑亮,密密的芦花像一片片灿烂的微笑,将野地的清苦和宁静浓缩成亘古的沉默,醉倒了金风,醉倒了诗人。仿佛是王维的山水诗,寻不出现实意味和历史痕迹,只有一抹淡远空灵飘浮于烟的高度,还有一分清高,一分落寞,一分不为人知也无意让人知晓的随意与散逸,原始般的单纯和清淡。 芊芊芦苇,在滩涂上扎根,无拘无束;在纤桥旁摇曳,蓬蓬勃勃。从苍翠的湖绿,渐渐化做凝重的墨色,却

11、依旧亭亭玉立,倩影婆娑。即使翻越季节的山峦,静候白霜降临,那满目的芦花与天上的白云融为一体,绵延至月光不能触及的地方,也依旧洁白光泽,充满蓬勃的张力,然后在冰冷的纯洁里面画上生命的句号。 这白发苍苍的芦苇,是樵子柴担上悠然飘起的一缕秋光,是村姑眉宇间挥之不去的一抹苍凉的妩媚。像衣香鬃影的女子涉水而来,从古代,从诗经,“蒹葭苍苍,白露为霜”遂成千古绝唱。泅流中,弄篱荡舟的少年水手,采兰撷芷、在水一方的窈窕淑女,映衬着茂密的芦苇,成了三千年文明古国最优美的诗行。 倘若寄身木筏,去溯芦苇之源,那么,你能听到许多滩边涯际拉纤的号子和寨头镇尾浪漫的故事。你也会发现,苍凉凄美的芦花那么轻易就能拨动深藏的沧

12、桑和历史的痛苦。 易水之滨,高渐离击筑,悲凉的旋律中,荆轲告别燕太子丹,踏上刺秦的不归路,他身后的芦花,一定在萧萧寒风中轻扬。乌江之畔,四面楚歌,西楚霸王柔肠寸断,在“虞兮虞兮奈若何”的哀叹声中,虞姬挥动长剑、裙袂飘飘,作最后的生命之舞。在她倒下的地方,雾茫茫,一片绢素,那是一岸的芦花在为这悲怆的诀别飘雪飞霜。汨罗江边,披发行吟的逐臣屈原,掩涕叹息,仰天长问。佞臣专权,楚王昏庸。居庙堂,不能为民解难;谪乡野,不能替君分忧。生命的寂寞郁结于心,奔突于胸,使诗人纵身大江,荡起的涟漪是芦苇悲鸣的泪滴,在湿湿的夜色中流淌。青青的生命的枝叶包裹起千千万万人民的祟敬和思念,投入历史的长河,成为端午节最深沉的纪念。 真正拥有芦苇,是在大学时代。我喜欢在学校后面的江边漫步那里,茂密的芦苇像无边的绸带,向着远处缓缓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