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建专业一级注册建造师继续再教育培训材料(第五章)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12282581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50 大小:138.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房建专业一级注册建造师继续再教育培训材料(第五章)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房建专业一级注册建造师继续再教育培训材料(第五章)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房建专业一级注册建造师继续再教育培训材料(第五章)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房建专业一级注册建造师继续再教育培训材料(第五章)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房建专业一级注册建造师继续再教育培训材料(第五章)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房建专业一级注册建造师继续再教育培训材料(第五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房建专业一级注册建造师继续再教育培训材料(第五章)(5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施工现场管理基本要点1)施工承包项目策划2)施工现场管理目标3)施工现场平面布置4)施工现场管理集成控制第八节工程项目施工现场管理案例12、现场管理组织与策划1)建立强有力的组织管理体系2)注重总平面项目策划项目自然条件、作业区域条件、现场功能需求、交叉作业、分包管理能力23、实施总平面现场管理1)成立平面协调小组施工顺序、专业配套、作业需求、管理方法2)合理布置现场道路满足现场工序转换、运输、搬运等需求3)增加道路出入口满足应急和交通需求4)确定工人生活区、现场办公区设置原则满足职业健康和安全需求35)厂区临时供水围绕整体控制的供水系统确保稳定的、可靠的提供供水能力(考虑应急需求)6)实

2、现现场临时的整体供电系统临时用电方案,电线电缆的走向、设置7)建立合理科学的现场排水系统排水设施的设计、排水设备的提供、应急8)合理利用现场空间,科学安排场地区域49) 根据现场平面布置及开工顺序,安排机械、设备进出及场内流转使用计划及时、顺畅、合理、可靠10) 现场交通道路的设计与布置、动态管理变更控制与管理11)资源供应与分包进场、退场控制供应商、分包进场与退场时间、程序、验收54、施工现场的控制措施1)灵活的采购方式与管理可以调价的混凝土、钢材、水泥的采购可以调价的物质采购2) 确保资源的进度提供与合同履行63)严格现场计划控制,力求主动管理编制有效的节点计划、管控计划、消项计划装饰计划

3、、设备供应、甲供计划确保工序的合理穿插、形成流水作业适宜的成立“抢工队”,保证计划工期74)建立现场质量保证体系总包质量管理体系项目质量目标、程序、控制、检查、改进区域质量管理体系分包与总包作业区域的质量责任管理与协调85)强化工序的质量控制工序技术交底管理工人班组控制工序交叉控制与检验工序的标准化管理工序动作管理96)总包、分包实行互动的安全管理人性化的安全价值观心理安全与精神健康人体功效与人机工程作业安全与人身安全应急准备与响应管理安全检查与分析预防107)现场劳务与现场标准化管理工人生活区的集中管理工人培训需求的满足工人生活设施的安全可靠、舒适工人生活和劳动条件的改进现场标准化的人性化提

4、升118)施工现场的信息化与资料管理建立项目整体的信息化交流网络交流以总包为核心的信息开发、分析、利用平台办公、生活区实行统一化管理12第五节工程项目技术方案优化案例分析一、工程项目技术方案优化的概念、意义1、在作业前,对作业采取的各种方法、方案进行比较,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从中选择最佳的方法或方案,这种过程叫做方案优化。施工技术方案优化是在对项目实施条件(合同条件、现场条件、法规条件)及设计文件进行深入了解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对投标简单的施工组织设计规定的施工方案、设备配置、施工程序、劳动力组织等进行的必要调整。2、优化工艺不能影响结构安全、使用功能及设计方案要达到的效果,并随着工程施工过程图

5、纸、环境、风险、相关方要求的变化适时调整方案、预案及其做好深化设计工作。3、优化方案应切实可行,一切从实际出发,目的是要保证工期,保证质量、安全、环境,降低施工成本。二、工程项目技术方案优化的管理流程午午午午三、工程项目技术方案优化的方法1 、明确优化的内容、优化的依据、预计经济效益等,另外要保证项目优化的安全性、科学性,实施过程中出现新问题、新情况,及时沟通、调整解决。2 、优化是满足几方面要求的一个统一整体,是不可分的,应通盘考虑。现代施工技术进步、组织管理经验积累,每个工程都可以用多种不同方法完成,存在着多种可能方案,所以在决定方案时,应多方分析比较、全面权衡,选择出可能最好的方案。3、

6、施工方案的评价、甄选是一个系统工程的多目标决策过程,不论在技术方面或组织方面,通常都有许多可行的施工方案选择,择选优化原则要坚持技术分析与经济分析相结合、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动态分析与静分析相结合。当影响施工方案的某些因素无法用数量指标衡量或获取数据较困难时,可定性分析评价施工方案优劣。对工期、成本、劳动力等可以用数据指标衡量的因素进行分析、计算,得出定量分析结果,再对各方案进行对比择优。(一)案例背景介绍某基坑降水工程土0.000标高相对于名对标高15.10m,施工现场平均绝对高程为14.80m。工程为地下三层、地上四层、局部七层。地下三层基坑最深处达-18.50mo工程地质勘查报告给

7、出稳定水位埋深为9.00-10.30m,地下水属孔隙潜水。工程南侧距离20m为东湖景区,且已经蓄水,水面高程为14.00m。工程特点:本工程地下三层位于整个建筑的中心区域,南北长40m,东西方向宽38nl而整个建筑物形式为半径约75m的圆形。案例一、某大剧院工程基坑降水施工方案优化四、工程项目技术方案优化案例分析地下水位较高,赋存于3层粉土、3层粉质木土和4层细砂中,旁边东湖景区蓄水进一步造成地下水位的提升。通过现场实际勘察,地下水位标高相对于土0.000标高为-9.30m-10.60m。建筑红线内还有未拆迁的建筑物。1、场区工程地质概况:根据华北地区区域地层表,该区地层位居华北地层区华北平原

8、分区之冀中小区东部、西部地区交界地带。根据地质年代、成因类型、结构特征及物理力学性质差异,将勘察控制深度内土层划分为9层,为素填土、新近代沉积粉质粘土、新近代沉积粘土、细砂、粉质粘土、中砂、粉质粘土、细砂、粉质粘土。2、场区水文地质条件勘察期间初见水位埋深为10.00-11.00m,稳定水位埋深为9.00-10.30m,地下水属孔隙潜水;地下水主要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地表渗漏;排泄以人工开采和向下渗流为主要形式;根据区域水文地质资料及分析近年附近多处勘察报告中地下水位观测资料,地下水位年变化幅度为1.002.00m。3、基坑周边环境情况本工程建筑物的位置坐落在一条古老河道内。在建筑物的西侧,距

9、离200m的位置是一条常年有水的污水河,距离建筑物南侧20m是东湖湖观景区,且已经蓄水。(二)事件过程描述1 、原方案设计情况根据工程结构特点,以及现场实际情况,首先施工地下三层部分,依据地质勘查报告和水文地质条件,基坑需要进行降水。初步制定的降水措施为“轻型井点降水方案”。降水井按建筑物基槽外围周圈布置,降水井设计深度为30m,采用2寸潜水泵双机组抽水,每个水泵连通一根直径200mm勺排水管,抽出的水排入东湖。2 、降水方案分析及遇到的问题(1)工期不确定性仍有未拆迁的建筑在新建建筑物内,工程施工无法正常进行,势必会造成工期后延,降水期也会相应后延,并增加费用。(2)降水井的布置根据设计图纸

10、安排施工工序,首先施工地下三层部分,再施工以上结构。本工程降水部位为位于建筑物中间部位的地下二、三层,若只在此范围布置降水井势必会影响后期施工,故需要在建筑物的整体外围设降水井,这样又会增加降水井个数及降水费用。(3)地下水排出量大本工程积极倡导绿色施工技术,节约用水保护地下水资源,采用井点降水法降水,按抽水期1 年计算,将会有1576万吨地下水排入东湖。根据以上问题分析,项目部研究决定将最初的“轻型井点降水方案”改为“三轴搅拌桩止水帷幕+基坑内抽水机降水”方案。(三)关键措施1 、止水帷幕只在地下二、三层基坑外侧设置,桩径为850mm桩之间咬合长度为250mm桩长根据含水层的水位深度及底部隔

11、水层顶板的埋深来确定,桩长最深为21.9m。止水帷幕施工完毕后即可进行土方开挖施工。2 、依据地质勘察报告中的水文地质条件,基坑内3层、4层土层地下水属孔隙潜水,无承压水,因此决定在基坑内打降水井,边挖土边留设排水沟、集水井,基坑内的水随时用水泵抽走并回灌至现场水井中。3 、三轴搅拌桩止水帷幕+基坑内集水井抽水降水法,只抽取基坑内部分地下水,且又回灌至现场水井中,极大的节约和保护了地下水资源,符合国家倡导的绿色施工技术要求。4、三轴搅拌桩采用套接法施工,严格控制搅拌桩的垂直度,保证工程质量,对于施工冷缝进行在围护桩外侧补搅素桩补强处理,搭接厚度不小于100mm。图5-2MC-920型步履式三轴

12、搅拌桩机图5-3止水帷幕平面布置图(四)结果状态根据现场实际情况,优化后的降水方案得到了专家的认可,施工效果良好。止水帷幕没有发现漏水现象,为后续施工提供了保证,并达到了很好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1、三轴搅拌桩止水帷幕属于一次性投入,施工完毕后无需维护和后期处理,即可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不受工期的影响也不影响现场施工。止水帷幕共计施工11310m3,总投资653.7万元,如采用轻型井点降水方案,降水期按1年计算,总投入资金1738万元,采用止水帷幕经济效益明显。2、由于采用了三轴搅拌桩止水帷幕,基坑内抽出的地下水16000吨,全部回灌至现场水井中。如采用轻型井点降水,降水期按1年计算,将抽出

13、地下水1576万吨。(五)问题分析及建议随着施工技术水平发展和绿色施工技术的推广,止水帷幕的应用会越来越广泛。本工程施工期间遇到的问题:依据地质勘查报告,地下水只有孔隙潜水没有承压水,制定方案时基坑内采用明沟排水加集水井抽水,但是在施工阶段发现地下水属于承压水且砂层非常厚,无法形成排水沟和集水井,给工程施工带来极大的困难。类似地质情况,可在止水帷幕施工完毕后在基坑内先打一口观察井,根据水位下降情况再定是否需要增加降水井,待水位降至设计标高以下再进行土方施工。案例二、某体育场工程拱脚大体积砼施工方案优化(一)案例背景介绍某体育场工程建筑建筑面积62363m2,主体框架结构,屋盖部分为钢结构,由大

14、跨度拱支撑钢结构桁架、纵横桁架、水平支撑及上下弦系杆部分组成的桁架体系,其中钢结构罩棚设计采用独立砼拱脚基础。本工程共计四个拱脚,每个拱脚尺寸为33.3mx28.2m,最深处为16.915m,最浅处2.982m,自然地坪-1.650m,拱脚底标高-18.565m,顶标高+6.000m。每个拱脚混凝土用量大约为10000m3。图5-4体育场三维效果图图5-5拱脚三维效果图(二)事件过程描述1. 原设计概况:根据本工程设计图纸,每个拱脚均与地面成30角,设计要求每个拱脚的大体积混凝土必须一次整体浇筑成型。2. 施工中遇到的问题:(1)一般大体积混凝土主要施工特点为:结构厚大对施工技术要求高。水泥水

15、化热较大且释放比较集中,其表面系数比较小,砼内部温升比较快,混凝土内外温差较大时会产生温度裂缝,影响结构安全和正常使用。大体积混凝土对平面尺寸也有一定限制,平面尺寸过大,约束作用所产生的温度应力也愈大,如采取控制温度措施不当,温度应力超过混凝土所能承受的拉力极限值时,也容易产生裂缝。本工程拱脚属于超大超厚的大体积混凝土,控制裂缝并保证施工质量更加困难。(2)当地商品混凝土公司的供应能力难以保证整体浇筑时的砼供应。考虑以上不利因素,整体一次浇筑拱脚混凝土可进一步优化,以达到保证施工质量、降低成本的目的。分析比较采用分层浇筑的施工方案。(三)关键措施2010年11月邀请清华大学、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等单位专家对公司提出的分层浇筑施工方案进行了可行性论证,各位专家认为方案能够保证施工质量并可行,并提出了以下意见和建议:减少分层,底层底板单独浇筑,分层以三个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