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区西张庄镇小城镇建设材料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12282579 上传时间:2023-12-01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县区西张庄镇小城镇建设材料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县区西张庄镇小城镇建设材料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县区西张庄镇小城镇建设材料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县区西张庄镇小城镇建设材料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县区西张庄镇小城镇建设材料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县区西张庄镇小城镇建设材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县区西张庄镇小城镇建设材料(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XX县区西张庄镇小城镇建设汇报材料 西新镇小城镇建设总体规划 202年0月3日 为了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促进本镇经济和各项事业快速发展,结合本镇实际,特制定小城镇建设总体规划。 一、意义和必要性 加快小城镇建设是实现小城镇向城市化迈进的有效途径。通过小城镇建设,使镇域经济、有一个突出性进展,进一步壮大全镇经济实力,改善镇域环境,推动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推动科技进步,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 二、小城镇基本情况 我镇是XX省小城镇建设综合改革试点镇,位于XX省X市西南部,东临中国一汽集团,西接XX县区大岭镇壤,南连X市XX县区大屯镇,北靠X市X县区城西乡。镇辖9个行政村,62个村民小组,44个自然

2、屯。幅员面积87.6平方公里,其中镇区面积4平方公里,耕地4055公顷。人口3018人,其中镇区人口20300人。共有企业3户,其中私营企业234户。从业人员96人。镇内共有中小学10所,其中小学9所,中学1所。 镇区属欧亚大路季风性温带气候,年最高气温39.5,最低气温-38.,年均气温-5。主导风向西南风,春季为多风季节,年均风速3.3-3.5米/秒左右。年均降雨量56mm左右,无霜期19天。 近几年来,按照中央和省、市的要求,西新镇加大工作力度,狠抓镇建设,有力地促进了全镇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快速发展,为推进小城镇星火密集区建设,建设现代化科技示范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是领导重视,提供良好

3、的政策环境。镇成立了小城镇建设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小城镇建设的指导、协调等工作,每季度召开一次小城镇建设专题会议,研究解决小城镇建设问题。并在资金、政策等方面给予小城镇重点倾斜。从18年到现在,区财政给予西新镇建设投资600万元,其中用于基础设施投入40万元,绿化美化20万元。专题研究制定了小城镇建设意见,提高了西新镇干部待遇,下放了土地、规划等相关权限,为西新镇小城镇建设提供了有力的组织和政策保障。 二是全面规划,建立强有力的管理体系。按照中央和省市的总体部署,聘请省、市有关专家组成专题调研论证课题组,对西新镇的经济发展,镇域建设,科技进步及各项事业进行了总体调研和论证,在全面分析西新

4、镇镇情和未来发展走势及借鉴外地小城镇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制定了西新镇建设与发展的总体规划。在此基础上,为了确保总体规划的有效实施,又相继成立了区、乡两级小城镇管理组织,充实了专业人才,确保了各项管理到位。 三是发展速度快,有较强的经济实力。到02X年,全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8.12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8亿元;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4.3亿元;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 2.8亿元;乡镇企业总产值实现45亿元;农民人均收入实现38元;财政收入实现82万元。投资8600万元,用于工业小区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全镇7个工业小区均达到市级小区标准,其中有2个达到省级科技小区标准,1个达到国家级科技示范小区标

5、准。20X年,西新镇被评为全省经济综合实力第一镇,所辖的双丰村、同心村在全省和全市经济实力排列中,分获前 一、二名。 四是精神文明建设和各项事业取得新成绩。全镇共涌现出市级以上文明村4个,其中双丰村被评为国家级文明村,1999年,西新镇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精神文明建设先进镇。科技教育事业不断发展,拟申报国家级的汽车产业星火密集区和省级特色农业星火示范园区、现代设施农业规范化生产科技示范园区、市级生态观光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正在镇内建设,农 民科技培训率达到了5%以上。从1998年开始,西新镇投入2200万元,用于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全镇10所中小学中,有9所实现楼房化,镇办中学实现了微机化,1所中学

6、、6所小学进入市一类一级学校。所有中小学全部成为市级花园式学校。西新镇被市评为花园式校园建设示范镇。投资0万元用于社会福利事业,建老年公寓2处,敬老院个,建筑面积000平方米,共有房屋420间,1100张床位,入住老人230人。投入5万元,改建卫生院,现有床位5张,镇内医疗网络已经形成。全镇有42%的农户安上了程控电话,1个自然屯用上了自来水,新建农民新村5处,入住农户200户。 五是镇域环境进一步改善。以道路建设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成效突出。共投资4200万元,修筑水泥路5公里,柏油路19公里,砂石路11公里,乡到村,村与村实现了柏油化,村到屯、屯与屯实现了砂石化。90%的自然屯通公共汽车。

7、投资00万元,用于全镇绿化。绿化面积00公顷,植树4万株,绿化覆被率达2%。投资2.9亿元。用于废弃物的处理,镇内西湖00万立方米污水全部得到净化处理,所有废物的排放均符合国家标准。三、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指导思想 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党的十五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为指针,牢固树立科技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科技兴镇”战略,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壮大三产,提升二产,优化一产,突出培育特色经济,壮大经济实力,合理扩张镇域规模,提高完善镇域功能,大力推进工业化、城市化进程,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把西新镇尽快建成经济实力强、居住环境美、文明程度高的现代化科技

8、示范小城镇。发展目标 从现在起到20年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实现经济总量跳跃式发展,经济实力明显增强,镇域功能基本完善,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1、镇域规模 到22X年,全镇人口达到8万人,其中镇区人口达到5万人,从事 二、三产业的人员达到万人;镇区面积达到10平方公里。 2、经济总量 到202X年,全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亿元,年均递增15.5%,三次产业增加值分别达到 126亿元、9.8亿元、7.56亿元,年均分别递增7、16%、22%;财政收入达到1.0亿元,年均递增2%, 3、产业结构 到202X年,汽车产业星火密集区、特色农业星火示范园区、现代化设施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生态观光

9、农业示范园基本建成,三次产业增加值比重调整到7:5:4。 4、人民生活质量 到2X年,全面实现普九教育,高中阶段普及率达到0%,科技普及率达到98%以上,医疗卫生保健达到较高的水平,体育活动群众参与率达到40%,有线电视普及率达到0%,电话拥有率达到5部百户。人均公共绿地面积8平方米。生活饮用水水质达标率达到96%,镇区集中供暖面积达到80%,工业污染源排污达标率达100,生活垃圾清洁率达到5%,处理率达到8%,农民人均收入达到6000元,建农民新村处,入住农户260户,镇内居民(女满5周岁、男满60周岁)20可享受医疗和养老保险。 、镇城建设 全镇交通、通讯、水电气供应等各项公用设施基本完善

10、,整体配套。 四、主要内容及建设重点 加快经济发展,壮大经济实力 进一步调整经济结构,充分利用镇域优势和资源优势,以汽车产业星火密集区建设为重点, 加快发展汽车及汽车零部件生产、汽车配套产业以及特色农业星火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大力发展绿色农业、生态农业及度假旅游、农副产品加工、地产开发等特色经济,壮大经济实力,实现镇域经济的新突破。 、以配套加工为重点,大力发展工业经济。 西新镇与一汽集团相距较近,是接受一汽辐射较强的镇,全镇为一汽加工企业已达230多户。在未来发展中,西新镇将紧紧依托一汽集团和汽车产业服务区,依靠现有的基础,积极为一汽加工配套。发展的重点是建成一个国家级星火密集区,即产业星火密

11、集区。以自立新街为轴心,将原有的双丰、同心、日新、开源、西新个工业小区合并,规划总面积10平方公里,主要生产和经营汽车零部件、改装车等。重点搞好密集区基础设施建设,到“十五”期末,园区内全部实现“七通一平”,落位企业达到3户,年产值实现30亿元,安置就业人员1.5万人。 2、以拓宽服务领域为核心,加速发展第三产业。 重点是规划建设好“一个市场、一个开发、两个园区”。 一个市场,就是建设长春绿新大市场,规划面积2平方公里,一期工程已经结束,蔬菜、水产、服装等单体市场已开业运营。“十五”期末,全面投入运营,预计将成为东北最大的果蔬、水产等绿色食品销售批发中心,年实现营业额50亿元,安置从业人员1万

12、人。 一个开发,就是围绕镇区建设,科技规划,重点在同心村、双丰村进行房地产开发,年开发面积达到万平方米。 两个园区,一是XX市人民政府批准开发的占地平方公里的汽车贸易服务区。主要从事汽车储运、汽车装饰、汽车修理和汽车文化。“十五”期末,企业户数达到3户,年营业额达到5亿元,安置从业人员22X人。二是建设休闲旅游度假园区。以长春西湖为核心,规划面积3平方公里。到“十五”期末,投资5亿元,建成集旅游、观光为一体的休闲度假中心。 3、以发展生态农业为方向,积极发展农业经济。 充分利用本镇现有基础和资源优势,积极发展生态农业,重点建设“三大基地”。一是建设现代设施农业基地。“十五”期末,建智能温室处、

13、双百栋日光温室群2处,百栋连片日光温室群5处,保护地面积达到5万平方米。二是建设绿色农业稻谷、蔬菜生产基地。以发展绿色稻谷和蔬菜为核心,加快绿色农业进程。“十五”期末,绿色稻谷面积发展到10000亩,双千亩绿色蔬菜基地发展到2处。三是建设精品牧业生产基地。以XX省清真肉业股份公司为核心,建设好农业部批准的高科技畜产品示范区,大力发展肉牛、生猪、蛋鸡、肉鸡等精品牧业。“十五”期末,肉牛发展到万头、生猪20万头、蛋鸡100万只、肉鸡50万只。改善镇域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加大环境建设投入力度,进一步改善镇区环境、村屯环境和农民居住环境,提高居住生活质量,实现镇域环境的新突破。 、加强道路建设。以

14、镇区道路和村屯道路为重点,拓展骨干道路,提高村屯道路标准。“十五”期末,打通春城大街至警备路东西走向的主干道路,拓宽警备路至长郑公路南北走向路段,完成镇区三横六纵9条街路建设,形成镇区主干道框架。完成村与村、屯到屯16公里砂石路改造,全部实现村屯道路油渣或水泥化。 2、提高绿化水平。镇区主要街路全部达到绿化标准,新增绿化面积10万平方米,村屯绿化美化率达9以上,农户绿化达80%以上。 3、改善居民居住条件,加速农民新居建设。“十五”期末,完成15个自然屯的改造,建农民新村15处,入住农户2600户,其中100户农户住进楼房。 4、改善环境卫生。实行垃圾集中化管理,加强环境卫生的整治,完善给排水

15、工程设施,实现镇域居民厕所水洗化,镇区环境卫生达到国家级卫生城市标准。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高人的素质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是建设现代化科技示范小城镇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突出三项建设。一是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以镇为核心,村为基础,建立思想教育网络。深入开展集体主义、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提高全镇干部群众的思想觉悟和道德素养。二是加强文明村镇建设。广泛开展以创建文明镇、文明村和“十星级文明户”为载体的精神文明活动。到“十五”期末,9个行政村全部达到市级文明村标准,90以上的农户达到“十星级文明户”标准,西新镇力争进入国家级文明镇行列。三是加强法制建设。坚持依法治镇,加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力度,减少各种犯罪发生,做好依法行政,提高执法执政水平。大力发展各项事业 积极发展教育、文化、卫生、敬老、计划生育、保险等社会事业,努力为全镇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精神支持和智力保障,实现各项事业的新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