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赏析虚实相生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12280609 上传时间:2022-08-2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歌赏析虚实相生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诗歌赏析虚实相生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诗歌赏析虚实相生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诗歌赏析虚实相生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诗歌赏析虚实相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歌赏析虚实相生(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诗词赏析手法一虚实相生(一)秋夜寄丘二十二员外韦应物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 作者是怎样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表达异地相思之情的?(二)忆江南 李煜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这是南唐李后主亡国入宋后写的词。有人说这是一首极尽繁华之作; 有人说这是一段凄凉无限之吟唱。请从艺术手法运用的角度谈谈你对这首词的看法。琅琊溪欧阳修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注】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滁州(在今安徽省境内)期间,琅琊溪在滁州琅琊山。槎(ch d):这里指拼扎而成的简易木桥。1.这首诗围绕溪水描绘了那几幅画面?表现了作

2、者怎样的情感?2.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对诗中三、四两句进行赏析四)注:碛据。(1(2(五)【注】简析凉州词 张籍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qi):沙漠。 练:白绢,丝织品的一种。安西,唐西北重镇,此时已被吐蕃占) “无数铃声遥过碛 ”句表现了怎样的边塞景象?)本诗运用了衬托对比和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一个重要节日。抱膝灯前影伴身 ”一句,并说说作者当时怀有一种怎样的心情。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语言有何特点?(一)前两句写实,作者因怀人而在

3、凉秋之夜徘徊沉吟的情景。后两句想象所 怀之人于空山之中“幽人无眠”的情形,委婉含蓄地表达了异地相思的深情。(二)上苑:古代皇帝的花园。答:作者通篇不对当前处境(实)作正面描写,而是在梦中回忆往昔的繁华生 活。梦中写车马川流不息,“花月春风”,梦境越是繁华热闹,梦醒后的悲哀便越 是浓重;对旧日繁华的眷恋越深,今日处境越凄凉。通过对自己梦境的描述委婉 含蓄地写出了亡国之君的悲恨之情。(三)槎(cha):这里指拼扎而成的简易木桥。寂寥的空旷深山中,山顶的积雪融化,渐渐汇成小溪,不断上涨。游客们有的在溪水中悠闲的泛舟,有的在一旁漫步于横跨着溪水的简易木桥到达彼岸。不知道这溪水的源头(在哪里),离这是远

4、是近,只看见那山中的落花从水上流出。这首诗描写了雪消溪涨、游客渡溪、古槎横流、山花随溪水流出等画面 表现了作者对琅琊溪美景的喜爱之情,体现了作者寄情山水的悠然情怀。实写山花随溪水流出的景象;虚写山中的春意,以及溪源之远、溪流的 曲折。虚实结合,对激发了读者的想象,丰富了画面的内涵。委婉含蓄地表达了 作者作者对琅琊溪美景的喜爱之情,体现了作者寄情山水的悠然情怀。(四)1描写一列长长的骆驼队远远的走过沙漠,驼铃发出悦耳的声响,写出往 日丝绸之路的繁荣景象。2整体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 前三句实写,黄昏时分,边城阴雨绵绵,雁儿在阴 沉沉的暮雨天中低飞, 河边芦苇发芽似笋抽枝吐叶,争着向上生长,两幅景象形成 鲜明对比(,一列长长的骆驼队远远的走过沙漠,驼铃发出悦耳的声响,使人不 由的想起往日丝绸之路的繁荣景象, 而现在的安西都护府辖境为吐蕃控制, 骆驼 商队再不能到达安西了。含蓄地抒发了由对唐王朝落寞衰微的无奈而产生的辛 酸沉痛之情。(五) 抱膝”二字形象地勾画出作者呆坐的神态,由灯前”自然引出 影”,而伴”字将 影”和 身”联系起来,显得形影相吊,充分表达了作者思家时的孤寂心情。 作者主要通过一幅想象的画面,即冬至夜深时分,家人围在灯前议论自己这个远行之人,以此来表现思家的。本诗语言朴实无华,明白晓畅,真切感人,如想得家中”还应说着”等明白如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