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文言文复习学案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12280545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6.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文言文复习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八年级文言文复习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八年级文言文复习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八年级文言文复习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八年级文言文复习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文言文复习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文言文复习学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八年级文言文复习学案【复习目标】1、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体验,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2、了解古人写景、叙事、议论的艺术,体会语言运用的妙处。3、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增强语感。4、品味古诗文名句的思想感强,结合亲身体验加深理解。【复习过程】(一)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解释加点词: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渔人甚异之欲穷其林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解释加点词:(一词多义)初极狭,才通人通:阡陌交通通:屋舍俨然舍:便舍船舍:中无杂树中:晋太元中中:其中往来种作中:概括这两段文中的两人成语:、。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古今义。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古义:今义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古义:今义(二)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 文中哪一个词语能统领全篇? 2 ”山不在高,

3、水不在深”类比什么?”有仙则灵,有龙则灵”暗喻什么? 3陋室外是什么颜色?景色有何特点? 4 品析”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中“上”与“入”的妙用。 5“谈笑有鸿儒”中的“鸿儒”,可否换成“群儒”?请说说理由。(三)与朱元思书一、给下列加粗的词注音水皆缥碧( ) 急湍甚箭( ) 泠泠作响( )千转不穷( ) 鸢飞戾天( ) 经纶世务( )互相轩邈( ) 嘤嘤成韵( )横柯上蔽( )二、解释下列加粗的词。1从流飘荡( )2猛浪若奔( )3互相轩邈( )4经纶世务者( ) 5皆生寒树 ( )6、蝉则千转不穷( ) 7、窥谷忘反( )三解释下列多义词。1.绝:天下独绝;猿则百叫无绝( ) ( )2.

4、上:负势竞上;横柯上蔽 ( ) ( )3.直:直视无碍;争高直指 ( ) ( )四、按要求写出句子。1、写登舟纵目总体感受的句子是:_。2、写江上放舟自由情态的句子是:_。3、概括赞叹富春江景的句子是:_。4、写富春江水清澈的句子是:_。5、写江流气势磅礴的句子是:_。6、写听觉感受的句子是:_。7、赋予静止的山以奋发向上的无穷生命力的句子是 五、填空1本文描写的是_景,作者是_朝的文学家_(人名)六、简答题1本文第一段的作用是什么?从哪一句可以看出其下文即将描述的内容? 2、第二段第三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描写了富春江水的什么特点?3第三段“鸢飞戾天者-窥谷忘反”一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

5、绪?(四)马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下列各句中的“食”读音和意义都相同的是_和_;_和_。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不饱,力不足。食之不能尽其材。、翻译。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本文采用

6、的写法是_。文中的“伯乐”是比喻_;“千里马”是比喻_;“食马者”是比喻_。集中抨击的社会现象是:_。、文中写千里马的遭遇的句子是:_。、本文论证的中心是:_。、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应有的两处停顿。食 马 者 不 知 其 能 千 里 而 食 也。、“以”字的意思和用法与“不以千里称也”一句相同的一项是()、策之不以其道、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不以善小而不为、各用一句话概括各段段意第一段:_第二段:_第三段:_、对本文写作意图概括正确的一项是()、本文借千里马因不遇伯乐而被埋没于世的故事,说明了识别和选拔人才的困难及其严重危害。、本文就有马无马问题反复进行论述,说明“千

7、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借以讽喻当时统治者不能识别和选拔人才,表达作者怀才不遇的心情。、本文借千里马因不遇伯乐而被埋没于世的故事,说明了众多的才智之士不得重用的真正原因,在于没有遇到像伯乐那样知人善任的人。、本文就有马无马问题反复进行论述,说明“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借以呼吁社会能有更多的像伯乐那样的人,使天下人才各得其用。(五)小石潭记、解释句子中画线的实词: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络:_参差:_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佁然:_翕忽:_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寂寥:_悄怆:_、解释句子中画线的虚词: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

8、所依。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翻译下面的句子: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用课文中的语句回答问题:怎样描写小石谭的石岸?怎样侧面描写潭水的清澈?前文与第五段中的“四面竹树环合”相照应的句子有哪些?(六)岳阳楼记1.加粗字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A谪守zh霪雨 yn朝晖夕阴 hu B皓月 ho霏霏fi岸芷汀兰 zhtng C骚人 so潜形qin薄暮冥冥 mng D怒号 ho舟楫 j心旷神怡 y 2.解释下面句中的多义词。 A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B若夫日出而林霏

9、开()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 C而或长烟一空() 忽至半空凝结为一() D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 此乐何极 () 3.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 A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B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C微斯人,吾谁与归? D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4.下列句子译文有误的一项是 () A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译文:(这时迁客骚人们)登上这座楼,就会产生被贬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遭到诽谤和讽刺的心情,(再)抬眼望去,尽是萧条的景象,(必将)感慨而十分悲伤。 B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译文:依我看来,那巴陵郡的

10、美好景色,全在这洞庭湖上。 C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译文:不因外物(好坏)而高兴,不因自己(得失)而悲伤。 D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译文:(这时人们)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胸怀开阔,精神愉快,一切荣辱得失都被置之度外,(于是)在春风吹拂中举杯痛饮,高兴到了极点。 5.将下列各句填入原文空白处。 原文:若夫霪雨霏霏,_,阴风怒号,浊浪排空;_,山岳潜形,商旅不行,_;薄暮冥冥,_。 虎啸猿啼樯倾楫摧连月不开日星隐耀 (七)醉翁亭记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 ,_ _,_ _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至于负者歌子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1在文段中默写横线上空缺的内容。 2翻译下面的句子,并指出其句式特点。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3两段文字均选自醉翁亭记,该文将写景、叙事、抒情熔为一炉,有一句话奠定了全文的抒情基调,后成为千古名句,这句话是:_。4第段先写_之景,再写_之景,最后收笔,引出人之乐亦无穷也。从而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