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汽车2500kn.m冲击碾压和强夯单层及分层施工方案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12280361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 页数:47 大小:817.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康汽车2500kn.m冲击碾压和强夯单层及分层施工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小康汽车2500kn.m冲击碾压和强夯单层及分层施工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小康汽车2500kn.m冲击碾压和强夯单层及分层施工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小康汽车2500kn.m冲击碾压和强夯单层及分层施工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小康汽车2500kn.m冲击碾压和强夯单层及分层施工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康汽车2500kn.m冲击碾压和强夯单层及分层施工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康汽车2500kn.m冲击碾压和强夯单层及分层施工方案(4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重庆小康工业高性能汽车发动机两江新区生产基地地基强夯工程施 工 组 织 设 计编 制: 审 核: 重庆创坚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二一一年十一月地址:重庆市九龙坡区杨家坪西郊路30号锦龙苑2幢8-4 电话:023-68782972传真:023-6878298220 目 录1. 编制依据及说明22. 主要工程概况43. 强夯及冲击式碾压施工方法54. 施工组织175. 施工进度计划196. 确保工程进度的技术组织措施207. 确保工程质量的技术组织措施238. 确保安全生产的技术组织措施279. 确保文明施工的技术组织措施3310. 雨季施工技术措施3611. 噪声污染防治措施3712. 环境(粉尘)污

2、染防治措施3713. 夜间施工保护措施3814. 地上地下设施的保护措施3815. 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保护(HSE)实施细则 3816. 施工总平面布置42 17.档资料管理43 1.编制说明及依据1.1编制说明 我公司根据重庆小康汽车发动机研发有限公司提供的邀标文件和相关图纸,经过讨论研究,为精心施工,科学管理,合理控制施工成本、安全、优质、高效、按期完成该项目,编制“重庆两江新区小康工业高性能汽车发动机生产基地项目强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本施工组织设计就工程施工进度计划、地基处理技术方案、工程造价控制措施、安全措施及安全保证体系、施工质量措施及质量保证体系、文明施工措施、机械设备配备等多

3、个方面进行了设计和部署。各项措施是依据国家有关规范和本工程的实际情况,并结合以往类似工程经验综合制定的。1.2编制依据1、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2、重庆市工程建设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50-047-2006);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4、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GB50021-2001;5、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6、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7、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8、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01);9、特种作业人员安全管理规则(GBJ

4、306-85);10、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 ;11、建设工程档归档整理规范(GB/T50328-2001);12、国家部委、相关部门颁发的规范、规程等。 1.3编制说明 1、 本强夯施工工程;回填深度在2m以内的区域采用冲击式碾压、设计标高以下2m内采用冲击式碾压;回填深度8m之内的采用单层强夯施工;8m以上区域采用(回填厚8m为一层)的分层强夯施工方式。采用强夯夯击能为2500kNm进行施工,强夯处理的有效加固深度为8m。在该范围内强夯后形成一个持力层,满足回填区大部分区域次要建(构)筑物、小型设备基础、地下管网等对地基承载力及变形的需求,满足厂区地坪、维护墙、道路不产生

5、裂缝的使用要求。2、通过强夯处理后,提高回填土的密实度,降低地基土的压缩性,使其回填土均匀沉降。3、已回填的强夯区域只进行一层强夯施工,不再以回填厚度进行分层强夯。2.主要工程概况2.1工程概况项目名称:重庆小康工业高性能汽车发动机两江新区生产基地强夯工程施工地点:两江新区建设单位:重庆小康发动机研发有限公司工程质量:达到合格标准范围及工作内容:8m上区域强夯施工,强夯施工面积:以实际施工面积为准工 期:有效工期 90 天。(注:按强夯施工要求,试夯和检测的时间不包括在总工期内,如遇人力不可抗拒的因素应除外。)2.2强夯施工后达到的质量及设计要求 强夯施工后达到的质量及设计要求拟采用强夯对该回

6、填土地基进行处理,处理目的为降低建筑场地中桩基负摩阻力,并减少地基的不均匀沉降,降低桩基开挖风险。经强夯处理后,表层压实度93,有效加固深度不小于8m.地基承载力特征值200Kpa; 符合国家现行相关标准、规范、规程等的技术要求。根据规范要求,地基处理工程正式施工前,应通过现场试夯确定施工参数及证明加固效果满足设计要求后方可进行正式施工。2.3 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详见业主方的地勘资料。 3.强夯和冲击碾压的主要施工方案3.1试夯方案 1、试验性施工区的布置试夯区为20.0m20.0m的正方形区域。2、试夯目的试夯后,根据试夯后的检测结果,调整强夯施工方案,修正强夯参数,保障地基处理满足设计要求

7、。3、试验性施工的具体要求确定夯点的最佳夯击次数;强夯后的有效加固深度;承载力特征值;压实系数测试。4、强夯试验参数本次强夯的单击夯击能采用2500kNm。采用一遍点夯,一遍冲击碾压的夯击方式,点夯夯点采用梅花形布点,夯点间距6.0米,且最后连续两击的平均夯沉量70mm(该参数按照重庆市工程建设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50-047-2006)确定),若不满足夯沉量要求可适当增加击数。 经验性施工,强夯的单夯击次数应大于等于6击。如夯坑深度超过深时,但夯沉量又没有达到质量收锤标准,此时应停止夯击,用推土机将夯坑推平,对未达到收锤标准的夯坑,在原夯坑处从新放点,继续夯击,使其夯点达到收锤标

8、准为止。 3.2现场测试工作为了满足设计对强夯地基的技术要求,评价强夯地基加固的效果,需要对夯前和夯后的地基沉降变形和土体物理力学参数进行测试分析,主要进行的测试项目有:(1)夯点的最佳夯击次数按现场试夯得到的夯击次数和夯沉量关系曲线确定,通过该曲线如图7.1,可以确定夯点的夯击次数,并应同时满足下列条件: 图 7.1 图 7.2 a最后两击的平均夯沉量不大于70mm; b 夯坑周围地面不应发生过大的隆起; c 不因夯坑过深而发生提锤困难;(2) 强夯后的有效加固深度(3)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4) 压实系数。3.3施工参数1、夯锤选用重13.518.5t、直径2.22.3m, 锤底带有4个对称

9、排列圆形气孔的钢锤,气孔直径宜为200mm300mm。2、采用一遍点夯,完成后进行冲击式碾压. 3.4强夯工艺和冲击式压实流程图、主要施工工序强夯和冲击式压实工艺流程图强夯设计技术方案开工前的准备机具报审施工方案报审实验性施工正式开工点 夯(一层及分层)夯坑推平冲击式碾压测量高程场地初平竣工验收不符合要求返工不符合要求返工不合格返工平场不符合要求返工施工方法1 采用一遍点夯。2 (1)点夯夯击能为2500 kNm,锤重18.5t,落距13.5m,锤直径2.2-2.3m,夯点布置为6.0X6.0m的梅花形,初设单点夯击次数大于等于6击;如下图所示:(2)点夯完成后用冲压机对表层松土冲击碾压20遍

10、。 施工工艺流程测量放线试夯点夯推平夯坑测量高程测量放线冲击碾压20遍推平场地测量高程强夯检测竣工验收 主要施工工序1 、测量放线;2、 做好控制桩,将控制基准点设在固定不易改变的位置,用石灰线标出第一遍点夯夯点位置,并标出每一夯击点的夯锤地面外围轮廓线,夯点布置为6.06.0m的梅花型。并测量场地标高;3、起重机就位,夯锤对准夯点置于石灰线内;4、测量夯前锤顶相对高程;5、 将夯锤起吊到预定高度,使夯锤脱钩自由下落后,放下吊钩,测量锤顶相对高程。若发现因坑底倾斜而造成夯锤歪斜,应及时将坑底整平;6、重复步骤5,按设计规定的夯击次数及控制标准,完成1个夯点的夯击;7、重复步骤3-5,完成遍25

11、00kNm点夯的夯击;8、用推土机将夯坑推平,并测量场地高程;(平场及测量的次数根据实际施工情况作调整)。9、进行冲击式碾压将表层松土进行压实;10、用推土机推平后测量场地高程。强夯设备示意图 施工机械采用带有自动脱钩和防倾杆的履带式强夯机.冲压机设备示意图3.5冲击式碾压的施工方法 按业主方提供的场地回填料各项参数,经过核算,确定该场地采用冲击式压实机的冲压遍数20遍,于冲压前和冲压后各测定一次场地标高。、施工工序核对工程量冲压场地平整埋设高程测点冲击碾压20遍最后一层振动压路机碾压检测压实度及其它参数检测结束施工结束1、核对工程量,清理平整场地。2、在冲压的地基上有规律的布置一系列观测点,

12、用白灰或铁钉系红布条的方法作出标记。用水准仪测量高程,记录第一组测量数据(即冲压前的高程)。3、冲压时压实机先从地基基础一侧边缘行驶,行至终点时转弯反向沿线路中心向起点行驶,行至起点再转向地基基础边缘行驶,错轮而不重叠轮迹冲压,沿着固定的线路行驶。对于纵向排列,每遍应错1/6周长。当压实机轮迹到达另一侧边缘时完成冲压一遍。由于压实机弧形的构造特点,冲压一遍结束时仍有部分地基基础未被冲压到,此时应接着进行第二遍、第三遍,当冲压完成20遍时停止冲压,进行高程的检测。4、准确恢复测点,测出测点高程,记录第二组测量数据(即第20遍时的高程)。将结果整理绘制成表格。 、冲击碾压路线1. 施工场地宽度大于冲击压路机转弯半径的四倍时,以中心线对称地将场地分成两半,压实行驶路线按3.07-1所示;施工场地的宽度小于四倍转弯半径时,可按-2的冲击方式进行,根据实际情况在施工场地的两端设置所需的转弯场地。压实行驶路线应设置易于机手辨识的临时标记物,便于按相应的标线冲击碾压。、主要技术组织措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